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国家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问题研究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察

2021-12-05 19:21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价值观念话语优势

陈 勇

(安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是国家发展优势的重要体现,是经过中国共产党长期不懈的探索,在国家建设领域取得巨大成就基础之上的必然结果,有着坚实的历史和文化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重要话语创新,是国家发展优势向话语优势转化的重要体现。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优势话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的话语创新,他首次以价值观的形式提出了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共识问题有显著的话语优势。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本身具有话语优势

“价值”这个词一开始只是用于政治经济学以及价值哲学领域,在中国共产党的官方话语体系里很少用。“核心价值”这个概念的提出要追溯到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这个决定里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1]。“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体系”这些概念的提出,形成了以“价值”为中心的话语体系,揭示了核心价值观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彰显了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共识,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话语创新,具有显著的话语优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概念的提出,也为我们和西方国家进行对话交流提供了契机。在西方的文化语境中,“价值”“价值观”是很常见的词,西方国家所倡导的“自由民主平等”等就是他们的核心价值观,并被标榜为“普世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一种价值观念,具有和西方相同的话语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倡的价值观念就可以和西方的所谓“普世价值”进行平等对话和交锋论辩。意识形态的核心是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与灵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概念来指代意识形态的传统概念,对外有利于消除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意识形态偏见,增强共识,促进文化交流,从而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对内有利于创新话语形式,提升宣传思想工作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话语内容优势

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重要的话语内容创新,具有显著的内容优势。其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如尚和合、重诚信、讲友善等;充分吸收了人类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的有益成果,大胆吸收借鉴了西方话语体系中的“民主、自由、平等、公正”等价值观念,并将其改造成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念;有力弘扬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等不同时期形成的红色文化,包括爱国、敬业、追求国家富强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世界文明有益成果、发展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红色文化,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二,具有先进的价值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价值理念,既充分吸收借鉴了资本主义社会所提出的有益价值观念,又超越了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社会更高的价值追求,占据了价值高地,代表了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成果,具有显著的话语内容优势。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话语形式优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具有独特的话语形式,具有显著的形式优势。其一,三个层面的话语形式与中国古代“修齐治平”的价值追求具有形式的契合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区分了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中国传统文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可以区分为国家、家庭和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形式划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容易为广大中华儿女所接受和认同。中华民族是一个高度重视集体的民族,自古以来就倡导集体至上、先公后私、“有国才有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华民族重视集体的优良传统,又注入了现代社会尊重个人的时代内容,体现了国与家的统一、集体和个体的统一,具有显著的话语形式优势。其二,两个音节的价值词汇,构成了对称的语言结构,体现了汉语的形式美。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词语构成来看,每个层面里有四个价值词汇,每个词汇由两个音节构成,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传诵,这种话语结构也鲜明地表现了汉语所独有的对称美感。创新的话语形式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推广。

二、国家发展优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产生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并非某个天才的“突发奇想”,也不是毫无根据的“空穴来风”,他是以国家发展成就作为现实基础的,没有国家发展优势的基础与条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不可能出现。

(一)从历史角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过程与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具有一致性,是国家发展优势的产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历史,就是国家发展优势不断呈现的历史过程。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共产党就提出了自己的价值观念。1945年党的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提出要“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与富强的各革命阶级联盟与各民族自由联合的新民主主义联邦共和国”[2],毛泽东后来在《论联合政府》中也提到要“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3]。“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价值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但是革命战争年代的特定背景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念主要在于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革命时期的核心价值观念也逐渐转向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核心价值观念,即追求国家的富强,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就是对富强的最好诠释。随着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中国共产党铲除了陈旧腐朽价值观念赖以生存的土壤,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为代表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得到了迅速传播,国家发展的优越性也得到进一步体现。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开始了一系列重大变化。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了把中国建设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这个国家建设目标成为事实上的核心价值观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江泽民、胡锦涛先后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治国理念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直到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概念,标志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确立。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是在国家发展优势不断显现中提炼而成的,是国家发展优势的重要体现,又是国家进一步发展完善的价值导航。

(二)从现实角度看,国家发展优势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前提条件

作为一种观念形态的上层建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国家发展优势的价值概括与总结,是从价值角度对国家发展优势的阐释和确证。国家发展优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物质基础。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十几亿中国人摆脱了贫困,今年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短几十年里,社会主义中国通过中华儿女的艰苦奋斗和聪明才智而非殖民掠夺完成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展现出国家发展的巨大成就与优势,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奋斗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儿女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鲜活实践,来源于国家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与显著优势,是在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实践中孕育、产生并被不断总结提炼出来的,既是特定社会环境的客观要求,也是国家发展到特定阶段的必然表现。没有国家发展提供的经济基础、制度保障、文化环境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会也不可能出现。因此,国家发展优势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奠定基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前提条件。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发展优势的重要体现

作为一种先进的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发展优势的重要体现;作为一种创新的话语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的重要显现。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国家发展的价值追求,是国家发展优势的价值外延

近代以来的中国,孜孜以求的就是民族的独立和富强。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就提出了要“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的国家发展目标[4]。改革开放以后,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我们的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高度民主的、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5]。在党的十三大上增加了“富强”的价值目标,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6]。党的十七大把“和谐”价值观写进了党的基本路线。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7]。这些论述明确标识了国家发展的价值指引,是党在带领全体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在取得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成果后逐步凝练而成,也是国家发展优势的重要显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追求,反映了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与国家发展的价值目标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我们国家的发展目标和价值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引领”,是国家发展优势的价值外延[8]。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文化软实力的建设要求,是国家发展优势的文化外现

文化软实力是“文化的内部凝聚力和外部吸引力的统一”[9]。具有对内凝聚共识的价值整合功能,对外赢得认同的文化吸引功能。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发展的优势逐步得到体现。这种优势在“硬实力”层面主要体现为经济、军事等实力的显著增强;而“软实力”层面则包括精神、制度和文化(价值)层面取得的成就,如人民文化素质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增强、国际影响力扩大等。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和重点。一方面,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软实力产生的重要因素是吸引,通过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文化软实力得以有效展现。另一方面,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方向。核心价值观具有价值的优越性和先进性,能够对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目标提供导引。文化软实力建设,就是要通过各种手段来增强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软力量使用的是不同的手段(既非武力,亦非金钱)来促进合作,即由共同的价值观产生的吸引力,及为实现这些价值观作贡献的正义感和责任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价值目标和重点内容[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是国家发展优势的文化外现。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内在诉求,是国家发展优势的制度外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价值追求,反映了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凝聚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8],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伦理支持和价值引导。社会主义制度是比资本主义制度更公正、更公平、更先进、更科学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具有超越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内在立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自觉与价值自信,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国家发展优势的制度外溢。

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国家发展优势向话语优势转化

通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进一步促进国家发展优势向话语优势转化,巩固。

(一)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创新话语体现国家发展优势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通过培养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内心的情感信念和价值遵循,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将国家发展的优势不断释放出来,成为重要的话语力量。首先,要注重话语内容创新。除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的话语创新之外,还要以此为基础,围绕“价值观”这个核心内容,进行其他的话语内容创新,促使宣传思想工作不断与时俱进。其次,要进行话语形式创新。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比如中宣部制作的“图说我们的价值观”系列宣传挂图,用绘画、书法、雕塑、剪纸、刺绣、动画等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象征、隐喻、叙事的手法进行宣传教育,适应了图像时代人们认知方式的变革,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11]。此外,还可以通过创设话语情境、增进话语间性等方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总之,要通过培育让广大民众认知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广大民众了解这是社会主义国家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充分发展、自信不断彰显的结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新话语体现国家发展的巨大优势。

(二)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话语优势彰显国家发展优势

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话语建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要通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人们的基本遵循,要通过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日庆典等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学习先进模范、传承优良家风家训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能够让广大民众感受到国家发展给整个民族和每个个体带来的希望和期盼,从而主动接受主流意识形态,自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准自觉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主流价值和优势话语,在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不断彰显国家发展优势。

猜你喜欢
价值观念话语优势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新时代价值观念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
画与话
电影《老炮儿》的价值困顿
浅谈高雅艺术对大学生的重要影响
混血家庭的悲剧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