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党史教育浸润童心的策略与思考

2021-12-25 12:02冷旭光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党史教育

冷旭光

摘    要: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教育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学科教学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载体。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从中观层面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这一根本问题。广大教师要學习党史,并有效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将红色基因浸入骨髓、融入灵魂,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增强爱国、爱党、爱民情怀。

关键词:党史教育;学科渗透式教学;核心素养的价值定位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是一部催人奋进的光辉历史,是一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史、发展史、革命史、英雄史和自身建设史。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第一条提出:要“爱党爱国爱人民,了解党史国情,珍视国家荣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明确指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中,渗透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当今中小学生,包括部分教师对党史了解甚少,身上缺少这种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坚持胜利的品质,而这些正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作为教师,要担当育人使命,引领价值信仰,通过学科渗透与融合,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纽扣,赓续红色血脉,增强国家、社会和自我认同感,积极乐观地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课题牵动,为润泽童心赋能

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活动主要以课题研究为基础,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形成教育成果为主要目的。结合百年华诞,马家沟小学将党史教育学科渗透与应用,作为“十四五”一项重点课题进行立项。课题组主要分三步走:

一是专题学习,强化政治引领:课题组按照党史发展的四个阶段有步骤、分阶段开展实效培训。无论假期还是疫情期间,问题解析、教学重建、“空中研修”已成为课题组的研究常态,从根本上实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

二是整合梳理,深入研读教材:结合教学内容找准党史教育的切入点是关键。实验教师从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策略的运用等方面深度精研,并积极探索学科内、学科间、学科外的融合途径与渗透方法。

三是尝试探索,优化实施策略:实践中,实验教师不断汲取并充实话题信息、社会动态、音像作品等资料,结合典型课例生成新的探究主题,科学地进行“二次开发”。相继总结出谈话导入、情景讲述、微课视频、参观体验、网上研学、资料补充、红歌联唱等20余种实施策略,从根本上实现了课程内容的突破与渗透目标的螺旋上升。

数学学科李琳老师在执教五年级上册“梯形的面积”一课时,为了实现“三峡水电站大坝横截面的一部分是梯形”教学这一目标,在出示主题图内容的同时,还借助视频播放、音效解说将水电站的发电量、蓄水量及三峡水电站工程在世界上的地位等信息呈现在学生面前。本节课,学生在掌握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同时,在具体情境中还感受到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科技的迅猛发展,激发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责任感。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韩冰在执教五年级下册《中国有了共产党》一课时,用图片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用影片增进与党的感情,通过让学生品读五四运动背景资料、聆听李大钊英雄事迹、观看中共“一大”召开时的视频资料等,使他们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脉络,初步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性质及意义,从而坚定学生热爱党、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念。韩冰老师渗透党史教育的微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铭记百年党史,守初心做追梦人》被上传到“哈尔滨市云平台”,她还先后在市区进行相关内容的专题讲座。

美术课上,韩华老师在执教五年级上册《船》一课中,将党史教育“站起来”阶段有机渗透到水墨画教学中。课堂伊始,她运用背景知识导入、情景体验、网上研学等策略,带领学生在欣赏嘉兴南湖红色旅程的同时,让学生了解: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南湖的一艘画舫上完成最后的议程,南湖从此成为党的重要诞生地。而后,学生兴致盎然地欣赏船的造型,了解船的结构。单一的党史内容在韩老师的课堂上变得生动起来,学生的创意作品跃然纸上。

二、课堂实操,为润泽童心固本

教案是教师为实施课堂教学而精心编写的“自备剧本”。课题组深耕教育研究,引导教师潜心备课,精心预设,力求课堂教学兼具思想性、教育性和生动性。人音版第九册第二单元《雨花石》是电视剧《红红的雨花石》主题曲。旋律纯朴、委婉,以第一人称缅怀无名先烈为了给中国人民带来黎明,默默奉献,恰似小小石子铺起的一条五彩路。学唱前,实验教师苏北深入挖掘教材,选用了影片《闪闪的红星》中插曲《映山红》作为欣赏曲目。此曲在影片中共出现两次:第一次演唱旋律舒缓,饱含对红军的期盼和崇敬;第二次出现在“冬子妈”牺牲时,演唱旋律速度加快,情绪变得坚定而有激情,表现出人物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通过播放两组不同场景的旋律,使学生感受到速度和情绪的变化及表达的情感。在学唱歌曲《雨花石》时,学生沉浸在对革命先烈崇敬和缅怀的感情中,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更加懂得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再如,语文学科教师刘志卓在教学四年级下册《黄继光》一课时,深入分析学情:对于小学生来说,抗美援朝历史事件中“上甘岭战役”“597.9高地”等名词以及黄继光冒着枪林弹雨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献出年轻的生命等英雄故事,距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背景知识的缺乏可能导致学生对于英雄形象的误读。刘老师结合插图,通过采取历史资料补充、想象人物内心、反复诵读品悟、联系生活导行等策略,丰富学生对党史第二阶段的认识,学生从黄继光的英勇行为中受到震撼,深化了对党的认识,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

预设一: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营参谋长说:“参谋长,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

引导想象:战斗时间久,火力猛,任务急,战士们个个都已身心疲惫,生命垂危,此时黄继光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补充资料:同学们,1952年7月,黄继光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一员。是党的教育让他在面临危险和伙伴牺牲时意志无比坚定。于是,他坚定地对营参谋长说——(引读)

预设二: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黄继光肩上腿上都负了伤。他用尽全身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二十米,十米……近了,更近了。

引导对比:把句子改成这样可以吗?(出示)对比分析;你能想象一下当时的画面吗?

预设三: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啦!在暴风雨一樣的子弹中站起来啦!他举起右臂,手雷在探照灯的光亮中闪闪发光。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啦!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角色体验:黄继光,你已经身负重伤,难道你不疼吗?战友都牺牲了,难道你不害怕吗?

小结:同学们,黄继光是一名青年团员,他对党无比热爱,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献出生命。正是这种信仰,让身负重伤的他一次又一次地站起来,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牢牢地堵住了敌人的枪口,为我军夺下597.9高地赢得了时间,赢得了胜利!作为新时代少先队员的我们又该怎样做呢?

三、多育融合,为润泽童心设境

少年儿童正处于思想政治启蒙的重要阶段,党史教育学科渗透,除了教师在课堂进行有效引导外,还应通过开展一些行之有效的活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学校先后在教师中开展了“学党史不忘初心,祭英烈牢记使命”参观、观影、党史知识竞赛等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了“云研学”“红领巾党史课堂”“童心向党,致敬百年”征文、演讲、手工制作等主题教育作品展。校本学科沈金波老师指导并带领学生将生活中闲置的废旧纸张,通过撕、剪、泡、搅等程序制成纸浆,以五角星、党徽、英雄人物为素材,亲手制作成图案独特、色彩鲜明的“红色巧手感党恩”的手工作品;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唐拳影在二年级自编教材《我是维修小能手》一课的拓展环节,将“颗颗螺钉连着航天事业,小小按钮维系民族尊严”这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口号,巧妙地引用在学生动手操作前。唐老师通过回放发射现场的视频,借助手中小小的螺丝钉,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中国航天事业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先进的艰辛历程,感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航天事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通过开展红色体验类、实践类等课程,使学生在回望历史的同时,感悟到学科背后蕴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从根本上实现了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的“三全育人”的良好生态。

通过党史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带给我们诸多思考:作为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肩上的责任与任务,并不断赋予党史教育以新的时代内涵,使之成为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在渗透过程中,既要做好内容的筛选,确保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应以多样化的形式给学生以正确的导向,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让党史教育真正浸润于学生心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编辑/魏继军

猜你喜欢
党史教育
浅析农村党员干部党史教育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党校加强党史教育重要性及对策浅析
论青少年核心素养培育中的党史教育
党校加强党史教育重要性及对策浅析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网络时代大学生党史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关于党史教育的重要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