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副产品的互联网建立与销售调研——以甘蔗为例

2021-12-14 16:22梁观兰李林春韦珊娜蓝芳晓罗远秀
黑龙江粮食 2021年7期
关键词:黑皮甘蔗面积

□ 梁观兰 李林春 韦珊娜 蓝芳晓 罗远秀

(广西外国语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一、广西甘蔗现状

从甘蔗种植面积来看,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统计,2014年广西甘蔗种植面积为1594.05万亩,2015年广西甘蔗种植面积为1377.5万亩,2016年广西甘蔗种植面积为1336.71万亩,2017年广西甘蔗种植面积为1314.18万亩,2018年广西甘蔗种植面积为1329.26万亩,2014年开始至今广西甘蔗种植面积不断减少。南宁市、柳州市、崇左市、来宾市作为广西的四大甘蔗主产区,种植的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1]。2020年与2021年,广西甘蔗种植面积有5万~10万亩的增加,达到1165万~1170万亩。崇左市甘蔗种植面积相比前一个季度增加10万亩左右;南宁市减少种植面积5万亩;柳州市加大对蔗区的扶持力度,种植面积增加5万亩左右;来宾市种植面积与上季度基本没有改变;受其他作物的影响,百色市减少种植面积约9万亩;河池市受完善的种子补贴的政策刺激,种植面积有所增加,约4万亩。从甘蔗单产来看,2010年跟2011年相比,广西甘蔗单产明显下降,平均约66.6t/hm2;到2016年,广西甘蔗单产约78.4t/hm2,2017年约81.4t/hm2,2018年约82.3t/hm2。

(一)甘蔗种植生产现状

目前,我们以广西玉林博白县三滩镇种植的黑皮甘蔗作为调研对象,广西玉林博白县的甘蔗产量在广西占比极高,是广西现在最大的黑皮甘蔗生产基地,博白家家户户几乎都种有甘蔗,博白种植甘蔗基本上全部集中在三滩镇。从三滩镇长那里了解到,三滩镇全镇每年种植保守估计面积都在2万亩以上,种植的甘蔗节长、病害少、皮薄肉脆,畅销全国各地。每亩能够产出甘蔗7~8吨,目前每斤的批发价稳定在0.5毛左右,实现了蔗农人均纯收入6000~8000元,博白县90%以上的农业是甘蔗种植,甘蔗产业已经成为财政经济收入以及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二)“互联网+”背景下的甘蔗现状

甘蔗作为“互联网+特色农产品”扶贫产业之一,可推进经济的发展。博白县黑皮甘蔗抓住“互联网+”背景下的市场机遇,建立了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种植示范基地,同时在平台搭建网站:广西黑皮甘蔗种植技术网,为蔗商以及顾客提供黑皮甘蔗地批发价格信息、行情走势预测分析等资讯。了解甘蔗的价格可以说是种甘蔗人的需求,只要是种甘蔗的,都知道上网了解甘蔗价格,而不仅是只听取甘蔗代办的信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更方便查甘蔗价格以及蔗农发布卖甘蔗信息等,互联网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但甘蔗产业“互联网+”的建立与销售还处在初步阶段。博白县的甘蔗产业营销对实体店的店面要求低,但产品还是以线下营销的传统渠道为主的模式,在当前的“互联网+”助农的时代下,还是暴露了一定的缺陷。

二、广西甘蔗在互联网的建立与销售上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销售平台单一化且知名度较低

博白的黑皮甘蔗网络销售平台主要是以网站为主,比如惠农网、广西甘蔗网等网站,相比于当下热门的电商服务平台,如淘宝、拼多多、京东等,其知名度过低。对于网站,大多是经销商需要才有所关注,但黑皮甘蔗面对的是广大消费人群,忠诚度很低,但当下的电商平台,其消费者忠诚度较高,所以在此情况下,博白的黑皮甘蔗存在的网络销售问题就是销售平台有所限制,大众对其黑皮甘蔗网站销售平台忠诚度不高且不熟悉。

(二)品牌意识低

品牌影响力已成为左右顾客选择商品的重要因素。品牌对消费者来说,起到影响其购买决策的作用,能让顾客选购时减少购买时间与精力。同时,品牌意味着拥有较好的质量和品味,由此顾客选择购买产品时选择品牌产品,通常能提高整体顾客满意度和消费体验。玉林博白甘蔗虽然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它自身还没有打造出一个自主品牌名称,品牌意识较为薄弱,缺乏市场竞争力。

(三)“互联网+”甘蔗整合营销存在局限性

广西博白县黑皮甘蔗的营销主体在种植、销售、流通、服务等环节还存在着很多明显的碎片化问题,搭载互联网建立的营销规模化、标准化不够完善,博白县甘蔗的农业产业化主要以广大农户为基础,以销售代办等为依托,是产供销的一体化经营模式,但互联网整合资源程度较低,这导致了生产分散以及营销主体众多而形成的产业链还处于前端,市场信息资料得到的渠道有限,甘蔗市场的需求无法得到有效的满足。针对甘蔗等开发的专业网络营销平台很少,“互联网+”甘蔗产业的营销规模小、融合程度低,目前仍未能形成专业化发展格局[2]。

(四)种植品质达不到优良,影响“互联网+”销路

经过调查发现,当下博白黑皮甘蔗的品质有的达不到一定的优良性,在面对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时,可能会在自然灾害的影响下低产甚至直接死亡,蔗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机械化程度低,导致生产规模小以及劳动强度大等因素。甘蔗种植技术得不到改善,如施肥量控制技术落后、有机肥缺失等,都能够影响黑皮甘蔗的产量和质量,因此也会导致于黑皮甘蔗的质量达不到“双高”的标准,影响“互联网+”营销的口碑传播及推广销售。

三、对广西甘蔗互联网的建立与销售提出看法和建议

(一)“互联网+”销售

抛弃一些关注度不高的甘蔗网站销售平台,专注于推广某一点击率和关注度高的广西黑皮甘蔗大网站且来进行推广,相对于当下广大消费者关注度比较高的电商平台来说,某一特大广西黑皮甘蔗网站虽然比不上当下的电商平台,但前期也已经有一些自己的忠诚度消费者,可以牢牢抓住这些忠诚度消费者,成为以后的黑皮甘蔗销售稳定的客源;选择淘宝、拼多多等当下热门电商平台来注入新的销售力量,更专注于黑皮甘蔗在这些电商平台的推广与宣传,与当下的广大消费者兴趣爱好关注为主,注入网络销售平台的新力量,利用这些销售平台所存有的便利资源,比如直播带货,结合当下的热潮,打开黑皮甘蔗广大市场,以此来实现建立销售平台所带来的效益。

(二)建立一个当地甘蔗品牌

一个产品品牌是一个产品的最好宣传方式,基于此,当地政府应扶持和引导当地的甘蔗种植户调查了解目标消费人群与自己当地甘蔗相关的市场需求情况以及竞品的市场情况,评估自己甘蔗的现状。一起联合打造一个产品品牌,树立一个符合当地的品牌形象,建立品牌标志,制订详细可行的营销计划,配合进行产品的广告、宣传设计推广,从而促进甘蔗的销售,进一步提高当地的收入。

(三)甘蔗的整合营销资源

对于甘蔗产业方面的“互联网+”营销碎片化问题,可以推动土地资源整合来解决,通过整合土地,以及互联网的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完善甘蔗在种植、销售、物流、服务等方面的营销资源整合。相关部门应当鼓励蔗农积极加入合作社,按照合作社的统一标准来耕种、管理及收割分红,实现对甘蔗“耕、种、管、收”的统一机械化,进行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来实现高质高产,通过融合“互联网+”营销中的第三方物流为支撑,做到“生产端(甘蔗)——销售终端(顾客)”营销,为“互联网+”甘蔗更好地打通销路。

(四)“互联网+”机械化保证高产高质

现在,甘蔗的种植技术还存在很多缺陷,品质得不到有效的管控,传统的人力种植生产方式下,很多因素无法进行管控,所以必须通过机械化种植技术的推广来解决生产技术要求,弥补育苗、管理等方面的不足,节约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不良品种的影响,做到高产量和高品质,将投入更多地放在“互联网+”服务营销上,依托品质,打通网络渠道。在2015年,中联重科的甘蔗收获机技术应用领域已经插上了“互联网+”羽翼,甘蔗机能够搭载GPS跟踪定位功能于一体的智能设备,不间断地与农机进行通信,将机况的信息传达给控制中心,随时监控农机运行安全指标,让农机车主和运营平台中心随时掌控车况信息。通过“互联网+”甘蔗机的加持,甘蔗生产迎来“甜蜜助手”。

四、结语

综合上述,利用“互联网+”的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网络平台等开展广西甘蔗互联网营销,是迎合着现阶段互联网和大数据蓬勃发展情况的。“互联网+”与广西甘蔗产业产品营销的融合,是网络与农副产品的有机融合,这有利于带动蔗民走出传统的产品营销模式,实现传统甘蔗产业资源的整合以及产品营销模式的拓展。

猜你喜欢
黑皮甘蔗面积
怎样围面积最大
甘蔗的问题
甜甜的甘蔗
面积最少的国家
雪天
闯祸的车
黑皮系列
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
三种不规则面积的求法
黑熊吃甘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