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2021-12-13 23:32乔延春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21年3期
关键词:黑龙江省全省粮食

乔延春

2016年5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工作结束时讲话强调:“黑龙江是农业大省和粮食主产区,长期以来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一块‘压舱石’”。这既是对黑龙江省粮食发展成就的肯定,更是对黑龙江省发展粮食生产的殷切期望。黑龙江省作为全国产粮第一大省,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责无旁贷。

一、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快速发展,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作用凸显

(一)黑龙江省农业资源适于发展粮食生产

在耕地资源方面,黑龙江省耕地面积2.39 亿亩,占全国的11.8%(全国20.24 亿亩)。全省人均耕地7.5亩,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多,乡村人口人均耕地21.8亩。耕地大多为典型黑土,耕层深厚,土壤肥沃,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36.2克/千克,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83倍。耕地主要集中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耕地平整,集中连片,适于机械作业和规模生产。

在水资源方面,黑龙江省江河湖泊湿地众多,全省水资源总量810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2 543立方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3.6%,是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最富集的省份。

在气候条件方面,黑龙江省无霜期100~150天,有效积温1 600~2 800℃,年降水量370~670毫米。除大兴安岭等纬度较高地区外,均适于农业生产。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夏至前后,每天日照可达15小时,光合作用充分,有利于作物生长。

从耕地资源、水资源和气候条件等农业资源集合看,黑龙江省是最优的。比如,南方一些省份,水资源丰富,积温高,但耕地较少;北方一些省份,耕地较多,积温较高,淡水资源缺乏;而黑龙江省耕地多,水资源丰富,光照充足,积温够用。所以说,黑龙江是全国农业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

(二)黑龙江省已发展成为全国产粮第一大省

建国以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奋斗,黑龙江省已由昔日的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发展呈现三个特点:

一是发展速度快。建国初期,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115.5亿斤,在全国排第8位。在大包干以前,全省粮食生产虽有发展,但增加速度不快,由100多亿斤增加到200亿斤,用了17年时间,由200亿斤增加到300亿斤,又用了17年时间。以后逐年加快,增加第3个100亿斤用了7年时间,增加第4个100亿斤用了4年时间,增加第5个100亿斤用了2年时间。进入21世纪以后,粮食生产又有一个快速发展阶段,2005年至2015年,10年间粮食产量由700亿斤增加至1 500亿斤,增了800亿斤,年均增加80亿斤。在粮食生产上,等于再造了一个黑龙江。粮食生产在全国的位次也不断上升。2003年全国排名第4,2008年全国排名第3,2009年全国排名第2,2011年至今排名第1。与此同时,2005年至2015年,全国粮食产量由9 680.4亿斤增加至13 212.1 亿斤,10年间粮食产量增加了3 531.7亿斤,年均增加353.2亿斤,黑龙江占全国1/5强的增量。

二是整体实力强。2020年,黑龙江的粮食产量放在全球,可排在第8位。全省13个地市和北大荒农垦集团粮食产量在100亿斤以上的有8个,其中超过200亿斤的有5个,分别是农垦集团、哈尔滨、齐齐哈尔、绥化、佳木斯市。北大荒农垦集团粮食产量430亿斤,与江西省持平,可排在全国第14位。在全国前50个产粮大县中,黑龙江有19个,在前10名大县中,黑龙江有5个。

三是优势品种突出。黑龙江省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玉米和大豆三大品种,占粮食面积的99.1%。其中,水稻播种面积5 808万亩,占全国水稻面积的12.9%,排第1位,占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26.8%,产量579.2亿斤,占全国水稻产量13.7%,占全省粮食总产的38.4%。玉米播种面积8 221 万亩,占全国玉米面积13.3%,排第1 位,占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8%,产量729.3 亿斤,占全国玉米产量14%,占全省粮食总产量48.4%,亩产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大豆播种面积7 248.1万亩、占全国面积的48.9%,排第1位,占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33.5%,产量达到184.1亿斤,占全国的47%,排第1位,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12.2%。

(三)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快速发展的五大因素

一是政策激励。黑龙江省1983年实行大包干,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当年全省粮食生产就迈上了300亿斤台阶。2004年取消农业税,实行粮食直补,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黑龙江省以粮食为主的农业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黄金发展期。

二是面积扩大。黑龙江省耕地面积由1983的1.31亿亩增加到2.39亿亩;粮食作物面积21 657.6万亩,比1983年增加了10 804.5万亩,比2004年增加了9 333.1万亩,其中水稻、玉米两大高产粮食作物面积由2 830.6万亩增加到1.4亿亩。

三是投入增加。近年来,国家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每年惠农补贴和产粮大县转移支付等就超过400亿元。农机保有量由1983年的62 735台增加到2020年的161.8万台,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98%以上,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7个百分点。亩均化肥施用量由1983年的8.55千克/亩,增加到2020年的10.1千克/亩。

四是科技应用。品种创新加快,单产水平提高,主要农作物实现了良种全覆盖。大农机装备广泛应用,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8%。新技术集成示范,探索形成了一批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高产稳产和防灾减灾技术模式,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95%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8.3%,比2003年高19.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8个百分点。

五是气候变暖。过去,黑龙江省有三大自然灾害,即早霜、干旱和洪涝。早霜主要是因为积温不足,现在早霜基本不再发生。近30年,全球气候变暖,我省又处于变暖中心,有效积温提高了150~200 ℃,相当于北移一个积温带。以前,玉米、水稻只种到第3积温带,现在积温增加,又选育了适宜品种,玉米、水稻种植已扩大到第4、第5积温带。

二、黑龙江省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要由发展粮食生产向发展粮食经济转变

自2015年国家下调玉米临储价格,特别是2016年取消玉米临储政策以后,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发展步子明显放缓。5年时间,粮食产量一直保持在1 500亿斤左右。由此出现两个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一个是因粮价下跌导致农民增收缓慢。在我省农民收入构成中,粮食收入占大头,占40%左右,当粮价上涨幅度很小或下跌时,农民收入增速就会明显放缓。玉米临储政策调整直至取消,对我省农民收入影响很大,这是农民增收放缓的主要原因。2015年国家下调玉米收购价格,每斤下调0.11元,仅此一项,全省农民减收120亿元,人均减收700元左右。2016年国家取消玉米临储政策,玉米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全省减收360亿元,扣除国家补贴仍减收200亿元左右,农民人均减收1 000元以上。玉米收储政策调整导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这三年,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只有6.1%、6.6%和7.0%,增速在全国分别排在第30位、第31位和第28位。我省农民收入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自2014年后则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的位次也由2014年的第12 位降至2019 年的第19 位。另一个是地方经济发展不快。全省GDP 总量排位和增速双降。2015年全省GDP 11 690亿元,在全国排22位,增速排29位;2020年GDP 13 698.5亿元,在全国排25位,增速排28位。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中,黑龙江还是空白。近些年,黑龙江省第一产业发展快于第二、三产业。201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 15.5%,2020年增加到了25.1%,10年间增加了近10个百分点,而同期全国下降了1.4个百分点。在工业化进程中,农业增加值的比重都是下降的,而黑龙江则是上升的,出现了逆工业化现象。这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出黑龙江经济发展不快的主要原因是,一产比重过大,而二、三产业发展缓慢的事实。

大家知道,发展粮食生产要靠两个积极性,一个是农民种粮积极性,一个是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黑龙江省具有发展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有利条件和基础,农业是黑龙江的最大优势,粮食生产是农业的最大优势,无论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还是我们自身发展看,粮食这个优势都不能丢,并且要不断放大。因此,从长远看,黑龙江省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必须处理好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同步。只有这样,黑龙江省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地位才会更加稳固。

基于这样的考虑,今后黑龙江省粮食产业的发展思路是否可以这样确定:把粮食生产与农民增收、地方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政府抓粮两个积极性,由重视粮食生产向发展粮食经济转变,延伸粮食产业链条,做足粮食生产这篇大文章。

这一思路,既符合中央要求,又符合黑龙江实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中国人手中,而且要装中国粮食”“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省委、省政府全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切实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全面落实粮食生产责任,夯实粮食生产基础,发展壮大粮食产业,稳定区域粮食市场,切实保障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省委第十二届五次全会作出把食品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打造成为龙江全面振兴发展第一支柱产业的战略部署,八次全会进一步提出,把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成万亿级产业集群的发展目标。强调要巩固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地位,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生猪生产能力,构建科学合理、安全高效的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体系,建设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

三、黑龙江省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发展粮食经济,重在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延伸产业链

(一)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要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发展农田水利。全省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薄弱,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只有38.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2个百分点,水田灌溉保证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机耕路不足,标准低,抗灾减灾能力差,粮食综合产能不够稳固。要确保粮食产能,就是要在保证耕地面积稳定的前提下,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特别是要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加快高标准农田、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改造、中小河流治理、三江连通、机耕路畅通等工程建设。到2025 年,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3 001 万亩,全省高标准农田面积将达到1.11 亿亩,占耕地面积46.4%。

二要提高农机化水平。黑龙江省基本实现了田间作业机械化,下一步的重点是农机更新换代、提档升级、补齐短板、综合配套、农机农艺结合。到2025年,全省农机配套比达到1∶2.5,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稳定在98%以上,新增100马力以上拖拉机1.5万台,保有量达到9万台以上,农机总动力达到6 800万千瓦以上。

三要推进科技进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在耕地、水等资源约束日益强化的背景下,粮食增产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要实施藏粮于技战略,重点是推进种业科技创新,集成推广高效、资源节约、绿色环保技术模式。到2025年全省主要粮食作物自育品种占比达到90%以上。在粮食作物栽培、秸秆还田、黑土地保护、农业清洁生产等方面,力争取得新的技术突破,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到2025 年,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1%以上,提升3个百分点。

四要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黑龙江省土地条件适于规模经营。国家确定的土地规模经营标准是50亩,黑龙江省的标准相对高一些,是200亩。目前,全省土地规模经营面积是1.3亿亩,占比53.6%。重点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两手发力”,推进土地流转,开展土地托管,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通过服务规模化带动生产规模化,让分散农户搭上规模经营的“快车”。加快构建起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我们的目标是,到2025年全省农业生产全程托管面积6 000万亩以上,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8亿亩,占比75%。

(二)延伸粮食产业链

延伸粮食产业链条,重在抓好两个转化。

一方面,走粮食过腹转化之路。粮食生产区,畜牧业发展潜力很大。黑龙江粮食产量高,人少地多,环境承载能力强,发展畜牧业具有独厚的资源条件和区位优势,畜牧业发展的基础也很好。全省奶牛存栏112万头,居全国第4位;生鲜乳产量500万吨,生鲜乳产量居全国第2位;牛肉产量48.3万吨,居全国第4位;禽肉产量46.4万吨,居全国16位;禽蛋产量117万吨,居全国第11位;生猪存栏1 371万头,居全国第10位。今后要发挥粮食多的优势,抓住畜牧业北移的机遇,坚持农牧结合,以“两牛一猪”为重点,加快畜牧业发展步伐,实现粮食过腹转化增值。要发展规模养殖,鼓励和支持屠宰加工、大型养殖企业、饲料生产企业和社会资本延伸产业链,建设现代化养殖场,做大增量。要推进农企合作,积极引导企业与散户对接合作,推广公司+农户、托管代养等新模式,建立长期合作、订单收购、稳定收益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散户发展规模养殖,培育适度规模养殖主体,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龙江元盛集团,是一个高端肉牛养殖企业,采取资金扶持、养殖保底分红等形式,带动11 116农户养殖,实现了企业快速发展和农户增收双赢。要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全产业链项目。

另一方面,走粮食加工转化之路。目前,我省以粮食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产业整体规模偏小,“原字号”“初字号”产品多,精深加工比重低,产业链短、价值链低,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仅占全国1.8%,全省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仅占全国1.3%,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仅为0.48∶1,全国平均为2.4∶1,粮食加工转化率和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分别达到68.3%和63%,“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还有较大差距。今后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今年,省政府已经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推行精准招商,力争在畜产品加工和粮食加工方面,新落地一批大型龙头企业。要发展粮食精深加工。玉米重点发展淀粉糖、多元醇、氨基酸等深加工产品。大豆重点扩大全粉类、发酵类和非发酵类大豆食品规模。要按照产业链抓推进,实行链长制,抓招商、上加工、壮龙头、延链条,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到2025年,全省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力争突破万亿元大关,其中农产品加工业力争达到5 750亿元,粮食加工转化率超过70%。

猜你喜欢
黑龙江省全省粮食
珍惜粮食
2022年1-5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2021年3月国有粮食企业粮食购销量初步统计
发挥“她”力量,打赢这“疫”战——致全省妇联执委的倡议书
全省侨务干部培训班在宁举办
黑龙江省海伦市永和乡中心小学简介
前三季度山东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