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社联动”视野下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社区治理的困境

2021-12-15 15:55任晓彤
山西农经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三社联动困境村民

□任晓彤

(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 山东 淄博 255000)

1 问题提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解决“三农”问题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重中之重,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不可少的一环。长期以来,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农村地区治理模式形成了单一的、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体制。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市场化驱动,农村社区社会结构开始变化,传统农村的基层社会管理体系已经逐步退出治理舞台,多元治理占据主导地位。社区应运而生,弥补了农村基层社会管理的空缺,成为了农村地区新的生活共同体。在重构农村治理体系的过程中,社会组织作为社区与居民沟通的纽带,成为提升农村社区治理能力不可或缺的力量。

“三社联动”中,社会组织对农村社区治理带来了重要影响。王思斌(2016)[1]提出,社会组织、社区居委会和社会工作者在社区服务建设和社区治理等方面联合行动、相互监督,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并实现各自职能的过程就是“三社联动”。

目前,这一领域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学者多在探讨社会自治组织、社会工作者对社区治理的影响,以及社会组织对城市社区治理的影响。

相关研究文献表明,学者大多以城市社区作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研究重点,很少针对农村社区开展研究。分析“三社联动”中社会组织对农村社区治理的影响,探寻社会组织发展困境及未来发展走向,希望能够对这个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

2 “三社联动”中社会组织对农村社区治理的影响

2.1 社会组织对农村社区治理的管理和公共服务帮助

根据村民需求建立的社会组织,充分发挥了村民的主体性作用,将农村社区资源有效整合起来,调动社区内部对政策有一定了解的人,通过社区营造和实际效果,感染其他村民,促成一致性的集体行动[2]。在社区治理过程中,利己行为驱使人们在接触到社会组织的诸多益处后,积极响应社会组织提出的措施,自发参与到社区中来。社区居民众多,总会有人作出利他行为,从而有利于社区健康发展。在这一过程中,需求创造收益,有效激发了多样化管理的转变,提高了农村社区的集体认同感。

2.2 社会组织对农村社区治理的经济帮助

社会组织作为“三社联动”的重要部分,在社区治理之中发挥着重要的载体作用。农村社区中,社会组织带动着更多社会工作者加入进来,脱离了农村社区治理浓厚的行政色彩,着力为村民考虑,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3]。

近年来,在政府相关政策的引导下,许多社会组织满怀社会责任来到农村社区,在经济上给予农村社区帮助,例如援建公共基础设施、捐赠可用物资等,用自己的方式加入到农村社区治理中来。除直接援助方式外,一些社会组织深入农村社区,依据自身优势建立解决经济问题的相关社会组织,帮助农村社区提高经济收益。

3 “三社联动”中社会组织面临的困境

3.1 社会组织自身面临的困境

一是社会组织发育不成熟、种类发展不平衡。就目前来看,参与农村社区治理的社会组织大多为组织娱乐活动的组织,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较少。

二是资金及能力不足。社会组织本身存在缺乏资金及运行困难等问题,社会组织仍需依赖政府在资金、人员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由基层党政机关设置的各种社会组织,大多过度依赖政府扶持。

三是社会组织定位不清。志愿者等公益社会组织的机制不够完善,其参与农村社区治理的过程中更像是“输血式”的帮助,具有极强的偶然性和短期性[4]。社会组织的参与有时会对社区产生负面影响,使社区从依赖政府转变成同时依赖政府和社会组织,造成了一些新的困境。

3.2 社会组织面临的制度困境

一是缺乏制度保障,使社会组织的工作得不到配合和实现。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社区治理的过程应由政府引导,带动社区居民参与。缺乏完善的体系和制度,让社会组织难以在良好制度的基础上发挥其作用和功能。许多社会组织力量弱小,反映居民诉求和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有限,无法满足居民的诉求和期望[5]。

二是政府对社会组织的定义,使得参与社区治理的社会组织单一、狭隘,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政府支持和倡导具有法定意义的社会组织,提倡社会工作者以法定社会组织为载体为社区提供服务。单一的法定社会组织无法满足农村社区多元化的需要。应当吸纳不具备法人资质的社会组织,使其有效嵌入社区,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6-7]。

3.3 农村社区治理中社会组织的现实困境

社区是一定空间的人的社会共同体。社区的研究重点并不在于其地域涵义,而在于其社会涵义。因此,详细的社区规划固然重要,更重要的还是要着眼于人。在农村社区中,居民更在意物质生活,利己主义较为强烈。

在农村社区落实政府的治理政策时,推行难度大,配合度低,社会组织在农村社区治理中举步维艰。大多数人对社会组织不了解,他们认为社会组织更像是政府的“民间管理员”。社会组织虽然有专业的社工知识,更贴近群众,但在不被信任的环境里很难发挥出作用[8-9]。

“三社联动”中社会组织在农村社区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农村社区治理的道路远没有城市社区治理的道路好走。许多农村缺乏专门的公共服务机构,很多公共服务职能落到村委会上。村委会作为自治组织,条件有限,导致公共服务缺失,使原本民主自治的美好期望难以实现。

4 “三社联动”中社会组织的未来发展

社会组织作为中坚力量,积极参与到农村社区治理中,改变了农村社区治理“一言堂”的问题。虽然各地都对乡村治理转型进行了道路探索,但是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要在“完善自治、以人为本、党政主导、科学谋划、改革创新、分类施策、依法治理、社会协同”的原则之上,实施更具针对性的措施。

4.1 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社会组织作为政府和村民的桥梁,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背景。应明确社会组织的定位,建立完善的民间组织发展体系,形成科学的运作体系。政府可以尝试民办公助、委托服务,加大力度推进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和社会组织转移职能,深入研究政府购买的事项和范围,将服务性事项委托社会组织承接。

4.2 依托当地乡风民俗建立社会组织

农村社区治理离不开当地的文化习俗。“中国乡土社会是一个有着历史维度,储存着文化传统、人文情怀、社会记忆和群体意识的复杂场域,更是一个物理空间”,乡村振兴既要“塑性”,也要“铸魂”。在嵌入农村社区治理的过程中,社会组织要结合当地乡风民俗与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建设。

4.3 加强社会组织与社区村民之间的了解与沟通

目前,农村社区的村民对社会组织的认知程度不够,对社会组织的信任程度有待加强。“没有坚定的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就会显得没有厚度和深度,就不会牢固和持久”。只有让村民全面了解相关情况,了解社会组织是什么、干什么和怎么干,多元主体治理模式才能赢得信赖和支持[10]。这就需要设立公共信息资源平台,让社会政策、政府举措更加透明和公开。发挥社会组织与社区村民之间的协调作用,使社会组织嵌入到农村社区治理中去,代替“碎片化”的权力体系。

4.4 加强社会组织自身能力建设

社会组织在有条件和机会参与到农村社区治理时,要抓住机遇,因地制宜提出解决办法和举措。通过文献阅读和实地调查发现,虽然大多数社会组织有专业社工,但很少有社会组织能够对社区现状进行系统分析。

社会组织要善于运用各种社会调查方法,获取反映实际情况的材料,并通过统计方法将收集到的材料量化,以便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只有切实依托专业优势,促进社会组织的成长和发育,才能为改善乡村治理低效的困境带来活力和希望。

猜你喜欢
三社联动困境村民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困境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探索苏北特色农村社区的建设新路
高校融入“三社联动”社区建设创新发展探析
服务型政府视域下优化“三社联动”机制问题探讨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和谐社区建设的路径探析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