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1-12-28 03:47
理论学习与探索 2021年5期
关键词:依法治国纪检监察法治

杨 政

(江西京九物流有限责任公司,江西 南昌 330002)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党领导法治建设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遵循,是引领法治中国建设在新时代实现更大发展的思想旗帜,是指导引领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武器。

作为铁路企业的一名纪检干部,如何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基层纪检人员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

一、深刻认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学习贯彻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全面依法治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举措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创造性提出一系列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其重大意义和原创性贡献,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以此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1.从理论意义上看,习近平法治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新境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和理论创造力,深入回答了事关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从法治领域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理论上有许多重大突破、重大创新、重大发展,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

2.从实践意义上看,习近平法治思想拓展了社会主义法治新道路。长期以来,我们党总结运用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习近平法治思想,顺应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宣言书、动员令,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科学指南,为我们更好发挥法治在治国理政中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作用提供了根本遵循。

3.从历史意义上看,习近平法治思想赋予了中华法治文明新内涵。中华法治文明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中华法系在世界五大法系中独树一帜,具有伟大的创造力和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我国古代法制成败得失,挖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精华,弘扬出礼入刑、隆礼重法的治国策略,推崇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理念,倡导天下无讼、以和为贵的价值追求,主张德主刑辅、明德慎罚的慎刑思想,坚持从我国基本国情和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赋予中华法治文明新的时代内涵,使中华法治文明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4.从世界意义上看,习近平法治思想为维护国际法治秩序贡献了新智慧。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立足全人类立场,高举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旗帜,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明了应对全球性挑战、走向更加美好光明前景的方向,为推动全球治理变革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二、全面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精神实质,准确把握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政治方向

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就其主要方面来讲,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精辟概括的“十一个坚持”。这“十一个坚持”,既是重要战略思想,又是重大工作部署,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重点把握好以下四个关系。

1.正确认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是我们的法治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法治最大的区别。全面依法治国绝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而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不断提高党领导依法治国的能力和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我国法律充分体现了党和人民意志,我们党依法办事,这个关系是相互统一的关系。这就要求纪检监察组织准确把握政治监督的职责属性,牢牢坚持党的绝对领导,自觉把日常工作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大局中去谋划和思考,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2.正确认识政治和法治的关系。党和法的关系是政治和法治关系的集中反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当中有政治,没有脱离政治的法治……每一种法治形态背后都有一套政治理论,每一种法治模式当中都有一种政治逻辑,每一条法治道路底下都有一种政治立场”。习近平法治思想强调通过法治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有效实施,通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彰显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逻辑和政治立场,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底色。这就要求纪检监察干部必须深刻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要更加突出政治监督,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纪检监察工作中得到贯彻落实,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3.正确认识改革和法治的关系。改革与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要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这就要求各级纪检组织必须把政治监督摆在监督工作首位,坚持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统筹谋划推进政治监督,破解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重点难点问题,同时以聚焦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及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为牵引,紧扣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时代主题,紧盯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深化改革、铁路建设、队伍稳定等重点领域,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

4.正确认识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确保党既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又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从严治党。我们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据宪法治国理政。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不是对立、孤立的,而是根本一致、密切联系的,只有准确把握两者的内在规律和密切联系,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健康发展。这就要求纪检监察工作要以依规治党为引领,突出抓好“关键少数”,努力使其成为尊纪尊法、学纪学法、守纪守法、用纪用法的模范,牢固确立纪法红线不能触碰、纪法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推动纪检监察工作始终沿着法治轨道高质量发展。

三、自觉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要求,不断提升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水平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纪检监察干部使命在肩、责任在肩,必须在学习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上学深一步、行先一步,自觉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监督、匡正风气、防治腐败,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水平,努力在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大的担当和作为。

1.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确保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纪检监察工作的规范化法治化建设,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将坚持和加强党的统一领导作为根本遵循。近年来,集团公司纪委不断完善纪检监察工作机制体制,建立健全请示报告等制度机制,从组织形式、决策程序上保证党牢牢掌握反腐败斗争领导权。各级纪检组织要严格落实向党委的请示报告制度,严格履行各项报批程序和手续,对问题线索处置、谈话函询、初核、立案审查调查以及党纪政务处分等各方面的报告、请示、审批作出制度化、程序性安排,全链条、全过程规范运行,将党对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具体化,以实际行动落实“两个维护”。

2.不断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确保政治监督在规范化轨道上运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要以强有力的政治监督,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找准履职尽责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才能增强政治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体到集团公司,监督的重点是跟进监督“第一议题”落实情况,坚决纠正贯彻落实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对全面从严治党、巡视巡察问题整改、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以及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深化改革、铁路建设、队伍稳定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跟踪问效专项检查和集中整治,推动系统施治、标本兼治。

3.严格依规依纪依法履职,确保权力运行既规范有序又顺畅高效。坚持依规依纪依法是纪检监察组织最基本的工作准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实质,是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纪检监察组织必须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进一步强化法治意识、法治思维、法治素养,既学好用好党章党规党纪,又学好用好宪法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权限、规则、程序开展工作,把依规依纪依法贯穿强化监督与巡察、执纪审查、调查处置、追责问责等各方面和全过程,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实现政治效果、治企效果的融合和最大化。

猜你喜欢
依法治国纪检监察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纪检监察干部要争做勇于担当的排头兵
礼赞70年:从五四宪法到全面依法治国
医院纪检监察信访工作的探讨
中石化佛山石油兼职纪检监察员配备工作的实效探讨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依法治国:人民幸福安康的保障
两会布局 依法治国
镜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