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格桑花”在异地绚烂盛放

2021-12-24 04:30李香玉刘燕
教育家 2021年49期
关键词:格桑花翔宇玉树

李香玉 刘燕

“站在东北大地遥望玉树,我深知自己只是做了微不足道的工作,却赢得玉树人民的崇高赞誉,内心惶恐不安。与常年坚守在玉树各行各业的建设者们相比,我觉得自己所做相去甚远,因而每一次到达玉树,都是我学习提升并自我净化的过程,让我更加关注这片土地的蓬勃发展。”这是辽宁省沈阳市翔宇中学执行校长韩丹在青海省玉树州第四届“玉树好人”颁奖晚会上作为“民族团结模范”代表的一段发言。在她看来的“微不足道”,实则是十三年如一日的坚持。2008年以来,韩丹27次奔赴青藏高原,深入藏区了解情况,到学校调研学情,主持召开家长会,在海拔4000多米的考点陪学生高考。她带领着一支以振兴民族教育为己任的教师队伍,播撒爱的种子,践行爱的教育,倾注心血浇灌每一朵长在异地的“格桑花”。在他们不懈的努力与坚守下,三江之源教育活水汩汩而入,蓝天下的格桑花愈加绚烂……

一次青海行,一生玉树情

2008年7月,沈阳市翔宇中学收到青海省教育厅的信函,告知省里有一个“异地办班培养高中生”的项目,希望翔宇中学帮忙落实。异地办班,简单来说就是借助教育资源优厚的地区委培教育薄弱地区的学生。而这批学生都是来自三江源地区的藏族学生,基本没受过什么优质教育。青海省教育厅决定把他们送出去“看世界”,学到知识后再返回家乡,盘活藏区教育生态,促进民族教育发展。

从教育的本质上而言“有教无类”,从响应党的号召来说,更是当仁不让。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真的是困难重重。且不说学苗底子差,单就藏族学生从西北藏区跨越4000公里到东北汉族地区上学,牵涉到方方面面的管理就是一个巨大难题。当时韩丹也陷入了迟疑,“我必须亲自到青海牧区了解一下实际情况”,韩丹说走就走,开启了人生第一次飞往青海的旅程。而就是这次考察,便注定了她将与民族教育结下不解之缘,一次青海行,一生玉树情。

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西部青藏高原腹地,长江、黄河、澜沧江都发源于此,素有“中华水塔”的美誉。这里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高寒缺氧,很难留住优秀教育人才,教育教学资源严重匮乏,教育生态亟待改善。生活在那里的牧民一般孩子较多,教育观念淡漠,孩子们常常念完小学就跟着父母去放牧,还有的孩子常年吃住在寺院。初三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多是个位数,英语单词也说不了几个,甚至连26个字母都背不上来。

“中华水塔”给养了全中国,然而谁来给养这里的孩子?了解到真实情况的韩丹勇敢地站了出来,她说:“不接这个项目有无数个理由,但接这个项目只有一个理由:做教育,就是得教书育人,不管他是哪里的人,他要学,你就要好好地教。”回到沈阳后,她便致函青海省教育厅表示同意接受异地办班的项目,并且亲自主抓。韩丹还在教师队伍里挑选了两位富有爱心和责任心的教师担任藏族班的正副班主任,并配备了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做科任教师。他们做好了一切准备,只等着藏族学生到来。

“他们就是我们来自高原的孩子”

2008年9月初,第一批藏族学生46人启程前往沈阳市翔宇中学。这是一次全新的挑战,更是一场牵动无数人心的旅程。韩丹和老师们提前到西宁去接站,在火车上的44小时,他们跟藏族学生热情地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在孩子们抵达学校之前,按照韩丹的要求,教室布置得热烈而温馨,黑板上写着“欢迎回家”四个大字,寝室的被褥叠得整整齐齐,窗台上的花瓶里还插着一束美丽的鲜花,食堂准备的第一顿饭就有他们喜欢吃的土豆炖牛肉……

然而,生活习惯差异和地域文化差异依然给藏族班的教育教学带来了诸多阻碍。韩丹深深感到,要使藏族班的教育教学走上正轨,必须真正走进藏族学生的内心才行。在同藏族学生的进一步交流和沟通中,韩丹找到了问题的根源,他们是因为害怕、自卑,才会像小刺猬一样把自己蜷缩起来,竖起坚硬的刺。爱是打开心灵最好的钥匙,她跟所有藏族班的任课教师讲:“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不管有着怎样的不同,但他们是我们的学生,也就是我们的孩子,你们自己怎样对待自己的儿女,就怎样对待他们。本着‘爱’字,我们一定能教好他们!”在韩丹的带动下,所有藏族班的任课教师都把爱倾注到藏族学生身上,教他们洗澡、整理内务,教他们说汉语,陪他们购物、看电影、参观科技馆、春游,还跟孩子们学说藏语,一起跳锅庄舞……

“高中生正处于对个性发展需求最为强烈的时期,仅有师长的关爱和呵护是不够的,还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和理解,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帮他们建立自信。”于是,在校园运动会上,韩丹让藏族学生穿上自己的民族服装载歌载舞登台亮相,特殊的登台仪式让汉族教师和学生眼前一亮,感到他们是如此靓丽、与众不同。开幕式结束后,很多汉族学生凑到藏族班拍照、聊天。此后,学校还倡议汉藏学生双语主持升旗仪式,专门组织汉藏学生的足球、篮球友谊赛,等等。同学、同吃、同活动,进一步增进了汉藏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使彼此关系更为融洽。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当时在沈阳市翔宇中学求學的藏族学生有100多名,其中十多名学生的家就位于震中结古镇,孩子们疯了一样要回玉树去。韩丹和老师们一面给他们分析情况讲道理,让孩子们知道回家的路万分艰难,还可能给救援带来麻烦;一面通过新闻,让孩子们了解党中央和全国人民对玉树的关心和支援。她知道,孩子们迫切希望听到家人的声音和家人平安的消息,于是在教室里放了很多部老师包括她自己的手机,供孩子们和玉树的亲人、朋友、老师取得联系。这样,孩子们的情绪才逐渐平静下来。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藏族孩子在异地也能感受到家人般的温暖,让他们渐渐地把学校当成家,在远离家乡几千里的大东北快乐地生活,勤奋地学习,向着阳光奔跑!”韩丹的话语里充满亲人般的关怀与疼爱。

为藏族孩子插上逐梦的翅膀

为培养藏族孩子的自立、自信、自强,鼓励他们勇敢追逐梦想,在每一届藏族班的开学典礼上,韩丹都会谆谆教诲:“你们选择来到翔宇中学,就是选择了过不一样的1095天,你们选择的不是享受,而是远离、艰辛、付出和拼搏,可当你们熬过这段时间,呈现在你们面前的将是一个更加广阔的成长平台。在这里,你们不仅仅是学生,还是传播藏文化的使者。我希望你们能够成为老师们的老师,成为我的老师。”每每讲到这里,韩丹都欣喜地看到孩子们的眼睛里闪烁着亮光。

“‘完美自我、善待他人、服务社会’是翔宇中学的办学理念,我们希望为学生奠定幸福人生的基础,将来能够支撑家庭、服务社会,成为有独立人格和幸福感的人。”韩丹常对藏族学生讲,“高中三年,你们除了为自己而拼搏,还要心系家乡,将来大学毕业后一定要履行改变家乡、报效家乡的责任,把你们在学校里喊的口号、写到作文里的承诺以及在升旗仪式上发出的感想落到实处。”

韩丹不仅这样对孩子们说,也是如此带领教师团队去工作的。按照规定,藏族班的孩子们“学”在沈阳,但“考”在青海,因此,每年的中考、高考期间,老师们还会一路护送考生们回到家乡,并停留陪考。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有近千名藏族学生因为沈阳尚未开学而滞留在青海,其中有286名是即将面临高考的高三学生。情急之下,韩丹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派教师赴青海!一支由40余名汉族教师组成的支教团队逆行高原,克服水土不服和高原反应,靠强大的意志力完成了长达82天的教育支援。

作为校长,韩丹始终以育人之心爱学生,以长远目光看教育。2021年开始,为培养学生中的“小先生”,她倡议在藏族班里搞“学生讲师赛”。学生们踊跃报名,有的讲藏语,有的讲数学,有的讲化学……各学科组的王牌教师担任评委,评出金牌讲师、银牌讲师和铜牌讲师,由韩丹亲自为获奖学生颁发奖牌。“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在藏族孩子的心中埋下一颗教育的种子,他们带着这颗种子回到玉树去,也许未来就会生根发芽,成为当地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为玉树的教育添砖加瓦。”

真心换真情,以大爱做民族教育

异地办学苦不苦?苦!做民族教育累不累?累!那为什么还能坚持做下去?除了因为做教育本身就是件福泽深厚而有意义的事,韩丹还讲述了另一个原因,那就是藏族学生和家长们发自内心的感恩之情,给了她坚持下去的信念。

2014年5月末,学校有82名藏族学生完成了高中学业,即将返回藏区参加高考。离校的前一天晚上,韩丹和老师们为这些孩子召开了欢送会,给他们发了平安果、幸运橙,为他们系上祈福的幸运手链。孩子们脸上满是开心、感动的神情却又全都泪光闪烁。接下来韓丹和老师们被孩子们一个突然的举动震撼了。82个孩子全部从座位上走出来,汇到教室中间,齐刷刷地跪下,异口同声地喊道:“感谢老师!感谢翔宇!感谢老师!感谢翔宇!……”“我和在场的老师们一个个地拽孩子们起来,告诉他们不要这样,不要这样,但几乎过了一节课的时间,他们才肯站起来,后来我们就抱在一起哭。”不舍离别,难忘师生情,那个场景韩丹至今难忘,也成了她坚持做民族教育的巨大动力。

刻在韩丹心里的还有2018年的一次藏族学生家长会。“当时我们去到玉树州,会议地点定在八一职校的四楼会议室。因为高原缺氧,我走得很慢,走几步要喘好几下。于是我停在二楼拐角处,想歇一歇再爬。而当时跟在我身后的所有藏族家长在那一刻也全跟着停了下来,关切地望着我。我深吸了一口气,摆手示意他们先上,但他们仍然不动。我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这时一个学生走过来说:‘校长,我背您上楼吧。’我说:‘不用,我能爬上去。’然后我就又慢慢地爬楼梯,家长们才跟在我后面慢慢地往上走。会上,我工作介绍刚进行一半,就看到一位头戴礼帽、身穿藏袍的家长双手举着一条洁白的哈达,走向主席台,走向我。我急忙走到主席台的前沿,接过哈达。他用不太熟练的汉语说:‘我孩子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学,谢谢您,谢谢翔宇!’我的眼泪又掉了下来。之后,便是成群结队的家长纷纷走上前来送哈达。”

藏族同胞给了韩丹太多感动,她深深地爱上了那片土地。在多次走访调研中,韩丹发现那里的学位不足问题虽然已基本得到解决,但教育教学质量亟待提升。这样的形势韩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深知要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于是积极与青海省教育厅沟通,在海南州共和县民族中学搞起了试点,对这所学校三百余名教师分批次进行跟岗培训。通过三年跟岗交流,共和县民族中学的教育教学水平实现了大幅提升,获评“青海省藏汉双语教师培训基地”,承担起农牧区中小学教师职业素养、专业水平及教育教学技能的培训工作,辐射带动了整个海南州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结语

韩丹十三年如一日地坚守民族教育阵地,通过异地办学培养了三千多名藏族高中生,更为藏区培训出一大批优秀教师,可谓创造了教育的一个奇迹。正如她自己所言,“教育无区域无民族无种族界限,作为教育人,我们有责任为教育资源匮乏和教育人才短缺的地区输送教育支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只有付出才能得到回报,只有坚持才能创造奇迹。未来如果有机会,能在师资培训上为藏区多做一些工作,我将义不容辞,这也是我的一个美好愿望。借用诗人艾青的一句诗——为什么我的眼睛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韩丹,现任辽宁省沈阳市翔宇中学执行校长,曾荣获沈阳市“师德先进个人”“优秀校长”等称号,2020年获评第四届“玉树好人”, 2021年6月荣登“中国好人榜”。

猜你喜欢
格桑花翔宇玉树
我爱冬天
我喜爱的植物——格桑花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Principles of Calligraphy Criticism
玉树新城
刘军、叶翔宇、周博作品
我家门口的玉树
格桑花,幸福花
藏地甘南:格桑花盛开成四季的轮回
格桑花
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