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师徒
——音乐课上的“学习共同体”

2021-12-14 08:15史骏娇
名师在线 2021年32期
关键词:指法师徒学习共同体

史骏娇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江苏南京 210000)

引 言

三年级初,学生刚开始接触竖笛时都兴致勃勃,可能在他们看来,竖笛更像玩具。可渐渐地,他们发现,原来这个“玩具”玩起来并不容易,要想流畅地吹出一首小曲子,除了要熟练指法,还要能识谱,甚至课后还需要多加练习。慢慢地,一些学生就对这个要花心思的“玩具”失去了兴趣,而有些课外学习过钢琴、声乐或者其他乐器的学生,因为在识谱方面有优势,反而觉得学起来很轻松,越学越感兴趣,两极分化现象就这样产生了[1]。后来,笔者也陆陆续续尝试过好几种方法,如鼓励学生自主练习,练得好的学生可以积分的形式换奖品,又或者任命小组长定期检查等,效果都不太理想。直到有教师提醒,笔者才尝试用日本佐藤学教授的“创建学习共同体”方法,将学生两两组合,使两人共同学习,没想到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初编“共同体”

首先,笔者根据学生演奏水平低将他们分成两两一组,其中一个为师,另一个为徒。其次,笔者为每一对小师徒量身制订学习目标,这是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佐藤学教授提出:“唯有冲刺与挑战的合作学习,才是润泽儿童心田的课堂,才是宁静的教室里教师循循善诱的课堂。”两人一组,对徒弟而言,他们面临的挑战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流畅地演奏完整首指定的曲子;对师傅而言,挑战更大,他们需要在保证自己完成新授曲目的同时,教会徒弟。虽然徒弟群体基本上是演奏水平较低的学生,但他们之间仍有不小的差距,所以不能分配同样的任务,必须因地制宜。因此,笔者在衡量过每对师徒的能力基础后,给他们制订了略带拔高性的目标,以让学生时刻保持紧迫感。

二、共同学习

笔者将学生的座位进行了调整,让每一对师徒坐在一起,方便他们进行教与学,并制订全班的教与学进度,适量教授新内容。“小师傅”总是会很快领会新内容,于是,笔者会给他们一点时间来进行练习和巩固,接下来再挨个检查所有小师傅,确定他们全都掌握之后,就由他们去一对一地指导自己的“徒弟”。起初,笔者还担心,他们会趁机在课堂上聊天,扰乱课堂秩序,但没想到每次笔者看到的都是“师傅们”争分夺秒地传授新内容,而“徒弟们”也丝毫不敢怠慢,认认真真地听讲。笔者暗自窃喜,这种一对一的教学让这些平日里听课效果不佳的“徒弟们”连“开小差”的机会都没有了,这下整体教学质量提高了。

在他们师徒切磋时,笔者会时不时走到他们中间去旁听一会儿。“小师傅们”都在认真教学,他们有的掰弄着“徒弟”的手指,仔细地纠正指法;有的一边打拍子一边唱谱子,让“徒弟”也跟着唱,像极了笔者平时教课时的模样;还有的拿出红笔在“徒弟”的谱子上勾勾画画,细心又耐心地教着。而“小徒弟们”有的津津有味地欣赏着“师傅”的范奏,一脸羡慕,手指还跟随着模仿指法;有的一遍又一遍按“师傅”的要求练习着,丝毫不敢偷懒。音乐课时间有限,而且除竖笛外,还有很多要教唱和欣赏的曲目,所以,笔者并不是每节课都一一检查“徒弟们”的学习成果,笔者跟学生约定给他们三课时的时间来进行师徒教学,第四课时我们进行“华山论剑”。

三、喜得成果

约定的日子转眼到来,那一节课,笔者满怀期待地走进教室,“小徒弟们”一个个蓄势待发,而“师傅”们则是一副沉着冷静的模样。第一个“徒弟”站起来演奏时,笔者留意到他的“师傅”似乎比他还要紧张。整个过程中,“徒弟”吹到哪个音,“师傅”的手指就跟着摆出哪个音的指法,脚还不自觉地打着拍子。当“徒弟”顺畅地吹完整首曲子,最后一个音落下时,他抬起头来第一个看向了自己的“师傅”,他知道自己完成得很不错,于是冲着“师傅”微微一笑,而“师傅”用连续的点头回应和肯定了他。看到这一幕,笔者心中欣喜万分,因为笔者不仅看到了学生演奏水平的提升,还看到了这对师徒之间友谊之花的绽放。这节课引来学生一阵赞叹的不是演奏最娴熟的“徒弟”,而是那个之前连一句完整的乐句都很难演奏出来的“小徒弟”——今天,他居然流畅地吹奏出一个小乐段。当同学们给予其热烈的掌声时,他的“小师傅”眼睛里充满了自豪感。“徒弟们”一一展示完了,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而笔者也对他们做了详细的点评。当笔者指出他们还存在的不足时,“师傅们”比“徒弟们”听得更加认真,似乎已经在心里明确了下一步的教学计划。

学习是一个有苦有乐的过程,小师徒之间也会有各种各样的矛盾。课上,有的“徒弟”因“师傅”的严厉态度想要放弃学习,也有“师傅”来告状说“徒弟”领悟能力太差,自己教不了了,甚至还有师徒两人一起来找笔者要求解散的。但每次经过笔者苦口婆心的劝说,师徒俩都会冰释前嫌,关系甚至比之前更亲密。

四、持之以恒

其实,在决定使用师徒结对这个方法时,笔者不曾想到过这种方式能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当时只是单纯地想让领悟能力强的学生带一带学习能力弱的学生。直至这一刻,笔者才发现这种师徒结对的形式不仅让学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学习成果,还在不知不觉中激发了师徒的荣誉感,使其更加积极地投入教与学中。

学生之间有专属于他们的沟通方式,慢慢地,笔者发现“小师傅”的教学方法更利于学生理解。一段时间下来,每个“小徒弟”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都很佩服自己的“师傅”,愿意跟他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而那些“小师傅”虽然为了“徒弟”放慢了学习进度,但都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指导自己的“徒弟”。渐渐地,笔者发现这些“小师傅”的教学能力越来越强,都能给予自己的“徒弟”有针对性的指导。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他们既巩固了学习技能,又高效地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参照着“创建学习共同体”的思路,我们的小师徒合作学习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按照这样的节奏,笔者每次都会新授适量的内容,再留出时间让师徒们互助学习,每隔三节课进行评价与反馈。如今,笔者再也不用担心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大。学生互帮互助、乐在其中,提高了整体的学习水平。

结 语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让他们从小喜欢音乐,爱上音乐,积极主动去学习、去探索是音乐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首要问题[2]。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找到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音乐的乐趣;要及时鼓励学生的进步,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成为名副其实的学习的主人。

猜你喜欢
指法师徒学习共同体
18世纪键盘音乐的演奏指法选择(下)
扎根现实的罗丹师徒
小提琴演奏中的指法选择
钢琴演奏指法的合理选择
bB 调大号指法研究
唐僧师徒为什么不“飞着”去取经?
唐僧师徒的超速罚单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