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台阶》引发的对小说教学方法的思考

2021-12-21 02:30童俊燕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小说教学有效提问台阶

摘 要:在语文教学之中,小说的阅读教学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小说阅读教学的成功,能够使得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得到有效提高,有助于中学的小说阅读教学得到质的改变,使得中学小说阅读教学达到一个新高度。本文通过对《台阶》的文本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进行分析,结合余映潮老师和黄厚江老师的课堂实录,着重分析两位老师课堂上对问题的精心设计,阐述笔者对小说这一文体的教学方法的独特思考。

关键词:《台阶》 小说教学 有效提问

一、 教学内容分析

(一) 文体分析

对比于议论文、散文等文体,小说因其课堂节奏容易被教师把握,用语普遍通俗易懂,一直是学生们比较喜爱的一种文学体裁。然而,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重心放在情节发展上,对于真正重要的作品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构思精巧的语言等则思考过少。《台阶》的文体,从其发表之初,便是学术界热议的对象。一般来说,它被认为是一篇较为典型的短篇小说,然而由于作者设置的情节没有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且以第一人称口吻叙述,人物关系简单,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篇抒情性的记人散文。小说与散文区别很大:写人记事的散文,首要是写实,抒怀为重点;但是小说中的很多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是以现实生活为样板,进行二次加工创造的。小说作者们通过情节的虚构和人物形象、性格的塑造,借文章主旨来表达自己对人生以及社会百态的独到观察,以此来阐明一些不宜直接表达的情感态度或价值观。所以,散文作者可以直抒胸臆来彰显主题;而小说作者通常将主题隐匿在纷乱的人物关系背后或者复杂的人物性格命运里,读者需要仔细揣摩小说暗含的主题。正是由于小说表达主题的方式含蓄曲折,所以读者在解读作者的创作意图时,经常出现见仁见智的情况。因此,在文本分析中可以着重教学生区分散文和小说的不同,以此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内容分析

李森祥说过,1988年在嘉兴的一个老房子里,他写下了《台阶》。这是他的第三篇文学作品——一篇短篇小说,说的是一个儿子眼中的父亲,平凡而真挚。本文以浙江东部的一个乡村为背景,以“台阶”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围绕着“父亲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展开情节。

首先,小说的开端部分分为两层:第一层讲述一位农村父亲年轻的时候造了三级青石台阶的事,厚重的青石台记录着普通农村一家的平凡生活;第二层讲述父亲为了提高别家对自家的认可,励志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开端含蓄地体现了老实巴交、俭朴谦卑的父亲对更高的物质生活的期盼与追求。

其次,小说的发展部分分为两层:第一层概括讲述父亲为了造台阶而进行漫长、艰辛的准备工作,第二层描述父亲在酷热的盛夏与严寒的隆冬中辛苦劳作了大半辈子。这一部分突出父亲为了造新屋有着坚定的意志,含辛茹苦、坚忍不拔。

再次,小说的高潮部分分为四层:第一层概述父亲造新屋的过程;第二层描述父亲是如何在霜冷露重的深秋早晨为修台阶做准备的;第三层描述父亲在热烈的鞭炮声中既高兴又尴尬的表现;第四层描述父亲将老屋三块青石板撬来,当作新屋臺阶的基石,终于修成九级水泥台阶。高潮部分突出父亲倾尽全力建造新屋、修建新台阶的满足感与幸福感。

最后,小说的结尾部分分为三层:第一层讲述搬进新屋后,父亲如愿以偿地坐在九级高的台阶上,却觉得不自在;第二层写父亲要挑水上修好的新台阶,却没想到闪了自己的腰;第三层讲述父亲反而失去了往日修台阶时的生机,感慨自己的衰老。结尾部分凸显了父亲建成九级台阶后的失落感,与上文形成鲜明对比。

(三) 教学方法分析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几篇课文都讲述了对普通平凡的小人物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这一单元紧紧围绕着“爱”这个主题。《阿长与山海经》和《背影》两篇文章是精读课文,在经过教师细致讲解后,《台阶》以略读课文的形式出现。将《台阶》安排在其后,重点是让学生能根据之前课堂中的学习方法,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而略读课文,更适合自学,课堂上需要以学生的自主思考为主。为了符合课标中要求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在设计本课的教学过程时,应让学生多次深入地研读课文,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感知文本内容。这节课通过提问法和朗读法主要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 名师案例

(一) 余映潮《台阶》教学实录(片段)

1. 人物品读

教师:首先我们开始第一部分的学习任务——品析人物。

屏幕显示:用一句话来说一说“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句中要用上一个四字短语。

教师:想挑战难度的同学,也可用上两个四字短语。给大家三分钟时间,开始吧!

教师提醒:用你们手中的笔,随时把你的思考所得变成文字。

教师:好了,咱们开始说话。为什么要用含有四字短语的句子说话呢?(教师自问自答)有两个目的:第一,训练概括能力;第二,让大家学用语言。

学生1:父亲是一个坚忍不拔﹑坚持不懈的人。

学生2:我认为父亲是一个有恒心、有毅力的勤俭持家的人。

(其余师生问答对话略)

教师:这样一位父亲,想受到人家的尊重,他常说“我们家的台阶低啊”。升高台阶,是这位农民的理想。

屏幕显示:一位老实厚道﹑低眉顺眼﹑含辛茹苦一辈子的父亲。(学生齐声朗读)

教师:请大家把“含辛茹苦”四个字批在课文里的这个地方——“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一辈子。”“含”“茹”都是吃的意思,那么“含辛茹苦”就是吃苦。

教师:注意这篇小说没有具体描写父亲的语言,所以是沉默寡言。作者专写他的行动,这就是构思的技巧。

教师:“积铢累寸”这四个字,旁批在“父亲就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这里。它形容什么东西都要一点一点地收起来,积攒起来。我们再来回顾一下,齐声朗读。

屏幕显示:一位体壮如牛、吃苦耐劳、要自立于受人尊重行列的父亲。一位老实厚道、低眉顺眼、含辛茹苦一辈子的父亲。一位俭朴谦卑、沉默寡言、不怕千辛万苦的父亲。一位在漫长的准备之中积铢累寸,终于如愿以偿的父亲。一位不甘低人一等、在坚忍不拔的奋斗中老去的父亲。(学生齐声朗读)

教师:小说就写了这样一位让我们很尊敬又很让人心疼的父亲。好的,今天我们对文中父亲的形象就体会到这里。

2. 分析评价

这是本文的第一个教学任务板块——品析人物。黄厚江老师运用了有效提问以及主问题设计手法,步步引导学生对内容做出深刻理解。经过精心设计的主问题代替了课堂上众多的零碎问答,也让学生积累了用来描写人物的词组,不仅提升了他们的写作能力,也提升了学生的概括能力。这里的主问题使整堂课逻辑上前后贯通,内容上丰富多彩,课堂充满趣味又不乏学生的高效学习。师生对话精巧,教师讲解精彩绝伦。师生问答部分之所以如此精彩是因为教师通过对主问题的不断发问,引导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步步深入。正因为摒弃了传统小说教学的碎问碎答式学习,才给了学生充足的读书、思考、批注、探究的时间,把课堂交还给学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课堂生成因此也就更为丰富多彩。《台阶》中父亲的人物形象,是中國农民最典型的形象,在他的身上体现了中国农民勤劳质朴的品质。联系李森祥先生的《站在父亲的肩膀上——〈台阶〉创作谈》,我们可以清楚地理解他所展现的父亲形象。这里的“父亲”不仅仅是作品中“我”的父亲,更是活在中国农村中千千万万个父亲的缩影。通过对人物形象的解读,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这篇小说的主题:作者想要唤醒我们对于父辈的关注,想要我们读懂除了从父爱角度出发,还可以怎样理解“父亲”这样的形象角色。因此,在小说教学中,我们不妨这样思考,除了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样的固定结构去分析文章主要内容外,还可以抓住一个主问题深入探究,激发学生对分析人物形象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不只是把注意力停留在浅层的故事情节上,更不是被传统的教学模式框柱。主问题的层层引导加上资源拓展,学生理解自然透彻。

(二) 黄厚江《台阶》教学实录(片段)

1. 提问艺术

下文选取了黄厚江老师在课堂上的一些提问:

问题一:旧台阶一共有几层?

问题二:父亲总说“我们家”的台阶低,表现出父亲对旧台阶的不满意或者“不满足”,那父亲对新台阶就满足了、满意了?

问题三:我们可以从很多细节看出父亲是农民,除了外在形象外,精神上有什么特征?文中最能表现“父亲”是农民的内在特点是什么?

问题四:“我”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

2. 评价分析

尽人皆知,施教之法,贵在指导。在现实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价值的“发问”确实是一味好引子。观摩黄厚江老师所教的《台阶》,体会他在“善问”“巧问”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导疑、释疑,给课堂教学“如何提问”的难题提供了一个巧妙的解决思路。传统的小说教学惯用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样的结构去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未免过于机械化、格式化。黄厚江老师的课中没有满堂的自问自答式问题,也没有让学生探究过难的问题,而是通过简单又不乏思考价值的类似“初读课文,文中写了几个台阶”这样浅层的问题出发,循循善诱,再顺势抛出问题:“父亲对两个台阶的态度分别是什么?”学生的思维立刻串成了一条逻辑贯通的线,实质已经是对文本进行分析。纵观整个课堂,黄厚江老师围绕主题,从小说的要素为切入点,带领学生对小说文本的类型进行系统而深刻的体认,实在难能可贵。他秉承着提问引导的理念,又是基于小说阅读教学范式之上提出问题,层层深入,让学生在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问题中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有了深刻的把握。问题虽多,但紧扣主题。

三、 小说教学方法

(一) 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需要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的行为。好的阅读习惯、恰当的阅读方法对小说的学习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这里指的阅读习惯是在小说阅读的思维方式上要学会边读书边思考,思考作者的写作背景、刻画的人物性格,并且能够以小见大。课堂上的阅读,更是需要群体参与才能完整。教师的个人文学素质再高,备课再充分,教学设计再精细,如果缺少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那么这样的小说阅读教学课无论如何都不算成功。

以教师为主的教学理念早已不符合如今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了,一个合格的语文课堂,教师应该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是主要的参与者。学生只有掌握良好的阅读习惯,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小说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善于提问,多动脑、多思考,才能学到东西。就拿《台阶》这篇文章来说,学生对“台阶”这条线索还是有较大的学习兴趣的,但对“父亲”这个人物形象的剖析、对“台阶”意象的深层次解读还不够,课堂上多是听个“热闹”,课下就放到一边了。课上人声鼎沸,课下一无所获,就达不到教学的目的。要使学生能主动且有效地建构自己所学的知识,教师就要运用情境、协作等学习环境要素。在名师的课堂实录中,黄厚江老师以及余映潮老师都进行了极为丰富的师生互动,这都是在学生对文本较为熟悉的情况下才能进行的。

(二) “有效”提问

所谓“有效”提问是指教师在进行小说教学的时候,与其根据“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样的惯性思维来设置碎片化的问题,倒不如提出或与人物形象,或与事物意象相关的一系列前后逻辑畅通的“有效”问题,将问题上升到对小说主旨的解读,在不断追问与探究的过程中提炼信息,与作者对话。提问的主体不一定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作为教师,应该准确找到学生提问的“起点”,顺应生情,并将问题教给他们,在“导”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层层推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只是一个技术性问题,而从新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发现别人察觉不到的问题,需要的是极富创造性的想象力,科学的真正进步正是依赖于这样的想象力。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正因如此,学生思想的火花是否能被激发出来,是教师进行小说教学的引导切入点。比如,教师可以抓住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某些问题组织小型辩论赛。通过辩论赛,学生可以锻炼口头表达能力、训练反应思维。学生通过不断地思考和倾听,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有敢于质疑对方的勇气,这也就是教师总在追求的“学生批判性思维”。此外,通过辩论,学生们能够意识到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思考问题,这就能够使他们发散思维,求同存异。

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语文学习的目的在于探究和表达的过程,在于过程中能力的提升。比如在《台阶》的教学中,文本插图是父亲坐在台阶上,那么教师可以在解读文本之后,以“父亲会坐在新台阶的哪一级上”为题,组织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从不同角度辩论,将形象塑造的开放性与精微性和谐统一在课堂教学之中。《台阶》的作者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让广大读者注意到那些为子女操劳一生的普通平凡的父亲。因此,在学习这篇小说时,对父亲形象的引导不可过于简单,一笔带过。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小说阅读教学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好小说阅读的方法,有助于中学的小说阅读教学得到质的改变,使得中学小说阅读教学达到一个新高度。

参考文献:

[1] 林莉雯.关于《台阶》的教学思考[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4(6):74-76.

[2] 余映潮(执教),苏丽(评点).《台阶》教学实录与评点[J].中学语文(上旬·教学大参考),2015(2):60-63.

[3] 南小妍.《台阶》课堂实录与分析——谈黄厚江小说教学“提问”的艺术[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4):18-20.

[4] 刘飞.从李森祥真实的父亲身上探寻《台阶》的深刻意蕴[J].文学教育(下),2019(7):120-121.

作 者: 童俊燕,浙江海洋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教学语文)。

编 辑:赵斌?E-mail:mzxszb@126.com

猜你喜欢
小说教学有效提问台阶
走在除法的台阶上
高中小说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浅论小说教学对于中学生人格塑造的意义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77级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