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朗读教学新探索

2021-12-14 08:15程小云
名师在线 2021年32期
关键词:情感能力语文

程小云

(天津市河西区天津小学,天津 300220)

引 言

《现代汉语词典(第7 版)》对朗读的解释为“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朗读是学生最先接触和发展的一种阅读方式,是眼、口、耳、脑协同活动的过程,是言语视觉中枢、言语听觉中枢和言语运动中枢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小学阶段,朗读占有重要地位。从日常教学来看,朗读对学生理解语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朗读做出了明确的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同时,《课程标准》对朗读做出了要求:重在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随着年级的升高,教师可在朗读材料的内容、范围、数量、篇幅、类型等方面逐渐增加难度。

一、朗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叶圣陶先生指出:“吟咏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2]中国当代文学家、教育家南怀瑾指出,读书,尤其是读中国书,就要高声朗诵。高声朗诵能培养语感、加深印象、加深理解、增强自信。

朗读有诸多益处,如能很好地开发和训练右脑;能提高听力水平;能让脑神经兴奋,改善记忆品质;能提高阅读能力。此外,朗读能强化学生感受名篇佳作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同时获得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的信息输入,这对学生理解材料的含义有很大的帮助。正如成人在遇到较难理解的阅读材料时,有时也会读出声来,这似乎也说明了朗读对读者理解阅读材料有一定的帮助。朗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要将每个字进行清晰的发音,这有助于强化学生对字形和字音之间的联结意识,提高学生字词识别效率。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朗读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学过的词汇,有利于学生阅读效率的提升。比如,小学四年级《白鹅》一文中“窥伺”一词属于陌生词,学生难以理解。在学生理解词义后,笔者在教学中设置了五遍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了学生的理解,使学生读出了句意。

朗读不仅有助于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还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语文学习不仅是分析和理解,还包括对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会渐渐理解词语之间、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从而建立句子、段落的概念。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绝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还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学生通过有感情的、熟练的诵读能大大激发自身的内在情感,产生创作欲望。

小学中年级语文教材均安排了一个单元的现代诗,描述了一幅幅乡村静谧、倦鸟归巢、繁星满天、充满童趣的美好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四年级有《秋晚的江上》《花牛歌》两首诗,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遵循“激趣——诵读——积累——运用”的原则,先指导学生说一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诗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然后让学生诵读,使他们在反复诵读中感受意境;最后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展开想象,尝试仿写现代诗。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写诗歌的兴趣。

又如,在教学《花牛歌》这首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花牛在草地上还可能做什么,并进行仿写。一位学生的仿写内容如下。

花牛在草地上跳舞,

惊起了一群可爱的小鸟。

花牛在草地上散步,

悠然自得地哼着小曲。

学生在课后意犹未尽,展开讨论,编写出更富有想象力的现代诗。比如,有位学生写出了下面这首稚嫩的儿童诗。

白云

小猫在家里玩累了,

跑出来背着白云周游世界。

来到河边和白云一起洗澡,

白云一到里面就变成了水蒸气。

小猫急忙跑着去找白云,

跑到太阳落山,

跑到夜晚降临,

才发现白云还在天空。

二、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字感悟能力

朗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记忆能力。在语文学习中,字词的识记和应用是重要的一环。大量的朗读对学生记忆和应用字词有积极的影响。朗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包括分析能力、比较能力和推理能力。朗读不是简单地发出声音,还包括丰富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不少教师发现,有的知识不需要讲解,学生认真读几遍,就能理解文章内容和其中的情感。因此,长期的、大量的朗读训练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朗读教学亦是如此,教师在朗读教学中要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面对小学中年级学生,教师要逐步提高要求,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朗读情境,引导学生体会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情绪和情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师可以通过比较阅读的形式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语言的感悟和积累,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字感悟能力。

(一)句子比较,感知表达的生动性

进行句子比较阅读,能让学生非常直观地感受到词语的使用妙处。同时,生动、传神的描写在对比中得以凸显,这对提高学生语言感知能力大有裨益。比如,在教学《燕子》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下列哪句写得好。

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小燕子。

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学生在对比朗读过程中能感悟到作者简洁明快、生动形象的描写风格。

(二)片段比较,感受想象之趣

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是指文章的语言融入了作者浓郁的情绪,通过人、事、物、景表达出作者的内在情感。在教学教材中的散文时,教师运用比较阅读的方式更能让学生积累语言、陶冶性情,得到人生启迪。

例如,三年级下册《荷花》一文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短小精悍、语言韵律优美的散文,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教师可以让学生将画线的词语进行重读与不重读的对比朗读,然后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的感受。通过对比朗读,学生理解了这段写的是作者看到荷花后陶醉其中,把自己想象成一朵荷花,在想象的世界里翩翩起舞。学生通过朗读语段,重读画线词语,感受到想象之趣,渐渐进入作者的想象世界,感受童话般的美丽景致[3]。课文中运用想象来进行描写的语段还有很多,教师应注重运用这一方式发散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比较阅读中进一步感受作者的思想,体会描写的魅力。

(三)篇章比较,领悟文本的意境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给学生推荐了很多课外阅读篇目,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阅读材料。阅读链接紧贴课文素材,由课文自然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对比阅读,在朗读中比较语言表达、结构写法。

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创作风格,在作品中也会融入不同的个人色彩。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感受不同作者的不同创作风格。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艾青的《绿》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入宗璞的《西湖漫笔》,并做如下设计。

(1)朗读《西湖漫笔》,说说这段文字讲了什么内容。

(2)利用表格(见表1)开展比较阅读。

表1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体裁、语言、描写方法上进行比较,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文本的意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自己仿佛置身于绿色安宁的世界中的感受。

对比阅读是高阶的思维过程,对中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在阅读中不必面面俱到。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在师生朗读、生生朗读的过程中积累语言、感悟情感,最终提升阅读能力。

三、朗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

《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朗读教学亦是如此,教师在朗读教学中要结合不同年级的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有效的教学手段。针对低年级学生,教师要把握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掌握课堂节奏,引导学生注意字词发音的准确性及朗读的流利度;针对中高年级学生,教师要逐步提高要求,引导学生在朗读时体会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情感,了解文章的写作结构等。

例如,四年级上册《走月亮》第二自然段内容如下。

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仓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这幅秋日月光下洱海畔的“月下溪景”图,画面温馨,情景交融,充满了浓浓的亲情。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朗读品味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如月光还照亮了哪些地方,还能联想到哪些温馨的画面?

朗读时,学生除了学习文字、理解文章内容,还能够感受到文章的文字美、韵律美、节奏美。例如,四年级下册《三月桃花水》一文的语言充满浓浓的抒情味,节奏明快;拟人的手法,变幻的句式,有一种摇曳的动态美。例句如下。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在学生朗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感受文章的文字美、韵律美、节奏美,从而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及审美能力。

朗读教学必须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教师要逐步提高要求,引导学生在朗读时体会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例如,四年级教材中《天窗》一文描写了天窗带给乡下孩子的快乐。学生对诗中描写的景物不熟悉,此时,教师展示江南老屋的天窗图片,并请住在顶层有阁楼的同学来说说通过自家的天窗能看什么,下雨天能看到什么,之后教师介绍文章作者就是生活在这样的江南小镇。这些内容能逐渐丰富学生的感受,学生闭目想象细雨绵绵的滴答声、夜晚的繁星满天,体味这样的老屋、这样的天窗带给孩子们的快乐。之后,学生再朗读“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时,就会对文本的体悟更加真实、深刻,情感通过朗读的语调、语速自然地表达出来。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对学生的自信、勇气、乐观等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都大有帮助[4]。

四、课外延伸阅读,拓宽朗读范畴

拓宽朗读的范畴,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也是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教材要求学生累计认识2500 个左右汉字,其中第二学段要求新认识900 个[5]。在学生学习课文的同时辅以适当的课外阅读量,能帮助学生巩固学习过的汉字,能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快乐读书吧”“阅读链接”“资料袋”中都为学生提供了可阅读的书目或文章片段,涵盖不同体裁、主题的文学作品。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外延伸阅读,拓宽学生的朗读范畴,即根据各年级教材的具体内容,向学生推荐课外延伸阅读的书目。

例如,教学完四年级《芦花鞋》一课,教师可以推荐书下标注的曹文轩写的《青铜葵花》。细心的学生阅读后会发现,原文中的青铜是一个聋哑人,为了便于学生理解,选入课文时编者加入了青铜的语言,这使学生对课文人物的感知进一步加强。

又如,在教学完《蜜蜂》后,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昆虫记》片段。这既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扩大阅读范围,又能使学生领悟法布尔独特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的好奇心。

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可以设置固定的朗读时间,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教师应关注每位学生的朗读情况,对那些朗读能力较差、对朗读兴趣不高的学生,要多给予关注和指导,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学会朗读,享受朗读。

结 语

综上所述,朗读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课外延伸阅读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读书方式、学习方式、思考方式、写作方式。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朗读来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情感能力语文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情感
《悦读·家》开播激发爱国爱家情感共鸣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台上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