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玄妙观小考

2021-12-18 15:19胡梦飞
寻根 2021年6期
关键词:道士杭州

胡梦飞

杭州玄妙观的历史沿革

杭州玄妙观在杭州市西湖东南吴山南麓,为杭州著名道教宫观之一。初名“紫极宫”,创建于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是崇奉老子的道宫。清人仰蘅《武林玄妙观志》卷一《建置》记载:“在吴山之南麓,按观之地名,唐代莫考,宋为‘天庆坊,明为‘长庆坊,又名‘忠庆坊,俗呼‘石龟巷,又名‘忠庆里,今为‘馨如坊,俗呼‘十五魁巷。唐玄宗天宝二年,奉诏创建,号‘紫极宫,崇奉圣祖玄元皇帝。”

地方志和文人文集中对其创建及沿革亦有详细记载。宋咸淳《临安志》卷七十五记载天庆观:“在宰执府后,唐时为紫极宫,梁开平二年,改真圣观;大中祥符二年,诏诸郡建天庆观,尝以元真观为之。天禧三年,郡守王钦若以朝谒差远,奏徙天庆观额于此。绍兴二十六年,有旨重修,赐田五百亩,除其赋。绍定四年毁,有旨重建,御书‘天庆之观四大字以赐。咸淳六年,又增拨官田二百亩给之。观内有真宗皇帝御制赐守臣王钦若诗、高宗皇帝御書老子道德经石刻记文。”明成化《杭州府志》卷四十八记载:玄妙观“在吴山石龟巷,唐末为紫极宫;(后)梁开平二年,改真圣观;宋天禧中,郡守王钦若奏徙天庆观额于此,理宗书‘天庆之观四字以赐;观内有真宗赐守臣王钦若诗、高宗书道德经石刻、秘书郎卢壮父撰记。元改玄妙观,元末兵燹为墟。洪武间,有陈四者佃其西之半为民业,半弃不治,陈无嗣,舍其地与之道纪俞复中。正统癸亥,遂复玄妙之旧”。

相传武德三年(620年),晋州人吉善行于羊角山见父老,呼善行曰:“为吾语唐天子:吾为老君,即汝祖也。”于是唐高祖就立庙,祭祀老子,追尊为“玄元皇帝”。唐玄宗亲自注疏老子《道德经》,作为读书人的经典著作,颁布于两京(长安与洛阳)及天下州府,都要建设祭拜玄元皇帝庙;西京称为“太清宫”,东京称为“太微宫”,诸州府名“紫极宫”。唐懿宗咸通三年(862年),朝廷下诏令各州重修紫极宫,并选派有德行的道士主持斋醮。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年),梁太祖朱温推翻唐朝,自立为梁,史称“后梁”。次年,诏令改“紫极宫”为“真圣观”。后吴越王钱镠又奏请改名为“两浙淮南道老君庙”,并亲自作记。

北宋天禧三年(1019年),杭州郡守王钦若奏改各州建天庆观,以奉“圣祖司命天尊大帝”。宋室南渡,定都杭州。绍兴年间,高宗有旨重修,赐田五百亩,并免除赋税,且亲书《道德经》,刻石立碑。后毁于火。绍定四年(1231年),诏令重修,宋理宗御书“天庆之观”匾额,秘书郎、吴益王府教授卢壮父作记。南宋时期,天庆观内有宋真宗御制《赐守臣王钦若诗》、宋高宗御书《老子道德经》石刻与高宗亲书《度人经》等珍贵文物。据淳祐《临安志》载,南宋时有真武堂、郭先生祠、七圣堂、三官堂与集仙阁等建筑。

元贞元年(1295年)九月,元成宗登皇位,诏改江南诸路天庆观为“玄妙观”,“玄妙观”之名始于此。元末兵火,杭州玄妙观又成为废墟。

据《武林玄妙观志》载,在明清之际,玄妙观的主要殿宇建筑有:三清殿、玉皇殿、九天雷殿(奉雷祖、雷部、神将)、三宫殿、真武殿、斗姥阁、文昌阁(明状元商辂重建)、八仙楼、天医殿、天庆福主祠(祠奉二郎神)、灵宫殿、山门等十多处。

明洪武年间,有杭州市民陈四占一半观地为“民业”,另一半被废弃。陈四无子嗣,便舍地给杭州道纪俞复中。俞道士竭力奔波,奏请朝廷重建玄妙观大殿,至正统八年(1443年)完工,遂复玄妙观之旧。《武林玄妙观志》卷二《人物·名师》记载俞复中:“(俞)清隐弟子也,少习举子业,于清隐为族父,尝从读道家书籍,爱慕不已。清隐知其有宿契,遂度为道士……以道称于时。久之,为杭都纪,天师赐号‘显道谦恭法师。时本观罹兵燹,其址多为居人占据,先生乞复于陈氏,得址之半,遂立志恢复,勤力数十年,观得以复整。”

成化《杭州府志》载:“玄妙观后有石洞,幽雅阴寒,夏游最快”《武林玄妙观志》卷一《山水》记载青霞洞:“洞口二石,相显锁抱,入内平广若室宇,然虚敞清凉,暑游最快。……《名胜志》云:奇石错峙,作青霞色,故名‘青霞云。”又记载蕉池:“在青霞洞西岩下,亦名瑞蕉池,吕仙题蕉叶诗于此,池傍多芭蕉,南宋及元时,观中每以花之盛衰卜休咎。”

明正统九年(1444年),道士张志源以右半废地重建道观,以奉元帝(即真武大帝),但依旧额为真圣观。于是,玄妙观一分为二。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杭州织造局郭秀又建玉皇阁。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春,吴承恩赴浙江担任长兴县丞,曾寓居杭州玄妙观。其《醉仙词》“小序”云:“嘉靖丙寅(1566年),余寓杭之玄妙观,梦一道士长身美髯,时已被酒,牵余衣曰:‘为我作醉仙词。因信口觉而记其四。”他在梦乡遇见一名道士,长身美髯,喝得醉醺醺,牵着吴承恩的衣服请其作《醉仙词》。于是,吴承恩应其所请作了10首《醉仙词》,结果醒了以后,只记得4首,这也成就了吴承恩与玄妙观的一段佳话。

清顺治、康熙年间,道士徐启泰又募建新殿,重建大殿、山门及玉皇阁。雍正年间,三清殿圮;嘉庆三年(1798年),玉皇阁、山门焚毁于火。嘉庆十二年(1807年),杭州地方士绅共同捐资重建三清殿。限于史料的原因,清代嘉庆以后杭州玄妙观的情况我们不得而知。

杭州玄妙观的高道名师

玄妙观在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高道名师。据《武林玄妙观志》卷二《人物·列仙》载,仙师吕洞宾周游海内时,曾到过杭州紫极宫。“仙师一日来游,题诗于壁曰:‘宫门一闲人,临水凭栏立。无人知我来,朱顶鹤声急。后至宋元间,仙师三过本观,题诗蕉叶云。”除此之外,还有张契真、黄德渊、褚伯秀、王盘隐、王应瑾、俞悟元等高道名师。

张契真,钱塘人,五代北宋时的高道。据《十国春秋》卷八十九《吴越列传》载,他生有异相,青骨方瞳,形如瘦鹤,少年时喜读道教古籍,游览江浙名观,后在天台山遇名道朱天师,授以“要诀”,度为道士;又得樊先生《灵宝箓》等道书。不久,还归钱塘,居吴山真圣观(玄妙观)有二十余年。显德五年(958年),周世宗授他为“正一盟威灵宝法箓”,名震江浙。吴越国王钱弘俶每逢举行三箓斋事,总是请他“总其事”。宋太宗赵光义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东南建太乙宫,诏选天下高士居之。张契真入选,太宗召见,赐紫衣,并令他负责校勘《道箓》诸书。完毕后,赐“元静大师”之号。景德三年(1006年)二月逝世,享年71岁。

南宋道士陈葆光所编《三洞群仙录》卷十七《高道传》记载:张契真“字齐一,钱塘人,时忠懿王精崇道法,每三八录斋,俾综其事。太平兴国中,太宗建太一宫,诏天下戒洁士以居之,而契真与选。召对禁中,复称旨。已而,上以道书鱼鲁未定,诏两街优学者刊正,而师复与焉。一日,因就寝,仿佛有朱衣吏持符而至曰:‘奉命张某,宜速净秽,往彼执事。迟明,召门人谕之曰:‘吾且行矣,子其志之。泊然返真。”

黄德渊,北宋真宗时人。出家玄妙观,道成游行天下,参拜高道名师。后归而居玄妙观蕉池、青霞洞之间,杜门静炼。乾隆《杭州府志》卷一百〇六记载黄德渊:“宋真宗时人,出家元妙观。道成,游行天下,到处显奇迹,寿登一百六十有四,坐而尸解。”

宋末元初高道褚伯秀,又名师秀,号雪巘,杭州人。他博学通经术,而性清介绝俗,隐于天庆观蕉池之间,闭户著作不辍,不愿与当时的官宦打交道。但道誉声望在外,元时一位姓尤的平章工,带一名书童来访,欲拜褚高士。玄妙观的管辖对平章说:“此孤壁士,宰相何故欲见之?”告诉客人褚高士不会见客。但平章访问高士之志弥坚。管辖一再报告平章请见;平章拜于地,他才开门,但不请他入室坐谈,而与平章行走于走廊间。到了云堂前,便长揖而出。尤平章无奈而叹曰:“真一世之高士也。”褚伯秀不愿与世俗结交,只和老儒宿学或方外之士往来。他曾注解《南华经》《道德经》《冲虚经》等。

宋末元初高道王盘隐,字子繇,名福缘,号盘隐,钱塘人。南宋末年,弃家学道,入玄妙观修炼,受业于高道褚伯秀门下,究极清静之学,尤精大洞雷法,以术救灾、弥疾,呼召风霆,挞伐魑魅,时人以“神师”称。至元中,授杭州路道箓虞,负责杭州一路道教行政:他為政清明,羽众钦佩。大德五年(1301年),他又陪同张天师至京城皇宫参加道教内醮仪礼,被皇帝留下。一年后才辞归。回杭州仍主持玄妙观,清静无为,而不荣宠于官职,为时人所称赞。

明代高道王应瑾,王盘隐的徒弟,字景舟,号真士,钱塘人。他18岁从鹤林宫度为道士,精心究道。后在杭州佑圣观精究玄业,德誉日隆,洪武三年(1370年),四十二代张天师赠其“教门高士”“洞微真隐纯一法师”称号,担任玄妙观主持,并领杭州路诸宫观事。平时与文人名士杨廉夫、张伯雨等交往甚密。

明代高道俞悟元,号清隐,钱塘人。初为玄妙观道士,精通五雷法。宣德八年(1433年),曾主持杭州宗阳宫,重建老君台、得月楼,恢复旧观。不久,以“耆德”推举任杭州府道纪,管理杭州府道教诸宫观事宜,从学者甚众,被他所度的弟子达20余人。乾隆《杭州府志》卷一百八十记载俞悟元:“相传世居钱塘,入元(玄)妙观为道士,精清微五雷诸阶法。宣德癸丑,主席宗阳宫,偕沈栖霞重构老君台、得月楼,以复旧规,前后开山二十余处,年八十二。”

结 语

杭州的道教有着悠久历史,南宋定都杭州,这里成为当时全国的道教中心;元明清时期,杭州仍是江南道教的中心之一。吴山玄妙观自唐代天宝年间创建以后,历经宋、元、明、清诸代,名称多次改易,殿宇亦屡次重修。南宋以后,随着国家宗教政策的转变以及杭州城市地位的降低,玄妙观同杭州其他道教宫观一样逐渐走向衰落,虽然其间殿宇屡有重修,并短暂出现过辉煌,但再也不复往日之盛景。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

猜你喜欢
道士杭州
A New Way of Dao
种梨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杭州龙井茶园
杭州西湖春色
多谢兄长
王婆酿酒
杭州旧影
杭州特产
漫画与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