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021-12-09 01:40凌婉晖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10期
关键词:统编教材阅读能力小学语文

凌婉晖

摘 要: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立意高,选文精美,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阅读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评鉴能力等。文章紧扣“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活用统编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一论点,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细致比对,把握教材特点;找准训练点,落实阅读能力训练;重视阅读方法指导,培养阅读能力。

关键词:统编教材;小学语文;阅读能力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成了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点落实的要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讀能力,这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尺。2019学年秋季全面使用的统编版语文教科书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最好载体,它在指向学生阅读能力的内容编排、练习设计、培养目标等方面发生了变化。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活用统编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细致比对,把握教材特点

为了能全面理解统编教材的编排理念和思路,把握教材的特点,领悟教材的精髓,发挥其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上的最大作用,教师应该紧扣阅读教学反复研读统编版教科书与人教版教科书,对两套教科书涉及与阅读能力相关的内容进行梳理、比对、分析、研究,把握内容编排特点,寻找阅读能力训练点、训练方法、训练内容等方面的变化,这样才能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活用统编教材,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把人教版教科书与统编版教科书进行了整体比对和专项比对。其中,专项比对就是着重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实践等方面的分析比对。在阅读的专项比对中,发现选文的数量与篇目、内容、训练目标,阅读能力的训练点、训练方法、训练内容等都有所变动。

如,阅读能力训练点更清晰。统编版教科书将学生阅读必备的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评鉴能力的培养,分成了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安排在各年级的语文教科书中,并在各单元的语文要素、课后练习题、语文园地等学习内容中体现。这样的编排清晰地指出了每个单元学生应掌握的阅读能力和学习策略,给教师提供了教学实践的支架。又如,统编教科书重视阅读方法指导;阅读策略单元细化了各项能力的要求,并且每一项阅读策略的学习都贯穿整个单元教学,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体系等。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类似的调整和变动还有很多。教师只有细心研究,准确把握教材的特点,才能在教学实践中确立阅读教学的目标,有效实施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学习、探究和实践活动中培养阅读能力。

二、找准训练点,落实阅读能力训练

通过专项比对,发现统编版教科书把语文阅读能力的落实统筹规划在各单元的语文要素中,并渗透在课后练习、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等学习内容中。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重点关注语文要素中的阅读能力训练点,立足单元整体,抓住教材的重点内容、课后练习题、语文园地等相关内容设计课堂教学,安排有针对性的教学和训练,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提升阅读能力。

以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为例,本单元以“父母之爱”为主题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慈母情深》《父爱之舟》和一篇略读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阅读能力训练点是:“注意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于是,在设计教学时,笔者紧扣此训练点,结合语文要素、课后练习题、词句段运用的语文实践要求等,有的放矢地设计教学活动。课文《慈母情深》通过“初到厂房”“寻找母亲”“向母亲要钱”“母亲塞钱给‘我”这四个触动人心的场景、细节描写,体现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也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爱和感激。为了更好地落实本单元的阅读能力训练点,在师生合作探索、品读词句的环节中,笔者先引导学生关注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然后提问学生:“读了这个句子,你有想问的吗?”有学生问道:“作者为什么会鼻子一酸呢?”笔者趁机引导:“是的,当‘我拿到了母亲给的钱后,为什么会鼻子一酸呢?在解决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回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看看它给了我们什么提示?是的,要了解‘我鼻子一酸的原因,可以从文中描写的场景和细节着手。”接着,引导学生梳理归纳课文四个场景和细节,并再次引导:“如何才能从场景、细节中体会感情呢?我们可以结合课后练习第一题想一想,请大家读一读,然后说说你的方法。”由此,在师生的合作交流中生成了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研学问题。

默读6至34自然段,思考:拿了母亲的钱后,“我”为什么会鼻子一酸?[研学导航:1. 想一想:抓住其中一个场景、细节想象当时的画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感情,在关键处做记号并简单地写写批注。2. 选一选:小组选择研读:初到厂房(   )寻找母亲(   )向母亲要钱(   )母亲塞钱给“我”(   )3. 说一说: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显然,这一研学问题和研学导航指向了本单元的阅读能力训练点,学生抓住了四个场景和细节学习探究,细细品味,深刻感受到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母爱和“我”情感的变化,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素养就在这一过程中悄然而生。

三、重视阅读方法指导,培养阅读能力

语文教学的宗旨是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因为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主汲取知识。为此,教师要抓住统编版教科书重在阅读方法的指导和运用这一特点,细心地分析研究,了解各项阅读能力要求,在教学中,有目的地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和运用,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帮助学生在阅读中习得阅读方法,并内化为自主积极地开展独立阅读的持续能力。

例如,对于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复述课文的能力等,部编版教材从三至六年级安排了不同程度的要求和训练。以复述能力的训练为例,三年级要求详细地复述,四年级要求简要地复述,到了五年级则要求创造性地复述。教师应结合不同年级的能力训练要求,循序渐进地教给学生方法。

五年级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此项能力训练安排在上册第三单元。在教学第八课《猎人海力布》时,先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复述课文的方法,如,借助表格、思维导图等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再按顺序复述,不遗漏重要情节;遇到人物对话可以从直接叙述转化为间接引语等。然后,让学生运用以上方法复述本故事。当学生复述故事后,趁机引导:“刚才两位同学运用了以往所学的复述故事的方法,对本故事进行了简要的复述,让我们大概了解了故事的内容,思路非常清晰。可是,如果同学们能生动地、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这样更能吸引听众。如何才能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呢?这就是我们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把学生的关注点聚焦到创造性复述故事方法的研讨上。紧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尝试变换角色,以海力布的口吻劝说乡亲们,或以乡亲们的口吻讲述故事等,在这样的语言实践中,学生掌握了变换角色复述故事的方法,还体会了创造性讲民间故事的乐趣。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强调阅读体系的构建。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等发挥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教师应把对它的使用、研究作为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做到准确地把握教材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优化教学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陈先云.国家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教学指导——与其他版本教科书比对研究(上册)[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9.

[3]谭旭东,周思.语文课与儿童读写能力提升[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统编教材阅读能力小学语文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后推荐组文的使用策略
用好助学系统确定教学内容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