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2021-12-16 18:20张红月
教师教育论坛(普教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教师应情境

张红月

流畅的数学语言表达是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并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基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也要求学生应“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案例,初步探究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小学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策略。

第一,教师应

注意言传身教,注重自身数学语言表达的规范性与条理性。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教师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做好示范,课前用心备课,在课堂教学中力求语言准确、言简意赅,有理有据。另外,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耐心倾听,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完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积极思考,乐于表达。

例如,笔者在教授“小兔请客”一课时,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形象(如小猪佩奇、熊大

等)创设教学情境,在课上通过多媒体动态展示了小兔过生日的场景,同时引导学生发掘场景中的数学信息,积极讨论问题。在教学情境中,学生迅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带着好奇和求知欲望开启了新课的探索,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效果自然提升明显。

第三,通过生生合作,分组探究,为学生提供表达机会。学生提升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方式除了师生交流,还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不同学生的表达热情、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均一定程度的差异。为使所有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都能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教师可以采用“学生交流—小组合作—成果展示—适当复述—知识小结”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师生、生生交流。

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学生可以独立思考、发表观点,也可以讨论质疑、补充说明。这样良好的表达和探究氛围可以促进学生知识的理解和再生成。

第四,阐明算理,规范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过程。

以往在运算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虽然能很快计算出结果,但很少能完整表述算

理过程。这说明学生只是获取了表层的数学知识,没有深入挖掘算理,而这会制约学生知识的拓展与思维的提升,不利于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在运算教学中阐明算理,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运算法则。

例如,笔者在讲解“25-8”的运算过程时,一边板书,一边引导学生逐步推导竖式计算过程:“竖式计算要从个位数开始,5个一减8个一不够减,向十位借一当十,10个一加5个一等于15个一,15个一减8个一等于7个一,所以个位写7;2个十减借走的1个十等于1个十,所以十位写1,得出25-8=17。”以此反复引导学生规范数学表达过程,加深对算理的理解,也为后续更复杂的退位减法的学习打好基础。

第五,引导学生加强课外数学阅读,丰富学生的数学语言。课外数学阅读是

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一项重要策略。教师应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数学类的书籍,从小培养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另外,教师也应向学生传授科学的阅读方法,如让学生在阅读时适当标记,画关键词等,并让学生吸收专业的数学表达术语,加深对表格、公式的理解,在潜移默化中感悟数学语言的魅力,促进自身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总之,小学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加强专业学习,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稳步提升,进而培养其数学核心素养。

(張红月,华中师范大学附属惠阳学校,广东 惠州 512200)

实习编辑:刘 源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教师应情境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数学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编写剧本台词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小小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