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藤铁太郎海防思想之探析

2021-12-05 00:17张万举
日本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海防佐藤山本

张万举

一、前言

(一)佐藤铁太郎其人

佐藤铁太郎生于1866 年7 月,是山形县鹤岗藩士家的长子。1887 年从日本海军兵学校毕业。1889 年在前往清朝和朝鲜进行调查的途中,对当时的清、俄、日等国与朝鲜的复杂关系深有感触,于是开始执笔写作《国防私说》。1892 年以一等优秀成绩从海军大学毕业。佐藤的第一次战争经历是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担任日军“赤城”舰的航海长。对国防研究深有志趣的佐藤在1896 年被提拔至日本海军省军务局第一课,期间受到军事课长出羽重远(1856-1930)和军务局长山本权兵卫(1852-1933)的青睐。其后以公使馆武官身份,1899 年5 月前往英国,1901 年1 月再转赴美国,10 月接到返回日本的命令,结束两年半左右的海外学习生活。翌年1 月,佐藤成为日本海军大学的教官,11 月出版了在海外的学习研究成果《帝国国防论》,该书被当时的海军大臣山本权兵卫递呈明治天皇阅览。其后发生日俄战争,在日本海海战中建立军功的佐藤铁太郎发挥其经历的日俄战争的经验,增补《帝国国防论》,并结合其在海军大学的讲义,于1908 年9 月整理出版了《帝国国防史论》,[1]这也标志着佐藤的海军国防思想的成熟。明治时代、大正前期佐藤基本都在倡导自强自卫、海主陆从的国防理论①海主陆从:在国家发展层面,海洋利益为主,大陆利益为次;在国防安全层面,海军力量为主,陆军力量为次。该观点与日本陆军主导下的陆主海从的国防战略之间存在冲突和对抗。,他对同时期日本国内高涨的对外扩张的口号进行了强烈的批判。由于佐藤在西方学习期间深受美国军事理论家、海权论权威马汉①Alfred Thayer Mahan(1840-1914):美国海军少校,美国海军学院教授,讲授海军史及海军战略,著作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海权对法国革命及帝国的影响》《海权的影响与1812 年战争的关系》《海军战略》等。1898 年担任美西战争的指挥官。的影响,他回到日本后充分吸收马汉的海权理论并结合日本独特的地理环境,撰写完成了属于日本海军自身的国防理论,这对日本海军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2]然而,佐藤这种反对满蒙扩张的论调,在二战前的日本一直都没有被当作合理的国家战略理论而得到接受。[3]《帝国国防史论》出版之后的佐藤,又历任阿苏舰舰长、海军大学教官兼教务主任,于1912 年晋升少将并担任海军军令部参谋,1915 年8 月被提拔为军令部次长,12 月出任海军大学校长,翌年12 月晋升海军中将,1920 年8 月成为舞鹤镇守府司令长官。在1923 年,因与时任海军大臣的加藤友三郎②加藤友三郎(1861-1923):旧日本海军军人,最高军衔海军大将,参加过甲午战争,在日俄战争中任日本联合舰队参谋长,担任过日本海军大臣、内阁总理。在政界,支持裁军减少军费开支,外交上主张对英美保持和平的国际协调主义。不和而被编入预备役,从此逐渐远离海军一线的军政事务,继续醉心于战争史、海防理论和国防思想的研究,在1930 年出版《国防新论》。1934 年成为日本贵族院议员,1942 年3月4 日去世。两日后日本内阁批准将佐藤的位阶由从三位追升为正三位,并表彰其在职业生涯里对日本海军和国防事业的贡献。[4]

(佐藤铁太郎)对战史的钻研,既笃学又热忱,他的作品慧眼独具、力透纸背,达到了令人难以望其项背的精深程度。他撰写的《帝国国防史论》,作为海洋国家国防的指针,是我国独一无二的东西,诸多后进因之而深受启发。我们在这次大东亚战争③为保证史料原貌,本文对史料中的专有名词未做修正。中取得的赫赫战功,也甚多仰赖借重该名著的理论。从上述日本内阁的文书中,很显然我们能感受到佐藤的海防理论在近代日本国防思想体系里的非凡位置和重要影响力。不过我们也要注意到佐藤去世并受到赞扬的时间节点,即彼时日本海军刚成功偷袭珍珠港并顺势在对英美作战的太平洋、东南亚战场上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在这种前线战斗势如破竹、整体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对战史专家海防思想家佐藤进行高度评价,也是鼓舞士气意欲再创辉煌战绩的应有之义。

(二)佐藤铁太郎相关研究

不管日本学界还是中国学界,对佐藤铁太郎研究的关注度都比较低,这种情况也一直持续到现在。笔者目前仅能找到数篇涉及佐藤的文章,其主要论述佐藤的海军经历、[5]国防论、南进论,[6]也有文章考察佐藤与日莲宗的关系及他从中受到影响,[7]还有学者在探讨近代日本国防方针变迁的时候,把佐藤铁太郎的《帝国国防论》拿出来作为海军内部的一种声音和主张展开论述。[8]另外,目前在佐藤研究方面成果最多的当属石川泰志先生了,他对佐藤的海防思想和战略主张都进行了非常详细的分析并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9]石川也完成了佐藤传记的撰写和出版,[10]可谓是研究佐藤的集大成者。因此通过石川泰志的相关研究,我们可以认识了解到佐藤铁太郎在国防建设上注重长远战略的特点,不过石川对佐藤的研究也有过誉甚至偏离真实的地方,针对这一点笔者以后会专门展开论述。另,中国学界也有一些对佐藤铁太郎的研究,主要是对其职业生涯的叙述,[11]以及在近代日本开拓海洋利益的过程中佐藤的海防理论所发挥的作用、扮演的角色。[12]

上述部分是本文对佐藤履历及先行研究的简要梳理,接下来将对佐藤海防思想的形成背景、过程和影响展开分析和考察。

二、时代背景与西洋留学

(一)国防建设的陆海论争

明治建军以来,日本的陆军和海军之间,围绕着各自在国防体系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的问题,存在着持续且激烈的争论和较量。众所周知,日本陆海军之间的这种对立状况贯穿着日本近代史的始终而直至二战结束。特别是在指导国家未来战略方向的国防方针的制定方面,陆军和海军的意见呈现相互对立的二元状态,并且伴随着不断膨胀的扩充军备的欲望,两者之间本就存在的军费预算的争夺战也愈发激化,这深深影响甚至左右了近代日本政治、军事、外交政策的走向。[13]本文所论述的佐藤铁太郎的海防思想,也是在这样的状况和背景下发展形成的。因此,若要理解佐藤执笔《帝国国防论》的缘由,首先要梳理同时期日本陆海军之间对立和论争的情况。

1878 年,原属于陆军省的参谋局改称参谋本部,从陆军省剥离,变成一个独立机构,成为日本天皇直属的军令机关,陆军中将山县有朋(1838-1922)任参谋本部长。参谋本部长司职帷幕机务的筹划,作为日本陆海军的幕僚长而对军令实施一元化掌控。[14]因此,日本陆海军早期对立的焦点是海军随着自身的发展而迫切希望实现海军军令机关的独立,而不是一直从属于由陆军主导的参谋本部。甲午战争前的1893 年1 月,海军大臣西乡从道(1843-1902)向内阁提出“海军参谋本部条例案”,就是说海军要有独立的军令机关,这个条例案也是深受西乡从道赏识和重用的山本权兵卫在担任海军大臣官房主事期间大刀阔斧实施海军制度改革的环节之一,毫不意外这遭到陆军方面的激烈反对。[15]这就使陆海军之间的对立变得公开化。

结果,明治天皇命令参谋总长有栖川宫炽仁亲王(1835-1895)、陆相大山岩(1842-1916)、陆军次官儿玉源太郎(1852-1906)、海军大臣西乡从道、海军次官伊东祐亨、参谋次长川上操六、陆军大将山县有朋进行协调。[16]协商结果是同意成立海军军令部,这样海军终于实现了军令机关的独立。但是与此相对应,1893 年5 月制定的《战时大本营条例》又在第二条里明确规定:在大本营参与帷幄机密、制作帝国陆海军大作战计划的重任由参谋总长承担。即战时状态下的陆海军依然在参谋总长的一元化统帅之下。[17]这样也就意味着在和平时期海军军令机关是和参谋本部平等独立的,而到战争时期则还要从属于陆军主导的参谋本部之下。

后来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日本陆海军就是在由陆军主导的战时大本营的一元化军令指挥下,展开对清作战的。[18]其中在大陆进攻作战里,至关重要的环节是登陆作战,毫无疑问这完全仰仗海军能否控制相关海域的制海权。经过黄海海战等一系列的对清作战,日本海军的地位急剧上升。甲午战后,海军对存在已久的陆主海从的国防现状愈发不满,提倡应该把海军作为日本国防之根本,这种呼声的代表人物就是山本权兵卫。

山本在1898 年11 月担任海军大臣以后,就计划向帝国议会提出海军法案,要把国防政策从一直以来的陆主海从转变为海主陆从,[19]该法案旨趣大致如下。[20]

(明治)二十七八年战争过后国民对海军非常重视,此乃不争之事实。然而国民的这种想法究竟能维持多久,颇难知晓……故而要趁现在国民对海军的关注还未消退的时候,用法律把以海军作为未来国防方针第一要务的事情确定下来,最要紧最关键的是这样无论政权如何变换,内阁如何更迭,都无法轻易变更此项国是。上述感想是起草本法案的首要原因。

可惜山本的这项以海主陆从为目标的海军法案因不明缘由而未提交议会,最后是无果而终。[21]然后到了1899 年1 月,山本提议改正《战时大本营条例》,旨在修改条例第二条即“在大本营参与帷幄机密、制作帝国陆海军大作战计划的重任由参谋总长承担”的规定,山本主张把“由参谋总长承担”修改为“由特命将官承担”,很显然这是以实现陆海军完全平等为目的的提案。[22]海军的这份修正案招致陆军方面的全盘否定和全面反对,这也真正拉开了日本国防里“陆主”“海主”论争的序幕。[23]在这种情况下,山本权兵卫希望通过系统成熟的海军国防理论来宣传海主陆从的国防理念,他深感日本海军内部需要有能学习吸收西方海防理论、然后创作出属于日本自身海防理论的人才。山本的上述想法成为日后佐藤研究国防理论而远赴英美学习的最重要契机和缘由。

(二)西洋留学期间的研究与思考

上述日本陆海军围绕着各自重要性的论争是佐藤铁太郎远赴西洋留学的重要时代背景,接下来考察佐藤的西洋留学过程和学习经过。当时一般常识性的认知是,如果不学习理解西方先进的海防思想,日本就无法创作出真正符合自身特点的、拥有现代性的海防思想。甲午战争结束后,佐藤在从事校订英国海军史的过程中,逐渐领悟到国防问题里战史研究的重要性,开始喜欢阅读科隆中将①Philip Howard Colomb(1831-1899):英国海军军人、历史学家,1892 年成为海军中将,代表作《海战论》Naval Warfare(1891)。和马汉大佐的海防著作。[24]但仅凭阅读这些书籍是无法真正展开战史研究的,因此佐藤认为到西方学习专业知识并作实地调查很有必要。

而佐藤能有机会到海外学习,还是因为他在理论研究方面的才能得到了海军高层的认可。甲午战争以后,佐藤历任赤城舰分队长、横须贺镇守府海兵团分队长、浪速舰航海长兼分队长。1896年6 月5 日,浪速舰航海长的佐藤铁太郎突然被提拔到了当时称为青年才俊喜登龙门的地方——海军省军务局,据佐藤后来回忆,这次提拔来自在当时权倾一时的海军省军务局长山本权兵卫手下任职的军事课长出羽重远的非公开指令。其中缘由则是佐藤过去在赤城舰供职期间曾把自己草就的《国防私说》呈递给舰长出羽重远阅读,此时已在海军省军务局担任军事课长的出羽把佐藤提拔到军务局,是希望提供平台和机会让佐藤实行《国防私说》里海军中心主义的国防主张,佐藤自己也因进入军务局并成为出羽重远军事课长的部下而欢欣雀跃。[25]之后,军务局课员佐藤在国防研究上的热情和努力,进入到了军务局长山本权兵卫的视野里。[26]

如前所述,山本权兵卫就任海军大臣之初就主张的海主陆从的海军法案并未顺利提交,其后提议的《战时大本营条例》修正案也遭到陆军方面反对而没能实现。但是,山本心中要把国防现状由陆主海从转变为海主陆从的欲望和斗志丝毫没有衰退,反而变得更强烈了。他知道要选择以海军或陆军作为国防中心之前,首先要向政府和民众清晰地、系统地阐释出国防义理之所在,而英国又是在地形上与日本相似的岛国,很有必要以之为师借鉴其国防方针,于是在1899 年5 月派遣军务局课员佐藤铁太郎到英国从事国防思想的学习与研究。

佐藤就在该情况下接受山本直接指派的密令,以驻在武官身份远赴英国,要为制定海主陆从的国防政策找寻学理方面的根据。抵达伦敦后的佐藤并没有长住在当地日本人的生活圈,因为他认识到长期和日本人在一起无法提高英语水平,也就无法专心致志搞研究,于是搬到了东海岸居住,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在英国海军史的研究里。[27]1900 年3 月,佐藤在伦敦的日本驻英海军武官事务所见到了一直以来久欲会面的在美国学习国防理论的秋山真之,②秋山真之(1868-1918):旧日本海军军人,最高军衔海军中将,作为日本联合舰队的作战参谋参加日俄战争,在日本海海战中立下战功,成为其人生的制高点。其兄是陆军大将秋山好古(1959-1930)。两人畅谈彼此的留洋体验和海防研究状况。这里通过岛田谨二(1901-1993)教授整理的秋山真之相关资料,可从侧面窥知佐藤铁太郎的留英生活和学习研究情况。秋山真之当时也以驻在武官身份在美国学习,因而他对美国海军兵学有着深入的了解,并且还和美国海防理论家马汉有过亲密接触。佐藤留洋的后半期则要去美国学习,他希望在美国能亲自向马汉大佐学习请教,借以深入推进自己带着使命的专项研究。所以佐藤想从来到伦敦的秋山真之那里了解打探一些在美国学习的经验和准备。通过下面两人畅谈的内容,可以知道佐藤在英国学习研究海防理论期间从初期的苦恼、到变更思路、再到确定研究方针的心理变化过程。

在对谈中,佐藤首先从地理环境出发和秋山论述了岛国日本的国防。[28]

日本是岛国,绝不能让敌人登陆本土,将此作为中心国策非常重要。我们若在陆地上迎击敌人,那简直是愚蠢至极,我们要在海上打击敌人使其一步都不能踏上陆地——就像英国在英荷战争采用的对策那样,万事尽在掌控之中。即欧洲大陆对面的英国地形,和亚洲大陆对面的日本的地形几乎一模一样。而如果地理环境相同,则国土安全上也应有相同的国防理论。与此相应,日本要大力兴盛海军,在海上迎击假想敌的进攻,且要在海上将其彻底击溃。除此之外别无它策。

对当时大英帝国的繁盛及其海军的强大有着无限憧憬的佐藤,从英国日本有着极其相似的地理环境出发,认为在国防政策上面也要学习英国,将海军作为国防的中心,在海上迎击敌人。佐藤该主张的依据来自他在英荷战争史里分析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即对岛国来说,一方面要抑制住去对面大陆获取领土的这种多余且无用的欲望,同时要立足于本国地理环境,选择出最合适的国防战略。秋山真之认为佐藤的这种主张是他从科隆中将的海防理论里得来的启发。

接下来,佐藤向秋山吐露了自己的研究计划和苦恼所在。[29]

我本想尝试按照年代来研究,想要把海上攻防相关的战争史全部读完,这是个颇具野心的想法吧。可是这样的话研究范围就会不断扩大,最终思路会变得紊乱无序。调查过最初的案例之后接着移到第二例、第三例,然后再返回到第一例的时候,总觉得还是不明就里抓不到正体。即便好歹牵强附会地提炼出某种观点,也仅会是个混乱不清令人不解的东西。于是照这个样子下去,即便分析了第四例、第五例,在研究上也仍是一无所获。这犹如置身在一片毫无头绪的原野上东张西望不辨东西的感觉。虽然想方设法要提炼总结出一些有意义的战训,可是不管你如何细致入微地搜寻,也全然找不到想要的结果,在这方面我真是略显薄弱。

秋山表示深有同感,他非常理解佐藤内心的苦闷,认为大家在留学初期都是这样,想做点总结性的研究出来,但面对的尽是无边无际的读物,虽说是要从中提取东西却一无所得。在这时尚未掌握正确研究方法的佐藤也明白了仅靠阅读范围广无边际的海战史书籍是没办法做出有水准的研究成果的。关于如何应对这个难题,佐藤尝试做出一些改变。[30]

光凭涉猎战史来做下去是不行的,我断然决定放弃最初的研究方针,且一下子缩小了研究范围。过去那些伟大的国家乍兴乍灭,彼时必伴随有大型战争。若把它的战史彻底学习研究一番,这里面必有海上攻防相关的战训,我欲将此调查研究清楚,这就是我第二阶段的研究思路。做下去后整理出了几个不甚清晰明了的战训,再仔细看看仍然啥都不是。哎,这真是新烦添旧愁,而时光飞逝,不觉间来到英国已经半年了。

可见佐藤放弃了初期的研究方针,转变为缩小范围,集中力量分析强国兴衰过程中发生过的战争,希望从中找到对海上攻防有借鉴意义的战训。但事不遂人愿,佐藤仍未能整理出所需要的成果,这让他愈发苦恼。佐藤毕竟是肩负海军大臣山本权兵卫的特殊使命来到英国学习海防理论的,已过半载却一无所成,甚至还无法找到正确合适的研究方针,他内心之焦虑可想而知。最终通过在苦恼中的不断摸索,佐藤总算确定了适合自己的研究方针。[31]

这期间我突然一下子想到办法了,即首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搜集与之适合的先例,接着简略摘录这些先例是成功还是失败了,在调查研究它们共通之处的过程中,内心突然有种拨云见日之感。我明白就它了!这样做下去就好了!此时我的研究方针才算是确定下来。

终于搞清楚做法之后,我的调查研究也迅猛地开展起来,其结果也和我做的判断恰好一致。在海防问题上迄今为止虽有诸多疑问,但估计照此原则研究下去的话,这些疑问会像晨雾一样消散殆尽的,这着实让我非常开心。

很明显佐藤找到的研究方针就是提出问题,然后将符合该问题的战例网罗起来,分析、找寻其胜利或失败的共通点,整理出来就能成为值得借鉴的经验、或需要警惕的教训。秋山真之对佐藤的研究方法深有同感,他认为佐藤真正抓住了兵学原则——胜也好败也罢,纵然战例千差万别,但细看的话肯定会发现其中贯穿前后的公理,此乃不容置疑的原则。至此,佐藤终于确定了研究方针,调查研究的工作也取得了迅猛快速的进展,这给予他非常大的信心和动力,他自信能用此方法解决日本海防方面的所有问题。

从上述佐藤与秋山的畅谈中可以看出,佐藤十分珍惜这次留洋机会,非常积极努力地调查、学习、研究西方的海防思想,期间经过一番艰苦摸索最终找到了合适的研究方针。佐藤身负山本的委托去调查研究西方的海防思想,然后从海防理论的角度论证海军在日本国防体系里的重要性,为制定海主陆从的国防方针提供学理依据。因此,这段西洋留学经历在佐藤的海防思想研究生涯里非常关键,帮助他奠定了结合西方理论创建日本特色海防理论的基础。

佐藤在1901 年1 月结束了在英国的学习,接到命令转赴美国继续进行调查研究,10 月接到了归国的命令,西洋留学生涯正式结束。[32]尽管佐藤在美国没能见到仰慕已久的马汉大佐,但马汉提出的海权论以及大海军理论还是对佐藤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他今后创作符合日本特点的海防理论体系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三、《帝国国防论》的核心观点

(一)出版过程

1901 年12 月佐藤铁太郎回到了日本,翌年1 月去海军大学担任教官。山本海军大臣让佐藤把海外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出版,佐藤也很迅速完成了整理出版工作,1902 年3 月印刷,11 月由水交社出版,书名即为《帝国国防论》。另外很值得注意的是,10 月28 日山本专门将佐藤写就的《帝国国防论》呈给明治天皇阅览,并在奏折里向天皇解释了其中缘由。[33]

臣窃以为,在不远的将来会搅扰和平、暗藏祸机的地方还是在清韩两国,帝国海军如今虽然足以称雄东洋,但列强的军备都发展很快,特别是强邻重新扩张其海军,计划组建在东亚海面上数倍于我国的舰队。如果有朝一日风雨忽至,四面环海的我岛帝国真能高枕无忧吗?一念至此不禁心寒,所以作为当下未雨绸缪之急务,虽然需要国家投入建设的事业很多,但臣坚信,国家必须倾注出最大的力量放到经营海军上……期待能报天恩于万一,臣令僚属查阅国防之义理,照鉴古今历史,草就出一篇《帝国国防论》,虽然该书体例文辞难免鲁莽简劣,仍斗胆呈陛下御览。

很显然,山本奏文里的“僚属”指的就是佐藤铁太郎。并且从中可知,山本指出甲午战争后日本面临的潜在危机,他把清朝和韩国视作东亚和平的威胁,担心清朝准备对日本复仇。清朝方面,甲午战后确实又制定了北洋海军的再建计划,1895-1899 年从英国、德国购买了11 艘舰艇,加上原有的两艘训练舰,共13 艘,总吨位2.2 万吨,虽然总吨位数未达到甲午战前北洋舰队的水平,但也算颇具规模了。[34]因此山本在奏本里说的“强邻重新扩张其海军”,就是指清朝北洋海军的重建。但是山本为了扩张海军而把清朝视作威胁和理由,着实有些牵强。毕竟清王朝刚刚经历庚子乱局,国祚差点断绝,这时候的注意力集中在国内安定的恢复上面,是无暇顾及他国事务,更遑论要去对付日本及其强大的海军。再者,韩国连自立自保尚难做到,哪里会有直接威胁日本的可能性呢。

所以,山本在奏文里提到的清朝重建扩张海军、清韩包藏祸机等内容显得对周边环境太过敏感,这完全是在向天皇过度宣传且夸大邻国的威胁。换言之,山本通过渲染周边存在的威胁,借此来说动明治天皇,然后以防患未然之由主张日本把国力倾注到海防建设上来,他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在日本建成以海军为中心的国防体系。佐藤也是由此而受到山本的嘱托到英美学习调查海防理论,回日本后围绕着“日本作为岛国其国防必须以海军为主”[35]的论点,洋洋洒洒写就了《帝国国防论》。因此可以说佐藤完成的《帝国国防论》完全就是山本推进海主陆从谋略的一环。

在日本明治建军以来陆海军持续不断的争斗中,佐藤铁太郎作为一名海军军人,他对国防事业的关心和对海防研究的热情被山本权兵卫看中,后来被山本直接委派到英美调查研究西方海防理论,回国后将研究成果汇结成书,出版了《帝国国防论》,系统阐释了海权、海军、海防在日本国防体系里的核心地位,被海军大臣山本视作宣传海主陆从战略的重要理论依据而递呈明治天皇阅览。

(二)海军中心主义——海主陆从理论

《帝国国防论》的研究方针如前文佐藤所述,他首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搜集整理相符的战例,挖掘其间的共通点,总结出来有用的战训;接着再利用前文总结的经验教训,对日本的国防提出自己的意见和主张。其具体章节如下:

第一章 军备,分为:1、军备的目的,2、需要军备的缘由,3、完善军备的方针4、军备与财政;第二章 军备程度相关的调查事项,内容为:5、富力6、人口7、地理;第三章 军备的理论性、历史性研究,内容为:8、国防之三线9、国防要素里的攻势与守势10、局部防御设施的任务及价值;第四章 帝国国防,内容为:11、帝国国防主干的海军的实力如何确定。

通览全书,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下几个方面:国防军备的重要性及其目的;英国和日本之间的相似性;海军中心主义——海主陆从的国防体系;局部防御的缺点及价值;国防三线的展开;对俄国野心的警惕。

佐藤很擅长从他渊博的战史知识里引经据典,他开篇就直言在人类的历史长河里战争才是主旋律,不发生战争的和平年代非常短暂,所以不能信任当前列国间的友好条约,和平时期也不能疏于军备。这是佐藤基于自卫理念的国防观,这个阶段的佐藤激烈反对超越自卫范围而用于对外侵略的国家军备,因为他从古今中外的战史里看到:对外侵略战争是强国的自灭之道。并且他还从现实角度分析日本盲目扩张军备会导致的问题,即这会引发邻国清朝和俄国的强烈猜疑,而这样的周边环境对日本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佐藤认为日本全体国民都必须意识到整顿军备应该以维持和平增强国力为目的,而绝不能反过来把侵略弱小国家当作军备之目的。

御敌于国门之外,佐藤坚信这是日本国防的根本意义之所在,日本绝不能让敌人在日本本岛进行登陆作战。关于这一点,佐藤最喜欢以英国日本相似的地理环境为例来论证岛屿国家究竟适合什么样的国防。他分析了英国在殖民活动中与西班牙、荷兰、法国之间发生的争霸战,认为英国陆军仅仅十万左右,但英国却常常能与欧洲大陆展开较量,靠的就是其强大的海军,英国只要能在海上击溃敌方海军然后牢牢控制着制海权,无论西班牙、荷兰、法国的陆军如何强大和众多,没有制海权的保证和海军的护送,就都如同受潮的火药一样,发挥不了任何威力,只能望洋兴叹。通过这些战例分析,佐藤直接指出:向拥有制海权的敌人发动攻击,鲜有不败者。他从英国的盛衰史里发现了地理环境是一个国家制定国防战略的重要依据和关键要素,具体来说,英国得惠于其独特的岛国地理环境,不必像欧洲大陆诸国那样不得不配备大量的陆军才能保卫国家安全,仅凭海军就能对抗大陆国家的来袭,这就要求英国必须将海军作为国防的中心,并使之始终保持着能击溃海上来犯之敌、掌控制海权的强大实力,这才是决定英国生死存亡的核心力量,反过来德国作为典型的大陆国家,其应对外来入侵,保卫国家安全独立的核心力量则在陆军,这就是地理位置和环境对国防战略选择的影响。因此日本就应充分利用和英国极其相似的岛国地理环境,模仿英国的国防政策,创建海军中心的国防体系才是上策,一言以蔽之——放弃大陆主义,采纳海洋主义;躲避开尝试征服大陆的企图,利用天赐之岛国地理环境,寻求发展海上势力,这就是英国如今繁荣强大的秘诀所在,更是今后日本发展的榜样和目标。

通过对英国对外战争史的梳理,佐藤全面系统阐释了强大的海军、牢固的制海权、流畅的海上贸易与日不落帝国今日之繁盛之间的关系,清晰指出战争终结的地点不一定在陆地,战争终结的方式不一定是陆军大决战,对岛屿国家而言尤为如此,其最主要的战争方式是依靠海军在海上与敌人决战。日本上下全体国民要充分认识到海洋、海防、海军、海战、制海权、海上贸易与日本独立安全和繁荣发展之间的重要关联,在国防建设上就必须全力以赴配备一支常胜军,将其作为日本国防的中心和主干,即海军。与之对应,陆军在日本国防体系中就应该是且必须是从属性、枝干性的存在,绝对不能喧宾夺主浪费军费去扩充陆军军备,这会限制和阻碍作为日本国防中心的海军的发展和增强。

关于陆军为什么是非中心而从属的、非主干而枝干的地位,佐藤从国家人口和兵员数量的角度进行了论述,他认为现役士兵全都是青壮年男性,这势必导致参与经济建设的健壮劳动人口的减少,而劳动人口对当时处于发展初期阶段的日本来说非常珍贵和重要。再者,维持庞大的现役士兵人数需要巨额的国防预算,这对国民经济而言是沉重的负担,所以要尽可能地减少兵员数量。很显然,日本现役兵员最多的就是陆军,佐藤在书中的潜台词就是陆军既不是岛国日本国防的中心,其数量众多的兵员又挤压了国家经济发展急需的健壮劳动力,其毫无必要的庞大的军备是日本国民的负担,这种状况必须要得到彻底扭转,要将国防的中心放到不需要庞大师团、不占用过多劳动人口的海军上,停止陆军军备的扩张,将有限的国防预算集中投入到大海军的建设中去。

佐藤还提出著名的“国防三线”理论,即日本对外作战的第一线是海上,第二线是海岸,第三线是本土,而第一线又细分为敌方海域(甲)、远洋海域(乙)、我方近海(丙),日本的战略目标是在国防第一线与敌国展开较量。关于外部危机,佐藤颇具前瞻性地看到了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对日本的威胁,预测俄国会派波罗的海舰队到东亚与日本进行决战,因此日本要最大限度利用好国防经费,裁减不必要的军备开支(暗指陆军),将俄国海军作为未来假想敌,详细调查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实力,以能在对之对抗中保持优势为标准,积极扩充海军军备,增强海军实力。

最后必须强调一点,佐藤在《帝国国防论》里阐述的所有观点和主张的出发点都是防守自卫。就如他在最后总结里说的那样:帝国国防以防守自卫为宗旨,以确保帝国威严和福利,维持和平为目的。这是佐藤早期研究海防理论和国防思想的一个鲜明特点,即在和平自卫的主题下展开海权、海防、海军的论证,是当时日本国家实力的真实写照,即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虽然迅速发展并崭露头角,但尚不具备加入西方列强队伍的实力,更遑论挑战西方列强的能力和勇气,所以佐藤也是立足当时的内外环境,在国防理论上更多宣扬防守自卫理念下的海防和海军建设,排斥批判侵略扩张性的军备扩张。而佐藤在大正后期特别是昭和时期的海防及国防思想愈发远离了防守自卫理念,这和他在《帝国国防论》里平和谦虚的笔调一样,都是同时期日本国家实力和所处国际环境的真实写照,非常值得对比和思考。

四、佐藤海防思想的影响

佐藤铁太郎通过《帝国国防论》提出的最重要的国防观点就是:日本必须以英国为模范,创建以海军为中心的国防体系。他站在防守自卫的立场上,大胆挑战当时陆主海从的国防体系,辛辣批判陆军主导的大陆政策,将对外扩张称作“只知寸进,不知尺退的千古通患”。[36]佐藤从各种角度用具有说服力的论据证明了海主陆从国防体系在日本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据佐藤本人回忆,《帝国国防论》当时广泛分发给了国会议员,可以说是产生了相当强的影响,另外据在海军大学与佐藤同期的铃木贯太郎(1868-1948)海军大将的回忆,山县有朋元帅阅读该书后大为光火,[37]也正因为此,陆军方面反映越激烈,就越能说明该书的作用和影响,比如海军大臣山本权兵卫对它的高度评价:“这本《帝国国防论》论证了岛帝国日本的国防不得不以海军为主的缘由,然而自中世以降我国国防陆主海从之风习浸染已久,伴随着《帝国国防论》的发表,今后到了海主陆从舆论勃兴的阶段”。[38]从山县有朋、山本权兵卫的表现里可以管窥《帝国国防论》在当时陆海军中间产生的影响和刺激。如果把佐藤在1892 年完成的《国防私说》看成是他做海防·国防思想研究的发端和尝试的话,那么此时的《帝国国防论》则可谓他系统性海防理论的正式粉墨登场,其显著特色是把海权思想的权威马汉的理论结合日本自身的特点进行了带有日本特色的再创作,这对日本海军产生了深远影响。[39]

佐藤在《帝国国防论》里以防守自卫为宗旨,将国防的中心放在阻止敌人登陆、保障海上交通、保护海上贸易方面,明确批判对外侵略扩张。在他的国防构想里,为了能在一旦有事之际获胜,日本要把与控制制海权相关的军备建设放在第一位,否定日本在朝鲜半岛和中国大陆的进出政策,甚至要把陆军改编成执行海军辅助任务的地面移动军,为了获得制海权,要在敌方海域将敌方舰队击败击溃。不过佐藤的提议和主张太过于理想化,他直言日本陆军就是海军的辅助机关,这贬低否定了陆军一直以来的地位和影响,陆军方面是激烈反对和拒绝接受的。再者,当时日本国防的一个特点和趋势是把战略第一线放在朝鲜半岛,卧薪尝胆整顿军备应对与俄国之间可能发生的军事冲突,很明显现实情况和佐藤放弃朝鲜·中国大陆进出的提议是冲突的。因此,这种贬低陆军作用的海主陆从思想自然会招致陆军的反对和抨击,甚至海军方面也未必全面肯定他的海防思想,特别是他要否定日本的大陆权益,这是海军所不支持的。[40]

1902年10月27日,即山本向天皇呈递《帝国国防论》的前一天,他向内阁会议提交了扩张海军的议案,从中可以看出日本海军对获取大陆权益的肯定态度。山本在该议案里指出:俄国在清韩两国间扶植势力,最终会损害日本在清韩两国的权益,值此之际为了伸张权利、保护利益,日本不得不对其进行反抗。然而现在的日本尚缺反抗实力,虽能幸运维持一时的和平局面,但在邻邦里我们拥有的权利和资源会逐渐枯竭,这会导致我国的发展事业半途而废,每念及此,令人沮丧。因此为了确保日本的利权,需要考虑扩张海军的计划。[41]显而易见,山本作为海军大臣,他是非常认可日本在清韩两国获取的权益的,而且围绕该权益他预测到了和俄国之间可能发生的军事冲突,所以为了保护大陆权益,要积极扩张海军,应对未来的冲突。不得不说,山本权兵卫代表的海军虽然乐于接受佐藤铁太郎的海主陆从、海军中心主义的海防思想,但是并不认可佐藤《帝国国防论》里面立足防守自卫、放弃大陆权益的思想主张。

五、结语

综上所述,佐藤铁太郎作为一名海军军人,接受海军大臣山本权兵卫的委托,远赴英美学习调查西方海防思想,学成归国后创作出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海主陆从的国防理论——《帝国国防论》。但是他的那些观点在日本的国防方针和海军战略中仅得到了部分接受和实践。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攻势国防和守势国防两者之间的差别。前文已经强调过,佐藤在《帝国国防论》里是从防守自卫的立场来论证和构建他的国防理论的,字里行间少有侵略性、扩张性、称霸性,这即为守势国防;与之相反,陆军在国防建设上则是要把国防圈进一步扩大,如山县有朋之言,把所谓的“日本生命线”放到朝鲜半岛,“日本利益线”放到中国东北,这样理念下的国防圈已经远远超出了自卫的范围,是一种对外积极扩张的攻势国防。另外,从岛屿国家变成大陆国家是近代日本国民心中的一个梦想,所以相较于佐藤防守自卫反对扩张的国防理念,陆军引领的积极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更能得到日本舆论的回应和支持。海军内部的情况则是,既对佐藤海主陆从的大海军计划深感共鸣,同时也认可陆军在朝鲜半岛和中国大陆的进出。像海军大臣山本那样,目光注视着日本在满韩的权益,以和俄国之间可能发生的冲突为由要求扩张日本海军,这种以大陆权益为目的的扩张海军的想法,和佐藤《帝国国防论》里的理念是有出入的。实际上,现实里的日本既要扩张海军,同时又要维持且不断进一步扩张大陆权益,这一点是佐藤在海防研究生涯中始终都无法回避并最终也无法解决的两难问题,他认为和追求的理想状态是扩张海军追求发展海上利益,坚决斩断对大陆的领土欲望,避免在大陆卷入争端的漩涡和泥潭,可惜后来中日关系的走向以及日本不断膨胀的在华扩张欲望让佐藤铁的海防思想陷入到了与现实抵牾、无法兼容的窘境。

猜你喜欢
海防佐藤山本
海防导弹武器系统“明星”盛装出席航展
走向深蓝
螳螂之夜
南炮台女民兵:无悔青春献海防
辽宁发现104处明清时期海防遗址点
意外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