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的运用

2021-12-07 00:32杨清华李宝英
江西农业 2021年22期
关键词:机械化水稻阶段

杨清华,李宝英

(江西省安福县赤谷乡人民政府,江西 安福 343203)

结合当前社会的具体发展情况分析,我国的水稻生产已经趋向机械化生产方向,但是受到科技的限制,使得机械化发展仍然处于十分缓慢的状态。在水稻生产的过程中,应该积极优化机械化技术,提升粮食的基本产量与质量,合理控制劳动力的投入,确保农业经济可以实现更为快速且稳定的发展。

1 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1.1 分散经营模式的阻碍明显

水稻种植户在小农分散经营模式的影响下呈现出一种相对固化的思想,未能认可机械化种植技术,以至于在实际的成本投入和效率之间难以平衡。且相关政策上未能进一步明确机械化种植的优势,使得农户们无法更好地配合水稻集体化种植的全过程,影响机械设备展示自身的价值,在相关种植手段推广的过程中面临着重重阻碍。

1.2 缺少机械化生产配套资源

在水稻生产阶段,机械化种植技术的应用往往会涉及到相对丰富的机械设备,尤其是在前期育种以及种地等多个环节,都对相关的设备提出了严格标准。但是因为该项技术涉及的前期投入较多,在机械操作和种植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之下,农民无法直接看到生产利益,逐渐失去了机械化种植技术的应用信心,从而降低了机械化种植技术的应用效率。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与机械化生产配套的资源,确保相应的配置更加合理,符合机械化生产的实际需求[2]。

1.3 地形地貌的影响较为突出

我国国土资源丰富,地形地貌呈现出极为复杂的状态,各个区域间的土地情况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如北方的平原地区,地形相对平缓,更适合运用机械化技术完成种植目标;而在南方地区,多是以山坡和丘陵为主,机械化设备的使用不便,严重影响了其操作性能,直接降低了机械化设备的使用频率,无法保证在水稻种植区使用机械化技术的效果,甚至会加大种植的成本。在针对地形地貌的影响进行分析时,还需要结合特定区域的实际情况展开分析,了解不同区域的特殊发展状态,利用科学化的手段保证水稻的生长状况,让机械化种植技术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展示出自身的优势。

2 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的运用要点

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的运用有着一定的要求,因此应该明确具体的运用要点,采取科学化的方式,让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发挥出最大利用价值,保证能够更好地提升水稻产量,强化作业效率,为国民的生活需求提供必要的保障,也让国家的农业种植水平上升至新的高度[3]。

2.1 选种育秧阶段

合理使用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可以让选种育秧阶段的实际效率明显提升,也能保证基本质量,促使水稻种植的成果进一步优化。在种植初期的选种育秧阶段,可以通过机械化技术准备好育苗床,应该注意的是,育苗床必须要提前一年准备,选择最佳的时间,以秋天为宜,运用的土壤也需要保证一定的质量,土壤要保持酸性和含有有机物质。在完成了种子的有效收集和整理之后,还要对其进行晾晒储存,避免土壤中其他的病害影响后续的生长。在种子晾晒的过程中,必须要按照特定的步骤展开,在晾晒前可以使用25%咪鲜氨乳油3000倍液消毒剂消毒,消毒时让种子完全浸泡,时间控制在48小时以上,脱水之前,还应该使用清水将其反复清洗,保证表面不存在任何的遗留物质,让种子表皮更加的完好。

2.2 整地阶段

水稻机械化种植过程中,对整地有着一定的时间要求,通常是在正式插秧前的10天开始。整地较为适宜的时间是3月下旬。在开展整地工作的阶段,应该坚持三年轮耕制的基本原则,也就是前两年运用旋耕的手段,旋耕的过程中必须要合理利用好水稻田旋耕机,完成对土壤的有效翻整,深度需要控制在15厘米左右,以此保障具体的种植效果更加理想;第三年则需要落实好深翻任务,平均的翻整深度应该达到20厘米,如果出现了特殊的情况,比如盐碱地这种土质并不理想的区域,则应该适当的增加翻整深度,调整在30厘米左右即可,促使土壤中的肥力,充分地展示出实际的价值。在翻地之后,还应该考虑土壤的肥力,确保肥力十分充足,如果是田间土壤相对松软的状态之下,可以适当地添加碳酸氢铵和氯化钾等作基肥,由此保证肥料营养与土壤肥力融合到一起,强化实际的起苗率[4]。

2.3 插秧阶段

现阶段,市场上的插秧机有很多种类型,根据插秧的手段和育苗的手段进行有效的区分,呈现不同的功能。水稻种植的过程中,插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必须要选择适宜的时机,以平均气温达到15℃为最佳时机。如果是南方相对特殊的地区,则应该保证在5月初便完成相应的插秧任务,全国范围内应在6月前完成全部的插秧工作。机械化技术的具体应用中,必须要落实好极具规模的插秧工作,选择可靠的机具,使工作实效符合预期,严格按照合理划分的原则,每10~15亩水稻田搭配一台插秧机。相关工作的前期开展阶段,应该对设备情况展开合理化的分析与判断,做好合理的养护,落实好有效的检修,以免出现故障,直接影响到最佳的插秧效果,还必须要对插秧阶段的实际要求展开科学化的分析,运用合理的手段,让插秧过程真正地符合预期和基本标准。此外,种植技术的运用应该以机械化为主,这样可以保证基本的效率和质量,是国家发展农业的重要举措。

2.4 田间管理阶段

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田间管理属于非常重要的阶段,要保证机械化技术的使用贯穿田间管理的全过程。在插秧前期,可以借助于大型的灌溉机合理地应用地下水,促使水稻田的水量更加充足,满足实际的需求。当完成了基本的插秧任务之后,还需要再一次灌水,通常以4~5厘米的水深高度为相对可靠的范围,在实际运用技术手段的过程中需要控制好这一基本的操作,避免影响到水稻的后续生长[5]。在水稻成熟之前,还需要科学地监测田中的水量,采取适时灌水或者是排水的方案,让水稻的基本产量不会受到旱病和涝病的影响。如果是夏季雨水相对丰富的种植区域,可以借助于“水田+稻田”的模式,让水资源优势充分地显现出来,保证稻田的基本利用效果更加明显,保障农民增产增收。在实际应用相关技术的时候,还应该高度重视水稻病虫害的影响,7月上旬是病虫害高发阶段,在这个时期,田间管理工作者必须要落实好排查任务,将病死秧苗及时清除,在源头上合理地控制病虫害的影响。如果病虫害呈现出加重的趋势,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喷洒药剂,一般间隔7天喷洒一次,病虫害的药物治理过程中需要控制好药物喷施量,如果喷施量较大,则会降低秧苗的质量。

2.5 机械化收割阶段

在落实机械化收割作业之前,应该完成集中化种植,这是相对重要的前提。由于受到传统分散经营模式的影响,大型收割机难以实现对水稻的科学收割和晒场等具体的工作,各种工序的处理也呈现出相对混乱的局面。小农户采取的收割方式,多是使用半喂入式收割机,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劳动力,收割的压力得到大大减轻,但是对于某些地区水稻产业的长效发展却产生了极为显著的阻碍作用,因此面对这样的情况还是应该高度重视机械化收割问题,稳步推进集中化种植。进行集中化种植并合理运用机械化技术,能够让水稻的收割工作更为简便,在实际开展相关工作的时候,农户们可以借助于机械化的手段实现集中化的收割,不仅提升了基本的收割效率,还减轻了农户们承担的压力,对于后续的水稻种植也能起到积极的影响。

3 结语

面对着国家庞大的人口基数,水稻种植产量应保持稳步增长,同时要关注粮食的安全问题,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在推进社会及国家发展的过程中,机械化技术的应用使得水稻产量稳步增长,其对水稻种植和收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反映了粮食种植机械化生产的进步趋势。应用机械化的种植技术,可以让水稻的产量明显提升,当然还需适当地强化管理力度,结合科学的施肥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手段,让土地资源得到科学化的利用,实现良性的循环发展模式。

猜你喜欢
机械化水稻阶段
什么是海水稻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一季水稻
水稻花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