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农编传承与创新

2021-12-23 15:16宋平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37期
关键词:编织

宋平

摘要:传统草编、竹编、棕编在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均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学校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美术教育,开发校本特色教育课程,以草为美,让学生们从小领略五千年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去领略传统文化的美,发扬工匠精神,记住乡愁。

关键词:传统优秀艺术文化传承;编织;乡土美术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7-100

一、实施背景

乡愁,是中国人对故土山水人文的悠长眷恋。“让居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是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新材料和机器大生产逐步取代了传统人工编织,传统编织技艺逐渐在消失,同时传统编织技艺过程繁复,经济效益低,很少人去学,进而步入失传的困境。

二、主要内容

(一)新农编课程设立

一个完整的编织作品需要起稿、定型、选择原材料、原材料打磨、作骨架、编织、调整结构等步骤,其制作步驟

繁琐,同时具有一定的难度。与传统编织有所不同,德新小学新农编艺术工作坊具有以下教学特点

1.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德新小学校位于德阳市旌阳区德新镇,是一所建校较早的农村小学校,德新小学新农编艺术工作坊因地制宜,有效利用农村资源将田间地头的草、竹、棕榈叶、玉米皮等农作物作为原材料进行编织创作。

2.材料环保再利用

德新小学新农编坊走访当地村落将其回收利用制作成了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同时也减少了农作物焚烧带来的大气污染,美化了环境,净化了空气也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

3.乡村美育新道路

德新小学新农编艺术工作坊,因地制宜,走坊乡村,深入农户日常生产生活,拜访传统编织匠人,再进行理论研究学习,着重实践过程,挖掘传统编织文化内涵。通过对传统编织的研究学习,学生传承了传统农编基本技能,并挖掘出了传统农编所蕴涵的民族文化,领略到了五千年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了他们爱家、爱乡、爱国的情感,进而促使学生积极探索乡土美育新道路。

(二)新农编教学创新

传统农编作品看似简单,但其制作过程繁复枯燥,文化内涵深远,学生学习和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新农编艺术工作坊根据当地特色和学生特点对传统编织教学进行创新。

1.创建新农编艺术工作坊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传承传统优秀艺术文化,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学校在校门口右侧打造了专门学习新农编的一间坊,同时免费对外开放。装修风格以传统民居为参考,以草搭房,以竹为桌凳,以农编用品、农具为装饰,极力营造传统农居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发现美、创造美的潜能。

2.编写新农编校本教材

传统农编教材大多都是以制作工艺品为目的而编写,其编织教学过程繁复枯燥,且难度大,学生不容易掌握也不能理解其文化内涵,长时间教学下来学生会对传统编织学习失去兴趣。我校老师以传统编织教材和民间编织匠人为参考,融合当地农民生产生活场景,分年龄段编写适合本校学生的新农编校本教材,使学生掌握传统农编基本技法,同时创新作品形式增加趣味性让学生更加有兴趣的去学习农编,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3.多种教学方式

新农编艺术工作坊,不仅仅只有本校老师进行授课,我校聘请了民间传统农编手工匠人,定期到校进行现场教学,同时学校绝大部分学生都来自于各村农户,家中年长的长辈都会农编手作,学生回到家中还能得到父母长辈的指导。学校定期举办农编大赛,学生在有一定农编基础上还会进行自主创新学习,激励学生创新农编作品。

三、实施成效

(一)农编传承后继有人——开辟了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与乡村学校教育结合育人的新路子

学校根据当地特色,因地制宜以传统编织的形式创新了新农编教学,乡土材料美术教育如何搞?我校找到了一条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与农村小学美育结合的一条路,农编传承后继有人。

(二)农编文化内涵深远——传承非遗项目是增强文化自信的有力手段,新农编工作坊的打造既推动了非遗项目的时代发展,又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在新农编工作坊,学生除了按部就班地跟随专业美术老师和民间老艺人学习农编技艺,还可以在习得草编技术、技巧的基础上进行自主的艺术创作,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融入到艺术工作坊的编织活动中去,形成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艺术创作活动。在实际操作时,坊成员之间还可以就编织技巧进行讨论、交流,通过他们对编织活动和技巧的不断复盘,不断探索新农编的内容及形式,进一步提升草编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青少年心目中的地位。可以预见的是若干年后,我校毕业的学生在升入高一级学校后与新同学、新老师聊起以前的小学生活,印象最深刻的应该就是习得整个农编技巧的过程,他们长大成人后再回到学校,肯定还会去看看当年那个充满温暖回忆的艺术工作坊。

四、相关探究

(一)传承与创新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传统编织技艺逐渐被高新科技所取代,我们应该找寻怎样一种方式去创新?使农编手作既能传承传统技艺同时又能与时俱进展现时态特色,这需要老师和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共同探索。

(二)文化内涵的挖掘

在农编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教授学生编织技艺,学生关于农编文化内涵的探索还不足,如何系统的将编织技法和文化内涵结合,使农编作品具有情感,让作品不仅要有血肉还要将其注入灵魂。

猜你喜欢
编织
体验编织的乐趣
一针一线编织爱
我喜欢上编织课
连锁反应
经典编织
编织盛夏
织梦实验
有趣的编织大赛
度假吧!带上你的编织鞋包
白色旧毛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