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百年党史 坚定理想信念

2021-12-28 03:47袁淑玲
理论学习与探索 2021年5期
关键词: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信仰

袁淑玲

(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党校,河南 郑州 450052)

理想信念是人类精神信仰的具体体现,理想体现为对未来可实现目标的向往和追求,信念则体现为对思想、目标的坚信和身体力行执着追求的态度,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灵魂。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奋斗目标,在追求理想中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付出了巨大代价,也取得了辉煌成功。从建党之初只有几十名党员投身革命的小党,成长为当今有95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以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用理想信念铸就伟大事业的历史。

一、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1.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基础之上,蕴含着真理的力量。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列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坚定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共同政治信仰。马克思主义所蕴含的科学性、真理性为中国共产党人提供强大的信念支撑,对马克思主义的理性认同越深刻,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就越坚定。唯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铸就中国共产党人对党的忠诚,这种源于科学理论的理想信念,构筑成中国共产党人能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力量源泉和立身之本。1936年,毛泽东在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谈话中提到:“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其中一本就是《共产党宣言》,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坚定的理想信念为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也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根本原因。

2.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承载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蕴含着无私的政治品格。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它第一次站在人民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坚信只要人民成为自己的主人、社会的主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人,共产主义就能够在不断改变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中一步一步实现。马克思毕生的使命就是为人民解放而奋斗,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主义坚持的人民立场和立志实现人民自身解放的思想给探寻民族再造复兴,救人民于水火的中国先进分子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实现理想的路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统一到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中,党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利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价值追求铸就了共产党人无私的品格和不畏牺牲的坚定意志,成为激励中国共产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和坚定信念。在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并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3.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精神、革命精神、社会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蕴含着强大的精神力量。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它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中华民族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和动力源泉。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目标,进而渐次过渡到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其实现理想的过程面临各种危险、困难和挑战。面对强大的敌人和困难,中国共产党从来没有丧失过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去争取胜利的必胜信念,这种信念植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面对强敌和困难不甘耻辱、不怕牺牲、不屈不挠、奋发图强的精神中,它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丰富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内涵,它们为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投身革命和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具体体现。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中华民族有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民族之林的能力。”

二、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彰显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奋斗史

1.坚定的理想信念体现在党领导人民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奋斗目标的执着追求中。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认识中国、改造中国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明确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奋斗目标。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此后,在探索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实践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国情以及时代特征相结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产生的创新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指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在中国特色创新理论指导下,依靠坚定不移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当家作主;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奠定了新中国发展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通过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国家逐步走向繁荣富强,使人民摆脱贫困,实现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的历史跨越。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通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战胜一系列风险挑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虽然也曾有失败和挫折,但党始终没有动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通过自我革命,在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基础上,勇于探索和创新,推动党的事业走出低谷,不断取得新的成功。正如邓小平所说:“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矢志不渝的理想、坚如磐石的信念,始终贯穿在党的奋斗历程中,它是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保证。

2.坚定的理想信念体现在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利益的实际行动中。中国共产党在建立之初,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1921年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就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实际上提出了最终实现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解放的目标。1925年12月,毛泽东在《政治周报》发刊词中说:“为什么要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1936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英勇坚决地领导了中国的革命战争,在十五年的长岁月中,在全国人民面前,表示了自己是人民的朋友,每一天都是为了保护人民的利益,为了人民的自由解放,站在革命战争的最前线。”可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变的初心和不断前进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团结带领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实行土地改革,实行“耕者有其田”,满足几千年来农民对土地的渴望,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广大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人民成为国家主人。改革开放后,党带领广大人民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人民生活日益改善。进入新时代以来,党领导人民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百年来,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利益是党贯穿始终的一条红线,人民的愿望就是党的奋斗目标。在党的领导下,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实现一个又一个既定目标,把党和国家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党的百年历史就是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仰,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

3.坚定的理想信念体现在无数共产党人为理想信仰勇于奉献、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上。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以改造中国为己任,以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富裕幸福为使命,以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开始革命的伟大历程。为了理想信仰,无数共产党人以坚韧不拔、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英雄主义精神舍家纾难、英勇献身。据新中国成立之初组织部门的普查,从建党到建国的28年中,全国为革命牺牲的党员和革命志士共计2100万人。据1945年党的七大时期的初步统计,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及抗日战争时期,在战场上牺牲的76万余人中有32万余名党员,党员占了牺牲人数的将近一半。聂荣臻生前曾回忆,长征中每一仗打下来,党团员负伤之数,常常占到伤亡数的25%、甚至50%。湘江战役,13位团以上干部战死在湘江两岸。长征中,牺牲的营以上干部就达422人。在革命时期,涌现出李大钊、夏明翰、蔡和森、陈延年、方志敏、杨靖宇、董存瑞等一大批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自由而牺牲的革命烈士。在和平建设时期,无数共产党员奋战在国家建设第一线,以对祖国和人民无限忠诚、无限热爱的伟大情怀,以及为理想信仰勇于献身、无怨无悔的高尚情操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作出了巨大贡献。其间涌现出了雷锋、焦裕禄、王进喜、钱学森、邓稼先、孔繁森、谷文昌、杨善洲、罗阳、黄大年等一批优秀党员代表,以及在抗震抗洪抢险、抗击新冠疫情以及脱贫攻坚等急难险重任务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党员群体,他们为新时代广大党员树立了光辉榜样。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共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

今日之中国,第一个百年目标已经圆满完成,正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从中国共产党百年走过的光辉历程来看,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完成党的历史使命,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最重要的保证,也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今天,在新长征路上,我们要战胜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重大风险挑战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依然要靠全党全国人民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

1.坚定理想信念必须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共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在新时代,共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也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之上,建立在对中国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之上。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真学真懂真信,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政治思想觉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思想深处真正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

2.坚定理想信念必须牢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价值追求始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新时代共产党员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必须学习党的历史,在深入了解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的基础上牢记党的初心使命,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真正让理想信念成为心中的灯塔,在实践中把准政治方向,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人民立场,维护人民利益,保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发扬大公无私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矢志不移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贡献。

3.坚定理想信念必须立足岗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没有奉献牺牲精神,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同样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在新时代,共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必须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必须把思想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把理想信念内化为精神支柱,外化为干事创业的自觉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理想信念的价值和意义。共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必须处理好当下和长远的关系,既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更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奋斗,扎扎实实做好当下的每一项工作。共产党员要把个人的理想和奋斗同党和人民的事业结合起来,同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结合起来,立足本职岗位,争创一流业绩,在急难险重时刻冲得上来、豁得出去,把党员的先锋形象树起来,用实际行动彰显信仰信念的力量。

猜你喜欢
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信仰
舍己救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罗盛教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论信仰
铁的信仰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共产主义就在你我的奋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