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考试题的学科素养
——以2021 年全国乙卷思想政治试题为例

2021-12-24 08:54吉林刘兴吉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21年4期
关键词:情景中国共产党学科

吉林 刘兴吉 于 波

2021 年高考思想政治试题坚持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通过设置鲜活的、典型的情景彰显学科核心素养。

一、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及现状分析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对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核心素养的培育使学生能够在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指导下,合理整合学科相关知识,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进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就目前学校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现状来看,我们有了很多积极变化。一是充分通过发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导向作用,即通过“考什么”来引导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可以说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指明了方向。二是许多学校和教师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部署和探索。但是,我们还应看到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依然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首先是某些学校还是片面地强调升学率,只见“分数”不见“素养”,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是教师的观念有待转变,一些教师思想保守,不愿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所做所为与核心素养的培育相背离,看不到通过情景、活动开展“以学定教”的模式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二、学科核心素养在试题中的体现

高考试题要通过适当的试题立意、素材选择、情景构建和问题设置,突出学科素养等方面的考查,现笔者结合全国乙卷的试题来说明上述问题。

例1(2021·全国乙卷·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949 年3 月23 日,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时,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习近平说:“直到今天,‘两个务必’的教育还远未结束,继续‘赶考’的任务也远未结束。我们一代一代共产党人都要不断地接受人民的‘考试’、执政的‘考试’,向人民和历史交出满意的答卷。”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党永葆“赶考”的清醒,始终强调和坚持“两个务必”,带领人民砥砺前行、接续奋斗,在一场场历史性考试中交出了优异的答卷,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在不断“赶考”的背后,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结合材料并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永葆“赶考”的清醒。(12 分)

解题分析:本题需要结合材料并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永葆“赶考”的清醒,属于全国卷中比较稳定的说明类试题。从素材的选择来看是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从情景构建来看,展现了我们党从1949 年的七届二中全会到2021 年成立一百周年,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为实现这一目标不断“赶考”。考生通过获取和解读信息,会切实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的立场,结合我国的巨大发展进步和自身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就使得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的升华,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认同的学科核心素养立意因此彰显。

从问题的设置来看,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永葆“赶考”的清醒。其凸显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取向。通过中国共产党永葆“赶考”的清醒认识,引导考生思考这是我们党基于时代变化发展的实际和人民在不同阶段的利益诉求,立足社会存在作出的正确价值判断。因此,从知识角度看说明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从学生的体验和思维角度看则是“赶考”的清醒认识是我们党作出的正确价值判断。有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就会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我们党不断“赶考”的清醒认识立足时代要求和人民的诉求,制定出正确的领导国家发展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方针、政策,进而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早日实现。从知识维度上又说明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因此,本题从素材的选择到问题的设置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复杂情景,在复杂的情景中,引导考生通过调动和运用知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故而,科学精神的学科素养立意就此彰显。

例2(2021·全国乙卷·16)某中学7 名高一学生,上学时感受到交通拥堵,同时发现专门设置的公交车道利用率并不高。他们用3 个月的时间详细调查了本市公交专用道的整体使用情况,撰写出上万字的研究报告,提出了合理使用公交专用道的建议。该报告得到有关专家认可和支持,受到市政府有关部门重视。这事例表明( )

①关注并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是中学生的责任

②开展社会调研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

③就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提出建议是中学生的权利

④反映公共管理问题时需要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题分析:本题以高中生提出意见和建议为素材,情景的构建是针对交通拥堵这一情况,这几名高中生主动地调查研究,形成方案,受到专家和政府的重视。体现了当代高中生有序参与公共事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体现了公共参与的学科素养立意。

三、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培育策略

在学科素养的培育上,通过情景、活动开展“以学定教”是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情景的构建和活动的开展,落实改变传统教学中“传递”知识的弊病,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的“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模式。

情景的选取要能“讲好中国故事”,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和发展。如笔者在讲授“坚持党的领导”一课时,构建了“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等多重严重冲击,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情景,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情景的选取和活动的设计要能引导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如笔者在讲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课时,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如何看待你们每天的学习和生活成就了谁,谁又成就了你的这段关系?”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同时,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明确个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的责任和担当。

情景的选取和活动的设计要引导学生懂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重要性,自觉参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如笔者在讲授“法治社会”一课时设置了以下活动:全班任意抽取2 个小组,讲桌上放2 个乒乓球,小组成员每人拿起后再放下,由下一个成员拿起再放下……直到最后一名同学拿起再放下,活动结束,其他同学观察和回答下面三个问题:

1.哪个小组快?哪个小组慢?依据你的观察尝试描述一下过程。

2.依据同学们描述的过程,我们尝试构建一下从想法到实施再到效果的知识结构。提示:效果上就是“是什么”,比如快慢、有序无序等等;实施就是“怎么做”的问题。

3.小到做游戏,打篮球……大到社会治理,同学们试着用想法、实施、效果的知识结构描述一下法治社会是什么样的。

这样学生就在活动中认识到法律需要得到普遍的认同,社会治理才会依法开展,公共生活才会和谐有序,从而引导学生自觉树立法治意识。

情景的选取和活动的设计要能呈现出公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重要作用以及公民参与缺失的危害性,引导学生有序参与公共事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如笔者在讲授“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一课时设置了这样的活动任务:让学生上学和放学的过程中观察所在社区有哪些令人不满意的地方,并提出整改建议。等到上课时比较集中展示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早市和夜市占道经营,二是随意张贴小广告。笔者由此设置了两个问题:

1.就这些问题说说你的感受和想法,有没有行动呢?

2.如果让你行动起来,你将选择哪些做法并阐述理由。

通过活动和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自觉树立公共参与的意识。

综上,核心素养立意的考查已经在高考试题中得到全面的贯彻和落实,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情景、活动开展“以学定教”,将培育核心素养的策略付诸于教学实践。

猜你喜欢
情景中国共产党学科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学科新书导览】
情景交际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超学科”来啦
楼梯间 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