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我们永远铭记!

2021-12-23 02:32米青任秋祯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1年34期
关键词:姜涛抗战中华民族

米青 任秋祯

“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这首《松花江上》,唱出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乃至中国人民的悲愤情怀。

90年前,山河变色,国土沦丧,中华民族的苦难时刻刻骨铭心。

90年后,安不忘危,治不忘乱,中华民族的复兴脚步不可阻挡。

警报为历史而鸣,钟声为和平而响。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拒绝遗忘、铭记苦难的铮铮誓言,也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郑重宣言。

素材链接

有一种苦难永世不忘——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广场上弹孔累累的台历石碑将时间永远定格在1931年9月18日。距此不足3公里,就是九一八事变爆发地——北大营。

1931年9月18日22时20分许,日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遂以此为借口,炮轰北大营,进攻沈阳城,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由此爆发。“我们突然被一声爆炸声惊醒,随后日本人就打来了。”东北军独立第七旅士兵陈广忠生前无数次讲起这段往事,有时喝了酒,就忍不住流泪。“我们眼睁睁地看着平時一个锅里吃饭的兄弟,被日本人追着打,用刺刀捅,满地都是血……”

随后4个多月时间,128万平方公里的东三省沦陷。民族的伤痛加剧撕裂,国民的伤痕持续加深,屈辱苦难深扎在那片我们热爱的土地,久久难以愈合。

运用示例

当军国主义的铁蹄践踏在国土上的那一刻起,殖民侵略的耻辱,瞬间变成伤及每个中国人的“子弹”,穿透了皮肉、穿透了胸膛,也穿透了一些人的脊骨。也是从那时起,无数人勇敢站了起来,不畏强暴,勇于赴死,为民族赢得骨气与尊严。今天,我们牢记这段耻辱、伤痛的历史,就是要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更要知耻而后勇,为民族复兴汲取奋斗与拼搏的力量。

有一种精神历久弥新——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义勇军誓词歌》《血盟救国军军歌》《辽宁民众自卫军歌》……经过专家学者的挖掘整理,当年义勇军将士们的一支支战歌,今天的人们得以重新聆听。“这些战歌虽然旋律各异,词作不同,但都发出了中华民族共同的声音:起来!”中共辽宁省委党校教授王建学说。

其中,《血盟救国军军歌》的创作者孙铭武三兄弟,率先拉起队伍,成为辽东地区最早崛起的一支抗日劲旅。为此,敌人把孙家30多口人作为“反满抗属”追捕,房屋地产全部没收。孙铭武毫无所动:“国破家亡,有产何用。”1932年,孙铭武壮烈牺牲。

为了在国际社会揭露日本的侵略罪行,被称为“九君子”的九名爱国人士聚集在一起。这九人中,有中共地下党员巩天民,还有医生、教授、银行家。尽管身份不同,但他们却有着共同的信念: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罪恶行径。他们冒死搜集了大量原始性、实证性和系统性兼备的罪证实物,汇编成包含300多页文件、照片等在内的日本侵华一手证据,取名为“TRUTH”(真相),由国际友人递交给国联赴华调查团,使日本侵华罪行大白于天下。

“TRUTH”有两份,正本递交给了国联赴华调查团,副本被埋在了一棵丁香树下。但很快风声走漏,巩天民等人被逮捕。酷刑拷打下,他们也没有供出丁香树下的那本“TRUTH”。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1938年10月上旬,抗联队伍在黑龙江牡丹江地区乌斯浑河渡口与日伪军千余人遭遇。8名准备渡河的妇女团成员,为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放弃渡河。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得以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在背水作战至弹尽的情况下,面对日伪军逼降,女战士们宁死不做俘虏,她们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唱着《国际歌》,集体沉江,壮烈殉国。

牺牲时,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1938年的延安窑洞里,毛泽东以朴素但激动人心的语言,拨开“亡国论”“速胜论”的迷雾,洞见了胜利的未来。

美国记者斯诺来到延安,为中国共产党人“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所打动,认为“这些是人类历史本身的丰富而灿烂的精华”。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这是作为母亲的赵一曼留给孩子的最后念想。

赵一曼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存亡,赵一曼舍子从戎、奔赴东北。她组织了一系列宣传活动,而后带领一支游击队驰骋于白山黑水之间,“红枪白马”的英姿令日寇闻风丧胆。一次激战中,赵一曼受伤被俘。带着对儿子的无限深情,赵一曼从容就义。那一年,她只有31岁,儿子7岁。

运用示例

面对日益深重的民族屈辱,于沉睡中惊醒的中华儿女,从心底里发出了“不愿做亡国奴”的呐喊,于是毅然奋起,于是英勇抵抗,从白山黑水到南国丛林,从长城脚下到太行山上,苦难深重的中国大地上终是汇聚起一股救亡图存的滚滚洪流。

“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不仅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一次被镌刻在民族史书之上、胜利属于所有中华儿女的伟大的卫国战争,更是整个中华民族走出苦厄、迈向辉煌的关键转折点。——安星予

14载春秋风雨,14载浴血奋战,无数英雄儿女用鲜血告诉日寇,中华民族永远不会屈服!那些慷慨赴死的年轻人,用自己年轻的肩膀,扛起了我们国家的未来!

在这场正义与邪恶的大决战中,中国军民付出了3500多万人伤亡的巨大代价。杨靖宇殉国时35岁,赵尚志牺牲时34岁,陈翰章牺牲时只有27岁……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后代的光明,用不屈的斗争拼出民族的未来。正是他们,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回首90年前的瞬间,我们愤怒于侵略者的残忍无情,哀怨于国民政府的屈膝软弱,无奈于旧中国的落后无力,悲痛于同胞受到的非人屈辱。但是我们更自豪于中华儿女的不屈斗争,感激于英雄烈士的牺牲奉献,欣喜于中华民族的觉醒奋起,坚信于美好明天的未来可期!——《法治日报》、新华社

有一种启迪昭示未来——

·好战必亡,忘战必危

每到九一八,全国很多城市都会拉响防空警报。鲜为人知的是,这源于沈阳胶带总厂退休老工人郝松青的一条建议。

他说:“伪满洲国亡国奴的经历一辈子也忘不了。那时候中国人每天都得面朝东给日本天皇行礼,现在好了伤疤不能忘了疼。”希望在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当天,鸣响防空警报,提醒人们“九一八”是个耻辱不能忘记的日子。于是,1995年,郝松青将这些想法写成信寄给了人民建议征集办,中共沈阳市委很快批复了这封信,并于当年开始实施。

此后,九一八事变纪念活动日渐丰富,并得到规范延续下来。2021年9月18日9时18分,“勿忘‘九一八”撞鐘鸣警仪式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前举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撞响“警世钟”,14响钟声回荡在长空,代表着中华民族14年抗战的艰苦历程。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沈阳市皇姑区黑龙江街77号,一幢中式小楼古朴庄重。1956年,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在这里开庭,对包括日军中将师团长铃木启久等36名战犯进行审判。

“面对如山铁证,他们全部认罪伏法。”沈阳审判日本战犯法庭旧址陈列馆副主任宋苗说,这是二战战犯审判史上绝无仅有的。

这些日本战犯回国后成立了“原日本战犯中国归还者联络会”,首任会长便是此前在沈阳接受过审判的原日军中将藤田茂。“原日本战犯中国归还者联络会”以“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中日友好”为宗旨,出版了很多还原侵华战争的书籍,让更多的日本人了解那段历史,也促进了中日民间的友好交流与合作。

运用示例

历史的记忆总会在一些特定的时间节点上,给予人们继续前行的力量。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铁骨铮铮、视死如归的奏响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而历史的经验同时也在告诫着我们,安不忘战,忘战必危。只有不忘记战争的创伤,才能更加珍视如今的现世安稳;只有从往昔的苦难中汲取力量和智慧,才能以更加从容宽广的胸怀去拥抱未来。

当下,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去,但现实的威胁却依旧严峻。由此,这一股在抗战的壮阔进程中所形成、中国人民特有的斗争精神更加不能丢、不能忘,这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永远激励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内在能量。未来,它更将成为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砥砺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安星予

素材延伸

三个人的抗战直播

在微博平台,有一个名为“抗战直播”的账号,在九年时间里,用日复一日的图文直播,将八十年前同一天发生的抗战消息“直播”给今天的人看。这个账号从2012年开始,至今天已经发布了40546条抗战记录。

姜涛,“抗战直播”的最初发起人。他是一名热衷于历史的70后,目前在上海文化行业工作。2012年7月7日,姜涛开通了“抗战直播”微博账号。他和志同道合的大学校友钱寅浩和席康,一起制作、发布微博。

为了力求所发布内容的真实、全面,他们查找了大量抗战期间的《申报》《新华日报》等档案,搜罗了许多有关抗战日记、历史讲述等出版物。席康说:“那些报纸上报道了很多我们根本不知道他们姓名的人,可以说是无名英雄、一些普通人。比如今年初,当时直播的是1932年的128淞沪抗战,当时看到很多报纸报道,有很多很普通的普通人,他们把自己一天的工资积攒下来,送到了当时在上海坚持抵抗日军的第19路军,送到了他们的军队接待处,给他们用作军费,希望他们用这些钱去买一些药品、食品。一开始看到的是有一些经济能力比较强的人,捐款数字比较大,但看到后面发现有很多的,可能一些体力劳动者,他的收入很微薄,一天的工资可能就一块,几毛几分,他都积攒起来送到第19路军的办事处,所以很多类似这样的事情,对我是非常大的触动。”

姜涛希望,通过“抗战直播”能让更多人更深刻地体会到这段历史,“抗战英雄的名字必须被提起,这是我们一定要做的事。”

运用示例

九年如一日的直播,姜涛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历史的真相,更是那不可磨灭的爱国精神。在信息时代,灯红酒绿的互联网世界似乎杂乱无章,可背后却有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以爱国主义精神为纽带连接在一起,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姜涛他们用九年的呕心沥血表达对祖国母亲的热爱,这也提醒着我们要时刻把祖国放在心上,把爱国融入到生活中去。——江西会昌中学 黄顺

“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越了解这段历史就越明白我们的民族能几千年屹立不倒的原因,”网友如是说。“即使在最晦暗的时刻,先辈们都没有放弃理性。”重温历史,我们越发懂得了中国人何以为中国人。长达14年的屈辱中,中国人没有放弃希望,而是以团结的姿势去面对;无数次的牺牲中,国人没有被仇恨蒙蔽双眼,而是以宽容的理性去面对。铭记屈辱的历史,保持理性的思考,传承先辈的精神,这便是姜涛在抗战直播里想让我明白的事。——江西会昌中学 陈琪

(资料来源:新华社、腾讯新闻、人民网、红网、光明网;《法治日报》《参考消息》等/编辑:关晓星)

猜你喜欢
姜涛抗战中华民族
相见,不如怀念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公职人员涉嫌合同诈骗60万元被捕
咸鱼翻身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