思维导图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21-12-04 11:14□朱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1年33期
关键词:译林连词导图

□朱 敏

众所周知,信息化教育已成为势不可当的趋势。思维导图是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将其应用于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中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感、动机、态度等产生积极影响,使现代科技为教育效力。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发现,合理运用思维导图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学习效果有着明显的效果。此外,将思维导图运用于英语写作教学,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梳理写作思路,也能将词汇、语法知识等串联到一起,加深对英语知识的记忆,形成特定的知识链接,进而促进自身思维的发展。

一、借助思维导图,做好写作准备

英语写作能够考查学生对词汇、语法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果学生没有积累足够的词汇、未能掌握英语语法的应用方法,都容易陷入写作困境,出现文不对题、词不达意的情况。从以往的教学模式来看,教师往往习惯于让学生先构思,确定好大致的写作框架后再进一步完善写作内容。这种方法对于一部分词汇量比较充实、语法应用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来说有一定帮助,但对于一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这类学生的作文容易出现逻辑混乱、段与段之间衔接不紧密的情况。对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引入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做好写作前的准备工作,为写作做好铺垫。

以译林版《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1 Our school subjects 的Checkout time 板块为例,本单元的写作主题为“My school subjects”,写作前,教师让学生做好单词复习准备,以“subjects”一词为核心,制作思维导图(如图1)。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复习本单元的单词,也能为其提供多元化的写作思路。此外,教师还让学生说出每门学科的特征,以每门课程为中心绘制气泡图。以Maths为例,学生引出两个关键词:interesting、difficult;以English 为例,学生引出的关键词为simple、broad……通过气泡图,学生能够做好写作所需的词汇准备,避免词穷的情况;能够描述自己喜欢的学科的特征,并说明喜欢该学科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形成完整的写作体系。长此以往,学生能够由一个中心词出发,引出多个与之关联的内容,其写作的范围更广,内容也更丰富。

图1

二、借助思维导图,优化写作思路

良好的思路对于英语写作来说可谓如虎添翼。它能使学生的写作如行云流水,写出的内容也较为全面。在以往的写作过程中,部分学生习惯于直接写作,即想到什么写什么,因此经常出现思维混乱的情况,且写出的文章的可读性也比较差。对此,教师可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以图优化学生的写作思路,使其写出的文章更具鉴赏价值。

以译林版《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3 My day 的Checkout time板块为例,教师让学生以“My day”为中心词,绘制涵盖自己一天活动和时间安排的思维导图:用空心的太阳表示上午的活动以及时间,例如get up(6:30)、have breakfast(6:50)、have lunch(12:00)等;用实心的太阳表示下午的活动以及时间,如play football(4:00)、go home(4:40)、do homework(5:30)等;用月亮表示晚上的活动和时间,如have dinner(6:00)、watch TV(7:00)、read books(8:00)、go to bed(9:00)等(如图2)。学生绘制好思维导图后再利用书上的模板进行写作,如“I…at six o’clock. I have breakfast at...”这种方式能够实现图文的高度匹配,也能助力学生写作思维的发展,为日后的写作打好基础。此外,教师还引入了与写作主题相似的情境:小明的爸爸周末要带小明去旅游。如果你是小明,该如何规划一天的行程呢?学生纷纷选择自己喜欢的旅游地点,并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而后在此基础上展开写作。实践证明,思维导图能让学生的写作思路更加清晰,写作内容更加充实,写作能力进一步提升。

图2

三、借助思维导图,分类叙述内容

思维导图的种类有很多,常见的还有树状图,如图3。从外形上看,树状图如同倒过来的大树一般,树根为其主题,枝丫为主题的分类,而树叶则为每个类别里的具体内容。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发现一些主题范围比较广,需要分类叙述,由此才能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如保护环境,学生拿到这一主题时往往会想到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不乱扔垃圾等,思绪总体比较混乱,不利于其对文章进行深度构思。对此,教师可带领学生绘制与主题相关的树状图,对写作内容进行构思。

图3

以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7 Protect the Earth的Checkout time板块为例,教学中,教师提前让学生适当拓展课文,以树状图的形式制作思维导图,围绕“How to protect the Earth?”这一问题,从“save water”“ save energy”“ save trees”“ don’t use too much plastic”等方面阐述做法。在此基础上,学生再对多个小主题进行讨论、总结,并记录下来。这样能够避免写作的盲目性,同时也能使文章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论述更具说服力。此外,学生在写作中也可运用特定的句型,并将其绘制到思维导图中,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梳理写作思路,阐述自己的观点,提高写作效率。

四、借助思维导图,渗透连词教学

英语中的连词比较多,使用连词能够使句子与句子之间有一个很好的过渡,从而提升文章整体的流畅性。在以往的写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将重点放到了遣词造句上,忽视了对连词的积累。这就导致一些句子单独提取出来看有很高的鉴赏价值,但从整体来看,句子与句子间的衔接不到位,影响了整体的美感。对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渗透连词的使用,让学生关注连词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完善写作内容。实践中,虽然部分教师已经有意识地引入连词教学,但并未采用契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模式。因此,仅有部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掌握了连词的用法,对于一些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来说,其写作还是采用固有的模式,写作能力难以提升。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利用思维导图教学连词的用法。以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4 Then and now 的内容为例,教师引入了如图4 所示的思维导图。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表示不同关系的连词的用法。例如,表示时间顺序用“from then on”,表示概括归纳关系用“in a word”。当然,学生也可从大量的写作范文中归纳总结连词的种类及应用方法。通过总结,学生能对英语写作产生新的认识,同时也能顺利运用连词造句,优化文章的结构。

图4

五、借助思维导图,规范写作流程

英语写作能够反映学生的写作思路,如果学生的思路比较清晰,写出的内容质量也会较高。在以往的写作过程中,部分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构思写作内容,“想到什么写什么”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会导致写作出现混乱。对此,教师可引导学生构建相应的流程图,由此梳理写作思路。

以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3 Asking the way的写作内容为例,本课的写作旨在让学生先绘制简易的地图,介绍自己从家到学校的路线,以及路过的标志性建筑物。为了使学生的写作内容更有逻辑性,教师出示了如图5 所示的流程图,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路线填充相关内容。例如,A同学住在平安路,这个地方离图书馆比较近,A 同学上学会经过图书馆—中心饭店—建华路—文具商店,最后到达学校。每个学生规划好特定的路线后再按照教材的模板进行写作:“I live on…Street. It is near…I come to school…First,…Then,…Finally,...”实践证明,在写作过程中引入流程图能够使写作更有目的性,也能提升文章整体的层次感,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图5

总之,在小学英语写作中运用思维导图,一方面可以节省写作时间,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在长期的训练过程中促进自身思维的发展,进一步提高英语写作能力。教师要始终站在教育教学的前沿,创新教学方式,不断为学生引入适合他们的写作方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译林连词导图
连词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以译林版《英语》必修第三册Unit 1 “The Amazon Rainforest: a Natural Treasure”为例
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以译林版《英语》必修第三册Unit 1 “The Amazon Rainforest: a Natural Treasure”为例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思维导图在历史知识复习中的应用
表格大团圆,连词学得全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