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舟陶器烧制技艺探析

2021-12-18 15:19杨路勤吕昌清
寻根 2021年6期
关键词:制陶坯体泥料

杨路勤 吕昌清

牙舟陶器烧制技艺于2008年6月14日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平塘县牙舟镇及周边的新寨、小寨、高寨、长寨等地。据《平塘县志》载,牙舟陶始于明朝洪武年间,距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明太祖朱元璋欲消灭元朝在云南的残余势力,遂派军队进驻贵州平塘牙舟。在牙舟镇境内,明军士兵与当地人频繁地交往交流,制陶技艺由此传入当地,后受牙舟镇独特的人文自然因素影响,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陶器烧制技艺。

牙舟陶器烧制技艺流程

牙舟陶器烧制技艺经过泥料采制、陶坯成型制作、坯体修整与装饰、制釉与上釉、烧制五道工序,做工精细,神韵浓厚。

(一)泥料采制

泥料采制工具,主要有犁耙、水瓢、铁铲、水桶、泥刀、锄头。

泥料选取。牙舟镇泥料质优量多,采制时间多为冬末春初,主要以紫陶泥与白胶泥作为陶器制作的原料。紫陶泥烧结温度较低,烧成后陶质呈灰色;白胶泥烧结温度较高,烧成后陶质呈白色。

泥料采制工序。挖开地面表层泥土,并以阶梯状方向朝地下三米处开采,将采取的泥料粉碎后放入泥塘,加水浸泡搅拌,沉淀一天,再将其取出密封,之后进行踩泥。当泥量较少时,采用手搓或脚踩;当泥量较多时,使用牛踩。接着,使用泥刀反复捶打泥料,挑拣出混杂在泥料中的草根与碎石,待高温加工后制成熟泥。熟泥质地均匀,可塑性强,需风干两个月方能使用。

(二)陶坯成型制作

陶坯成型制作工具,有陶轮、搅车棍、细钢丝线、包布、竹片、竹刀。

陶坯成型制作方式,分为捏塑、印坯、拉坯三种。

其一,捏塑。制陶师用手指进行捻、搓、揉,配以刀、篦、针等工具的加工,将泥料捏塑成型,多用于制作器形较小的陶器。通常使用竹签或竹刀作为辅助工具,捏制出陶器的基本样式,再用泥条在泥坯表面堆出浮雕图案,最后用竹片压制出细部花纹。手法细腻,自由发挥度较大。

其二,印坯。制模要求很高,讲究阴劲脱模,尺寸规定严格。利用模具进行陶坯成型制作,可以大批量地印模器物。印模时均匀拍打,使坯体规格化。双手用力压紧坯体,保证坯体水分均匀,避免坯体裂口与变形,才能印制完整的器物造型。如分模印制造型复杂的器物时,需用泥浆粘住接口处;如坯体脱模有残缺时,需修补并刮掉多余的泥料。根据制陶需要,可在模具上制作不同的装饰。

其三,拉胚。制陶师借助转盘进行陶坯成型制作,驱动转盘旋转的速度视器物尺寸的大小而定,如器物尺寸较大,则转盘速度快,反之亦然。先将熟泥放置在坯车上拉坯,双手持木棒驱动陶车旋转,通过捏泥、压泥、抹泥、挤泥等轮制成型方法制成具有一定形状与尺寸的坯件,或是将熟泥倒入模具,按时取出坯件。

(三)坯体修整与装饰

坯体修整。坯体制成后需进行适当修整,使坯面、底足、细节、厚薄更规整,口沿及外表更光滑,造型更匀称精致。修整时运用竹片刮除坯体表面多余的泥料,或是采用陶垫垫在内壁以调整器物的曲线,抑或用手增补泥料进行加工,使陶胎尺寸与造型达到最佳形态。坯体修整完善后还需进行拍打滚压,使泥条紧密黏合。

坯体装饰。分为雕刻法与粘贴法两种。雕刻法,运用刀具在坯体表面雕刻成预期的形状、图案与线条,制造浮雕、透雕的效果。而粘贴法,将各式图案的纸花贴在坯体上,待施釉后再将纸花撕掉,遂形成装饰图案。

(四)制釉与施釉

制釉与上釉工具有石臼、筛子、釉盆、木瓢。

制釉。有玻璃釉和柴灰釉两种。玻璃釉作为牙舟陶的基础釉,以褐、白、黄色为基调色,是将玻璃碎末配以特定比例金属成分的着色剂,加入米汤作悬浮剂与黏合剂,并在釉盆中配成釉浆,采用浸釉法、烧釉法、点釉法制成,此过程中由于和坯膨胀系数的差异,坯体表层自然裂变后常出现冰裂纹,深厚迷离且斑斓夺目。而柴灰釉是将铁质富集物加入柴灰而制成的土釉,呈深褐色,是罐、坛、烟斗的主要釉彩。

施釉,指在成型的陶坯表面施以釉浆的过程。若内外颜色相同,直接放入釉盆浸泡后捞出,如需增加花纹装饰与变色效果,先用瓢浇上部,后浇下部;若内外颜色不同,先浇里面后浇外面。按照坯体的厚薄与形状大小而采用相应的施釉方法,主要有刷釉、轮釉、浇釉、荡釉、蘸釉、洒釉、喷釉七种。如刷釉,用毛笔蘸釉浆涂于坯体,用于在同一坯体表面施数种不同色釉的器物;轮釉,将坯体放在可旋转的辘轳车上,制陶师将釉浆浇洒坯体中心,待釉浆均匀散开,而多余的釉浆则向坯外甩出,用于盘碟等扁平的器物;浇釉,将坯体置于木板上泼浇釉浆,边转边浇,使釉浆均匀地附着在坯体上,用于大型器物;荡釉,把釉浆注入坯体内部并进行左右上下施荡,使釉浆布满坯体,倾倒多余的釉浆,随后继续回转坯体,有一次荡釉与两次荡釉之分,多用于小而腹深的器物;蘸釉,将釉浆浸入坯体中片刻后取出,利用坯体的吸水性,使釉浆均匀地附着于坯体表面,由坯体的釉浆浓度、吸水率和浸入时间决定釉层厚度;洒釉,将釉浆均匀地洒于坯体表面;喷釉,将釉浆喷到坯体表面,适用于大型器物或造型复杂的器物。

(五)烧制

烧制工具。有抬板、泥板架、陶窑、木柴。

烧制包括装窑、烧窑和出窑三个程序。其一,装窑,将陶坯堆放在窑子的七层泥板架上,每层放十件,根据泥土质量与釉料特质,先放耐火性差的器物,后放耐火性强的器物,密封洞口。其二,烧窑,采用阶梯窑,又称爬坡窑或龙窑,由若干孔小窑连接而成,形成一弧圆排形的窑洞,通过生火加热产生高温将陶胚烧制成型。先砌窑門,以木柴为燃料,由下向上逐一点火烧制,耗时一昼夜,温度在1100度至1300度之间。其三,出窑,烧窑结束后由制陶师打开窑门,用木棍挑出陶器,并把树皮水淋洒在陶器上进行淬火冷却,增加硬度,待其发出喳喳响声时呈现暗红色点状或片状的纹理,陶器则烧制完成。

牙舟陶器烧制技艺器形、纹样和特征

(一)器形

器形多样,有口式、耳式、颈式、肩式、腹式、足式以及组合样式,与生产生活需要相关联。品类主要分为四类:生活用具如餐具、酒具、茶具、烟斗、砚滴、油灯、笔架、罐、壶、坛;陈列用具如篮、瓶、插屏;玩具如动物造型的口笛、马嘘嘘、生肖陶;祭祀用具如香炉、神像陶、双耳陶瓶。这些牙舟陶器古朴厚重,玲珑剔透,耐用耐磨,透气性强。

(二)纹样

牙舟陶器装饰纹样以浮雕手法呈现,形象逼真。制陶技艺融入地方民族文化特质,如布依族枫香染、傩戏、织锦、图腾标识,苗族刺绣、银饰、蜡染,水族剪纸、马尾绣、石雕艺术、水书文字。纹样主要为四类:几何纹以云纹、方纹、文字符号为主;动物纹以龙、蛇、鱼、虾、蟹、水鸟为主,如“鸟纹罐”“龙纹瓶”“蟹篓篮”“盘龙油灯”“双龙香炉”“鱼形口笛”纹样;植物纹以绘制花草植物纹为主;复合纹样以两种以上纹样组合使用,如动物纹与几何纹组合装饰“鸡纹双耳罐”,动物纹与动物纹组合装饰“鱼龙纹瓶”。

(三)特征

冰裂纹与窑变是牙舟陶器烧制技艺的主要特征。

1.冰裂纹。纹片如冰破裂,裂片层叠,通透空灵,精美绝伦,立体感突出,呈现残缺美。其中裂变原因主要表现为:一是陶器在烧制过程中陶坯与玻璃釉面的膨胀系数不同,二是陶坯沿一定方向延伸而影响分子排列,冷却时釉层收缩率大,从而导致绿色和蓝色玻璃釉层发生自然裂变而形成不规则的裂纹。

2.窑变。牙舟制陶泥料成分复杂,易发生窑变现象。陶器受烧制方法差异与窑内温度变化的影响,表面釉色、微量元素、高温流动性均发生变化。窑变色彩与玻璃釉本色自然融合,形成斑驳陆离的效果。同时,陶器施釉时釉层厚度不同则会影响烧成后釉面的窑变效果,釉层厚重时窑变效果好,釉彩丰富,纹路清晰,乳浊度高;反之釉层稍薄时则釉面变化较少。

牙舟陶器烧制技艺传承与发展

牙舟陶器烧制技艺历史悠久,作为人类的宝贵财富,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传承方式主要是家族传承,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牢固且稳定,如刘朝甫家族、钟成雄家族、汪氏家族、宋世和家族。

在家庭内部制陶师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将陶器烧制技艺传授给晚辈,没有沿袭特定的书本教学模式,凭借语言讲述、行为演示、实践指导等形式传授知识,氛围相对宽容和谐。制陶师扮演多重角色,既是教师,又是长辈。

牙舟陶器烧制技艺传承的过程也是育人的过程,制陶师作为陶器烧制技艺工匠,经过多年锤炼而形成了良好的职业素养与精神涵养,将传艺与育人相互融合。在傳艺的同时又潜移默化地传授正确的职业理念、职业道德和职业价值取向,具体表现为精益、专注、敬业、创新的特质,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指导晚辈为人处世。

然而,牙舟陶器烧制技艺发展面临困境。一是传承后继乏人。制陶师年事已高,晚辈则外出求学或务工,传承人缺乏导致传承链发生断裂,这直接影响技艺传承与发展。二是工业生产影响。牙舟陶器烧制技艺属于传统手工制作方式,相对工业机械生产方式而言,成本高,效率低,耗时长,发展受到严重阻碍。三是市场需求影响。牙舟陶器烧制技艺受到现代新事物的影响,器品缺乏创新发展模式,设计理念缺乏市场定位,自身特色难以适应现代人的审美喜好。保护牙舟陶器烧制技艺,当前应从多方面思考技艺传承与发展的创新路径,探求合理有效的保护方法,顺应社会发展趋势。

作者单位: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制陶坯体泥料
一种陶瓷板的制造方法及陶瓷板
浅析超厚仿古砖在辊道窑干燥过程控制的注意事项
浅谈制陶的艺术魅力
添加剂种类对以稀土尾砂为原料制备的陶瓷坯体强度的影响
陶瓷坯体预干燥方法
西双版纳慢轮制陶
大象的澡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