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涵式发展背景下高职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研究
——以《综合英语》课程为例

2021-12-09 02:56张凤琴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灌篮 2021年17期
关键词:综合英语英语专业思政

张凤琴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课程思政”这一概念由上海市委、市政府于2014年首次提出。2017年教育部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第一次在中央文件中正式提出了课程思政这一概念。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系统全面地阐述了课程思政建设。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要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1]。可见,“课程思政”是当前我国高校各类课程面临的新课题、新使命,它不是某一门特定课程,而是一种教育理念和思维模式[2]。

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各专业课有责任和义务深入梳理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当下的内涵式发展强调教育质的发展,其核心属性之一是质量。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承担为我国培养拥有语言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重任,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交际技能,而且要重视其文化素质的培育,如何培养切合我国知识经济转型需要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是各大高职院校需要着力解决的难题,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势在必行。

一、高职英语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研究现状及可行性

经CNKI文献搜索关键词,发现高校英语课程思政研究较少,且主要集中在本科教育阶段,主要宏观探讨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的可行性、存在的问题、实施策略及培养路径等,但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在外语教育中,往往存在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面临外来文化与意识形态侵蚀,“外语热”引发母语危机与文化安全,外语教学中本土文化主权意识被削弱等现象。[3]可见,高校英语教育存在中国文化“失语”及学生受西方思潮冲击、盲目崇拜西方文化的现象。高校英语专业教育与德育教育两张皮的情况也很严重。英语教师德育意识较弱,德育观念有待提升。

此外,发现研究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思政的研究非常稀少。高职院校的英语专业教育不同于本科院校,课程融合了学科专业知识与英语语言技能,致力于教授学生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提高其在某个行业中的英语应用技能和研究能力。但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更侧重语言知识技能,对于社会责任感、道德品质、文化自信等人文素养教育方面的挖掘较为不足。

《综合英语》课程是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基础阶段的综合技能课程和主干课程,以精读为中心,融合听力、语音、口语、语法、词汇、泛读、翻译、写作等语言学习的各种技能,内容覆盖政治经济、教育文化、价值观念等各个领域,是一门融思想教育于英语语言教学的隐性课程,可以把学生的三观培养、语言知识学习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机统一起来。教师在教授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同时,可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三观。课程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是很重要的德育教育的战场。本研究尝试以笔者所在学校英语专业学生的《综合英语》课程为例,探索高职英语专业融入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生成路径及具体教改模式,不仅注重语言知识和技能,而且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德育内容,以确保学生能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我们国家培养真正意义上的拥有语言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二、高职英语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生成路径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队伍是课程思政的主力军,课程建设是课程思政的主战场,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的主渠道[1]。结合实际需要,高职院校英语专业课程有机融入课程思政的生成路径主要包括教师队伍(Teacher)、课程建设中的教学大纲(Outline)(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法与手段(Methods and Means)以及课程评价(Evaluation)四个方面,形成了TOME模式。

三、高职英语专业课程有机融入课程思政的改革实践——以《综合英语》课程为例

依据高职英语专业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TOME模式,《综合英语》课程融入思政的改革具体如下:

(一)组建课程团队

调研发现,笔者所在学校教授《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师大都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信息素养和政治素养,能有效推进教学实施。但教学观念急需更新,课程思政意识较为薄弱,很多老师不知道什么是课程思政,不明白为什么要在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有待合理化,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能力有待加强。因此,同头课教师组成了课程思政团队。一起研读课程思政的文件,了解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及意义,培养课程思政意识;线上线下积极参加相关课程思政讲座,参与相关比赛,自主学习结合讨论研究,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集体备课,分工合作,借助信息化手段,一起讨论挖掘课程思政资源,重塑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挑选适宜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革新课程评价手段;在课堂实施教学,在教学完成后撰写日志,一起讨论反思,不断调整,形成良性的教学生态环。

(二)重塑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

依据学情、教材、思政资源、国家政策、专业特色、地域特色等重构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三维教学目标,不仅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且要突出课程的德育功能,重构和整合教学内容。

笔者所在学校英语专业大二学生是受试对象。单招生源学生约是统招生源的两倍,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动机不充分,处于自卑不自信的状态。已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但语言基础薄弱,还无法用英语完成跨文化无障碍交流,个体差异大,学习反思意识薄弱,自主学习能力有待加强,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化外宣意识较弱。

课程教材《新航标职业英语》是“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最新版并未融入思政元素。因此,教师团队依据现有内容挖掘了相关思政资源,找到融合思政的契合点。比如,在讲到第一单元Automobiles这个主题时,课文中提到了汽车给世界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在提到这些影响分两方面时,插入了看问题的方式,凡事都需要一分为二客观地看待。讲到汽车类型时,引入了新时代的新能源汽车,鼓励学生比较传统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优劣,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提到汽车品牌及产地时,引导学生关注国产车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大国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笔者所在高职学校英语专业学生与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大为不同,未来主要就业方向是导游服务、涉外酒店服务、幼儿英语教育、国际电子商务等服务行业,需要主要培养其听说读写译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更需要提升其社会责任感及个人道德水平。

项目获批为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后,课程主讲教师集体备课,确定了五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重塑的三维教学目标中的情感目标及教学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选择与安排

(三)重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师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课程思政元素与资源也已到位,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一环,教师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可以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课堂教学。课程思政团队教师集体备课,一起商讨,决定采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模式,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信息化手段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使用个人展示、分组讨论、情景教学、小组竞赛等方法和手段实施。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选择与安排

(四)革新课程评价手段

由表3可见,不同于传统课堂的终结性评价,本次教改注重过程性评价,加大平时成绩占比至50%-60%,除常规的考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内容外,加入个人展示、小组竞赛、网络作品评分等,关注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等软技能的引领和塑造。

表3 课程思政评价方式

(五)具体案例展示

篇幅有限,笔者挑选一个单元作为典型案例加以说明。第3单元“Controlling Our Finances”的主题是“个人是否应该及如何管理自己的财务”。在该单元作者主要探讨了个人如何管理自己的财务,基于该话题,结合课程思政建设,主讲教师可以借此引出大学生是否有必要管理自己的生活费,如果有必要,那应该如何进行管理,该把钱花在哪里,怎么花,激发学生学会正确的金钱观、理财观以及消费观。

首先,在课前,教师集体备课,融入课程思政,确定本单元的知识、技能及情感目标。教师在第三课堂职教云平台利用关于大学生消费的网络动图、支付宝微信等应用图标、小视频等相关背景知识,布置师生互动问题“财务管理是否只与企业有关?”,查看学生答案,上课时展示学生答案汇总表,引出本单元教学主题“财务管理不是只与企业相关,而是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在主题切入后,全班提前分好的五个小组开始负责依次讲解课文两个段落的内容,教师将准备好的小组讨论问题下发,各小组开始由小组长组织讨论形成观点,教师可以参与小组讨论,讨论时间到时由小组代表上台陈述观点。陈述结束后先由同学们在微助教平台点评,再由教师进行一分为二的点评,先肯定努力,后提出可改进措施。依据课文内容,顺势插入课程思政点,肯定大学生需要进行个人财务管理的观点,鼓励学生学会制定计划,学会自律,努力管理自己的金钱甚至是人生。最后在职教云平台设置问题“大学生应该如何花钱?过去与现在有何不同”,引导学生培养理性消费的习惯,不要盲从跟风,要量入为出、开源节流。教师不仅要让课程发挥其育人功能,不仅传授语言知识,更要进行价值引领,把中户民族传统美德融入课程教学中,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4]。

四、小结

英语专业教育与德育教育并不脱节,二者可以找到完美契合的融合点,英语专业课程可以成为课程思政的主战场,英语教师可以成为课程思政的主力军,在教学中可以做到将语言知识目标、跨文化交际技能目标与价值观引领的情感目标统一起来。综合英语课程作为高职英语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在教师队伍、教学内容及教学大纲、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教学评价方面融入“思政”,将德育贯穿英语专业教育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语言基本知识、学会跨文化交际技能的同时,感受到了大国自信、民族自豪感,学会了唯物客观辩证得看问题,树立了正确的消费观、人际观、职业观,可以助力培养符合内涵式发展背景下新时代拥有语言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落实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些环节如如何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融入课程思政还需继续深入研究,今后可以做进一步的探索和论证。

猜你喜欢
综合英语英语专业思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Structure and context in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TheRelationshipbetweenLanguageandSociety
Pragmatic Analysis of Cat in the rain
中高职综合英语课程衔接相关问题探究
“综合英语”课程学习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