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固定架用于创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2021-12-11 03:13高永学马旭春马小林
黑龙江科学 2021年22期
关键词:固定架出血量住院

刘 夔,高永学,马旭春,马小林

(岷县人民医院骨科,甘肃 定西 748400)

骨折的原因一般可分为创伤性骨折和病理性骨折。创伤性骨折是指暴力造成骨质完整性破坏,也称为外伤性骨折[1]。临床常用的传统内固定支架法无法快速恢复骨折损伤部位,且内固定支架的使用条件相对复杂,难以有效保障外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采用外固定架法应用于创伤骨科患者的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5月在岷县人民医院骨科就诊的76例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40.58±3.32)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22~64岁,平均年龄(39.53±2.19)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经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内固定支架

观察组患者采用外固定架治疗方式。

根据患者骨折类型进行治疗。开放性骨折患者在直视下进行复位治疗;闭合性骨折患者进行闭合骨折复位治疗。根据患者骨折类型以及骨折部位,采用相对应的外固定架固定。患肢与固定架的距离保持2 cm左右,保证其不遮蔽患者伤口,不影响对病情进行监测。在患者骨折端打入2颗外固定螺钉,对患者的骨折位置进行复位操作,实施外固定架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保护,拧紧螺丝钉。对皮肤损伤严重的患者,先采取骨折固定,随后采取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进行引流,使患者皮肤恢复到适当程度后进行植皮或皮瓣转移手术。手术后,对患者给予抗生素药物治疗,以避免术后伤口感染而引起并发症。保证定时更换敷料与药物,患者骨折基本愈合后,即可拆除骨折固定架。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效:治疗过程中,疼痛感正常,未出现不良反应,关节肢体功能恢复感明显;有效:治疗过程中有疼痛感,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关节肢体功能恢复感较好;无效:上述症状均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患者例数×100%。

(2)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所需时间、住院时长以及术中出血量。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长、住院时长以及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所需手术时长、住院时长及出血量均显著短于/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例(%)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长、住院时长以及出血量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time,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bleeding amount of two groups

3 讨论

目前,骨折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外固定架法和传统的内固定法。传统的骨折创伤治疗所采用的内固定疗法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外固定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及患者认可外固定疗法,在伴随严重软组织损伤的开放性骨折、粉碎性骨折以及多段骨折的治疗中,外固定架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开放性骨折不仅会给患者造成严重软组织损伤,同时还有感染的风险,可引起并发症等严重后果。治疗过程中对骨折部位实施有效固定,可以促进骨断端的早日恢复,并对观察创口恢复情况和感染情况效果显著[2]。在采用外固定架的治疗过程中,可以在骨折线或骨折部位穿针,保证不影响对患者局部的血运,有效发挥患者本身的自愈机能。在骨折愈合阶段采用外固定架,可根据患者的愈合情况采取弹性固定法,有效地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外固定架与皮肤之间约有2 cm的空间,更方便创口的观察及更换敷料,有利于患者创口的早日恢复[3]。外固定架法有创伤小、不造成患者局部损伤、手术流程简洁等特点。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21%,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用外固定架法对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恢复情况以及疼痛不适感有明显效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长、恢复愈合期间的住院时长及出血量均显著短于/少于对照组,说明采用外固定架法对骨折患者的恢复时长及出血量控制效果更显著。

猜你喜欢
固定架出血量住院
妈妈住院了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常用胫骨骨折外固定架的力学性能测试
骨科住院患者双侧腋下体温比较
墙壁开关插座固定架刚度研究
无天于上2035(一)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KD407:悬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