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江炸龙文化

2021-12-18 15:38解洪兴敖兴莲
寻根 2021年6期
关键词:龙灯舞龙村寨

解洪兴 敖兴莲

贵州省德江县土家族炸龙活动每年正月初二至十五日举行,在当地俗称“耍龙灯”。20世纪90年代以后,炸龙活动渐渐集中到德江县城,炸龙赛事规模也越来越壮观。2006年,德江土家炸龙被列入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前,德江炸龙调查多集中在民族学层面的傩文化、白虎崇拜和龙崇拜,但非遗调查终究不能忽视传承人群及其工艺变迁。笔者走访传承人、负责人、编龙手艺人,调查德江炸龙的制作工艺,调查了德江炸龙的表演形式及当前的传承状态。

德江炸龙概述

德江炸龙历史悠久,据当地传说源于唐代因久旱无雨,土家先民舞龙求雨未果后气愤地以炮猛炸始得雨下,历经千年逐步形成了炸龙节。德江舞龙形象始见于龙泉乡飞龙寺内壁上绘于永乐八年(1440年)的《求雨图》,画中草龙、人物栩栩如生。德江的龙灯较早分“水龙”和“火龙”两种,火龙是在正月举行,水龙则是每年的六月举行。水龙用山坡上的地梭椤干草编系而成,火龙以竹篾编造而成。炸龙的文献记载目前较早见于邻县县志:“龙灯……解放前,和平镇东西两岸的龙灯队,每年在廖家嘴、五台街表演,常以赤膊能长时间忍受烟火爆烫为强胜。龙灯进街后,将街口堵隔,集中烟花爆竹,对着表演者爆炸。解放后,停止恶性炸龙方式。”(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

“文革”时,龙灯一度被归属于封建迷信,各村寨街道龙灯用具曾被收缴,龙灯在群众支持下虽然在一小部分地区承续下来,但大部分地区的龙灯活动陷入沉寂。20世纪80年代,德江龙灯渐渐复苏,但龙灯依旧还只是民间活动,政府既不支持,也不参与,基本处于不过问的状态。2009年2月8日,德江县政府出于环保意识,炸龙活动区域调整,市民难以接受,政府最终顺从民意,放弃调整。事后,政府转而重视龙灯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明确了舞龙协会的职责。德江目前共有17个龙灯分会,自行组织舞龙活动。舞龙购置资金由各个分会筹集,每条龙政府补助3000~10000元不等。炸龙文化是德江土家族的文化名片。

德江龙灯工艺

德江潘家湾潘氏家族是编龙世家,每年德江舞龙主要来源于潘家。53岁的潘加友是当地舞龙制作技术的主要传承人,12岁就开始和父亲学习制作舞龙。每年潘加友和哥哥、儿子、侄子以及两个徒弟编80多条龙。需求量大的年份一年要编100条龙左右。每年冬月至来年正月初三、初四,平均每个人两个月要编15条龙。潘家编制的龙从30米到120米长不等,最长的有80米左右。潘加友自己一个星期就可以编成一条80米的龙。30米以下的小龙主要供孩子在村寨里玩耍,成年人一般选择60~70米长的大龙,也有富裕的商民会购置长达120米的老虎龙。一般来说,60米长的龙需要30个舞龙的人。整个龙分为龙头、龙身、龙尾。龙头的前面有一人持龙珠(龙嘴里含着的球,俗称龙宝)逗龙头;龙身分节,每节一人;龙尾一般由一个男扮女装的人扮演;其余人员作为替补和后勤,龙身越大,舞龙的人就越多。大龙的价格5000元左右,小龙的价格1500元左右。大部分龙由本地人消费,少部分则会出售到周边的沿河、思南、印江等市县。

潘家编的龙包括火龙和水龙,编龙的方法较传统的编制方法更加复杂多样。龙灯按制作材料分草龙(旱龙)、箍龙、布龙、纸龙四种;按“五行”分青龙、红龙、绿龙、蓝龙、黄龙五种。传统编龙的材料为草,质地较软,编制简易,目前编龙的材料為竹篾,质地较硬,加工工艺较难。制作的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是编制龙的骨架,切割竹片的剺刀依旧是没有刀尖的传统样式,标准竹片宽50毫米,厚1毫米,长度则根据龙头、龙身、龙尾的具体大小而定。编龙头的竹片一般长度在30~60厘米,当然龙头越大则竹片长度也就越长,龙身竹片长度约为2.2米,龙尾竹片长度约为2.8米。

第二步是把切割好的竹片借助微火烤后,竹片被随心所欲地弯曲成理想的形状,再用细铁丝固定在一起,渐渐形成龙头、龙身、龙尾等。龙体各个部位编制所费工时不一,龙头4天,龙身2天,龙尾1天。

第三步是糊纸,一般用纸为拷贝纸或绒皮纸。从前潘加友的父亲一直使用绒皮纸,但现在这类纸在德江县城内已经不再出售,潘加友每年只能从网上购买纸张。糊纸前要将纸裁成宽60~80厘米、长120厘米的规格,一条60米的龙,龙头需要8张,龙身需要3张,龙尾需要4张。

第四步是喷胶。潘家使用的胶水一直都是用牛皮熬制的固体胶稀释而成,牛皮胶被加入一定的冷水后搅拌均匀,再将稀释后的胶水装入喷雾器,胶水直接喷洒在龙体纸面上。

第五步是为龙头上色,待龙头晾干后再进入上色程序。1988年之后,潘家改用丙烯颜料。虽然颜料材质变了,但无论广告色还是丙烯颜料事先都必须用酒精配制,如果用水配制颜料,纸张的柔韧性会被破坏,通常会导致龙身起皱,颜色也容易脱落。用酒精配制的颜料上色,舞龙颜色虽然更鲜艳,但也有难以克服的缺点,一旦遭到雨淋就容易褪色,为此潘加友准备今年在糊好的龙身外敷上一层塑料薄膜。上色时龙头最复杂,颜料多达12种,给儿童玩的龙头颜料最少,只需要黑色、白色、金色、红色等几种即可。舞龙上色的人工并不固定,潘家人会编龙的都会上色。

第六步是穿龙衣。龙衣材料是白色的绸缎布料,按潘加友的设计,将白布染成相应的颜色,再画满龙鳞,缝成长筒形的龙衣,直接套在竹编龙身上。按这样的工序,潘家人制作一条龙至少需要10天。有时作为商家的订购者还会提出鱼兵虾将以及商业广告标牌的配制要求。

出于对祖传炸龙艺术的珍视及炸龙非遗传承的忧虑,潘加友招收学徒时没有特定要求,只要愿学就倾囊相授。舞龙学徒只有在每年编龙时才有机会和师傅一起边干边学,每年最多学两个月,三年才能学成手艺。学徒学艺免费,师傅包吃包住,学成之后师傅一般还会进行奖励。

炸龙龙灯表演形式

炸龙参与团队成员年龄、团队规模及龙身长度上都有较为详尽的要求。

(一)传统的炸龙表演形式

德江县炸龙在村寨的活动主要集中在正月初二到正月十三,除在本村寨尽情娱乐外,还要到联姻的村寨“串亲戚”。提前得到消息的女婿首先要将这件事快速通知自己的亲戚朋友,然后马不停蹄地赶到村寨门口迎接龙灯,意气风发地引导岳父村寨的龙灯挨家挨户拜访自己的亲戚朋友。亲戚朋友们更将远道上门的龙灯视为光彩,热情接待贵客。每晚龙灯在亲戚朋友院里都要卖力地吹打舞动,引来整个村寨的乡邻围观叫好,艳羡之情感染得主人醉倒般兴奋。直到热闹的龙灯返程,意犹未尽的人们还在恋恋不舍地期待着亲戚的龙灯能每年早早到来。一年一度的“串亲戚”龙灯对亲友密切情谊甚至夫妻恩爱而言,都是锦上添花。如果龙灯有一年不到,女婿在村寨邻居面前就会感到大失颜面,亲戚朋友们也觉得被人看不起。所以每年都要早早约定龙灯日程,“串亲戚”的双方都会在一年的回味与期盼中筹备这项民间文化遗产活动。

(二)新式龙灯表演形式

20世纪90年代,德江县还保留着乡镇龙灯甚至村寨龙灯进城与县城龙灯下乡的交流传统。随着城乡经济文化的活跃,德江县城对龙灯活动越来越不堪重负,目前德江县城每届年关只能勉强安排80多条龙,为此龙灯协会规定乡镇龙灯不经特批不再进城,一般只在乡镇活动。每年年关龙灯活动之前,德江县委、县政府都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安全保卫及服务工作,主要领导亲自坐镇指挥,从各乡镇抽调工作人员维持秩序,公安人员更要全员执勤。相对乡镇龙灯初二就出龙,县城龙灯一般要晚一周,初五、初六会出表演队、花灯队、亭子等,但只是前奏,持续时间短,也不需要专人管理。初九各个龙灯协会的龙才渐渐出来,到正月十二县城的龙全出,所有龙灯在指定位置举行出灯仪式。此后,正月十四、十五的工作拉开帷幕。

(三)龙灯表演的主要内容

耍龙灯的主要内容包括起水(祭水)、亮龙、送帖子、入户舞龙、送龙宝、赛龙、炸龙(元宵节)、烧龙等环节。起水由龙头(一般是各龙灯分会负责人)主持,舞龙运到河边或水井旁,灯会负责人对着龙头奉上一块约20厘米见方的方形刀口肉,化符,燃香烛,烧纸钱,祭拜龙神,敦请龙王下凡,使舞龙富有灵气。亮龙是选择人口密集的主街道演习一次,为即将到来的舞龙热场。送帖子,舞龙组织者提前给预计舞龙的商家或居民送去拜年帖子,主人为迎接龙灯做准备。帖子上主要写“新年快乐”“吉祥如意”一类话语。德江当地有丧事的人家一般三年不接灯,灯会也不会将其列入恭贺对象。入户舞龙就是龙灯入户舞龙拜年。送龙宝中的龙宝是每条龙准备的若干红纸球,送龙宝以示主人会得到龙神更多恩赐。德江当地的龙宝一般多赠送给无子户,祝愿早生贵子,送给其他户祝愿身体安康,家庭幸福美满,工作顺心如意。获赠龙宝的家庭要给舞龙队一定的谢金。赛龙就是龙灯比赛,固定在正月十四日也即县城赶集日这一天,目前只有县城里的龙灯可以参加。以“嫦娥奔月”“鹊桥相会”“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为题材的花灯“亭子”在前面开路,龙灯在后面压阵,场景蔚为壮观。龙尾平时没有别的变化,只有在正月十四和十五这两天,舞龙尾的人会增加一点才艺表演,过去是由妆容奇形怪状的老太太背着一个洋娃娃,现在则代以更为滑稽的男扮女装。

炸龙要在晚上进行,队员在集体晚饭时按传统可以喝点酒,虽然酒可以麻痹鞭炮炸在身上的痛感,但不会喝太多,炸龙人员必须保持清醒以免出事故。若是队伍中有喝得过醉,为了安全通常会被谢绝上街参加炸龙。炸龙过程中,年龄较小的人会被安排在队伍旁边维持秩序,这些不能参加炸龙的人负责帮炸龙人员背负物品,照顧炸伤严重的人。炸龙留下的伤痕在炸龙人群中是荣耀的,炸龙人相信挂彩越多越吉利。潘加友和儿子都参加过炸龙,谈起炸龙感受都很神往。潘加友说,炸龙虽然厉害,但很刺激,炸得过瘾,虽然喝过酒感觉不到太疼痛,但是炸伤很严重,三天之内特别疼,之后就会渐渐轻一些,完全恢复却要长达一个月的时间。当地人说,整个中国就德江县的炸龙是真炸、狠炸,有些县城模仿德江县的炸龙,但都不如德江炸龙热烈、有激情。炸龙文化是德江的特色,可以祛除一年的晦气。

正月十四和十五为龙灯高潮阶段,德江县大概有80支龙灯队伍舞龙游街表演。游街时如果遇到另一队的龙灯,双方队伍免不了会较量一番,输的一方给赢的一方让路,让其先行。正月十五的“炸龙”主要是群众用鞭炮炸,这一天观众最多,人与人之间没有距离。为了安全,政府会规划出人流量最大、街道最宽广的三条街道供炸龙表演。炸龙表演通常激烈轰鸣4个小时,正月十五晚上6点开始,到晚上10点左右结束。每条表演的街道都配置一辆救护车,以防表演中有人受伤。无论是炸龙表演者还是围观的游客,一旦受伤,工作人员会立即联系医务人员将伤员送往医院。当整个炸龙表演结束,炸龙轻伤者要随医务工作人员前往医院检查,免费医治。正月十六,龙被送到河边烧掉,以示放龙归海,送神上天,祈求当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国泰民安,再回来吃“龙稀饭”大米粥,龙灯节就正式落下帷幕。

目前德江炸龙的民间状态

(一)人群的变化

过去炸龙时曾发生过好几起命案,喝醉的舞龙者之间发生过斗殴,一些老年观众由于人流拥挤、炸龙疏忽也发生过命案。政府出于对群众生命的安全考虑,决定减少鞭炮威力,严格管理舞龙、炸龙秩序,整个县城被炸龙鞭炮所产生的烟雾笼罩,污染严重,政府要求群众观赏炸龙表演时一定要戴好口罩。

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龙灯活动一年比一年办得华丽,前辈流传下来的龙灯制作技艺越来越精致,耍龙灯比过去文明进步了,很少再出现斗殴事件,甚至出现了“娘娘队”。在德江炸龙这么凶险激烈的活动中,女性能够参与进来,更能体现德江女性的豪气和血性。

(二)商业化

耍龙灯的目的也变了,由过去的娱神娱己变得商业化了,商家更多注重宣传,龙灯的部分细节被忽略。过去龙灯进门时,主人会故意用口号刁难舞龙队,只有他们对上口号才让进门。随着从事这项民俗活动的老一辈渐渐退出,很少有人会喊口号了。中青年舞龙者对前辈的传统规矩不太了解,也不愿意学,渐渐忽略了耍龙灯的许多步骤。耍龙灯的表演效果较过去显得相对平淡,虽然最精彩的还是炸龙,但逐渐变得商业化,出于安全考虑耍龙灯的范围也小多了。

过去炸龙的鞭炮是土鞭炮,体积相当于现在普通鞭炮的两倍多,声音特别响亮,较现在更令人震撼。如今鞭炮更多的是视觉上火光四射,明显比以前耀眼,但没有从前刺激。如此变化,主要还是为了安全考虑,威力巨大的土鞭炮换成威力较小的普通鞭炮,减轻表演者被炸伤的疼痛,并非人们所说的没有以前舞得好了。前辈炸龙需冒着生命危险,现在炸龙则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更具有美感,满足人们的兴致。

(三)仪式变化

龙灯的整体表演内容没有太大的变化,表演者在表演时基本上都是按照传统的方法步骤进行,只是在一些细节方面会忽略。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县城的龙和村寨的龙不能一起玩了,狮子灯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新中国成立前多以草编制舞龙,质地较松软。草龙在舞龙表演和炸龙时更容易被损坏,但好处是编制不费时。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障,草龙逐渐减少,更多的使用篾竹作为原材料,虽然耗时但质地较硬,不易损坏,以篾条做骨架的箍龙广为流传。潘家编龙技艺从潘加友的爷爷流传至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技艺更加精湛,特别是过去颜色单调而形制笨重的龙头如今变得绚丽多彩而轻巧,极大地减轻了舞龙头者的负担,使表演更加顺畅。

21世纪以来龙灯节最显著的变化是鞭炮少了,花灯少了,没有以前热闹了。20世纪的亭子、花灯需要几个人抬,场面非常壮观;现在的亭子、花灯均以车载,装饰固然华丽,却再没有过去的壮观。即使用人抬,在宽阔的街道上,也难有过去那样壮观的视觉效果。随着经济富裕后人工费用上升,车载反而更适宜。德江过去的街道窄而且少,当时观赏龙灯的群众十分拥挤,切身感觉自然非常热闹;而现在四通八达的街道又宽又长,街道两端高层建筑多,即使观赏龙灯的群众多,相对拥挤的场面较过去也很少出现,自然难以感受到像過去一样的热闹。

(四)时间变化

传统晚上耍龙灯都是通宵达旦,只有正月十四、十五才会在白天游街,限于交通条件龙灯下乡进城都要在路上耗费很多时间,所以龙灯活动通常比较晚。近些年耍龙灯早已不闹通宵了,大多在晚上11点左右就回家了。

新冠肺炎疫情对德江炸龙的影响

2019年年底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打击,德江炸龙表演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疫情暴发时,各舞龙队的成员都已基本确定,开始进行表演培训,而定制的龙灯也已基本完工。笔者当时正在对龙灯制作传承人潘加友进行第三次采访,他还特意带领我参观了他制作龙灯的房间、工具。笔者了解到当时潘加友正在制作一条长达80米的老虎龙,这是春节前制作的最后一条龙灯。他和其他手艺人已经连续工作两个半月了,已经疲惫不堪的他们希望能有点时间好好休整一下,迎接春节及炸龙活动。在制作这一批龙灯时,潘加友采用新材料制作龙衣,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更加坚固,不易破损;二是可以防水。

2020年1月22日,当地政府取消了2020年的炸龙表演活动以及娱乐活动。政府、龙灯协会、舞龙队损失惨重。新冠肺炎疫情严控获得良好效果后,德江县六月份的水龙节按时举行,往年人们都要分别定制一条火龙和一条水龙,但由于疫情的影响,最终只举行了水龙活动。2020年水龙节异常盛大,也饱含当地人们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祈望。

2020年12月底,由于春节人流量的增大,又发生了新冠肺炎疫情,德江人民借鉴上一年的变化,在政府没有下达通知之前并没有进行龙灯的准备工作。后政府结合情形通知2021年的炸龙表演活动仍然不能举行,但是准许村寨龙灯表演,不能进县城表演。人们在接到通知后以每个村寨为单位组成龙灯队,龙灯制作传承人潘氏家族也在短时间内赶制出20条龙灯。当年村寨龙灯的表演时间为正月初三至初九。

结 语

当今炸龙代际传承虽然在某些环节上出现相对的变化,但当地龙灯协会负责人田伟伟认为,龙灯不是越来越简化了,而是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不断更新了,炸龙仪式每年都尽可能呈现新的绝技。龙灯协会工作人员每年都要到各个社区调研,征询群众意见及预期,组织传承人讨论如何尽最大努力带给观众更具感染力的表演。德江炸龙文化经久不衰是炸龙文化及传承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新冠肺炎疫情虽然对炸龙表演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县城停演一年后转变为村寨龙灯表演,政府和龙灯协会在完善应急管理机制与应急保障体系等方面对炸龙非遗传承的呵护更为成熟。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龙灯舞龙村寨
民族村寨的旅游发展路径
舞龙
锅巴粥
舞龙舞狮进校园
舞龙灯
新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