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优质栽培种植技术措施

2021-12-26 07:05代进营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1期
关键词:姜块晒种生姜

代进营

(漾濞彝族自治县平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漾濞 672502)

1 生姜种植效益分析

生姜用途广泛,可作调味品、可食用,可药用,作为保健品。为此,生姜的市场行情一直很稳定。效益上看,一般产量都集中在5 000 kg/667m2,生姜的市场行情变化波动是比较大的。近几年来生姜的均价大约在8元/kg左右,根据这个价格计算的话,产值大约在40 000万元/667m2。然后减去种植成本的话,生姜的种植效益大约在30 000元/667m2。就算市场行情不好只要3.5元/kg的话,效益还是在8 000元/667m2,由此可见,生姜种植效益可观。

云南省漾濞彝族自治县属亚热带和温带高原季风气候区,立体气候明显。气候干湿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昼夜温差大,垂直差异大。全年无霜期长达263天,年均降雨量1 060.6 mm,年均日照时数2 207.1 h,非常适宜生姜种植。

2 生姜种植技术分析

2.1 适季栽培,适期播种

生姜喜温,不耐寒,不耐霜。适期播种,确保初霜来前收获,整个生育期都在无霜季。原则上,断霜后,地温15℃以上,为最佳播种期。结合本县实际情况,基本上2—5月份可播种。此期播种,可确保根茎生长旺盛期,有足够时数的适宜光照温度,为获得高产创造有利的气候条件。

2.2 选好姜种,培育壮芽

2.2.1 选留姜种

好的姜种,取自无病、长势好的高产田。收获后,留芽头饱满,个体肥壮,大小匀称,色泽鲜亮,无伤疤的姜块。

2.2.2 培育壮芽

1)壮芽影响因素。壮芽是确保高产的前提,就形态而言,芽身促壮,芽顶钝圆。培育壮芽,与姜种营养、种芽生位置、催芽温湿度等相关。①姜种营养。常言道:母壮子肥,凡是鲜亮而营养好的姜种,培育的种芽也肥壮。而干瘪、营养差的姜种,培育的种芽也瘦弱。②种芽生位置。一般,顶端、外侧生芽肥壮,而基部、内侧芽苗瘦弱。③催芽温湿度。适温催芽,22~25℃间,芽苗壮硕。高温催芽,28℃以上,幼芽偏瘦、细长。湿度不宜低,姜种失水过多,同样会造成种芽瘦弱。

2)培育壮芽方法。培育壮芽的基本流程,选种、晒种、催芽。①选种。做种用的姜种,色泽鲜亮、肉质新鲜、个头肥大、未腐烂、未受冻、无病虫害,剔除干瘦、发软、显褐色的个体。②晒种。播种前30天,自地窖中取姜种,洗净泥土,平铺草席上晾晒1~2天。夜间,收姜种于室内。晒种的目的,提温破休眠,降湿防腐烂,有利于增强出芽势。同时,晒种后,病姜会干缩,便于及时淘汰。③困姜。晾晒1~2天后,收置室内,覆盖草帘,堆放3~4天,用于分解养分。④催芽。困姜3~4天后催芽。经催芽的姜种,出苗快而整齐,是高产栽培的重要技术措施。当前,可催芽方法很多,有室内催芽、火炕催芽、阳畦催芽等,用何种催芽方法,应根据地方气候条件而定。室内催芽:室内搭建催芽池,规格:高80 cm,长短视具体情况而定。池底部铺放晒过的麦秸,麦秸上铺一层稻草。晒过的姜种,趁热堆放,厚50 cm。而后,姜种上在铺设一层稻草,后覆盖棉被保温保湿,控温20~25℃最佳,困种20天即可。火炕催芽:火炕同样为地上搭建,与室内催芽池催芽类似,炕底部铺设垫草,后堆放姜种,层层堆放,在加盖稻草,顶部、四周用棉被覆盖,控制好温湿度,时间20天左右。阳畦催芽:田间挖类似育苗的冷床,宽15 m,深60 cm,长度视具体情况而定。底面加盖暴晒的麦秸,姜种均匀码放在上面,堆积厚度30 cm,覆盖适量稻草,外搭建拱棚,加盖塑料薄膜。为防夜间温度过低,薄膜加盖稻草保温。30天左右,可催芽。

2.3 整地作畦

宜种生姜地块,要富含有机质,排灌方便,以沙壤土、壤土为首选。其中,沙壤土最佳,酸碱度偏酸或中性。选好地后,深耕20~30 cm,细耙,晒垡,作畦。畦面因地而异,就本地而言,整个生长期多雨水,建议做高畦,挖深沟,畦向南北。畦宽120 cm,畦沟宽35~40 cm,沟深12~15 cm,配套排水沟。畦面行距控55 cm的种植沟,沟深10~13 cm。种植沟内,用足腐熟有机肥,用2 000~2 500 kg/667m2;饼肥用75 kg/667m2;草木灰用75 kg/667m2,为后期高产储备养分。

2.4 规范种植技术

栽种选在晴天,播种前,将催好芽的姜种,掰成70~80 g重的姜块,每一姜块留1~2个肥胖的姜芽,去除多余姜芽,确保足够养分用于供给主芽。下种前,遇到旱天,应提前沟内浇水,水渗下后下种。播种时,姜块平放,种芽朝上,株间距20 cm,将其按入土壤中,覆一层5 cm的细土即可,播种后将土壤耙平。合理种植密度,山地种姜控制在4 000~5 000株/667m2,用种量控制在300 kg/667m2最佳。

2.5 加强田间管理

改善田间管理,以优化种植条件,创造利于高产的环境。

2.5.1 追肥增产

姜耐肥,用足基肥,后期,还需多次追肥。壮苗肥:苗出齐,苗高30 cm,追施壮苗肥。用尿素10 kg/667m2,兑0.5%~1%浓度,浇施。或者,用充分覆熟粪肥500 kg/667m2,兑水每次2 500~3 000 kg,浇施。催子肥:以氮肥为主,量上有所增加。用豆饼100~150 kg/667m2,或者腐熟厩肥用1 000 kg/667m2。此期,正值雨季,建议于株体10~12 cm挖穴,点播,盖土。早期,基肥用足,无脱肥,减少追肥量,避免植株徒长。转折肥:初秋转凉,促生姜分枝。除草同时,重施转折肥。以速效肥,配氮磷钾肥为主。多数情况下,需用尿素20~25 kg/667m2;硫酸钾用20~25 kg/667m2;过磷酸钙用10~15 kg/667m2,均匀撒施种植行上,培土。补充肥:9月中上旬,根茎旺盛,为促块茎膨大,防早衰,补施1次补充肥。以复合肥为主,用30~40 kg/667m2。

2.5.2 培土促根

生姜生长期,需多种中耕、除草、培土。生长前期,间隔1~2周,下雨后浅锄1次,破板结,保墒情。株高40~50 cm时,组织培土。培土防姜块外露,培育肥大块茎。夏季多雨,培土需挖深畦沟30 cm,挖出来的土壤均匀放根系行间。

2.5.3 控水促老熟

种植后,表土宜干,便于回温。久不下雨,适量浇灌。出苗后,畦面干干湿湿。进入雨季,及时排灌,降水位,避免受潮,根系腐烂。姜块膨大期,勤浇水,促进膨大。收获前30天,根据气候情况,适量浇灌,促姜块老熟。

遮阴防热。入夏后,气温升高,注意遮阴。入秋后,气温转凉,拆除遮阴物。遮阴物搭建,宜用细竹或树枝,覆盖灰色遮阴网。

2.6 做好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对生姜产量影响大,务必要提前做好防控措施。

2.6.1 病害防治

1)腐烂病,又称姜瘟,在种姜区多见,可造成10%~20%的减产,甚至会造成绝产,为制约生姜产量的重大因素。防治措施:合理轮作,选用无病姜种。栽植前,用甲醛100倍液浸泡,浸种6 h。或者切块后,用1%波尔多液浸泡,浸种3 min。推广深沟高畦种植,及时排水。出现腐烂病菌,可用消石灰,用100 kg/667m2调整土壤酸碱度,控制该病害。出现病株时,及时拔除,清理带菌土壤。穴内加盖时会,用无菌土覆盖。

2)斑点病,又称“白星病”,危害叶片为主,多见不规则病斑,中间呈灰白色,边缘呈褐色。潮湿环境下,病斑有大小不一的黑色粒点。严重时,病斑相联,可使整个叶片枯干。防治措施:可冲施微生物菌肥,以均衡土壤中微生物菌种,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流行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每次800~1 000倍液,喷施。或者,用30%氢氧氯化铜悬浮剂,每次300~400倍液,喷施。间隔1周,喷施1次,持续用3~4次,效果不错。

3)炭疽病,为真菌性病害,危害叶片,长期为水渍褐色斑点,后期逐渐扩大呈不规则褐斑。潮湿时,病斑呈小黑点。防治措施:合理轮作,收获时,及时处理病残体,带离田间集中销毁。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株势。药物防治,用70%甲基托布津(即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用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

2.6.2 虫害防治

姜螟是重防虫害,以幼虫啃食嫩茎,钻进茎干种危害。受此虫害影响,地上茎叶枯黄。防治措施:发病初期,茎叶失水卷缩,用刀具将茎叶去除,促基部发新枝。到虫卵孵化高峰期,可用药剂防治,宜用90%敌百虫,800~900倍液。或者,用50%马拉硫磷1 000倍液,经注射用于虫口防治,效果不错。

3 生姜收获技术

收获生姜,分种姜、嫩姜、老姜。①种姜。苗高20~30 cm,6~7片叶时,新姜即长成,此时可收获。收获时,用小铲挖坑,扶住姜株,以免晃动。挖土尽量少,收获后,回填土拍实。②嫩姜。初秋转凉,根茎旺盛,分枝成姜丛,是鲜姜最佳收获期。此时的嫩姜,含水量大,适合用于加工腌制。收获早,产量低,品质好。收获迟,品质降低,但产量高。为此,应适期收获。③老姜。初霜到来,植株茎叶泛黄。此时,根茎老熟,可作老姜收。采收宜选晴天,浇水1次,湿润土壤、疏松土质。收获时,将整株姜拔出或刨出,抖落泥土,剪除多余茎叶,留残茎2~3 cm,去根,不用晾晒,直接贮藏。

猜你喜欢
姜块晒种生姜
生姜贮藏主要影响因素及技术要点
夏吃生姜益健康
低温烘干处理对早稻种子发芽的影响
关于水稻种子大棚晒种可行性的探讨
浅谈水稻种子的处理技术
水稻育苗关键技术要点
怎样窖藏生姜
文武小生姜德子
生姜贮藏保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