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概念”的单元主题教学备课策略建议

2021-12-04 18:44刘丽华
考试周刊 2021年84期
关键词:主题教学大概念单元教学

摘要:历史高考命题主题特点非常鲜明,再加上统编教材知识点的繁多,传统的课时教学无法适应新课改的需求,基于“大概念”的单元主题教学越来越被采用并推广。“(新的课程方案)进一步精选了学科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景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因此,适应高考要求,用好选择性必修教材,很重要的是设计单元主题学习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大概念;主题教学;高考;单元教学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新的课程方案)进一步精选了学科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景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历史高考命题主题特点非常鲜明,再加上统编教材知识点的繁多,传统的课时教学无法适应新课改的需求,基于“大概念”的单元主题教学越来越被采用并推广。首都师范大学叶小兵教授在普通高中统编教材国家级示范培训选择性必修培训中提到:历史选必教材的单元,聚焦大的历史问题,有着明确的学习主题。单元下的若干课题,都与学习主题有着内在的联系。在教学设计时,要从单元主题的学习与探究角度出发,将学生认识单元主题所涉及的史事并探讨、解决历史问题作为教学设计的基调。因此,用好选必教材,很重要的是设计单元主题学习的教学模式。

在此,笔者以选择性必修三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为例,探讨基于“大概念”的单元主题教学备课建议。

一、 “大概念”的确立

“大概念”也被称为大观念、核心观念、核心概念。历史学科“大概念”突出反映历史学科的本质,能统摄核心知识,聚焦关键要目。确立核心概念应该是单元教学设计的首要前提。我们要开展以核心概念为支点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那么,如何确立“核心概念”?

第一步:宏观解读课标,厘清教学思路并找准实施教学的关键环节。

第二步:微观分析教科书,结合课标内容,梳理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确定其中知识节点的概念为核心概念。下面我们就以选择性必修三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为例进行分析。

(一)宏观解读课标

通过课标解读,我们得出:“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应该是本单元教学的主旨。主旨的核心概念是“文化认同”,“了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是实现教学主旨的途径。途径中的核心概念是“人口迁徙”,而人口迁徙与文化认同之间的关系应是教学实施中的关键环节。

(二)微观分析教材

1. 阅读单元导语,明确单元内容

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的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并在迁徙过程中带来了不同文化的交融。古代游牧民族的几次大迁徙对亚欧大陆各主要区域文化的形成和转型产生了重大影响。近代欧洲人的殖民扩张改变了美洲和大洋洲的人口结构,造成了非洲人口的严重损失,驱动了亚洲劳工的大量迁移。人口迁徙带来了这些地区的文化重构,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现代社会人口迁徙的主要动力来自经济全球化,战争、灾难和经济因素等也造成了规模日益增长的难民群体。现代移民社会面临着文化认同的新课题。人口迁徙与文化认同既是多样文化广泛接触、交流与传播的历程,又是不同文化交融的过程。

2. 分析课时、子目内容

本单元分3课:第6课为“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知识点包括: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第7课为“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知识点包括:殖民扩张、美洲族群的变化、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文化重构等。第8课为“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知识点包括:经济全球化、劳动力的全球流动、难民的困境和救助、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文化认同等。

3. 制定(围绕核心概念的)层级的问题链

制定层级的问题链是叶小兵教授在国培的单元主题教学思路当中提到的一种方式,笔者尝试了一下,非常好用,它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单元、课时、子目之间的深入联系,以及课与课、目与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我们分析单元教学内容以及制订学习目标和教学设计有很大帮助。

每一课题的问题围绕单元主题(核心概念),每一子目的问题围绕课题;在3课时当中对文化交融与文化认同都有不同的涉及,通过问题链,我们可以设计循序渐进,逐步渗透,最后总结提升的教学思路,这样就避免了在第1课时就过多讲解,越俎代庖,出力不讨好的现象。

二、 单元教学目标确立

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实施建议中对设计教学目标的指导意见,单元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基于以下四步:第一,明确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达成的水平;第二,进行单元教学内容分析;第三,整合单元内容与已學内容的关联;第四,制订围绕核心概念的层级问题链。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科学的单元教学目标,并确定重难点。

其中整合与已学内容的关联是一个关键。明确单元知识与已学知识的联系,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学生学习的方式(自主学习还是合作探究)、教师讲解的程度(详细还是简化)、问题设计的难度等。本单元与已学内容关联的整理与分析如下表:

分析总结:第6课,在设计问题或引用史料时,可联系《中外历史纲要》下及选择性必修三第二单元的知识点。可以利用学过的史实,论证新学习的理论。第7课第一目的基本史事,在《中外历史纲要》下已详细介绍,所以可采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重点和难点放在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第8课三个子目在必修中都涉及,但侧重点不同,需要在必修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和深化。

通过以上详细分析,最终确定本单元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对人口迁徙与文化认同的关系有历史的、辩证的、全面的把握,从而能够正确理解和看待历史上和现实中发生的不同族群和文化间的联系、交流、冲突和融合。在提升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同时,尊重其他民族的多元文化,并形成体现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上的文化认同意识。

三、 单元教学策略确定

(一)立足单元主题,以单元主旨统摄单课

本单元主要介绍的是古代、近代、现代三个历史阶段人口迁徙的原因、表现、基本特征,以及三个历史阶段人口迁徙所带来的文化交融与认同。鉴于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定位在“文化认同”,所以在单课教学安排上,教师将每一时期的文化交流和认同作为教学重点。每一子目的问题围绕课时核心问题;每一课时问题围绕单元主题,通过问题链,循序渐进,逐步渗透,做到单元主旨统摄单课,课时问题围绕单元主旨。

(二)立足单元主题,梳理单课间的内在逻辑

第一,时空结合。本单元按照古代、近代、现代的历史时序发展,不同阶段的空间位置不同,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引导学生分析特定时空条件下历史现象产生的动因和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横向、纵向比较联系,帮助学生理解人口迁徙与文化交融与认同的历史发展趋势。

第二,点面组合。在本单元的内容结构中,每课时都有属于“此时此地”的个性,也有属于单元共有的共性。我们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对个性特征,要注意从时空背景分析原因,对共性问题,要注意规律性问题的概括。总之,我们须围绕单元主题,梳理单课间的联系,求同存异,使学生对历史过程和历史规律有更感性的认识和更具体的了解。

第三,情感契合。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人口迁徙”与“文化认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梳理清楚这两个概念,把握两者之间的联系。其次,可在讲述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上,引入中国智慧“人类命运共同体”,历史与现实结合,以使学生理解文化认同既是文化层面的身份认同,也是人类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符号。将文化认同和民族、国家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

四、 单元教学评价建议

单元教学评价是单元备课的重要环节。教学评价一定要基于教学目标,脱离目标的评价毫无价值。同时,教学评价要以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纲,明确学生应该达成的素养水平。教学评价还要注意从多维度进行并且要重视评价反馈。

在这里,笔者重点谈一下多维度评价,“多维”包括评价形式和评价主体。从评价形式看,既包括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也包括总结性评价,对学生达成结果进行评价。从评价主体看,评价者不仅包括老师,还包括学生自己或学生之间。评价形式和评价主体一定要结合,即不同的评价主体(教师、学生自己、生生之间)要从过程和结果两个维度入手评价。

基于“大概念”的单元主题教学备课建议,是笔者在备课实践过程中的粗浅的想法和做法,文章所涉及的教学案例,只是为历史教师在单元教学备课方面提供的新的视角和思路,希望能抛砖引玉,引发更多的思考和实践。

參考文献:

[1]纪巍.大概念与跨学科视角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研究[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1(5):19-22.

[2]史宁,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历史主题教学[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1(5):23-26.

[3]王健宁.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历史教学[J].历史教学,2019(2):26-30.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

刘丽华,山东省乳山市,山东省乳山市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主题教学大概念单元教学
基于大概念的中高年级现代诗歌教学策略的研究
以大概念的理念引领高中物理教学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
J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证研究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现状与对策初探
“学讲方式”在语文单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数学整体感知策略在单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