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依赖视角下独立学院转型研究

2021-12-23 03:30石义秀刘冬冬
关键词:母体学院转型

石义秀,刘冬冬

资源依赖视角下独立学院转型研究

石义秀1,刘冬冬2

(1. 青岛农业大学 海都学院,山东 烟台 265200;2. 泰州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资源依赖理论作为系统研究组织与环境间互动关系的重要理论,可为当前独立学院转型研究提供分析视角,借以理顺制约当前独立学院转型的资源依托要素及现状,分析独立学院转型中资源依赖的依附与超越,为独立学院的顺利转型做出科学分析与参考决策。依照该理论发现当前独立学院转型面临对母体资源过度依赖、政府支持有待跟进、区域依赖协同不足、市场依赖缺乏理性等问题,为此要进一步通过母体依赖的合作转型、政策依赖的顺应转型、区域依赖的协同转型、市场依赖的再补位及深化转型实现独立学院的转型发展与内涵提升。

独立学院;转型;资源依赖

一、资源依赖理论与独立学院转型

受原有办学条件束缚、现阶段生源下行压力的影响,以及当前国家积极推进应用型技术大学建设、深化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实施“专业+学校”新招生政策改革等一系列挑战下,转型已成为当前独立学院获得后续再发展的战略选择。

对于当前的独立学院转型,一方面是在其面临国家应用型技术大学建设推进政策、高校内涵式发展要求、新招生政策、学分制改革等新发展环境下,与其所处的政策、市场、区域等资源环境进行深度交换融合,“通过整合足够的支撑条件(资源)维系继续生存”[1],实现对当前环境资源变化的再整合、再调试、再适应的过程。另一方面,该转型又是以自我革新、系统优化等方式,实现内涵发展的转型蜕变过程。深层上是基于新形势、新发展要求下对既有资源束缚的突破、资源与环境再协同、绝对资源依附再消解的过程。

资源依赖理论作为系统研究组织与环境间互动关系的重要理论,以《组织的外部控制:一种资源依赖视角》为集中代表。[2]该理论对组织与环境关系系统研究指出: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需要与外界进行能量与资源交换以维持其基本生存与发展;组织与环境形成依赖关系并且非被动接受,可通过顺从或反抗、合作或竞争等多种措施主动经营对现存环境依赖或者控制,减少对环境的过度依赖;组织以自我革新、系统优化、外部环境协同等实现资源获取,赢得组织发展的持续动力。[3]借助资源依赖理论,可为当前独立学院转型中的资源环境交互提供分析视角,理顺制约当前独立学院转型的资源依托要素及现状,分析独立学院转型中资源依赖的依附与超越,为独立学院的顺利转型做出科学分析与参考决策。

二、资源依赖:当前独立学院转型的基础现实与问题症结

独立学院作为“教育、市场、政府和社会等多重制度逻辑相互作用的产物”[4]118-134在其发展历程中对国家教育政策、区域以及市场资源、母体高校等表现出较强的依附性。其依赖程度不仅深刻影响着独立学院的转型发展,也构成了独立学院转型的现实基础。

(一)母体资源依赖与模仿性趋同

2003年,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教发〔2003〕8号)规定了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这决定了独立学院脱胎于母体高校,与母体高校的亲缘关系。故办学伊始,独立学院借助主办高校优质的教育资源、品牌积累及管理经验,迅速建立起本科教育新机制,并以高起点的办学优势实现了快速发展。整个独立学院发展历程中,母体高校在教育用地、师资资源、教学设备、管理借鉴、品牌声誉等方面为独立学院提供了强大后盾,形成了“一荣共荣,一损俱损”共生效应。母体依赖也成为独立学院办学实践中的显著特征。

1. 学科专业依赖

在面临技术、目标、环境或解决方案的不确定性时,组织会因缺乏经验,为降低成本和风险或提高合法性而模仿其他更合法或更成功的组织,造成组织间模仿性趋同。[5]在创设初期,出于成本效益及短时间内迅速展开本科教育的效率考量,独立学院基本复制母体高校的专业学科结构,形成对母体高校学科专业的高度依赖。出现从学科布局、专业门类等诸方面表现出的高度依赖性。2011年就有学者对湖北省17所省属高校举办的20所独立学院的开展调查指出在独立学院开办的416个本科专业中,与母体学校相同的有403个,占96.875%。独立学院与母体学校完全相同的有13所。[6]笔者对山东省原11所独立学院(目前已转设1所)专业设置分析发现,2019年所设有的专业中仅有3所高校与母体高校中存有5个以上专业不同,其余高校与母体高校在专业设置中表现出高度相似。而就目前的独立学院对母体高校专业学科资源的依赖程度来看,表现出过度的亲缘依附,由此导致了自身建设不足,专业与区域发展不协调、行业发展需求不匹配、特色缺失、竞争乏力等弊端,这也成为日益制约独立学院探索特色发展、内涵式提升的制约瓶颈。

2. 教学资源依赖

独立学院创设初期大多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直接创办的本科层次二级学院,母体高校对独立学院给与了大力的教学资源支持,多数独立学院在创办初期既没有单独的校园、教学仪器设备,也没有自己的师资,所有资源都来自母体高校。[7]直到现在很多母体高校还为独立学院提供外聘教师与教师骨干以解决独立学院的师资短缺问题;共享着图书资源,实验室仪器设备以及专业学科建设思路,等等,对独立学院教学提供教学资源扶持。但是这也造成了其自身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自有师资培育不足以及结构梯队不合理、学科专业建设惰性不足等问题。

3. 组织行政的依赖沿袭

组织结构同形假设曾指出,在同一场域中,组织间的依赖程度越高,则在组织结构、氛围与行为等焦点上相似度越高;在关键资源上依赖于某个单一(或几个相似) 的来源程度越高,组织同形程度也越高。[8]脱胎于母体高校的独立学院同样在组织机构与行政上对母体高校表现出高度的依附与制度沿袭。尤其是对于大部分“公办型独立学院”而言,基本都沿袭了母体公立高校的行政逻辑,在管理机构、管理模式等方面也直接“炮制”于母体高校,表现出与母体高校机构极度相似的科层化、行政化甚至僵化臃肿的机构设置。而在人事管理方面,高层管理人员也基本由母体高校直接委派,并且更迭频繁。

组织行政的依附沿袭在独立学院创设初期确实提高了独立学院的行政管理效率并节约了组织建构成本,但长远来看,致使部门机构臃肿、科层僵化、活力缺失;泛行政化现象,行政权力挤位问题严重;教授治学、专家治校的学术权力萎缩、学术决策难以发挥。母体高校传统科层僵化管理诟病在独立学院中衍生积重远大于初期复制沿袭的行政效率。另一方面,这一行政依赖与沿袭还造成了独立学院民主法人治理建设进行的蹒跚步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完善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民办学校依法设立理事会和董事会,保障校长依法行使职权,逐步推进监事制度。但是对于大多数“公办型独立学院”而言,受制于母体公立高校行政逻辑,[4]118-134董事会制度普遍缺失。并且部分独立学院因母体高校的过度干预,学院党委会、院长办公会、学术委员会、教代会等多元治理模式建设缓慢;监事会、纪检部等民主监督机制不健全。整体来看,独立学院民主法人治理进程推进缓慢。独立学院在与母体高校形成了共生依附优势的同时,过分拘囿于母体高校资源优势的依赖出现模仿性趋同问题,并且随着发展深入及政策环境变化,这种过度依附衍生下的种种弊端日愈显现,成为制约独立学院再发展的藩篱。

(二)政府资源依赖与有限供给

政府掌握着与大学办学息息相关的政策、法规、财政以及教育用地等重要的发展性资源,也通过配置这些关键性发展资源对高校身份合法性、发展规范性以及发展速度与规模产生影响。是高校发展中有力的资源依托乃至某阶段内发展的主导力量。

1. 政府政策依赖

独立学院随着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扩招应运而生,其发展轨迹体现了鲜明的政策导向,国家意志在其发展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9]2003年4月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将独立学院这种新形式办学予以确立以来,国家对独立学院政策陆续出现以“规范、整治、调整、法制”为主要特征的政策引导,为独立学院办学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独立学院也随着国家政策的潮汐同频塑整。当前独立学院的转型、转设政策导向中,政府仍然发挥重要领导力量,成为影响独立学院顺利完成转设的重要资源依托与后盾保障。以原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为例,2019年6月,原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转设为潍坊理工学院,完成了向民办本科高校的转设工作。转设期间得到所在地方青州市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2018年青州市将“抓好齐鲁科技学院(潍坊理工学院最初拟申报更名)新校等建设”纳入政府教育工作要点,同时青州市图书馆、青州市新华书店同潍坊理工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充实学院图书资源。[10]同样,2018年4月8日,浙江省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建设发展问题时同意与支持了浙江大学提出的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两所独立学院转设为普通公办本科高校的建议,最终得益于杭州市、宁波市政府的政策肯定,两所独立学院成功转为公办普通本科高校。[11]

当前我国独立学院正面临着紧迫的转设工作,对政府有力的政策引导提出了更高的请愿。尤其在区域、复杂、多元、差异已构成当前独立学院发展的基本现实下,进一步结合高校分类管理政策,区域性、差异性跟进性考量的因地而异、因校而异的“一地一策,一校一策”的独立学院转设、转型政策有待出台,区别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发展程度下独立学院转设、转型所需的政策配套也有待政府给出较为明确的政策引领与跟进。

2. 政府财政依赖

政府的财政支持是高校发展的重要资源依赖。政府对私立大学的财政性资助是私立高校得以长久发展的重要保障,世界范围内,私立教育发展较好的国家都表现出政府财政有力支持的共有特性。1972年美国《高等教育法》修订案中就已规定政府要向包括私立大学在内的所有高校提供不带任何条件的资助,直到目前,政府经费资助一直是美国私立高校经费最稳定来源之一。印度将90%私立学院设为“公助私立学院”,能够获得政府的财政资助,并且整体邦政府资助达到76.6%。[12]政府财政大力支持为民办该校发展提供强力的依赖后盾。

我国独立学院作为实施高等教育的重要承载体,截止到2019年6月15日,全国共有独立学院257所(2006年全国独立学院数量为318所),占全国2688所普通高校的9.56%,占全国756所民办高校的33.99%,占全国434所民办本科院校的59.22%。[13]但是来自财政支持却是明显乏力的。2008年《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中对于独立学院民办属性以及非国家财政性经费的举办路径的规定,是政府应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需求与财政不足矛盾,无奈下将独立学院的办学支持推向社会与市场的结果,同时也预示了政府的有限支持。如当前政府进一步提高公办本科以及进一步落实公办高职院校生均1.2万元的拨款补助,独立学院却不能获得同等待遇。另外,近年来独立学院正面临转设,产权过户、教育用地达标、专业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充实与编制权益保障、实践实习教学建设与完善等方面都希望政府能够给以更大程度上的财政性、政策性扶持与引导。

(三)区域资源依托与协同不足

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资源获取的竞争性。有学者按照“依附-中心”理论将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由内到外划分为985高校、211高校、地方重点高校,地方普通本科高校、高职高专高校五个层次,并指出由此所附着的国有经费资源、学术资源、生源等资源竞争力等呈中心递减趋势。[14]与此类似,有学者指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存在一个资源竞争等级与边界,985大学集团、211大学集团两部分群体切割了资源总量的大部分,剩下仅存的少量部分是被边缘化的地方本科以及底层的竞争中处缺位或者淘汰的高职高专获得,更指出民办教育基本上被排除于国有资源的竞争圈之外。[15]由此可见,独立学院在当前整个由国家项目资助方式构成的教育资源竞争体系中处于弱势边缘甚至竞争圈之外。这也就表明在国家层面资源竞争弱势下,区域资源是独立学院可争取的重要资源依托与资源获取立足点。

区域可直接为大学发展提供教育用地、生源供给、财政资助、政策扶持等这些显性资源。如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与无锡市政府合作取得了约917亩的校区建设用地,直接为其解决了独立学院办学的土地条件要求。此外区域还能够在高校发展特色凝铸上提供隐形资源融入。美国的社区学院所设专业中40%-60%的课程往往与本地的特殊需要、历史、文化有密切关系,有自身鲜明的特色。[16]与社区特色的深入融合,不仅造就了社区学院的成功发展,也形成了自身不同于美国其他高等教育机构的特色优势。

独立学院区域依赖是其生存发展重要资源依托。但当前一些独立学院立于追赶型目标,发展中忽视地方特性,抛弃地方要素,脱离地方滋养,区域融入明显不足。经笔者实地调查总结,主要表现为:区域服务意识淡薄,地方融入不够,区域民众认可度不高;区域产学研合作开展不充分;学科布局、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经济调整及产业结构升级下的需求对接不到位;大学发展战略与区域发展目标不协同;区域特色与大学特色建设构建不融入,区域特色依托不足等问题。

(四)市场资源依赖与理性失衡

高等教育市场化已经是当下高校无法回避的基本现实。“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即大学和学院处于一个竞争的市场中”[17]。相对于传统公办高校以围绕国家财政拨款为中心的公有资源市场争取而言,缺乏政府直接财政资助下,专业设置更需紧贴市场需求,尤其是要对接区域地方产业结构发展与转型;招生更加表现出择优的市场竞争性;社会、家长、学生口碑也越来越影响到学校发展生存;办学资金更加需要多元筹措等等都体现出对市场更高的依赖。当前很大部分独立学院虽具有较好的市场意识,但在贴近市场办学中也有部分缺乏理性认知,为在竞争市场中获得更多资源,管理中片面强调企业思维、效率逻辑;专业设置中又过分追求热门专业、低成本专业,忽视自身基础盲目跟进新兴专业等等,造成同质化现象严重,特色缺失,核心竞争力淡化。如山东省原11所独立学院2018-2019学年本科专业设置中就有8所高校设置了市场营销专业,6所高校设置视觉传达与艺术设计专业,其中不乏一些理工、农科类高校,艺术学成为山东省独立学院普遍设立的学科。[18]市场性是独立学院的天然基因,为独立学院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源依托,需合理把握、理性认知,在适应与依赖中保持张力平衡。

三、资源突破:当前独立学院转型的战略选择

当前独立学院转型既有资源的供给不足问题,也有资源过渡依赖的诟病,因此以资源依赖为出发点,发挥能动作用,再整合当前各类依赖资源,合理处置转型中对于母体资源过度依附、政府支持有待跟进、区域协同不足、市场依赖缺乏理性等问题,突破资源限制,是独立学院实现转型发展目标及对资源、政策变化再适应、再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母体依赖的合作转型

走向独立办学,消解对母体高校的过度依附,摆脱单一母体资源依附下的资源诅咒与制度性趋同,探索独立转型期下新母体高校关系是独立学院转型必须面对的任务。依当前民促法“公办高校不得举办或者参与举办营利性民办学校”“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应当经主管部门批准,并不得利用国家财政性经费,不得影响公办学校教学活动,不得以品牌输出方式获得收益”的规定,二者的分离也将成为必然。但鉴于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重要的亲缘关系以及高等教育长期积淀性与过程性,独立学院立刻脱离母体高校,缺乏一定的过渡与缓冲,将对自身的社会认可、办学实力造成巨大影响。故在转设独立后要慎重重塑与母体高校的关系,不能只是一味简单化寻求独立,应积极探索转设转型新形势下的再合作、再发展,尤其是探索新形势下的再合作基点,使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走向合作伙伴的校际关系。

笔者认为应用型专业硕士的培养可作为独立学院转设后与母体高校再合作的重要项目基点。我国未来应用型专业硕士培养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独立学院转设、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提升,专业硕士点申报设置将会是未来独立学院发展的重要突破。母体高校由于学术性导向对于专业型硕士培养也存有部分乏力。二者的联合培养,可作为独立学院提升办学实力,母体高校转移乏力的重要合作项目。2003年起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就与浙江大学研究生院开始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截至2018年5月,学院已招收15届研究生,共计400人。[19]

此外通过积极完善产权制度,厘清母体高校与独立学院的产权关系,明确“权责利”归属,使独立学院顺利通过转设脱离母体高校而独立,做好产权划分;积极建立健全董事会制度,落实推进法人治理;进一步完善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等制度下学术治学体系,推进教授治学、专家治校;成立监事会、纪检部等监督机构建立内部监督机制;积极倡导教授、教师、学生广泛参与的民主决策、协商治理。以完善法人治理与现代大学治理制度的建立等措施保障独立学院通过转设,脱离母体依附,走向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办学,实现从依附到独立法人治理,从附庸管理到校间合作,消减对母体高校资源过度依赖,重塑母体高校关系的基本基调,取得独立学院与母体关系转型的再定位、再发展。

(二)政策依赖的顺应转型

顺从是我国大学处理与资源主要提供者—政府之间关系的主要策略。[20]顺应国家政策是高校把握政策机遇,赢得政府支持、获取政府资源的重要途径。目前独立学院转设政策尚在推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结构升级,应用型转型的政策引领已然落地。2014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对部分本科高校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的转型发展要求;同年6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014-2020)》中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好现有专科层次高等教育学校的基础上,发展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培养本科层次职业人才”的建设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向技术应用本科教育层次上做出探索推进。独立学院再次处在政策的十字路口,更要审时度势,重新赢得发展资源。

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已经成为独立学院顺应政府政策引领以及获得再发展空间的不二选择。对于独立学院应用型办学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独立学院应该向高职本科教育转型。[21]另一种观点认为应用技术大学是独立学院转型定位的战略选择。[22]两种观点的提出都基于当前我国大力推进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新语境下,对独立学院适应新发展形势的战略思考。但从资源依赖角度来看,高职本科教育是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本科层次提升,其应建立于充足的职业技能教育及岗位技能培训资源依赖基础之上,必须提供完备的职业技能教育培训设施配套以及更为重要的技能型教师主体,尤其对于高双师型教师占比的双师型师资资源要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到2022年,‘双师型’教师要超过专业课教师总数的一半”,在《2019年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中全国高职院校双师比排行前100高校中皆在85%以上。而目前独立学院双师比还远远达不到短时间内能够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在知识层面上对于知识复合型及体系完整性的强调;在应用层面上对技能习得性以及运用理论知识进行技术研究、技术开发的创新能力、研发能力的培养要求,不仅符合应用技术大学所强调的创新性与应用性内在要求,也更加贴近当前独立学院的办学历史、现阶段师资现实(学术、教学型师资主体)、设备基础等所形成的资源依托,甚至也更加符合独立学院作为本科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创设初衷。因此独立学院的应用型转型应同国家所倡导的地方高校本科高校转型一致,该转型是从试图升格为学术型综合性大学转为应用技术大学,而不是从普通高等教育转为本科职业教育。[23]

另外,当前政府对独立学院的政府扶持是明显不足的。依据世界各国民办高等教育成功发展经验,成为民办高等教育成长与发展壮大中有力后盾是政府不可缺位的责任担当。对于当前独立学院转型,政府有必要建立健全独立学院在内的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财政资助体系,为独立学院发展提供必要的办学经费扶持,尤其是积极承担独立学院新时期转型发展中所涉及的教育用地、产权过户、学校建设、学科建设、科研建设等方面的扶持责任;有必要进一步完善跟进独立学院发展相关政策的出台及落地实施,加强对独立学院发展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与政策引领,在物质、制度等层面上为独立学院发展转型提供有效的政府支撑。

(三)区域依赖的协同转型

协同区域发展,对接区域需求是独立学院转型的重要着力点。独立学院转型要获得新的资源支持,就要进一步融入区域,以区域为依托,实现区域依赖下的协同共进。

1. 区域服务协同

独立学院要积极通过图书馆资源共享、科学知识社区普及、区域城市文明共建、承担区域继续教育、职业岗位培训;发挥专家智库优势,为区域政府决策、企业管理、社区治理提供咨询等形式与内容,为区域提供知识服务,赢得区域资源。如东莞理工学院提出“服务东莞求支持”的办学理念。

2. 教学科研区域协同

专业调整、学科布局适时跟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行业发展需求;深化区域产学研,推进区域企业进高校,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践教学平台共建、教育资源共享等“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同时,对接区域科研项目攻关、技术联合、科研机构校企共建等,推进科研成果的区域转化、区域应用,提升区域科研服务能力。

3. 特色互融协同

将区域特色融入学院特色构建,探索“城市特色+大学特色”融合的特色构建路径,加强区域特色与学校特色的凝练与共铸。

(四)市场依赖理性定位与再补位转型

民办高校诞生于改革开放的大潮,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在市场经济的催生下诞生,又顺应市场化与高教大众化的浪潮而发展。[24]因此作为民办高校归属的独立学院而言,要注重市场性是独立学院办学的天然基因与优势,重视与利用好市场资源,但又不可过度依附或冷漠忽视,需要理性认知与合理定位,尤其是要理性认知市场思维与大学教育的兼容与冲突,合理把握市场效率性与教育长期性,遵循教育规律,加强内涵积淀,凝练学科,提升自身办学实力,避免片面追求短期效益、过分强调市场热门专业造成的同质竞争、特色缺失。“院校的希望与其说产生于彼此的共同点,不如说产生于相互之间的差异”。[25]对于高校而言,差异与特色都将是高校立足教育竞争市场,塑造比较优势,再赢得市场资源的核心竞争力。同样,独立学院要想进一步赢得市场资源,实现转型突破,就要寻找自身特色,采取差异化战略,特色立校,差异立校。

独立学院发展抓住高等教育大众化本科教育巨大需求的学历需求补位契机,抓住比普通本科生多一些实践技能,比高职高专生多一些理论功底,“理论足,应用强”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规格补位,在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夹缝中以特定的“补位”优势获得了巨大发展。当前发展新形势下,探索独立学院的“再补位”优势将是独立学院再次深度融合市场的重要战略。具体而言,高职教育向本科层次的提升,研究型高校向一流大学奋进中,独立学院可尝试应用型研究生教育的再补位。《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2002-2010)征求意见稿》提出要“逐步调整到多种类型并举,应用型、复合型学位为多数的新格局。”培养应用型研究生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制度化发展以来相当长时期内政策关注的焦点,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增长点,[26]也是我国教育市场的重要增长点。而目前,应用型专业硕士教育的实施机构仍然是由学术性为专长的“研究型”和“教学研究型”高校承担。因此在应用型专业硕士教育的承担高校上形成一个补位或者需求点。独立学院可借此实现再补位转型与优势。2003年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和宁波理工学院依托浙江大学,在全国率先开展硕士研究生培养,目前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已与安徽理工大学、常州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开展硕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有学者指出2011年时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就近10所独立学院开展了研究生教育。[27]独立学院的应用型专业硕士培养的教育补位可成为独立学院发展与转型的突破空间。

[1] 杰弗里·菲佛, 杰勒尔德·萨兰基克. 组织的外部控制: 对组织资源依赖的分析[M]. 闫蕊, 译. 北京:东方出版社, 2006: 3.

[2] Jeffrey pfeffer. gerald r salancilk .The external control of organizations: A resource dependence perspective[M].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1978: 57.

[3] 曾婧. 基于资源依赖理论的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策略[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9(4): 28-31.

[4] 王富伟, 阎凤桥. 独立学院组织种群的制度起源[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18, 36(6): 118-134, 159.

[5] 田凯, 赵娟. 组织趋同与多样性: 组织分析新制度主义的发展脉络[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7(3): 172-180.

[6] 何淑通. 从复制到创造: 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的应然转向[J]. 中国成人教育, 2011(16) :27-29.

[7] 易振龙. 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关系研究——对独立学院出路的思考[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3, 29(11): 6-9.

[8] 沃尔特·W. 鲍威尔, 保罗·J. 迪马吉奥. 组织分析的新制度主义[M]. 姚伟, 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80-82.

[9] 阙明坤, 阙海宝. 基于实证调查的独立学院转设政策研究[J]. 复旦教育论坛, 2015,13(4): 87-93.

[10]山东高校. 潍坊理工学院挂牌成立[EB/OL]. (2019-06-09)https://mp.weixin.qq.com/s/DvZYcvSEOmnS8XMG0nVOxg.

[11]陈洁云. 独立学院转设的“霍布森选择”及其“突围”——基于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和浙大城市学院的实践[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9, 21(4): 102-106.

[12]邱小健. 印度政府财政资助私立高等教育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比较教育研究, 2010, 32(9): 61-65.

[13]原珂, 阙明坤, 周禹彤. 新时期独立学院规范发展困境及其策略[J]. 高校教育管理, 2020, 14(01): 52-62.

[14]陈星, 张学敏. 依附中超越: 应用型高校深化产教融合改革探索[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7, 38(1): 46-56.

[15]程瑛. 竞争条件下大学资源集中现象形成的实证分析——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为例[J]. 现代大学教育, 2013(5): 51-58.

[16]谢瑶函, 唐小林. 试论独立学院的合理定位[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4(3): 45-47.

[17]封海清. 追赶型还是差异化: 新建本科院校发展战略抉择[J]. 高校教育管理, 2014, 8(3): 94-99.

[18]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8-2019学年[EB/OL].(2019-01-06) http://edu.shandong.gov.cn/art/2020/1/6/art_107118_8540389.html.

[19]浙大城市学院. 研究生教育[EB/OL]. (2019-09-10) http://www.zucc.edu.cn/col/col32/index.html.

[20]李从浩. 资源依赖下的大学行为选择[J]. 高教探索, 2017(4): 29-36.

[21]李荣华, 彭绪铭. 独立学院向高职本科教育转型探析[J]. 教育与职业, 2016(4): 5-9.

[22]沈勇. 应用技术大学:独立学院转型定位的战略选择和实施路径[J]. 江苏高教, 2013(6): 61-62.

[23]陈宝华. 应用技术大学与本科职业教育[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7(36): 86-89.

[24]柏育红. 民办高校经营理念研究[J]. 教育与经济, 2007(3): 26-29+56.

[25]伯顿·R. 克拉克. 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 王承绪, 译. 杭州: 杭州大学出版社, 1994: 298.

[26]廖湘阳, 周文辉. 中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反思[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7, 38(2): 102 -110.

[27]徐阿梅, 吕淼华, 钱觉寿. 对独立学院研究生教育的思考[M]. 广州: 智能信息技术应用学会, 2011: 222-225.

Research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ource Dependence

SHI Yi-xiu1,LIU Dong-dong2

(1. Haidu College, 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Yantai 265200, China; 2.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Taizhou University, Taizhou 225300, China)

This article aims to consid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and the resource dependency in the transition of attachment and upgrad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ource dependency, to provide scientific grounds and decisions for the smooth transition of the independent colleges. It focused on the examination of such issues and problems as the excessive dependence on the parent colleges, the insufficiency of governmental support, the deficiency in regional cooperation, the irrational market dependence, etc. The authors, therefore, proposed that independent colleges can realize transformation through strengthening cooperation with attached universities, compliance with state policies, coordinated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market integration, to foster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independent college; transformation; resource dependence

G40-052

A

1008-0627(2021)02-0107-08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培育项目“独立学院内涵式发展研究——基于山东省11所独立学院的调查分析”(19CPYJ31)

石义秀(1988-),男,山东泰安人,助教,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E-mail: 1316790816@qq.com

(责任编辑 赵 蔚)

猜你喜欢
母体学院转型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蒲公英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故乡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台湾“文化标杆”林谷芳:台湾文化离不开大陆母体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