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作大师王益顺与厦门江夏堂

2021-12-18 15:11孙照宇
寻根 2021年6期
关键词:江夏斗拱闽南

孙照宇

惠安一带是闽南传统建筑,尤其是红砖建筑的发祥地和富集地。拜当年皇后姑黄厥的福荫,俗称为“红砖厝”“皇宫起”的红砖建筑在泉州大地蔚然成风,并逐渐成为闽南一带建筑的主要样式。明清以降,随着闽南人“过台湾”“下南洋”,这一建筑样式又流播到台湾、东南亚等地。

受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的长期浸淫,皇宫起建筑于布局、结构、用材、色彩和装饰工艺等方面都深具鲜明的特色。东南亚华人聚居区的祠堂、庙宇建筑一直是中华文明在海外传播的直观承载体,闽南传统建筑更是广泛分布于祖国宝岛的城市乡村,成为台湾最为亮丽的静态文化景观。

皇宫起建筑能够历千年而日益光彩夺目,离不开技艺精湛、门类齐全的众多能工巧匠。他们以学徒制的方式世代传承,在营造过程中又勇于因应时势变化而不断注入新理念、新工艺,不断发扬光大而日臻完美。

惠安木匠技艺表现形式和工艺追求开始了由粗至细、由简到繁、由拙至精的嬗变,至明清间臻于成熟。以一些大师级的名匠为代表,崇武出现了五峰石雕、溪底木匠、官住泥瓦等传统建筑专业匠村,引得闽台一带争相延聘他们前去承建“掌篙尺”。

在一众木作匠中,王益顺因其独创的蜘蛛结网藻井工艺而为人称道。据《惠安县志》及相关史料记载,王益顺(1861—1931),崇武溪底人,因身材高大,人称“大粒益”。少时就学于村中私塾,11岁随父习作大木。在闽南传统民居建筑界,通常把木作师傅分为两类:一类是从事木作建筑的,称为大木师傅;一类是从事精细的木作家具及木料装饰行业的,称为细木师傅。光绪十四年(1888年),王益顺父子承建峰尾东岳庙,设计了全木结构蜘蛛结网藻井。

这种独家新创,摒弃了前人惯用的楹桷,以形状不一的大小木块相嵌入榫互叠拼制成斗拱。藻井外为四方形,内为八角形,自下而上逐层收缩呈半笠状,故称蜘蛛结网。蜘蛛结网藻井的创新妙处在于减少了传统工艺用于支撑屋顶的承重柱数量,因此也同时减少了用于连接承重柱的横梁。这种新工艺不但大大拓展了建筑物内的有效实用空间,使室内空间更显通透大方,而且大量节省了昂贵的柱梁大木料。

为了充分利用一向被视为边角废余的小木料,王益顺殚精竭虑地构思、推算、加工制作,使每一个斗、拱、网目的规格、尺寸都毫厘无差,有效利用了每一块小木料。其奇巧匠心,确非一般师傅所能创设。

王益顺心灵手巧,勤于钻研,长期揣摩,精于艺事,16岁时就已崭露头角。他既传承传统建筑营造法式技艺,又博学广采西方工艺精髓,不断推陈出新,日成其大,这从其遗稿《大图册》中可以略窥一斑。194页的手稿共有五方面的主要内容:写生笔记,即对闽省有代表性的多处古建筑实地测量的描绘及文字记录;结网即藻井式拱顶内用木料法;各式人物走兽图稿27页;各种趋吉避凶、安神止煞符箓25道;营建法则。此外,还有一份台北孔子庙设计图,包括以斜角透视法绘制的孔庙全区配置图、1∶200平面图以及大成殿、圣祖殿、魁星楼等各部分断面图共8张。

王益顺的创新能力在《台湾建筑阅览》一书中有详细体现,该书的编撰者是台湾《建筑师》杂志主编李乾朗。书中介绍,台湾各地寺庙常见的螺旋形藻井及纵横交叉的纲目斗拱,都是王益顺首创的;他还在承建台湾龙山寺时别出心裁地设计建设了轿顶式弯曲形的钟鼓楼;在王益顺掌篙尺的几座名山古刹中,台北孔庙大成殿使用了斜拱,新竹城隍庙采用了减柱法,鹿港天后宫前殿藻井增添了吊筒装饰,南鲲鯓代天府则建成了圆形藻井,等等。总之,不屑于墨守成规,既成就了一代大师王益顺,也为闽南传统建筑与时俱进做出了脱胎换骨式的革新贡献,仅就此观,便让他鹤立鸡群于同时代的其他木作匠师群体。

王益顺掌篙尺修建的厦门江夏堂,是他留存在闽南故乡的心血杰作之一。

改革开放前的厦门老城区呈不规则的田字形,江夏堂就置址于田字格的核心区域。

光绪六年(1880年),黄培松高中庚辰科武闱会试第一名,殿试状元及第。光绪皇帝依规制御赐其兴建状元府及黄氏大宗祠各一座,以示皇恩浩荡,以便光宗耀祖。黄培松的父亲常年经商于省城,应闽省布政司之请,黄家把状元府建在福州台江,这也是福州市目前仅存的武状元府第。黄氏大宗祠的选址则旷日持久颇费周折。

按照成规,皇帝钦赐兴建的大宗祠,理应择址黄培松的老家泉州府。但兴泉永兵备道衙门设在厦门,兵备道意图借力武状元的声威,动员辖区合力抗击海面来敌,因此提出把黄氏大宗祠建在厦门。又得益于国际通商口岸的特殊地位,很多海外侨领也支持此议。但泉州府不同意,两者这一因选址而起的“道府之争”竟纠缠了30年。

1910年,原系“户部黄”聚居地的厦门后路头闽海关厦门关衙迁址。侨领黄奕住、黄仲训、黄焕章等联袂厦门商界头人黄世金等宗亲,赎回了海关衙门地皮,经黄培松首肯,黄氏大宗祠终于破土动工,依堂号取名江夏堂。

厦门江夏堂由王益顺掌篙尺,而且亲自设计了江夏堂的八卦藻井。红色的井构斗拱上,相邻榫点的色彩绝不雷同,斗拱犹如烘托着五色彩球,彩球之上又有斗拱,穿绕盘旋而上。那个黄黑相间的八卦图案彩绘于穹顶正中,八卦之外的八只蜘蛛脚栩栩如生,层叠而上紧紧收起16支斗拱,恍然一张收紧的紅色蛛网。与层叠的如意斗拱相承托,藻井外周雕饰着倒垂悬木。此外,疏密得体的跳斗梁枋,外伸的垂花圆雕透雕高浮雕技法,多层次收缩雕刻曲卷的花瓣,底部的扛鼎力士造型,无不形神毕肖、活灵活现。整体而言,其设计精巧而观感大方,构造繁密而舒展有致。

厦门江夏堂重檐歇山顶。其中以整面墙壁筑成的祖龛长达11米,祖龛以崇武石雕为基座,龛上的漆金镂空木雕经受百年时光,依然色泽光鲜如新,悬于龛顶正中央的“会元状元”光绪庚辰科黄培松状元匾,向游人夸耀着主人当年的荣光。

1918年,会集了各界能工巧匠,历经八载辛勤劳作,厦门江夏堂及全部附属设施终于告竣。祖祠面宽18.88米,通高13.9米,进深17.08米,正门悬挂“江夏堂”金色牌匾。整个建筑群由北而南分布着紫云屏、拜庭、崇贤堂、祖祠、宗亲会馆、后花园、望海亭,总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

望海亭建于后花园中地势高耸的紫云山半山腰,据传紫云山顶的蜡烛状巨石,夜间能熠熠闪光如同灯塔,护航南来北往的船只旅人,故跻列早年厦门二十四景,被称作“耸蜡灼天”。

猜你喜欢
江夏斗拱闽南
说不完的斗拱
说不完的斗拱
斗拱
七月梧桐最入画
给你一个橙子好不好?
斗拱系列灯具设计
青春经不起狂轰滥炸
一起撑伞吧
闽南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