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1)

2021-12-23 12:09李海宁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37期
关键词:高中德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合

李海宁

摘要: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解决学生思想问题是德育的重点。传统的德育更多是灌输和说教,政治化倾向比较显著,不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心理,因此不能取得较好的德育效果。而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对学生道德教育轻视,侧重于心理学的技术技巧,由此造成了心理问题的德育化。而如何有效整合学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高中教育成效的根本。

关键词:高中德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合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7-343

1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学生的学习压力逐渐加大,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也越来越大。而德育既要坚持道德导向和政治导向,同时又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给予关注。由此必须有机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通过探索行之有效的结合方法,以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2 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心理教育在高中教学中有一定的影响。为了对高中生进行心理教育,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准确分析,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产生的一些困惑、问题等,采取一定的科学方法进行引导、疏导,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心理的方式与方法。当学生拥有良好的心态以及积极的学习情绪,并且做到知行合一时,也意味着其心理趋向于平稳发展,积极健康。根据高中生的心理实际,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与空间,采用适宜的科学方法,真正使得心理教育教学产生最大的育人效果。通过心理教学,对高中生的积极人生态度进行培养,利用科学手段缓解他们的压力,利用心理暗示等方法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其逐步反省自身,同时还能形成正确的观念以及道德品行。为了让高中生学会掌握正确的解决心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则需要采取切实的教学手段,引领高中生向着积极健康、充满正能量的方向前行。同样,良好的心理状态,实际上也能增强高中生的责任意识和自信心,使得他们的意志力、责任感等得以培养,同时还能主动发挥主体性,适应学习、生活以及日后的社会。

3 高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策略

3.1 创新理念

在高中德育中,班主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树立为学生负责的工作态度,从思想入手纠正高中生的观念,而不是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来强制学生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等,约束高中生的发展和正确思想的形成。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教师的教育观念比较落后,都是以成绩论英雄,把学生的考试成绩放在第一位,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只要是成绩好的同学,一切皆优秀。当学生出现问题后只会进行批评式的说教,强迫学生接受正确的观念,很少有教师去了解学生的经历,去了解学生的心理,去了解学生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教师喋喋不休地讲道理,导致多数学生非常反感,甚至产生了逆反情绪,教师很努力地教育学生,却只收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由此可见,学校应该加强对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让教师树立正确全面的育人观念,把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以达到育人的目的。在融合高中德育与心理教育时,班主任必须从根本上扭转高中生错误的观念。此外,班主任要有意识地、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对自身的心理问题不要过度惊慌,而要学会寻求教师、朋友、家人的帮助,自主规范行为举止。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主动回归学习,积极面对生活,就能提升高中教学的实践意义。

3.2 学生自治

高中学生人数众多,班主任的管理任务和教学任务繁重,难以对学生进行全面管理。因此,可以采用分阶段管理的方法,通过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积极自治。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建立三阶管理模式,即个人、小组、班级,师生共同制定班级管理的规章制度,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最终制定的规则才能让学生信服和遵守。每个学生要自主地进行自我约束,然后小组进行互相监督和鼓励。在班级中从德育角度构建学生对班级管理的认同和支持,并且要将健康知识以及德育知识融入学生的日常中,构建积极和谐的班集体。对于班级规则,师生要共同遵守,这样教师才能为学生起到良好带头作用。

3.3 文化建设

在高中教育中,良好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学校也必须要为同学们创造出更多优秀的条件去改变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的基本环境,通过环境的改变让学生受到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上潜移默化地影响。其实校园环境主要凸显为文化环境,这是一种集体的精神,也比较符合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能够让学校的各位教师以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为主要目标,并且结合实际的教育需求来进行日常生活环境的改善,这也能够为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提供良好的工作前提条件。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发展的关键时期,更是会受到高考升学压力以及未来的职业选择带来的压力,甚至在人际交往、家庭生活当中也并不尽如人意,所以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也都是在所难免的,而一个完善的心理咨询师的建设恰恰能够为同学们解决这些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一个良好的场所,也能保证同学们的基本隐私,让同学们能够更加积极地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与人交流,从而缓解心理压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这样的德育教育形式才能够真正地完成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重要目标。

3.4 实践活动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与德育,不仅要从规章制度上对学生进行约束,更要让学生从内心认识到健康心理以及道德品质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推动学生的内在动力,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改变和完善自己。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师可以在班级管理中展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抒发情感、自由表达,从而在思想层面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调节学生的心理,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人生。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德育中,班主任应自觉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同时,班主任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开展探究教学,找出适合学生的融合方法,合理融合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将正确的思想渗透到教学中,关注每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觀。

参考文献

[1]裴莉娜.浅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双向结合[J].科学时代,2015(6) .

[2]赵静.利用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J].华人时刊·校长版,2013(Z2) .

猜你喜欢
高中德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