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月亮”教学设计

2021-12-16 02:51赵伍良方琼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1年11期
关键词:月相形状月球

赵伍良 方琼

教材分析:

“看月亮”是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的内容,本课从现象入手,指导学生进行模拟观察和实际观察,能够有计划地、较长期地观察活动和记录,从而发现自然界的一些规律。本节课教师要充分提醒学生认识观察月相变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适时地帮助学生调整,提高科学观察的效率。主要教学内容有三个部分:一是让学生画出自己记忆中的月亮。通过引发学生讨论“为什么我们画的月亮是不一样的?”,运用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充分调动学生好奇心,从中了解学生对月亮变化的初步认识。二是观察模拟月相盒内的月相。通过模拟观察实验,了解天空中的月亮形状的变化,探究月相变化的规律。三是通过连续观察一个月的月相变化,让学生体验观察过程,概括月相的变化的规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基于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进行有效教学,争取多利用模擬实验观察和表现自然现象,激发学生对实地观察天体运动规律的好奇和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用于贴月相的挂图、月相成因示意图、月相变化的课件、月相模拟材料。

学生准备:圆纸片、剪刀、活动记录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创设情境,引出月相话题。

同学们,苏轼的《水调歌头》里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有阴晴圆缺”的词句,看来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月球有圆缺变化的情况,说说你曾经见到过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2.讲解: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作月相。

3.你能把看到过的月相画下来吗?

(教师给每个学生几张相同大小的圆纸片,请学生在纸上画月相,然后把它们剪下来。)

4.让几位学生把画月相的纸片贴在黑板上,全班观察分析。这些月相相同吗?有哪些不同?生活中能否见到这样的月相,为什么?

设计意图:利用词句导入本课,实现科学与文学整合。通过学生画月相,实现对学生原有认知概念的呈现,为这节课的学习做一个概念的铺垫。

二、探究

1.动手画月亮。

师:大家说说月亮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请你们画出月亮的样子。(分小组,教师可以给每组准备5张24开的白纸,最好能在纸上先画出一个虚线的圆。这样可以方便比较、排序和发现规律)

学生画月亮。

师:一眨眼工夫,一个个月亮在我们手中诞生了!哎呀,画得多美呀!谁拿自己画的月亮到上面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呢?

2.组织交流。(教师可相机介绍不同的月相所出现的不同时间)

生1:我画的月亮是一个圆月,这是月半的月亮,很亮很亮的。

生2:我画的也是圆圆的月亮,不过,我的月亮上有许多环形山。

生3:我画的月亮是姜黄色的,很细很细,弯弯的,像一只小船,荡漾在银河里。(这是月初或月底时看到的月亮)

生4:我画的月亮只有半个,还有一半我们看不见了。(这是初八左右或二十二左右时看到的月亮)

3.研究月相。

师:我们面前出现了这么多的月亮,同组小朋友互相看看,这些月亮有什么不一样呢?大家画出这么多不同形状的月亮,发现什么规律了吗?(学生分组把10个不同的月亮排起来,并在课堂上交流、讨论)

师生交流,得出正确的月相排列方法。(可能会出现右蛾眉月在前还是左蛾眉月在前的争论,这个留在后面通过实际观察,给月亮做日记来解决)

4.动手操作。

教师介绍月相盒制作方法:在一个圆形的盒子上开8个圆形的观察孔,盒盖的内部悬挂一只乒乓球,在盒上斜插入一支电筒,就可以从每个观察孔观察到模拟的月相的变化,就像天空中的月亮的形状一样。

设计意图:通过画月亮、排月亮两个操作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学生成为科学课堂研究的主体。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制作月相盒,使学生由感性的认识向理性的分析过渡,教给学生用模拟实验来发现科学道理,便于学生掌握科学思维的方法。

三、做实验:观察模拟月相盒内的月相变化

1.向学生介绍月相盒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

(材料有:小电筒,乒乓球,圆形的盒子)

2.让学生从不同的方位观察月相盒中的月球,并说出观察到的月相形状。

3.小组交流,描述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4.实验小结:月相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也在发生变化,包括同一天中和一个月中月球的位置也会变化。

5.预测今晚的月亮会是什么形状的?

6.按照观察到的现象给月相排序:集体交流,说出为什么这样来排序。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有一个宇宙空间模型的初步概念;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模拟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深刻体会自然现象的神奇。同时,建立较完善的月相知识概念,激发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

四、总结概括月相变化的规律

1.交流月相日记,让学生讨论并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

2.指导观察月相变化的规律图,认识各个时候的月相名称。

3.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

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残月→下弦月→蛾眉月→再回到新月。(呈周期性变化)

五、课外探究

1.你们认为白天有月相吗?如果有的话,什么时刻观察比较合适?为什么?(教师教学时应确认一点:如果自己的教学时间在农历的上半月,请引导学生在傍晚观察;反之,则应在清晨观察。从农历十六~二十七八月亮升起得越来越晚,因此在清晨观察比较合适)

2.你在初一这天见到过月相吗?回想2021年6月21日也就是农历五月初一这天,你们是否见到过月相?(激起学生回忆日环食这天的情境,补充说明只有在日全食或者日环食这样的日子人们才能看到完整的黑面月球)

3.引导学生了解月相的记录内容:月相的形状、亮面的朝向、月相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以及观察时的具体时刻等。

4.教师教育学生要有耐心和恒心,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观察,并填写记录表。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热爱自然,对自然现象的神奇有着无限的憧憬。通过日环食的亲身体验来巩固这节课所学的内容。用一个月的时间观察记录月相,验证我们在科学探究的道路上去追求一个“真”字。

猜你喜欢
月相形状月球
月相历
陪我去月球
阅读理解专练(三)
系列长篇故事,《月球少年》之六:降临月球的不明飞行物
火眼金睛
和月亮交朋友
分一半
我们的邻居是月球
解读你所不了解的月相表
心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