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州石墙农业体系的可持续开发研究

2021-12-16 06:28刘均国
江西农业 2021年22期
关键词:济州石墙济州岛

刘均国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3)

1 绪论

可持续开发的概念最早由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经济发展委员会(WCED)提出,委员会于那年通过了《东京宣言》,在《我们共同的未来》的研究报告中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浓缩为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在这样的国际经济开发理念下,国际旅游模式在21世纪也从“大众旅游”转为“对策旅游”或“可持续旅游”。受到“可持续旅游”概念影响,传统的旅游模式逐步被摒弃,由原来组织大众游客进行大规模团队旅游消费转而制定新的旅游策略,把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损害和对当地社会文化造成不利影响的情况转为谋求将损害和不利影响降到最小的情况,实现人类发展与自然保护协同一致。为践行“可持续旅游”这一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开始在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领域进行新的旅游资源开发尝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依据“人与生物圈计划(MAB)”指定生物圈保护工作,同时依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文件要求指导各国进行人类遗产的保存工作。特别是自1997年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利用年度报告书选定并登载全球各地重要的人类遗产;2004年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依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鼓励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为。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补充内容,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开始开展“世界地质公园”公共活动,2002年世界粮农组织(FAO)开始开展“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①联合国粮农组织将这一概念定义为:农村与其所处的外部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在这种系统与景观范围内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同时可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地区的可持续发展。(GIAHS)”的活动[1]。

韩国农林畜产食品部作为承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活动的主管部门,自2012年开始有步骤地推进韩国的主要农业文化遗产审定和申报工作。2015年韩国选定了7个重点农业遗产项目进行维护与管理,其中一个重要项目就是在2014年被“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指定的“济州石墙农业体系”。韩国济州岛的这一石墙农业遗产保存有上千年前的传统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保持着韩国自现代化农业革命以来未受到影响的原始农业形态,这些韩国传统的文化都在农业旅游中极富魅力。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韩国就开始针对农业农村的多元化功能、遗产资源的经济价值、农业农村景观等进行研究,但涉及到农业文化遗产方面的研究目前尚为稀少。

2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1 理论背景

2.1.1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概念内涵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一概念的内涵是实现地区社会的可持续开发和当地环境的维护,在保证生物多样性的同时,构筑起合理的土地利用体系和农业景观。该概念与遗址、景观保护等概念不同,该概念揭示出人类共同体的文化性与农业景观、生物物理以及自然环境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共同构筑起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生态系统。从该内涵考虑,这一“农业文化遗产”概念追求的不仅是土地利用、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等某一项目的理想形态,而是这些项目的合理融合、地区社会健康发展等。世界粮农组织(FAO)对贫困落后、人口压力、过度开发等严重威胁全球环境的情况有着深刻认识,为了应对这些严重威胁以及提高全球各国对农业遗产的认知和国际社会对农业遗产的认可,实施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作为世界粮农组织(FAO)自2002年开始的项目,在世界各国提出本国拥有传统农业技术或生物多样性的农业区域申请后,粮农组织就申请进行审核并予以认证,将其登记为全球重要农业遗产。截止到2013年底,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运行以来,世界粮农组织(FAO)共计登记了来自11个国家的25个农业文化遗产,这些遗产登记的条件包括粮食生存方式的稳定性、生态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机能的持久性以及传统农业知识和农业技术的传承、传统社会制度和文化习俗的保存、土地等资源的有效管理等[2]。

2.1.2 旅游影响的认知

旅游影响(也被称为是旅游效果,Tourism Impact)是指旅游者和旅游产业活动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既包括旅游资源物理性开发和配套设施的搭建,还包括游客与当地居民接触后因旅游而引发的各种结果。旅游影响的认知则是指作为“被旅游对象”的当地居民接受旅游现象的结果,进而形成对旅游影响的主观判断。韩国学者对于旅游影响的研究在初期多集中于不利影响方面,1980年以后开始进行不利与有利两方面的研究。旅游影响的研究一般分为经济影响、社会文化影响、环境影响等类型,包括当地居民和游客间收入水平的差异、地方与城市间旅游利益的分配、当地居民和游客间社会文化的差异、旅游开发的形态与阶段以及规模、旅游开发过程中地区参与度、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旅游政策的区别等。

旅游对于该地区经济影响、社会文化影响、环境影响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当地居民对旅游业持肯定态度还是否定态度。对旅游影响的认知研究就是以当地居民对旅游业持肯定态度或否定态度为尺度,并将其进行数据量化用以参考。因此居民态度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旅游资源开发和管理等,同时也影响到国家各公共部门对旅游开发的支持范围。

韩国农牧渔业的遗产研究始于2012年“国家重要农渔业遗产制度”的项目投入。“韩国农渔业遗产制度的投入与政策方案研究”“农业农村遗产制度的选定标准研究”“农业遗产资源的经济价值测定研究”“农渔业遗产的生态博物馆建设可行性课题”“国家重要农业遗产投入课题”等大量研究先后出现。此类研究多集中于农业遗产制度初期的政策投入、政策推进方向等[3]。

2.2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现状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自2002年开始实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2005年第一次登记了中国的“稻鱼共生体系”农业文化遗产,此后在2010年又选定了中国的“万年稻作文化系统”和“哈尼稻作梯田系统”。到2011年,亚洲太平洋沿岸的中国、印度、日本、菲律宾等国共计5个农业文化遗产地被登记,非洲、中东(北非)分别是3个,美洲2个;截至2015年登记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原始棕榈树绿洲”,全球共计有32个农业文化遗产被登记[3]。

表1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登记情况

全球重要农业遗产具体可分为6种类型。第一,山岳地带阶梯型水稻种植体系。农业与林业的共同体,多样农业要素与其他要素(水稻鱼类混合体系或水稻鱼类鸭子混合体系)共存共生,主要分布于东亚和喜马拉雅地带。第二,多茬复合耕种体系。多种作物混合种植的体系,该体系的特点在于小气候环境、土地和水资源闭环管理、多种农作物混同栽培,主要位于秘鲁和玻利维亚等拉美地带。第三,底层农业体系。上层树冠的环境下的农作物种植,主要是利用山林或果树等林木下层的空间进行底层的农业生产工作。这种种植方式多位于太平洋岛国地区。第四,放牧或半放牧体系。畜牧业和农业协同体系的代表,动物族群的迁徙与牧草、农作物种植等分期进行,主要位于高原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第五,古代水利设施、土壤水质管理体系。在干旱地区都有人工建造的水利设施和水土管理系统,农作物与动植物都依靠该系统而生存,坎儿井、北非沙漠、南部非洲沙漠地区等都有这些体系存在。第六,狩猎采集体系。是指延续传统的狩猎采集为主,农业种植为辅的农业文化体系。

韩国政府在“济州石墙农业体系”2014年被指定为世界农业文化遗产后,特别是自2019年开始对本国农业文化遗产进行更多关注,着力于保留田园诗般传统生活、生产方式的农耕传统氛围以及保存人类自农业革命以来的原始农业生产全貌,使得现代人得以一窥传统农业生产的各个阶段,如此优越的旅游资源富有极大的吸引力。

3 韩国“济州石墙农业体系”的维护与管理

3.1 济州石墙的历史与现状

济州岛因火山喷发而形成,使得岛上遍布火山熔岩,岛上的土壤也是火山灰为主,岛民在耕种时,自然而然地将挖出的无数石块垒成石墙。根据济州目前发掘的出土文物显示,济州岛最早的农业活动应源于公元1世纪左右。在长达2000年的岁月里,以玄武岩石块为原材料的济州石墙总长超过2万公里,鸟瞰石墙时宛如黑龙一般蜿蜒盘旋在济州岛屿各地,所以韩国将之称为“黑龙万里”。

据史料记载,济州石墙最早起源于高丽②高丽(918年-1392年),又称高丽王朝、王氏高丽,是朝鲜半岛古代国家之一。时代的高宗21年,在《东文选》载有当时济州判官金坵下令建造济州石墙的缘由:济州当地岩石甚多,土地干燥缺水,因而济州自始就没有水田,只能种植小麦、大麦、大豆和小米之类,又因田地间没有土地的明确界线,豪强之家借机侵占贫弱之家的田地,如同蚕食桑叶一样,金坵被派到济州担任判官后,深感此不公,就下令以田间石块垒成石墙,作为田地间的界线,以保护当地贫弱民众[1]。

比较确信的是,早在金坵作为济州判官正式下令建筑石墙作为田间境界线之前,济州岛岛民已经开始用石块筑造石墙,以确保自己的私有土地不可侵犯。

济州岛整体面积的77%和耕地面积的60%是由火山灰形成的土质层,岛上虽年降雨量充足,但因火山灰土地透水性强,土壤的水土流失情况频发,且可耕地的土壤深度平均仅为18.3 cm(最低7 cm,最高35 cm),可耕地土壤深度很浅。砂石含量达到40%,耕地中非火山灰土地占40.5%,火山灰土地占59.5%。即便如此不利的耕种条件,济州岛农业生产仍占据该岛总产值的相当比例,甚至部分济州岛农产品在韩国农业产值中都占有高份额,济州岛农业家庭年收入水平也比韩国其他农业地区高③农业家庭收入是指从事农业生产的家庭一年内经济活动获取的财产总额。2017年济州农业家庭收入在全国首次突破5000万韩元。。如济州石墙农业体系内的柑橘(99%)、胡萝卜(70%)、秋土豆(40%)、萝卜(40%)、西兰花(70%)和洋白菜(45%)等都在韩国国内生产量中比重较大[1],此外的粮食作物还有旱稻、荞麦、小麦、大豆、地瓜、大麦、大蒜等。济州民众在石墙农业体系保护下进行粮食生产,截至目前,济州从事农业的人口占济州总人数的19.2%,是韩国平均农业人口比重6.0%的3倍,农业生产仍在济州占有中心位置[1]。

表2 济州石墙的构筑示意图

3.2 济州石墙的构筑特点与功能

济州石墙的构筑特点是采用外表呈椭圆形且多空的玄武岩,两块石头间都留有缝隙以便于减弱风势,每两块基石上垒上一块石头以便于构成稳定的结构。济州石墙不仅是作为私有农田间的境界线而存在,同时还具有防御强风、防止水土流失、土壤保湿、耕地保温、防止牛马侵入、维护生态多样性以及保存传统农业文化等功能。

济州农田间随处可见的石墙景观就是采用火山石作为干垒石墙的元素,一般采用底层两块石头,中间垒上一块石头(如示意图);或是底层两块石头,在对等的石头上垒上两块石头(如示意图)。虽然垒石块没有固定的模式,垒成的石墙却具有完备的功能,石墙外表没有过多的色彩渲染,但大小不一、相互咬合的石块叠加后却有素朴的和谐,历经上千年的风吹日晒,石墙更增添了岁月的底蕴。石墙的一大特点是防雨透气性能较好,所以在济州这样多雨的地区多采用石墙构造。

3.3 济州石墙农业体系重要价值

济州石墙农业体系于2014年4月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登记为世界重要农业遗产,世界重要农业遗产包含社会制度和文化、景观、生物多样化和生态环境等,可以说是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叠加的混合遗产。“济州石墙农业体系”是为了适应济州岛屿土壤和气候环境而形成的农业体系,在开垦土地的同时,利用挖出的石块垒成石墙,既可以抵御风吹和动物侵袭,还可以保持水分,改良济州土质稀薄的缺点,融合了济州石墙、农业文化、生物多样性等内涵,有望成为济州旅游观光产业中新的附加值增长点。该体系也有望将农村观光、文化观光、饮食观光、徒步观光等多种观光项目糅合,形成复合型观光项目。

“济州石墙农业体系”的重要价值在于如下几点:第一,济州岛民利用土地中挖出的石块垒成长达2万2千公里长的田间石墙,既可以挡风又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在济州农业发展中起到了支柱作用。第二,该体系具有农业文化景观的价值,蜿蜒绵长的石墙延伸到济州岛全境的每块田地,向世人展示了济州美学。第三,济州石墙不仅对农耕用地的生态环境起到了保护作用,同时对山间地带的开发起到了阻断作用,对岛屿生物多样化也起到了保护作用。第四,展现出济州人的开拓精神与开发智慧,特别是人与自然共存共生过程中垒起的石墙具有独特的农耕价值。

3.4 济州石墙维护管理工作

作为被世界农业文化遗产登记的“济州石墙农业体系”,其长度超过了2万公里,遍布于济州岛各地。济州岛自身拥有独特的地质地理资源和多样的生态物种,本次借助于国际石墙维护管理工作,使之成为韩国代表性的旅游景点。

现存的济州旅游资源充足,加之“济州石墙农业体系”的国际认证,无疑会增加济州地区的旅游吸引力。当前威胁该石墙体系的因素是: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程度、科技兴农技术的投入、栽培作物的变化、城市扩建和现代化道路修筑还有石头加工技术逐步在改变石头的形状等。为此济州当地政府计划将石墙体系利害相关人员召集起来组成委员会,共谋开发与石墙体系关联的项目。

4 结论

2014年被指定为世界重要农业遗产的“济州石墙农业体系”,与现存的世界遗产一起成为流传给后代的宝贵财富。不同于世界遗产的一点是:“济州石墙农业体系”是人类在这块栖息地上,因栖息地气候、地形等外部条件的不同形成独特的、多物种的农业体系。

“济州石墙农业体系”是济州传统旱作农业的核心元素[4],上千年特有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造就了济州石墙独特的文化。“济州石墙农业体系”是济州岛民在农耕活动开始以来,经过长期的历史过程,留存下来的重要农业遗产。济州文化的代表是石文化,石头众多的济州岛将其用在了诸多方面,其中垒砌石墙就是运用石块的重要体现,经过济州岛岛民上千年的堆砌,构筑起来的石墙经历风吹雨打而屹立不倒。

随着济州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传统的石头文化正在逐渐消退。为了留住和唤起民众对石墙的记忆,济州每年举行“济州石墙农业文化祭”,希望济州民众努力保护本地农业文化。

猜你喜欢
济州石墙济州岛
来济州,体验独一无二的主题游
微型钢管桩拦石墙在地质灾害治理施工中的应用
春暖花开济州岛
中韩“济州”的“济”发音研究
不一样的数字墙
“冻人”
济州岛没有疫情,只有美好
济州岛西南海域水团组成的周年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