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縢》周公人物形象的演变

2021-12-18 09:15刘义峰
寻根 2021年6期
关键词:先王周公尚书

刘义峰

周公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认识周公这个人物形象,传统主要是通过《尚书·周书》等传世文献。《尚书·周书》关于周公的记载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周公当时所作的诰命,如《康诰》《召诰》等篇;另一类则出自后人的记述,如《金縢》。《金縢》既见于孔传《古文尚书》,又见于伏生传《今文尚书》。虽然伏生所传《尚书》一般被认为是真的,但由于该篇浓郁的鬼神思想与奇幻的故事情节,历史上也一度被质疑为伪书。如清人袁枚就认为:“《金縢》虽今文,亦伪书也。”(《金縢辨》上)又云:“汉求亡经过甚,致伪书杂出。”(《金縢辨》下)2008年7月,一批战国竹简入藏清华大学,其中一篇自题为《周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王之志》,其内容与传本《金縢》大致相合,整理者将其题为《金縢》。清华简《金縢》是《金縢》的战国写本,说明至迟在战国中期,《金縢》的传本就已经存在了。

清华简《金縢》与传本《金縢》相比,除了若干异文,还有三处重要不同:一是武王生病的时间,简本为“武王既克殷三年”,传本为“既克商二年”;二是传本较简本多增周公占卜这一环节,且武王随后康复;三是简本“周公石东三年”,传本作“周公居东二年”。我们认为,这些不同是传本在简本基础上的有意改动,旨在通过文本的重组,进一步放大周公的人物形象,并满足情节的合理性。

关于周武王生病和去世的时间,《史记·周本纪》云:“武王已克殷,后二年,问箕子殷所以亡……武王病……武王有疗,后而崩。”《史记·封禅书》云:“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宁而崩。”司马迁以灭殷二年为武王生病时间,并于当年去世。显然采用的是传本《金縢》的说法,但司马迁对于传本《金縢》的理解并不准确,这与传本《金縢》表述上的模糊与歧义有关。传本《金縢》说武王生病是在克商二年,但随后经过周公向先王祷告,武王痊愈了。武王虽然痊愈,最终还是去世了。传本《金縢》在交代武王生病的时候有时间,但在武王去世的时候,却没有交代时间,所以很容易将武王生病和去世的时间都理解为克商二年。其实在武王生病和去世之间,传本《金縢》有武王痊愈的情节。武王既然痊愈,所以无论如何不能在二年去世,应为武王康复后的生命历程留下一定的时间。现在,根据简本《金縢》,我们知道武王生病的时间是在克殷三年,而且也无痊愈的情节,所以武王离世也应在三年,表述上非常清晰。武王在位三年,简本和传本《金縢》其实都是可以讲得通的。《淮南子·要略》:“武王立三年而崩。”那么,传本《金縢》为什么要将武王生病定为克商二年呢?这是因为,武王在位三年去世是固定的,而传本《金縢》在武王病后又插入痊愈的环节,所以必须将生病时间提前,才可以给痊愈后的武王留出一年的康健期,为其后的离世留下足够的时间缓冲。

传本《金縢》“周公居东二年”,孔安国传:“周公既告二公,遂东征之。”孔传以“居东”为“东征”。简本《金縢》“周公石东三年”,整理者读“石”为“宅”,《尔雅·释言》:“宅,居也。”“石(宅)东”即“居东”,亦即“东征”。简本与传本的区别,一个为“三年”,一个为“二年”。《尚书大传》:“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诗·豳风·东山》:“自我不见,于今三年。”《毛诗序》:“东山,周公东征也。周公东征,三年而归,劳归士,大夫美之,故作是诗也。”《史记·周本纪》:“初,管、蔡畔周,周公讨之,三年而毕定。”据上,周公东征的时间为三年,以简本《金縢》“三年”为是,而非传本《金縢》“二年”。传本之所以改“三年”为“二年”,正是为了与前面“既克商二年”相呼应。

传本《金縢》较简本《金縢》增加了周公占卜及武王痊愈的环节。这部分内容与整篇文章的行文逻辑明显不符。《金縢》开篇就说武王病重,二公想要为王“穆卜”,孔安国传:“穆,敬……召公、太公言王疾,当敬卜吉凶。”孔颖达疏:“召公与太公二公同辞而言曰:‘我其为王敬卜吉凶,问王疾病当疗否。”但二公的提议被周公否决,周公认为“穆卜”不能让先王忧戚。于是周公亲自筑坛向先王祷告,愿以自己为贡,替武王赴死。面对武王病重难愈,二公与周公都是祈盼武王能够康复,但处理方式不同。二公想用卜问的方式,卜问武王能否康复,而周公则以卜问不足以引起先王的忧戚和顾怀为由,采用筑坛向先王祷告的方式祈求武王平安。从周公否决二公的卜问来看,其后不应再出现卜问环节。简本《金縢》就是祷告后没有卜问了。但是传本《金縢》却在祷告后又加入周公亲自卜问的环节,与前面否决二公的卜问相互矛盾。所以,周公卜问这一环节为后来插入的痕迹非常明显。简本《金縢》在周公祷告后不久,武王就去世了,可知周公祷告并未起作用,人难以胜天,合情合理。而传本《金縢》,在周公祷告后,用占卜判定武王之病无碍,第二天武王就康复了,紧接着下面一句“武王既丧”,尤为突兀。武王既已康复,为什么紧接着就離世了?周公卜问及武王康复一节插入极为生硬,令整篇文章衔接上有“断片”之感。

通过简本《金縢》和传本《金縢》的差异可以看出,简本应是《金縢》的原始版本,传本则是经过了人为的进一步整编。传本《金縢》见于伏生传《今文尚书》,说明早在秦代以前传本就已经存在了。传本之所以对简本进行内容的调整和插入,主要就是为了重塑周公的人物形象。简本《金縢》,原名自题《周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王之志》,这个题目准确恰当,切中简本的中心思想。简本中的周公是人的存在。周公亲自筑坛为周武王祷告,向先王表示,如果先王在天上受到侍子的责求,则周公自己愿意代替武王为贡赴死。周公的这番表态无疑是非常感人的。为了西周的江山社稷,他宁可牺牲个人的生命,来换取武王的平安。但周公将祷辞纳藏于金縢之匮后不久,武王就去世了。这说明,周公无力改变武王的命运。其后,成王因谣言误解周公,周公东征平叛后,成王仍未释嫌。上天感念周公之忠诚赤胆,风雷交加以警成王,成王开启金縢之匮,始见周公之勤勉笃敬。于是成王亲迎周公,当晚吹倒的禾苗复起,秋天则大获丰收。这说明,周公作为一介凡人,其为武王臣弟之忠勤感天动地。简文主要突出的就是周公愿代武王赴死之志,所以从题目到内容都是逻辑谨严、结构整饬。

而传本《金縢》通过内容的部分调整和新情节的插入,将周公由人变成了神。周公向先王祷告后,亲自卜用三龟,均为吉兆,判定武王无碍。关键是还得到太王、王季、文王三王的指令,要以周王朝国祚长久为目标。这也就等于说,周公可以与先王对话,并能得到先王的回应。与神灵的沟通赋予周公超越凡人的能力,可以通过祷告并卜问的方式,挽回周武王的生命,改变历史进程。传本《金縢》在赋予周公超能力的同时,也制造了难以解释的悖论。既然周公能够挽回武王生命,那武王在康复后为什么又去世了?周公完全可以凭借这种与神灵沟通的能力,再次挽回武王的生命啊。既然周公能够拥有如此的超能力,那他何必亲自东征,直接与先王沟通,降罪管、蔡即可,何必兴师动众而干戈四起呢?而且,一个能将一切掌控在手中,具有了神性的人,愿以身代武王赴死的决心似乎也不再那么动人了,更像是扭捏作态、装模作样。

《金縢》从简本到传本,周公的人物形象发生了重要改变,从一个甘愿以身代武王赴死而又无力改变命运的忠贞之士,从一个饱受毁谤而又无力辩解的勋臣,从一个仅凭一腔赤诚却能感天动地的凡人,最后变成了一个游走于人神两界,能够左右神灵,影响历史进程的超人。从一个角度看,周公变得更伟大、更有力了,一个连武王的命运都可以掌控的人,能说他不强吗?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周公其实变得更弱了,他的情感变得不真实,他的付出变得廉价。

传本《金縢》对周公的刻画,突出了神性,降低了人性,增强了周公的掌控力,但却削弱了他的情感穿透力。总的来看,简本《金縢》对周公的刻画更加真实、感人,其作为历史文献本身也更为可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猜你喜欢
先王周公尚书
谦虚
试论荀子的“先王观”
自大的马谡
《尚书》
以老师之道还老师
荀子“圣王”的三种解读
知耻自律
泰民众愿行善报答先王
周公作礼
蒲松龄戏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