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公祠历史街区旅游开发与保护策略

2021-12-28 06:10徐静逸
当代旅游 2021年20期
关键词:盐城古建筑建筑

徐静逸

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江苏南京 210000

引言

陆秀夫, 字君实,盐城建湖人。公元1256年与文天祥同登进士榜,公元1276年任礼部侍郎,公元1279年晋升左丞相。公元1279年春,元将张弘范攻破崖山,陆秀夫见宋朝大势已去, 不可挽回,先驱妻、子入海[1]。后将黄金国玺系在腰间,携幼帝赴海而死,壮烈殉国。为纪念陆秀夫,在盐城儒学街建造了“宋垂相陆公祠”。现为江苏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是盐城市恢复较为完好的历史文化遗迹之一[2]。

一 陆公祠现状

(一)建筑现状

为纪念南宋爱国英雄陆秀夫,于公元1531 年建陆公祠。陆公祠占地1500㎡ ,建筑面积554 ㎡。 “三进两厢”,一进为门厅,正中是“宋丞相陆公祠”碑刻,二进为仰止堂, 三进为浩然堂[3]。经过400多年的自然环境及人为战争破坏,加上陆公祠长期失修,房屋破败不堪, 祠内陈设也先后遭破坏与散失, 表忠亭、浩然堂和中流砥柱坊均化为乌有[4]。为了加强历史文物的保护, 利于广大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发展,1983年盐城市政府重修陆公祠。修复后的陆公祠仍为“三进两厢”与陆公祠原有的面貌一致。至2008年,盐城市政府为了纪念爱国英雄陆秀夫以身殉国730年,对陆公祠进行了扩建[5]。特邀上海同济大学专家教授研究设计,将陆公祠向东扩至儒学街,建设三进二堂,同时在陆公祠的东南方向增设两座二层楼阁,作为古旧文物交流市场和古色古香的茶社雅聚之所[6],并在陆公祠的东面儒学街上建置仿古街区,均为仿明清风格建筑,与现有祠堂建筑风格保持一致。(见图1)

图1 陆公祠外观

(二)使用现状

1 旅游现状

陆公祠现因周边旅游景观体系和服务体系的缺失,使许多旅游团放弃参观这一历史文化景区,游人稀少。就很多盐城市民而言,陆公祠是现成的旅游景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了解历史增强爱国主义的地方,但是游览的本地人不多。

2 商用现状

陆公祠的商用现状主要包括其东面的古旧文物交易市场、古色茶社以及仿古街区。本文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到,茶社门户紧闭,透过门窗望去,茶社内家具布满灰尘,很久没有开门。古旧文物交易市场,几无文物,大多是仿古工艺品。而仿古街区里大多是生活类商铺,与陆公祠或历史街区无关。(见图2)

图2 陆公祠文化街

二 陆公祠保护价值

我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源远流长,老祖宗留给我们许许多多宝贵的历史财富,其中古建筑便是这众多历史财富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金钱无法衡量历史建筑的价值,它的不可再生性强调了其保护的重要性。正因如此,陆公祠的保护价值值得进一步探究。

(一)历史价值

1 历史见证者

陆公祠于公元1531年修建,它矗立在儒学街近500年,见证了盐城地区兴盛交替、沧桑变化,体现了盐城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从它身上可以看出盐城地区展脉络,反映着盐城地区历史的本来面貌。

2 情感的载体

陆公祠的修建是了纪念爱国英雄陆秀夫,也是盐城爱国教育基地之一。它承载着陆秀夫清正廉洁、忠贞爱国、大义凛然的精神和舍生取义的崇高气节,弘扬着热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励后人传承陆秀夫的精神,充满正能量[7]。对陆公祠的保护,有助于促进爱国主义、传播正能量,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艺术价值

1 审美价值

中国古代建筑凝聚了历代匠人的心血,不论是建筑外形、建筑彩绘还是石雕石刻都体现着历代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其中或大气磅礴、或清新温婉,但无一不展示着浓浓的中国风情。陆公祠为典型的明清时期的院落,虽不比苏州园林的小桥流水或是皇家建筑的大气磅礴,但在古建筑稀少的盐城地区,陆公祠的存在也为盐城这座古城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 借鉴价值

近年来,“中国风”备受追捧,无论是生活用品,还是电子产品, 或是建筑设计都喜好融入中国元素。中国古建筑不论在技艺还是在艺术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水准,在世界建筑史上卓越非凡。与西方建筑强调实用性不同,中国古建筑着重意境美。陆公祠为盐城地区为数不多古建筑之一,为盐城地区许多仿古建筑群,如水街、盐渎名城等,起到了借鉴和参考的作用。

(三)社会价值

1 物质层面

古建筑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旅游开发与商用开发上。

旅游开发的直接经济价值是门票的收取,其间接经济价值便是带动周围商业的发展。当前,陆公祠周边商业发展较为落后,虽位居市中心黄金段,但却门庭冷落。其间接价值未能体现,旅游经济链未能形成。与洛阳相比,洛阳古建筑每年近有8000万游人参观游览,旅游业年收入逾500亿,其文化产业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仅带来直观的经济收入,还可提升地方形象,给城市起到“增值”的作用。

2 精神层面

当前,社会群体对古建筑保护没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致使韩国申遗屡次成功。当社会群体对古建筑保护形成一个完整、成熟的价值观,将直接影响国家历史遗产保护的发展,从而提高人们的国家归属感和民族认同感[8]。以圆明园为例,提到圆明园多人们首先想起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掠夺国家珍宝、残害中国百姓、破坏国家美轮美奂的建筑,从而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责任感。

三 陆公祠保护与维修情况

在建成后的四百多年里,岁月变迁,城市不断发展变化,陆公祠也历经了大大小小数十次的修缮。

(一)明清时期

据《盐城县志》记载,陆公祠在公元1531年由盐城知县程㸅建造,于公元1538年由县丞胡鳌修缮,并增建浩然堂,扩建陆公祠由三进两厢为四进两厢。之后陆公祠于某年坍塌,由高万节复建。康熙年间,工部侍郎孙在丰,重修陆公祠。乾隆年间,盐城知县黄垣增建了陆公祠的外部围墙,使陆公祠焕然一新。嘉庆年间,盐城知县寿聪、陆树英都修缮过陆公祠。

陆公祠一二进之间的庭院东侧有一灰色石碑,为“杨瑞云重修陆公祠记”,据石碑记载“万历己卯,余受命宰盐城,则首谒丞相祠,又获拜于所葬衣冠之墓,有厚幸焉。盖丞相死所,乃余之乡也;余所宰邑,则又丞相之乡也,有异代之谊矣!时祠宇荒圮,余亟修饬之。既落成,洒酒而告而诵《九歌》《九章》,以为迎神送神之曲。肃乎见其俨然正笏之容,而英英乎若其神之飒然而来也。”由此可见,明万历年间,盐城知县杨瑞云钦佩丞相陆秀夫清廉报国的忠义,感叹时下陆公祠荒草丛生的现状,遂重修陆公祠,但并未对格局做出相应改变。

(二)建国以后

清朝末期,战事连绵,国力衰颓无力支撑祠堂的修缮工作,陆公祠年久失修,房屋破败,围墙坍圮。民国时期,陆公祠一度被作为学校。建国以后,也成为过政府机关的办公场所或是职工宿舍,祠堂内的建筑遭到极大破坏。

1983年,盐城建市,市政府拨款重修陆公祠,恢复其三进两厢布局,祠内的雕像、牌匾、画像等都按照记载恢复原貌。在修缮过程中,发现了历年盐城知县修缮陆公祠的记载石碑,现保存于陆公祠内。修缮后,正殿“仰止堂”供奉陆秀夫画像,匾额由刘海粟题名;后院“浩然堂”中立陆秀夫全身塑像,左右两侧悬挂记录陆秀夫生平的画像;东西两厢摆放陆秀夫的遗墨,对外开放,并被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秋,盐城市政府重修陆公祠,恢复“中流砥柱坊”,新建“三进厅堂”“光前裕后”照壁,重新设计制作陆秀夫生平事迹陈列展,并在其东侧修建一条仿明清风格的历史街区,彰显千年古城的历史文脉。

四 陆公祠保护建议

虽说盐城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对于文物及古建保护的起步相较于其他的城市来说,还是起步较晚,由此看来对于文物及古建保护可以参考其他城市的成功案例。本文就此提出几点建议。

(一)古建筑文物保护与旅游业相结合

陆公祠的保护性开发可以借鉴南京夫子庙的案例,陆公祠旁的陆公祠文化街是一条南北走向的老街,地处儒学街内,可以参考夫子庙景区的改造案例将儒学街整条街区改造成古色长街,作为盐城市旅游景点之一,街中可销售盐城特色食品和特产或是富有代表性的旅游特色纪念品。如此改造既能够拉动盐城地区的旅游发展,又能够带动陆公祠及其周边商业区的人流量。陆公祠当下人流不足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交通问题,地处市中心,经常性堵车导致旅游团接到游客后并不会为游客安排陆公祠游览项目,且没有停车场,不论是旅行团的旅游大巴还是游客的私家车都无处停放;二是未形成旅游景点体系化,周遭没有可以观览的地点,陆公祠周围只有盐城地标性建筑—大铜马可以观赏,其余便是商业化建筑。

(二)注重城市规划

陆公祠地处市中心黄金地段,商区集中,车辆繁多,这不仅造成旅游景区的拥堵,也不利于古建筑保护。首先,整改儒学街为仿古长街,将零星散落的仿古建筑集中整治,参照夫子庙案例,将陆公祠发展成块状旅游景区,整体提升街区知名度;其次,扩大景区周遭绿化面积,治理景区周遭卫生环境,做好城市形象工程建设;最后,完善景区周边服务业与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停车场、医务室、餐饮业等服务业与公共基础设施,有助于增加游客游玩幸福感,提升盐城城市形象。

五 结语

中华民族古建筑是中国人民五千年历史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对中西方建筑都具有深刻的影响。对于古建筑的保护与发展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借鉴他人成功案例不可生搬硬套,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保护古建筑,为中国历史遗产保护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猜你喜欢
盐城古建筑建筑
古建筑木结构保护技术在现代园林工程中的应用探讨
传统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与恢复研究
从盐渎到盐城——盐城命名记
非遗盐城
三个关键词,读懂盐城这座城!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东方湿地之都”——盐城
中国古建筑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贡德尔地区的法希尔盖比城堡和古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