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年人养老方式的选择及影响因素分析①

2021-12-06 06:57张亚坤刘芳
热带农业工程 2021年5期
关键词:平度市子女养老

张亚坤 刘芳

(1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1620;2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海201620)

如何实现“老有所养”是老龄化日益严峻背景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事关每一位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山东省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目前,平度市常住人口为137.79万人,截至2019年,平度市人口老龄化率为22.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地区受限于经济和医疗保障现状影响,养老方式选择不多。目前,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老年人选择的养老方式主要为家庭养老。李俏等[1]认为不同地区养老方式不同,主要影响因素为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和土地经营条件;王吉元等[2]运用Mixed-Logit模型分析得出户籍制度显著影响养老方式选择;陶涛等[3]以北京西城区为例,得出子女是否孝顺是影响养老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衡元元[4]从养老担忧与养老偏好两个角度去研究,认为子女数量对其有显著影响;张栋[5]认为养老观念、生活自理能力、收入状况是影响养老方式的主要因素。通过对平度市农村老年居民实地问卷调研和访谈,探讨影响养老方式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以便更好地破解目前农村养老困境。

1 研究方法与变量选择

1.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以山东省平度市60岁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排除外来人口及不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的农村居民,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原始数据,总共发放问卷310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297份,有效回收率95.8%。问卷数据分类整理后,采用SPSS 25软件进行相关性检验,在得出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分析因素间相互影响关系。

1.2 变量选择

以性别、受教育程度、退休前工作状况、子女数量、养老储蓄数额、养老金主要来源、居住方式、是否担心自己养老问题、养老观念为自变量,以养老方式选择情况为因变量,并对以上因变量和自变量赋值。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赋值

2 平度市老年人养老方式的选择情况

2.1 描述性分析

运用SPSS 25软件对数据进行交叉联表分析(表2),得出显著影响平度市农村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因素。一般来说,当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由表2可以看出,93.6%的平度市农村老年人选择传统家庭养老方式,2.7%的农村老年人选择社区养老方式,3.7%的农村老年人选择养老院等机构养老方式。总体而言,平度市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较为传统,以自主养老和子女赡养为主。

表2 不同方式下养老方式选择交叉分析

从老年人自身状况来看,性别差异对平度市养老方式选择并无明显差异(p=0.461)。受教育程度对养老意愿的影响也不显著(p=0.070),但存在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老年人,接受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的可能性越大趋势,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和初中的老年人群选择机构养老的比例分别为4.5%、1.2%,受教育程度在大专以上的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的比例为7.6%;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和高中的老年人选择社区的比例分别为2.4%、1.4%,而大专及以上学历水平的老年群体接受社区养老的比例为4.2%,表明受教育程度越高,对非传统养老方式的接受能力更强。老年人退休前的工作情况显著影响老年人养老方式的选择情况(p=0.001),退休前经商或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老年群体选择非传统养老方式的意愿更强。

家庭因素中,婚姻状况、子女个数和居住方式对平度市老年人养老方式具有显著影响(p<0.05)。婚姻状况显著影响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p=0.013),已婚有配偶的老年人和目前为单身状态的老年人都更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方式,比例分别为95.5%、88.2%,但已婚有配偶的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的比例要远远高于单身老人,说明和配偶之间相互照顾共同度过老年生活是大部分老年人的生活常态;目前为单身状态的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的比例略高于有配偶的老年群体,单身状态的老年人由于缺少配偶的陪伴,大部分与子女同住或者独居,子女常常由于忙于事业不能照顾到父母生活起居,尤其是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单身老年人来说,机构养老是最好的选择。老年人拥有子女数量直接影响老年人养老意愿,“养儿防老”是农村老年人的传统思维,拥有子女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的比例越高;相反,选择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比例则随着子女个数的递增而递减。居住方式显著影响老年人的养老方式(p=0.000),独居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比例为60%,但其他居住方式的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的比例都在92%以上;独居老年人选择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比例分别为10%、30%,而和子女、孩子或父母一起居住的老年人选择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比例都小于5%。

养老储蓄额显著影响老年人的养老意愿(p=0.000),养老储蓄额越多的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的可能性越大。由于养老储蓄额较多的老年人,养老自主选择权更大,选择范围也更广。平度市农村老年人养老储蓄额在50万元以上的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的占比为75%,选择社区养老的比例占12.5%,而随着养老储蓄额的降低,社区养老和机构的占比也随之降低;养老储蓄额在50万元以下的老年群体选择家庭养老的占比为94%以上。经济来源显著影响养老意愿(p=0.004),机构养老收费高,养老收入较低的老年人选择的可能性不高,如主要依靠国家资助和务农收入的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的比例为0,

老年人是否担心养老问题与养老意愿选择具有相关性(p=0.041),担忧目前和未来养老问题的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方式的比例为97.2%,与家人和子女同住会增加老年人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减少养老担忧;而对自己养老生活并不担忧的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的比例明显降低,而对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的选择意愿有所上升。不同的养老观念对养老意愿选择具有显著相关性(p=0.000),认为养老主要应该依靠自己的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的比例为72.7%,这类老人往往生活能够自理且拥有一定的养老储蓄;认为养老主要应该依靠子女赡养和国家政策支持的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的比例显著升高,比例分别为98.3%、94.4%。

2.2 ISM模型分析

运用SPSS 25软件进行自变量和因变量间交叉分析后,剔除不显著性影响因素,得出显著影响平度市农村老年人养老方式的因素有退休前工作情况、婚姻状况、子女个数、居住方式、养老储蓄额、经济来源、是否担心养老问题以及养老观念。在此基础上,运用解释结构模型进一步分析显著影响因素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各因素间的层次结构。Si(i=1,2,…,k)代表养老意愿影响因素,其中S1为婚姻状况,S2为退休前工作情况,S3为子女个数,S4为居住方式,S5为养老储蓄数额,S6为为经济来源,S7为是否担忧养老问题,S8为养老观念。

2.2.1 构建邻接矩阵和可达矩阵

解释结构模型中,用8×8矩阵表示平度市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情况影响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获得邻接矩阵A。邻接矩阵中元素aij表示第i行第j列的元素,即可代表Si和Sj间的相关关系。邻接矩阵A可表示为A=[aij]8×8。当aij=则可得到邻接矩阵(表3)。

表3 邻接矩阵

可达矩阵是反映元素间是否有关联,可根据邻接矩阵A求出可达矩阵R,当R=(A+I)n+1=(A+I)n≠(A+I)n-1…≠(A+I)2≠A+I,则 计 算停止,其中幂的运算执行布尔逻辑运算法则,得出养老方式影响因素间的可达矩阵(表4)。

表4 可达矩阵

2.2.2 对可达矩阵进行区域划分

根据可达矩阵R,分别求出可达集、先行集和共同集。其中,可达集为可达矩阵行为1的元素的集合,先行集为列为1的元素的集合。结果见表5。

表5 可达集,先行集和共同集

2.2.3 建立解释结构模型

根据以上层级划分,建立解释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平度市农村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影响因素的解释结构模型共分为4个层级:第一层级为居住方式、养老储蓄额、是否担忧养老问、养老观念;第二层次影响因素有退休前工作状况、经济来源;第三层次影响因素为子女个数;第四层次影响因素为婚姻状况。

图1 各因素间关联及层次结构

2.2.4 解释结构模型分析

在解释结构模型中,居住方式、养老储蓄额、养老担忧和养老观念是影响平度市农村居民养老方式选择的浅层直接影响因素。和配偶、孩子或父母一起居住的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传统家庭养老方式,家庭成员在生活上对自己的照顾、经济支持和精神慰藉对老年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而独居老人由于缺少家庭的关怀,更倾向于选择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以提高晚年质量。此外,在农村地区,由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导致子女和老人分离,子女不能时刻尽到赡养责任,生活习惯的差异也使农村老年人更倾向于自己独立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可以分担家庭养老的压力和风险,提供安全稳定的养老预期[6],所以具有一定养老储蓄的老年人更倾向于这些养老方式。养老担忧是老年人基于对自身身体状况作出的判断,从模型结构上看,子女个数间接影响老年人的养老担忧,一般来说,子女数量越多,养老担忧越少,但子女数量多也会导致子女间互相推诿和逃避养老责任发生。从养老观念来看,对于靠谁养老以及在哪养老问题,平度市老年人都更倾向于家庭养老,这与纪竞垚[7]得出的的结论大致相同。

退休前工作情况和经济来源是影响平度市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中层间接影响因素。中层因素对浅层次因素起支持作用,进而影响最终养老方式的选择。退休前经商的老年人,往往拥有一定养老储蓄,对养老方式的选择更加灵活、自主,对非传统养老方式的接受能力也更强。主要经济来源为退休金的老年人,往往受教育程度较高,养老观念也能与时俱进,不只局限于家庭养老方式。

子女个数和婚姻状况是影响平度市农村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深层根源影响因素。未婚老年人没有配偶和子女,选择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比例大于有子女的老人,无子女老人认为社区可弥补子女关照。

3 结论和建议

农村地区社会保障制度并不发达,养老观念落后,家庭养老方式仍然是主要养老方式。调研结果显示,平度市农村居民选择养老方式十分保守,呈现“一边倒”的趋势,大多选择家庭养老。因此,要转变老年人的养老意识,促进养老方式多元发展,避免老人认为去机构或社区养老没面子的心态产生,打破老年人的思想束缚。同时,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介于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间的“第三条道路”,即互助养老方式。

养老问题一直是社会化问题,平度市养老机构数量不足,供需不平衡,使得人们选择机构养老占比较少,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促使养老机构的社会化发展。养老储蓄显著影响养老方式选择,很多老年人不愿把自己一生的积蓄投入到高额的养老机构中,或因为入住养老机构而增加子女负担,养老机构应充分考虑到不同养老人群的支付能力,这样既有利于养老机构的物尽其用,避免出现同一类别的养老机构供不应求的局面,也可避免出现部分高档养老机构闲置状况以及资源浪费情况,从而促进养老机构持续健康发展。

调研发现,社区养老服务满意程度选择“一般”占比最多(47.42%),说明平度市对社区养老工作的满意状况并不理想。社区养老服务人员往往缺乏专业的医护知识,为确保老年人能得到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和良好的养老服务体验,应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提供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

猜你喜欢
平度市子女养老
养老生活
李聚奎:留给子女的“丰厚”遗产
平度市全民健身项目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Tomb-sweeping Day
为子女升学攒资历
山东平度出台会展扶持政策最高补贴100万
山东省平度市技术渗透型农业产业融合模式探究
养老更无忧了
平度市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与创新探析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