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荪栽培技术及高产措施分析

2021-12-07 00:32肖敏张静巴涛李萍
江西农业 2021年22期
关键词:竹荪装袋木屑

肖敏,张静,巴涛,李萍

(万安县农业农村局,江西 吉安 343800)

为保证竹荪高产,培养料、温湿度、酸碱度、光照等重点要素的管控极为关键。

1 竹笋栽培准备阶段

1.1 准备培养料

竹荪培养料配方较为多样,本文主要介绍两种高产配方。第一种:木屑、秸秆、石膏、麸皮、磷酸二氢钾、碳酸钙、硫酸镁,含量分别为25%、48%、1%、25%、0.3%、0.5%、0.2%,按照64%~67%控制含水量;第二种:木屑、秸秆、麸皮、棉籽壳、黄豆粉、玉米粉、石膏粉、白糖、硫酸镁、磷酸二氢钾,含量分别为25%、38%、19%、10%、2%、3%、1.5%、1%、0.2%、0.3%,按照64%~67%控制含水量。

木屑过筛去杂后需要淋水并进行30天以上露天堆置,使木屑质地变软、颜色转暗,同时需要将秸秆粉碎后发酵2~3天,然后将木屑和秸秆混合搅拌。搅拌前需要在液压上料搅拌机中先放入处理好的秸秆和木屑,接着加入足量的水,保证存在70%以上含水率,之后开展至少20分钟的正反搅拌。搅拌后同时放入黄豆粉、麸皮、碳酸钙、玉米粉、白糖、石膏、硫酸镁、磷酸二氢钾等,至少充分搅拌30分钟,混合均匀后需保证培养料充分吸水且不存在结块问题,装袋需要在完成含水量调节后进行,水分具体检测可选择卤素灯快速水分测定仪。

1.2 装袋

选择聚丙烯折角袋作为料袋,料袋的长度为17.5 cm,宽度为35 cm,厚度为0.005 cm,也可以选择塑料菌种瓶,规格为1500 mL。装袋由自动装袋流水线完成,仅需要2~3个人即可实现单台单班12000包生产,可由此实现生产成本的降低。装料重量、高度分别控制在1.10~1.15 kg、16~17 cm,按照手握袋身不松散、不变形来控制松紧度,料袋先机打成型预留孔,二次加工使用塑料棒,塑料棒的直径、深度分别为2 cm、15 cm。

1.3 灭菌

完成装袋后,需要在完成拌料的4小时内进行灭菌处理,否则发热酸败的培养料将无法用于竹荪栽培。具体的灭菌设备使用脉动真空高压灭菌柜,可通过系统控制不同的排汽和温度参数。灭菌由四个阶段组成,包括真空、升温、灭菌、排汽。第一阶段需要将柜内冷空气彻底排出,设置0.04~0.05 MPa的抽真空压力,开展2~3次;第二阶段分为两段,保温温度分别设置为105℃、115℃,维持时间分别为30分钟、20分钟,均设置为间歇排汽;第三阶段温度和维持时间分别设置为121℃、150分钟,同时也采用间歇排汽;第四阶段还需要间歇排汽,保证灭菌柜打开前压力为零。

2 冷却、接种、菌丝培养

2.1 冷却

完成灭菌后需要向排气室转移栽培包,排气室需要强制排风4小时,完成热气、蒸汽排除。向冷却室进一步转移时,栽培包需保证60℃以下温度,确保能够将栽培包强制冷却至25℃。基于接种需要,最后向接待室进行栽培包转移。

2.2 接种

接种可细分为五个环节,包括预处理器材、清理卫生、准备接菌、分工操作、具体接菌。第一个环节需要在接种前2小时进行器具外表及菌种的杀菌润洗处理,使用敌敌畏混合液(800倍)、甲酚皂消毒液(5%),多余消毒液需要在处理后沥干;第二个环节需要对接菌室的墙壁、地板、屋顶进行清水冲洗,然后将器材、菌种运入,完成接菌后对冷却室及接菌室进行细致清理和消毒处理;第三个环节需要提前120分钟运行接待室和接菌室中的层流罩、空调、空气过滤系统、臭氧消毒机、紫外灯等器材,另外,臭氧消毒机、紫外灯需要在人员进入前90分钟关闭;第四个环节要进行搬运传递,需保证相关人员严格净手、换鞋、更衣,并带好口罩、一次性手套及帽子,经过风淋室风淋;第五个环节需要使用乙醇(75%)对菌种外表面、工作人员双手进行消毒,同时通过乙醇过火方式完成接种工具消毒,层流罩下木屑菌种通过镊子挖松,之后在栽培包内的预留孔中接入镊子夹取栽培种,最后盖紧塑料盖,完成接种后及时向一级培养室转运。

2.3 菌丝培养

培养选择三级分区制,以此针对性地控制环境操作。培养架选择规格统一的活动层架,共6层,层高为34 cm。培养室的地面处理选择环氧树脂工艺,需做好排污管道的预置清洗,通道、堆垛标志线基于培养架尺寸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绘制,需保证标识明晰、堆垛整齐,换气、除湿、制冷、内循环等设备也需要严格选配。

3 出菇管理、采收

3.1 准备覆土

需通过化学药剂对覆土进行消毒处理,之后还需要进行蒸汽灭菌处理。以900 m2床面积规格的菇房为例,按照0.05 m厚度覆土进行计算,取60 m3草炭土,通过多菌灵24 kg和甲醛60 L兑水4000 L~6000 L拌土,覆盖塑料膜进行48小时堆闷,接着开展蒸汽处理,维持4小时的55℃土温,大部分杂菌和害虫可由此杀灭,为实现对有益微生物的保留,这一过程不得超过4小时。覆土处理后需要在混拌机内加水搅拌,保证存在10%~20%的含水量,得到存在裂隙的团粒状覆土。

3.2 脱袋

菌袋需要进行90~120天培养,温度控制为22℃~24℃,出现病虫害的菌袋需要剔除。脱袋时须注意,将塑料盖和套环去除后,菌包袋料分离由专用脱袋机完成,之后需要在菌丝保护与营养复配剂溶液中对菌料进行片刻浸泡,相关器材与环境需要提前做好杀虫消毒处理。

3.3 上料

菌料处理好后通过运料车运输,之后通过专用上料机在各层床面上依次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平铺,需保证菌料在床面上的排列密度控制为每平方米25~30个,床面四周的围板与菌料间的空隙控制在3~4 cm,菇床底面事先平铺覆土3 cm。

3.4 覆土

竹荪菌球形成时期需要得到土壤的支持,因此覆土工作必须严格开展,具体操作上,土壤由专用覆土机负责,在围板、菌料间充分覆土,按照2~4 cm控制菌料表层覆土并保证松紧适合,土壤含水率需要通过喷水调节,控制在20%左右,通风也需要严格控制。

3.5 催蕾

完成覆土后,按照22℃~24℃控制覆土层以下料温,需要持续15~20天,对于突破覆土表面的原基,需要基于实际情况进行1次大水喷施,为保证更多原基形成,需按照54℃~64℃控制空间温度。光照条件、二氧化碳浓度、空间湿度的适宜控制极为关键,这能够在竹荪原基分化、菇蕾发育过程发挥促进作用;需保证覆土层按照14%~19%控制土壤含水量,菌蕾生长阶段的空气相对湿度、覆土含水量需分别控制为84%~90%、20%,凌晨破蕾时需要存在95%左右的相对湿度。在子实体成熟时,需保证存在80%以下的空气相对湿度,这能够避免菌柄折断、菌蕾裂开等问题出现。竹荪生长过程中对氧气需求量较大,这是由于竹荪的好气性真菌属性决定的,氧气充分的土壤和基质能够保证菌丝体快速生长、保障子实体更为迅速地形成。如存在0.1%以上的二氧化碳浓度,子实体很容易出现发育畸形问题,因此每小时需要进行1次菇房通风,每次通风时间控制为最短2分钟,设法保证覆土的透气性,以此实现氧气供应充足。菌丝生长阶段的竹荪需要光照,菌丝在一般室内光照条件下生长速度较慢,有时会出现变色老化问题,原基形成阶段的竹荪同样存在光照需求,菌蕾形成后期应提供一定程度的散射光,这对于形成竹荪子实体能够带来积极作用,具体控制为100~300 lx。竹荪长期生长于微酸土壤和腐殖层中,更适合生长在微酸环境下,因此需要保证覆盖物和培养基的pH值为6左右,pH值超过7会导致生长不良问题出现,具体种植过程需要适时调节覆盖物和培养基的pH值,选用有机酸提升覆盖物和培养基的营养供给能力及缓冲能力。

3.6 采收

对于完全张开的竹荪菌裙,采收需要在自溶的孢子胶体淌滴前完成,避免竹荪菇体萎缩、死亡。在出菇时期4小时采摘1次,为避免菇体过度生长需遵循采大留小原则。竹荪的出菇周期较长,正常菌料下一般可实现120天左右的持续出菇,可进行3~4潮采收。各潮次结束后应将病虫害部位、残留菇根、老菌索及时剔除并补充覆土,之后按照22℃~24℃控制空间温度并酌情控制含水量,还需要加强通风保证菌丝快速恢复。

4 结论

综上所述,竹荪高产栽培需要综合关注多方面因素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准备培养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菌丝培养、出菇管理、采收等内容,则直观地展示了栽培的各环节要点。为更好实现竹荪高产栽培目标,还应关注配套的精细管理及优选烘烤技术,培养料配方的进一步优化也极为关键。

猜你喜欢
竹荪装袋木屑
新型液动食用菌装袋机的设计要点与应用*
木屑
Understanding Chinese Characters:竹
菌中皇后话竹荪
“竹君”食疗菜
板栗的塑料薄膜袋贮藏技术
一碗竹荪汤
油页岩与木屑混合热解特性研究
橡胶木屑基活性炭—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微波吸收性能
线上称重器给食品装袋带来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