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表达的“综合性学习”单元教学策略

2021-12-22 08:46丁振东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1年9期
关键词:图式综合性学习共情

丁振东

传统节日,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我们的节日,伴随了人生路上每一个成长的记忆。然而,在“国际化”“全球一体化”浪潮扑面而至的今天,传统节日却成为我们记忆里丢失的那一块重要拼图,在我们的生活中渐行渐远。为此,中央文明办在 “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座谈会上提出:“春节之喜庆、清明之缅怀、端午之追忆、七夕之忠贞、中秋之团圆、重阳之敬老,在这些中华传统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是传承中华文化、建设精神文明的响亮品牌。”统编本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中华传统节日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是落实立德树人育人目标,提升学生人文素养、语文素养的好媒介。为此,我在思维可视化理念下从共情、共研、共读、共生四个方面整体设计了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从而丰富学生的表达路径。

一、共情,与祖先一同过节,品味诗歌中的节日文化

《古诗三首》以中国的三个传统节日:春节、清明、重阳为载体,包含着丰富的节日文化符号,如《元日》中的爆竹、屠苏、桃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登高、茱萸等,这些符号可以让我们了解祖先过节的风俗,感受传统节日的源远流长;这些符号寄托着个人情感,如王安石的变法求新,杜牧的伤感,王维的思念;这些符号背后还蕴含着民族情怀,中国人重视家庭,企盼阖家团圆,追求幸福美好……

三首古诗应当作为一个整体来展开教学,第一步:寻找节日文化符号,走近祖先的节日;第二步:穿越时空,走进祖先的节日。

三首古诗或直接以节日为题,或以节日时间为题,看题,即可知节日,借助每首诗的第一条注释也可以明白三首古诗分别写了哪一个中华传统节日;三首古诗均以节日风俗展开,风俗与情感有机融合,有些风俗至今保留可以引起我们的共鸣,有些风俗已消失或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可以引导学生追溯,理解风俗的由来和意义,感受中华传统节日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内涵。

要想真正理解祖先的节日,旁观还不够,可以创设情境,与诗人,与祖先一同过节。你似乎听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端起酒杯,你可能会说什么?你感受到怎样的节日气氛?……通过共情,产生共鸣,有助于与诗人对话,与诗歌对话,与节日对话;通过共情,产生共振,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综合性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为后边的综合性学习成果展示积累素材、拓展思路;通过共情,思维与表达变得更加清晰可视,有平台,有抓手。

二、共研,与伙伴合作研究,传承节日中的文化基因

古诗教学之后,综合性学习以两次“活动提示”和一次“综合性学习”逐步展开,围绕“我们的节日”这一大主题,有选题,有收集,有记录,有整理,有补充,有策划,有展示,有评价,有交流……丰富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舞台。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并“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第一阶段,以“我们的节日”缘起切入,通过使命驱动,让学生明确活动意义。在读懂活动提示的基础上,组建小组,明确分工,收集资料。

第二阶段,通过“祖先的节日,我知道”,交流初步收集的资料,并进行整理、补充。“我们的节日,我讲述”则重点指导如何进行书面表达。

第三阶段,“我的节日很难忘”展示的是个人的习作,“我们的节日很精彩”展示的是小组的综合学习成果,“中国的节日我传承”是对整个单元学习的总结和延伸。

这是统编本的第一个综合学习单元,应当通过积极的评价“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应当鼓励“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就此次综合性学习而言,评价的着眼点应放在“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等方面;评价时要重点关注言语外化背后的思维路径,回溯学生的表达,帮助学生围绕一个意思有选择地把一段话说清楚。

三、共读,与文本反复对话,提炼课文中的言语图式

两篇精读课文《纸的发明》《赵州桥》,一篇略读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虽与传统节日无关,却都彰显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伟大成就。就表达策略而言,三篇课文都是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的优秀范本,都能归纳出清晰的“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言语图式,是本单元综合学习成果展示的表达基础。

时间轴——选取重要节点,有序介绍。纸的历史悠久(传统节日也是如此),《纸的发明》选取历史进程中的几个重要节点,基本呈现出纸的发明过程。结合课后习题,可以引导学生提取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借助时间轴梳理全文。

树状图——先总后分,列举式描写。《赵州桥》第3自然段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第2、3、4自然段均采用这样的构段方式,可以通过比较、归纳反复印证。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则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继续梳理总结这一构段方法,“词句段运用”第二题进一步以这两篇课文中的典型段落,让学生学习表达方法,并在实践中运用,形成能力。

流程图——抓关键动词,分步骤描写。“词句段运用”第一题以《纸的发明》为例,引导学生抓关键动词,借助流程图介绍一次手工活动的过程,旨在提高表达的条理性。

言语图式的提炼老师不能越俎代庖,要逐渐放手;不能拘泥不变,图式的形式可以丰富多彩;与文本对话提炼图式,绘制图式加深对文本的认识,借助图式丰富表达,从而形成双螺旋的上升路径。

四、共生,與你我互动生成,展示“我眼中”的节日风采

从祖先的节日到我们的节日,学生在对传统节日的调查研究中生长文化因子,在分工合作交流互动中生长合作意识,在听说读写中生长语文素养。

“我的节日很难忘”个人习作展示,可以是自己家过节的过程,也可以是节日中印象深刻的故事。习作展示,表面是展示节日文化,实则是言语图式的外化,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借助时间轴,选取过节中的重要事件,有序表达;借助树状图,围绕一个意思,从不同方面分层次表达,将一段话写具体;借助流程图,抓关键动作,将节日中人物的活动写生动。还可以像《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样,图文结合,甚至加上音乐,做成电子文档,变成更有传播力的美篇,提升学生的成就感。

“我们的节日很精彩”展示的是小组的综合学习成果,同样要落实语文要素。谋篇:围绕一个意思——一个节日,从不同方面,如节日的来历、传说、故事、诗文书画等分别展示,形式可以多样,但展示必须有层次;构段——介绍时要“围绕一个意思”“说”清楚。

为了帮助学生丰富展示而不杂乱,我在教学《纸的发明》时进行了铺垫。“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有全国第一家展示蔡伦造纸文化的专业纸博物馆,耒阳纸博物馆以‘文明从纸开始灿烂为统领,馆内布展分四大部分,请你猜一猜,纸博物馆会分成哪四大部分?”除了对标课文,理清脉络,还是要让学生知道纸博物馆分不同展厅展出,节日展示也应当适当归类。

接着我以“造纸示范”“纸的历史”“纸在他乡”“纸在耒阳”四大展厅激发学生研读课文中“纸的发明过程”“蔡伦改进造纸术”和“纸的传播”的兴趣,以扮演讲解员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也告诉学生纸博物馆有静态展示,有动态展示,还有体验模式,节日展示也可以形式各异,力求生动活泼。

“中国的节日我传承”是整个综合学习活动的总结性评价,有学生的自我总结评价,有老师一分为二的点评。教师“在评价时,要充分注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思路和方法。对不同于常规的思路和方法,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积极的评价”。

“综合性学习”单元的教学不可得意忘言,也不能顾言失意,传承文化为体,真性表达为用,体用结合方可实现言意共生,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北城小学)

责任编辑  张艳

猜你喜欢
图式综合性学习共情
共情疲劳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思维图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透过“图式”读懂儿童
人们为什么不想感同身受
不科学的安慰会伤人
重载交通沥青路面荷载图式探讨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