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媒体平台的治理与发展

2021-12-28 23:19刘志强
教师教育论坛(高教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媒体融合

刘志强

摘 要:融媒体时代,媒体融合技术的纵深发展为高校媒体平台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给高校媒体平台治理带来了极大挑战。高校在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进程中,既要依托融媒理念和技术,不断提升宣传思想工作水平和网络育人质量,也应以更高站位加强媒体平台治理,推动高校媒体平台参与大学治理,助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升。

关键词:媒体融合;高校媒体平台;治理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995(2021)09-0043-0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我国“十四五”规划建议再次聚焦媒体融合。媒体融合技术的纵深发展为高校媒体平台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建设集约化、系统化和专业化的融媒体中心成为当前高校媒体发展的一大趋势,也成为衡量高校媒体融合程度和网络育人深度的重要指标。如何依托融媒理念和技术,创新高校媒体平台建设理念和治理方式,构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网络育人为导向、融媒技术为支撑、平台治理为保障”的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使高校媒體平台在融合发展中成为育人的最大增量,是当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关注的问题。

一、融媒体时代加强高校媒体平台治理的重要意义

据中国青年报《2016中国高校校园媒体发展报告》显示,融合型校园媒体占比已超过95%[1]。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媒体融合大潮汹涌而来,强调创新、开放、整合的融合媒体成为当前高校媒体平台转型发展的主流模式和热门实践。特别是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系列讲话精神,教育部自2019年开展教育系统融媒体建设试点工作以来,目前已有30所高校入选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媒体融合建设成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推进高校媒体平台治理是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防线

高校是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在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媒体平台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平台趋向网络化、开放性与聚合性,给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一定的挑战,主要表现为:形式多样、主体复杂的媒体平台可能会传播一些有危害的西方价值观和思想,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有着一定的侵蚀作用;一些平台传播抹黑党和国家形象的网络谣言,破坏党和政府的权威和公信力;一些平台放任社会敏感舆论的发酵和传播,导致高校师生群体盲目参与舆论,激发社会矛盾;一些平台庸俗和泛娱乐化的传播内容弱化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成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少数校园媒体意见领袖突起,压缩官方媒体的传播渠道空间和有效性;等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要完善网络治理体系。融媒体时代,推进高校媒体平台治理,健全完善平台综合治理体系,才能使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在发扬传统优势的基础上提升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推进高校媒体平台治理是提升高校网络育人质量的重要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据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 [2],大学生是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融媒体时代,高校媒体平台以互联网为基础阵地,成为高校网络育人空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高校媒体平台为主体的网络空间治理与网络育人在场域、路径方面存在明显重合,进而在目标、主体、手段等方面高度契合[3]。因此提升高校网络育人质量,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媒体平台的治理,主动、深度、全方位地利用融媒媒技术和平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探索“融媒+思政”模式,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高校网络文化。可以说,高校媒体治理的重点不仅在于平台本身,同时也需要服务于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网络育人的价值功能,营造良好的校园舆论生态,这是高校媒体治理的意义所在。

(三)推进高校媒体平台治理是提升高校新闻宣传水平的重要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人在哪儿重点就应该在哪儿。”长期以来,高校新闻宣传平台,如校报、广播、电视、网站、两微一端等发挥着重要的宣传功能,但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特别是被称之为“网络原住民”的“00后”成为大学生群体的主体后,传统媒体各自为阵、形式单一的特点难以满足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需求。特别是随着媒体融合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与大势,“中央厨房”、数字屏、短视频等融媒技术应用、平台终端建设如火如荼,也成为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转型升级,提升新闻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突破口。高校只有在新闻宣传工作中牢固树立媒体融合传播思维,大力推动教育融媒体建设,建设一体化的融媒体传播机制,既是高校适应传媒变局,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更是做大做强主流舆论,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增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能力,提升学校的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的内在要求。

(四)推进高校媒体平台治理是融媒体时代大学治理的全新场域

互联网时代,如何建立网络空间治理的新秩序成为一个新命题[4]。当前,加快推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高校推进内涵式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内在需求。作为连接高校管理者、师生与社会的纽带与桥梁,高校媒体平台不仅深度参与大学治理,更是互联网时代大学治理不可忽视的治理场域, 给高校治理现代化的构建带来革命性的改变[5]。随着高校媒体融合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作为集信息传播、社交网络、在线教学、校务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媒体平台,高校媒体平台已经成为高校各个主体积聚的公共空间,形成一个去边界、去中心、去结构式的网络虚拟场域,推动大学治理场域的拓展。甚至某种程度上,高校内部有可能围绕某一媒体平台、某一互联网群组等形成圈层化的自组织,甚至出现具备一定舆论影响力的话语权力中心。因此,在大学治理过程中,在充分体现多元参与的基础上,必须加强对高校媒体平台的治理,实现线上线下场域治理的互嵌与黏合。

(五)以融媒技术为核心的校园媒体融合是大学治理的技术支撑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必须加强社会治理的科技支撑。推进大学治理水平现代化同样需要先进手段和技术的支持。融媒体时代,作为信息技术重要应用领域之一的媒体融合发展,正在深度参与并深刻影响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成为高校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的重要实践工具。在媒体融合技术的支撑下,一方面,大学治理的主体更加多元,媒体融合发展使高校师生更加畅通、便捷地参与大学治理,通过丰富多样的媒体平台表达诉求,推动形成共治共享共有的大学治理共同体。另一方面,大学治理的效率更加高效,特别是随着高校融媒体中心的推广建设,高校媒体平台的政务和服务功能放大,便于高校在舆情、突发和应急处置中实现互联互通和协同联动,极大促进大学治理的专业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的提升。

二、融媒体时代推进高校媒体平台治理的困境

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校园媒体形态不断丰富,数量日益增多,极大助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水平提升。但媒体融合是把双刃剑,高校媒体平台的蓬勃发展和治理如若没有规章制度的保障,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出现意识形态安全、网络安全隐患、涉校舆情高发、信息泄漏等负面效应,制约高校媒体平台的长远发展,也不利于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一)高校媒体平台的治理体制有待完善

高校媒体融合不是简单的平台相加,而是信息传播理念和媒体格局的变革和重组,必须从根本上和整体上转变平台治理体制和模式。目前在高校媒体治理方面的政策和制度尚不完善,仅有部分高校制定了融媒体宣传工作管理办法。制度的不完善导致高校媒体平台在信息、资源和人力方面都呈现出分散化垂直管理的现象,比如有的平台直接隶属于党委宣传部门或高校团委部门,媒体平台缺乏有效的集中统一管理。监管力量的分散带来监管效率的低下,这种治理体制上的缺陷导致高校媒体平台在实践中,也存在诸多难点,比如融合目标参差不齐、专业平台和技术支撑缺乏、人力资源分配不均、日常运行管理不规范、经费来源不统一等问题,从本质上讲并没有在内在机理上形成媒体合力[6]。

(二)高校媒体平台的治理对象多元复杂

从平台的属性来看,高校媒体一般分为官方媒体和师生自媒体;从平台的层次来看,一般包括学校官方媒体、二级单位官方媒体、班团社团媒体等类型;从平台的受众来看,有的主要面向在校大学生、教职工和校友,有的面向社会公众,有的面向某一领域的特定群体;从平台的属性来看,有的平台是资讯性平台,比如学校官方媒体具有政策和信息两方面的先天优势,是校园舆论的引导者;有的是流量性平台,比如师生自媒体最易出现“流量崇拜”的现象;有的是圈层性平台,比如专注高校师生密切关注的科研生活、考研等某一领域。高校媒体平台的多元性和复杂性给平台治理带来一定难度,面对海量的传播主体,高校很难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审核平台内容。忽视平台的治理带来的一个直观后果就是平台育人属性的消解,无论在短期或者长远目标上,既无益于高校良好网络生态环境的营造,也不利于平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三)高校媒体平台的自主创新動力缺乏

虽然高校媒体平台并不追求与社会媒体和商业平台一样的体量和规模,但高质量高校媒体平台的建设与发展,需要同等的融媒技术和服务水平。构建高校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格局,也必须借力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革命成果,特别是网络直播和AR、VR技术。但目前,高校媒体平台特别是融媒体中心建设主要依托高校党委宣传部门的政策支持,缺乏新闻、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计算机等学科力量的支持,在技术自主创新和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缺乏动力。

三、融媒体时代提升高校媒体平台治理能力的对策

创新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与时俱进的内在驱动力,新时代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高校媒体平台治理格局,需要高校在推进媒体融合建设进程中,通过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为提升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更多宣传力量,在更大格局中凸显高校媒体平台的价值。

(一)坚持理念创新,构建专业化标准化的融媒体系

高校媒体平台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体制机制、组织架构、生产流程、人员结构等多个层面开展实质性的整合,构建一套标准化的融媒治理体系[7]。高校要以互联网新媒体思维为导向,以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建立适应媒体融合发展规律的体制机制为保障,推进学校各级各类媒体平台在信息、人员和资源方面的整合。具体来说,要打造集约化的媒体平台管理体系,实现多媒体采编统筹调度“策、采、写、编、审、发”于一体;打造便捷化的校园管理服务体系,实现平台、信息、数据、存储等方面的共融互通;打造快速的舆情监测应对体系,提升舆情信息搜集、舆情动态监控的科学化水平。

(二)坚持制度创新,完善高校媒体平台治理制度

制度保障对于高校媒体平台治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制度保障才能使得高校融媒体建设融会贯通到高校中心工作中,充分发挥融媒体建设在各项工作中的积极作用[8]。首先要制定符合高校实际的媒体融合建设方案,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为推进媒体融合绘出清晰明确的路线图;其次要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在相关法律规定和校规校纪的许可范围内制定高校媒体平台运行规范,建立全方位的监管体系,落实好平台管理责任,健全平台监管问责制度;最后要制定以绩效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建立融媒体产品规范标准及质量评价体系、制定融媒体中心绩效考核制度和稿酬奖励方案,理顺体制机制,建立适应媒体融合发展、鼓励创意产出的新型管理体制,实现“优稿优酬”“多劳多得”,激发创造创新活力。

(三)坚持实践创新,加快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

目前,教育系统融媒体建设经过近两年实践,已推动众多高校建立融媒体中心。但高校融媒体中心尚在探索阶段,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物理平台和空间建设方面,高校融媒体中心应按照专业化标准建设专门的融媒体指挥调度中心、视频录制与演播大厅、融媒体创意创作区等,为人员合署办公,内容集中存储、资源整合提效提供实体保障,实现新闻策划现场化,媒体产品可视化,为创意产品的生产提供尊重个性发展的、最好的工作环境及硬件支持;在软件建设和新闻生产方面,要将融媒体中心打造成集成信息监测、采编指挥、选题策划等功能于一体的融媒体网络生产空间,实现新闻宣传工作的流程再造;在议题设置和舆论引导方面,要以更高政治站位和更开阔战略眼光,以落实党中央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有重点地进行引导,营造网络正能量;要围绕教育、学业、就业、文化等热点话题主动设置议题,把校园媒体作为师生参与大学治理和公共决策的平台,引导师生成为平台治理主体。

参考文献:

[1]蔡华丽,等.2016中国高校校园媒体发展报告(摘录)[N].中国青年报,2016-11-07(012).

[2]中国国信网.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1-02-03) http://www.cac.gov.cn/2021-02/03/c_1613923423079314.htm.

[3]蒋丽.网络空间治理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思考[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21(3):96-100.

[4]赵弘毅.网络空间的多维场域结构及治理路径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21(2):31-39.

[5]崔佳山.新媒体对高校治理现代化的挑战与应对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6.

[6]金志超.新时期高校融媒体建设的现状、问题及路径探析[J].传媒,2021(3):82-84.

[7]张加春.高校融媒体建设的理念、路径与生态[J].高教研究,2019(6):72-74.

[8]王辰轩.基于多案例分析的高校融媒体管理模式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2019(12):110-113.

猜你喜欢
媒体融合
重建用户连接打造广播的“生活形态圈”
浅谈媒体竞合下我国纯网综艺节目发展策略
媒体融合背景下出版社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研究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
大众文摘期刊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实现“内容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