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提高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质量

2021-12-09 01:43吴泳梅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10期
关键词:教育技术互联网+教学质量

吴泳梅

摘 要:随着“互联网+”时代正在逐步走进人们的生活,现代教育技术由电化教学、计算机辅助(CAI)向网络教学过渡,同时信息技术教学已从过去单纯的计算机知识教育向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要信息工具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向转变。在“互联网+”时代下,教师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術的兴趣和意识,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技术;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学科,课程的开展既要满足学生考试的要求,同时还需紧跟时代的步伐。“互联网+”时代下,既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更应该给学生传授学习技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互联网+”时代下,要求学生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课程学习的针对性和连续性。

一、“互联网+”背景下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互联网+”时代下,现代的课堂教学是远程教学、网络教学、微课教学的结合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过程中,要掺杂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远程教育教学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学生可以通过相关的途径获得学习的资源,还可以及时与同学讨论,解决疑难问题。网络教室教学是目前教学过程中最常采用的一种方式,通过网络课堂教学,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层次水平,进行有梯度、有层次的教学,完成教学目标。微课教学是一种比较新兴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把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录制下来,以微课的形式供大家学习,同时把微课的网址告知家长,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辅助性学习。在线教学方式也是一种即时性的教学方式。可以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教学,使学生和教师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自主的探索式学习。

二、“互联网+”背景下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提升教学质量

人的认识过程往往是由浅入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有利条件,在设计课堂内容时,创设更多的情景,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更加结构化、生动化,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不断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明确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其优秀之处,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三、“互联网+”背景下非线型复式的实践操作形式,优化教学策略

利用网络环境进行信息技术实践操作,直观展示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历经“观察—探究—发现—应用”这一教学流程来掌握知识。把知识点变得生动,让学生在“生活化”“互动化”的课堂教学中去演绎、去学习、去感受、去应用信息技术知识。

比如在讲解《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这一章时,常规教学PowerPoint的方法是采取以任务为载体,每节课或提出新任务或在对原任务不断深化与完善中展开新的教学内容。这种由浅入深的任务展开更侧重于对软件的认识,即以任务为牵引,逐步了解该软件的各方面功用。假如引入网上专题式教学设计,使知识的内在逻辑组织方式发生了变化,直接从知识间内在联系和功能分类上着手,是从使用者的角度来认识软件的。如将PowerPoint主要内容分为“基本”“插入”“动画”与“其他”四部分。“基本”部分包含使用PowerPoint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如进入、保存和一些特定术语等;“插入”部分是制作幻灯片的素材库,以及如何丰富幻灯片内容,如插入文本框和声音等;“动画”部分是如何让幻灯片及其内容“动”起来。专题式教学设计的网站是按照学生制作一个演示文稿的思路设计,它更适于学生自主学习。此外,“其他”部分中包括对知识的扩展和深化,以满足有能力的学生的再提高,还有需要归纳和强调的地方,以及一些零散的内容在此加以说明,如学会使用“帮助”菜单等。这种设计思路更便于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借助网站,完成自主学习,实现因材施教。

同时,在专题式学习中,知识的呈现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以往知识在教材中的呈现是直线型,教学思路是以教师为主的单一性。而在专题式学习的网站中,知识的呈现是非线型复式的形式,知识以网页为载体,相关联的部分使用超链接,各部分知识彼此独立又互有联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去自由选择。从观察问题的产生到顺利解决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形成一套知识体系。这样不仅课堂效果良好,更为以后学习和拓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学生在“网络环境”面前更加自信、坦然,也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先进的教育技术带来的极大方便和愉悦。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使学生自觉利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信息技术活动中去,进而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互联网+”背景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机制激发学习兴趣

目前,我国的教学机制评价主要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在“互联网+”大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既要体现共性又要彰显学生的特性,能够给学生创造更好的教学环境。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不断改革,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例子。比如幻灯片的制作,先把制作完的“古诗欣赏”的演示页存盘,然后要求学生选一首喜欢的诗或短文,自由选择背景图、外观模板和页版式制作演示文稿,并把他们的成果放在网上展示出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之后选择有代表性的小组介绍自己的作品,并接受其他小组的提问,让学生在交流中展现个人的能力,在交流中相互促进。学生通过网络与教师进行交流,使教学多样化、灵活化。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教师给予不同程度的帮助与引导,做到因材施教。

“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利用网络提供丰富而便捷的资源、突破时空限制的平等交流等优势来弥补传统学习模式的不足,增强了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性化。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合理采用任务驱动式等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克服网络教学中的不利条件,充分发挥网络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因素,努力把教学工作做得更好,使信息技术的课堂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嘉格伦.网络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教育技术互联网+教学质量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院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从《ET&S》与《电化教育研究》对比分析中管窥教育技术发展
从教育技术的视角看数字化教育出版
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与实践
云屏引领大屏走向“互联网+”时代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醒醒吧,为什么你玩不好“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