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新品种郧单21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2021-12-08 17:31陈光勇张世洪李文品徐星华叶青松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23期
关键词:复合肥害虫玉米

杨 虎,周 刚,陈光勇,张世洪,李文品,徐星华,叶青松

(十堰市农业科学院,湖北 十堰 442000)

玉米是当前中国种植面积最大且总产量最高的第一大作物,发展玉米生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1]。玉米是湖北省第三大粮食作物,面积仅次于水稻、小麦。近年来,已初步形成了鄂西山地春玉米区、鄂北岗地夏玉米区和平原丘陵玉米区三大区域[2]。湖北省近年来玉米产业发展迅速,播种面积已经突破67 万hm2,但是省内子粒玉米需求缺口较大,常年需从国内、国外调运。因此,选育优良玉米新品种和研究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是湖北省玉米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是玉米育种科研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玉米新品种郧单21 是用WD03 作母本,N75 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玉米品种。2018—2019 年参加湖北省玉米丘陵平原组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680.25 kg/hm2,2020 年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培育并利用玉米新品种是最简单有效的增产途径,针对不同品种采取相应的栽培技术是发挥新品种增产作用的重要保证[3]。为了更好地发挥郧单21的增产潜力,郧单21 选育团队通过良种良法配套试验,对该品种的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做了初步研究,现总结如下。

1 播前准备

1.1 选种

选择子粒饱满有光泽、无虫眼的优质种子,不能使用发芽率较差的陈种子。

1.2 晒种

种子在储藏过程中处于休眠期,晒种能打破休眠期,提高种子发芽率。最好选择8:00—10:00,16:00—18:00,连续晒2 d 即可[4]。

1.3 包衣

选用15%克·酮种衣剂,按药种比1∶40 进行种子包衣,晾干后再用50%多菌灵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150 g 对水适量,拌种50 kg,防治地下害虫、玉米丝黑穗病和根腐病[4]。

1.4 选地

玉米是喜阳作物,种植地应平坦无遮蔽物,肥力良好且排灌方便,以免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

1.5 整地

整地一般在12 月进行深耕冻垡,耕作深度25~30 cm 为宜,冬耕可以有效减少杂草及越冬的害虫数量。在4 月播种前1~2 d 进行春耕,一犁一耙整平整碎无大土垡后待播。

2 播种

2.1 播种期

要适期播种,根据土壤温度和长期天气预报确定播种时间。播种时温度要适宜,一般要求土壤表层5~10 cm,地温稳定在10~12 ℃[5]。播种不宜过早,过早土壤温度过低,容易造成种子发芽率降低和霉烂,导致缺苗断垄,造成减产;出苗后遇低温,也易造成冻害。播种也不宜过迟,过迟易遭遇卡脖子旱、高温等灾害,导致减产,后期温度过低也易导致灌浆不足、不能正常成熟等,影响产量。春播丘陵平原地区一般3 月中下旬播种,山区河谷一般清明前后播种,营养钵育苗移栽和地膜覆盖一般可提前6~10 d播种。

2.2 播种方式

2.2.1 育苗移栽 育苗移栽不仅能做到一次全苗,还可以把播种期提前,延长玉米的生育周期,增加营养物质的积累。一般多采用育苗盘加拱棚进行育苗。育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苗床要整理平整;②基质土要充分腐熟;③避免烧种,育苗盘摆放整齐后,用土把苗盘边缘盖严、盖实;④给苗盘第一次浇水时一定要浇足、浇透;⑤棚膜边缘要压紧压实,避免跑墒和温度不够等影响出苗。

出苗后及时浇水,当幼苗有4~5 片叶时即可选择晴好天气,给拱棚通风炼苗,早晚注意及时盖棚,避免因低温而冻坏幼苗。通过2~3 d的炼苗后即可进行移栽,在移栽时,栽紧压实,并浇足定根水。

2.2.2 地膜覆盖 地膜覆盖最突出的效应是增温保墒,可以使膜内5~10 cm 深处地温提高2~3 ℃,还可以防治杂草。播种时间要比露地玉米提早10~15 d,当表土层低温稳定在8~9 ℃,土壤水分达到田间持水量的60%~70%时即可播种[6]。玉米地膜覆盖宜采用宽窄行规格种植,宽行90~100 cm,窄行30~40 cm,薄膜选用幅宽80 cm、厚度0.008 mm,宜降解的地膜。播种前要精细整地,耙地要细要平,无大土块,便于覆膜;施足底肥,底肥侧重于钾肥、磷肥、锌肥。播种时要深浅适宜,每穴2~3 粒种子。播种后盖膜前垄面喷药,边喷药边盖膜,除草剂一般选择阿特拉津、禾耐斯等,盖膜一定要严实。出苗后要及时破膜放苗,防止苗出后长时间不破膜导致高温烫苗;晴天早、晚放,大风天气不放;苗孔不宜太大,以3.33 cm为宜,苗放出膜后,用细湿土把放苗口封严,以防透风漏气、降温跑墒。

2.2.3 露地直播 人工直播一般采用宽窄行和等行种植模式。宽窄行种植技术为:宽行距90 cm,窄行距30 cm,株距25 cm。等行种植技术为:行距67 cm,株距25 cm。农业机械化是大势所趋,山区河谷、丘陵平原可根据地理条件和地块大小灵活选择大、中、小型播种机械。播种机有雷沃欧豹TB604 拖拉机、亚澳SGTNB-180Z4/8F 型旋播机等,旋耕、播种、施肥可一次性完成。吴承国等[7]研究表明,玉米机械化生产较传统生产模式减少用工约60 人/(d·hm2),节支增收5 115 元/hm2。

3 合理密植

勾玲等[8]研究表明,玉米种植密度过低,产量达不到较高水平;密度过高,又增大倒伏和空秆的概率。在生产中农民普遍忽视品种的种植密度,按照传统的种植习惯,千篇一律地采取一个模式,不能满足特定品种对密度的特定要求,导致增产品种不增产,光、温、水等资源浪费。

试验分设B1(3.0 万株/hm2)、B2(4.5 万株/hm2)、B3(6.0 万株/hm2)、B4(7.5 万株/hm2)共4 个处理,对郧单21 产量及农艺性状做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郧单21 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密度增至一定程度时产量开始下降,这可能是由于生长过剩造成倒伏;在同一肥料水平下,种植密度各个处理中B1 产量均最低,B3 产量均最高,表明玉米新品种郧单21 最佳种植密度为6.0 万株/hm2[9]。

4 科学施肥

4.1 合理的施肥量

周灵芝[10]研究表明,肥料是玉米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重要保证,合适的施肥条件可以促进玉米产量的提高。

以复合肥为底肥、尿素为追肥,分设A1(复合肥450 kg/hm2、尿素150 kg/hm2)、A2(复合肥600 kg/hm2、尿素300 kg/hm2)、A3(复合肥750 kg/hm2、尿素450 kg/hm2)、A4(复合肥900 kg/hm2、尿素600 kg/hm2)共4 个处理,对郧单21 产量及农艺性状做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施肥量时,即使提高种植密度也难以达到高产,可见在玉米生产中一定要合理施用肥料;在同一种植密度水平下,在肥料各个处理中A1 产量均最低,A3 产量均最高。表明玉米新品种郧单21最佳施肥量为复合肥750 kg/hm2、尿素450 kg/hm2[9]。

4.2 肥料种类和施用方法

施肥分底肥和追肥。底肥播种前或播种时施到地里,做到种肥隔离,追肥分苗肥和穗肥[11]。基肥以农家肥和复合肥为主。农家肥一般22 500 kg/hm2,整地前均匀施入地里,做到充分腐熟,施用前做好杀虫灭菌工作。复合肥一般750 kg/hm2,播种时施于两穴种子之间,做好种肥隔离,防止烧种、烧根。

及时追施断奶肥,当玉米苗到5~6 片可见叶时追施苗肥,尿素(含N 量46%)施用量150 kg/hm2,分行施入。重施穗肥,当玉米苗到12~13 片可见叶时追施穗肥,尿素(含N 量46%)施用量450 kg/hm2,分行施入。

5 病虫害绿色防控

近年来,玉米病虫害的发生呈加重趋势,不得不进行防治。传统的化学防治效果较好,见效较快,但是大量的农药残留在土壤、水质里,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残留在作物秸秆甚至子粒里,危害食品安全。绿色防控任重道远。采取黑光灯、粘虫板等诱杀害虫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李晓娜[12]研究表明,通过合理种植、物理诱杀、生物防治等方法不仅能够保证农作物的质量,还能保护生态环境,达到保质增收的效果。

5.1 黑光灯诱杀

根据害虫成虫的趋光性,利用灯光进行诱捕,每公顷布置3~5 盏黑光灯。

5.2 性诱剂诱杀

根据害虫成虫的趋化性,利用特定的性诱剂诱捕害虫,通过日光或者毒液灭杀害虫。通常每公顷布置5~10 个诱捕器。

5.3 粘虫板诱杀

根据蚜虫、温室白粉虱、美洲斑潜蝇和蓟马的趋向性及害虫的分布程度来合理地布置粘虫板,通常每公顷布置粘虫板450 张左右。

5.4 糖醋液诱杀

根据害虫成虫的喜酸喜甜性,在田间吊挂糖醋液毒剂能有效地降低害虫成虫的基数,达到防治的目的,通常每公顷布置75 个左右的毒液器皿。

5.5 赤眼蜂防治

用赤眼蜂来防治害虫,对环境无任何污染,对人畜安全,可以保持生态平衡。由于赤眼蜂喜欢找初产下来的新鲜卵寄生,因此防治时要搞好玉米螟、夜蛾、粘虫等鳞翅目害虫的预测预报,使释放赤眼蜂的时间与玉米螟等害虫的产卵盛期相吻合。

5.6 白僵菌防治

白僵菌是中国研究时间最长和应用面积最大的真菌杀虫剂,其有效杀虫物质是白僵菌的活孢子。使用方法是把活孢子菌粉与2.5%的敌百虫均匀混合,对水直接喷作物,每公顷120~150 g,可以有效防治蛴螬、玉米螟、蚜虫、白粉虱、蝗虫、蟋蟀等。

6 田间管理

6.1 及时查苗补缺、间定苗

出苗后及时调查出苗情况,如发现缺苗较多要及时补种,缺苗较少可采取移栽和留双株措施。移栽时最好在“两叶一芯”时进行带土移栽,并浇足定根水。幼苗到3~4 片可见叶时进行间苗,间苗时遵循去大去弱留中原则,每穴留2 株,做到间苗后苗势整齐一致。幼苗到6~7 片可见叶时进行定苗,同样留取苗势整齐一致的壮苗,避免出现大小苗现象。

6.2 中耕除草

6.2.1 人工除草 当玉米苗到5~6 片可见叶时,伴随追苗肥同时进行中耕除草,并进行松土盖肥;到12~13 片可见叶时,伴随追穗肥进行中耕除草,并培土盖肥。

6.2.2 化学治草 如果苗期人工除草效果不理想或劳动力不足、成本太高时,也可喷施苗后除草剂,可选用硝·烟·莠去津,3 000 mL 对水450 kg/hm2进行全田喷施。喷施时最好避开叶芯,以免出现药害。

6.3 抗旱排涝

生长期间若出现长期高温干旱天气,田地干裂,玉米苗期早上出现失水卷叶现象时,应及时进行灌溉,防止因干旱而出现死苗。高艳[13]研究表明,在花期遇到高温干旱时,最好及时灌溉,以增加田间相对湿度,提高花粉的活力,延长花丝的寿命,有利于提高受精结实率。

生长期间若遇长期雨水天气时,要时常到田间观察,发现田间积水要及时开沟排涝。授粉灌浆期遇长期阴雨天气,要做到沟渠畅通,避免养分流失、茎腐病等病害、发生大面积倒伏倒折等,从而导致玉米产量减产。

6.4 化学防治虫害

当虫害危害严重、采用物理和生物防治无法奏效时,必须及时采取化学防治措施。重点做好出苗时地下害虫防治和苗期草地贪夜蛾防治。玉米幼苗时容易遭受地下、地上害虫的啃食,田间观察时若发现虫害现象,应及时喷施农药防治。可选用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225 mL 对水450 kg/hm2进行全田喷施,以防治玉米螟、地老虎和蛴螬等地下害虫。当田间观察发现有草地贪夜蛾危害时,应及时选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加虱螨脲各300 mL 对水450 kg/hm2进行全田喷施杀虫;也可选用杜邦奥得腾300 g对水450 kg/hm2进行全田喷施杀虫。

7 适时收获,秸秆还田

当玉米进入蜡熟后期,玉米苞叶枯黄、子粒出现黑胚层时即可进行收获。收获时可以选用联合收割机进行脱粒和秸秆还田,不仅能降低劳动力的投入,还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收获完毕后选择晴好天气及时进行晾晒,当种子含水量低于13%时即可入库保存。

猜你喜欢
复合肥害虫玉米
2022年7月复合肥零售价格
2022年8月复合肥零售价格
2022年1月复合肥零售价格
收玉米啦!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流翔高钙系列肥 新型液体复合肥
枣树害虫的无公害防治
农业害虫的冬季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