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及课程思政达成度评价设计的电气工程专业课程综合考核方式改革探索

2021-12-28 08:45王进君王志强苏美璇李国锋
高教学刊 2021年36期
关键词:线上线下课程思政

王进君 王志强 苏美璇 李国锋

摘  要:基于新工科背景下专业课程培养目标与教学成果内涵,分析了电气工程专业课传统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针对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种计及课程思政达成度评价设计的综合考核方案。通过具体的课程教学活动,从在线考核、实践与思政环节以及强化过程考核等方面对综合考核方式进行了应用探索,为与电气类一流课程建设相匹配的综合考核方式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综合考核方式改革;课程思政;线上线下;一流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36-0132-04

Abstract: Based on the training objective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teaching resul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the paper analyz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ditional assessment methods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Aiming 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nline and offline hybrid first-class course construction, a targeted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plan that considers the curriculum thought and politics achievement evaluation design is proposed. Through specific course teaching activities, the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method has been explored from the aspects of online assessment, practic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inks, and strengthened process assessment, which provides reference experiment for the reform of the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method that matches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electrical courses.

Keywords: the method reform of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ll courses; online and offline; first-class courses construction

一、研究背景

新工科建设,是应对新经济的挑战,从服务国家战略、满足产业需求和面向未来发展的高度,是一项持续深化工程教育改革的行动计划。新工科建设包含三个层面:

(1)传统工科的信息化、智能化改造;

(2)应用理科向新兴工科的积极拓展;

(3)针对新产业需求的新型工科建设。

近年来,随着“复旦共识”“天大行动”以及“北京指南”的新工科建设“三部曲”对于新时期下工程学科高等教育改革的持續引领作用,各个高校对于新工科建设如何再深化、有哪些关键问题需要再突破进行了广泛的实践探索[1]。

以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智能技术推动着社会的变革,为高等教育特别是新工科领域的内涵式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2]。课堂教学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形态的课程和人才培养主阵地,必须深入整合信息技术,塑造积极的价值导向,在新工科背景下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金课”,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我国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展转向内涵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持[3]。

课程建设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环节。长期以来,国内外高校课程建设在革新课程建设理念、更新课程内容与形式、重组课程体系、完善课程管理与评价等方面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课程建设理念方面,西方多以后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打造具有差异性和创造性的课程框架[4];我国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为导向确定高校课程结构[5]。课程内容与形式方面,德国以职业活动为中心设计开发课程内容,形成“双师制”课程模式,并影响世界各国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课程形式[6];我国学者杨宗凯将信息技术与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深度融合,实施线上线下结合、现实课堂与虚拟课堂一体的混合式教学,有效创新课程内容与形式。课程体系重组方面,英国牛津大学融合跨学科思维创建复合课程体系[7];北京高校将通识教育课、专业核心课及创新创业课有机统整形成“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8]。课程管理与评价方面,世界各国制定一系列政策文件保障高校课程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与评价,如英国华威大学以多种评估方式组成课程评价体系[9];我国也相继颁布相关文件提出课程建设多元化、个性化的评价标准。综上分析,这些国内外高校课程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可为创新课程建设及考核评价方法提供重要指导和有益借鉴。

整体而言,以期末卷面考试作为唯一的学习成绩评价标准,或者是主要评价标准的考核方式,是目前理工科院校专业课程,特别是专业基础课程普遍采用的用于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这种单纯以卷面考试成绩作为考核标准使得学生往往只在考试前进行重点突击,以较小的努力得到较高的成绩,因而忽视过程学习和能力锻炼[10]。

同时,传统课程考核及评价方式改进措施的并未充分考虑到以第五代移动通信和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型智能技术对教育发展产生的革命性影响,无法支撑新工科背景下以“金课”为核心的课程内容建设。简而言之,一流课程内容建设需要一流的课程考核方式和评价体系进行匹配,否则再丰富的教学内容,再多彩的教学手段,如果到了最后仍然让学生们通过一纸试卷来决定课程成绩,只能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和对学生精力的无谓消耗。

因此,本研究迫切需要面向新时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进行“一流专业建设”,以电气类专业课程教学特点为基础,提出适用于本专业核心课程的混合式课程建设综合评价体系,并纳入可量化的课程思政达成度评价设计方案,为电气专业的课程评价体系改革探索一条新思路。

二、存在的问题

(一)现有考核方式与一流课程建设成果不相称的问题

在教育部“双万”计划的引领之下,依托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技术和各类在线资源平台,一流课程建设成果可谓一日千里, 然而在丰富多彩甚至令人眼花缭乱的教学手段之下,学生仍然摆脱不了“期末考试”这个紧箍咒,从而导致轰轰烈烈的课程设计,兢兢业业的案例分析,意气风发的翻转课堂,最后往往不如期末考90分实惠,这使得学生对于教学过程的投入程度受到了极大制约,感兴趣却不敢投入,进而影响了一流课程教学成果的产出转化[11]。

(二)课程思政难以融入专业课并进行量化考核的问题

尽管“破五唯”已经逐渐成为高校科研教学队伍人才评价的新趋势,但在实施过程中,绝大部分教师仍然能够感受到来自科研方面的评职晋升压力,“重视教学”实质上更多的停留在口号层面,这导致了教师队伍特别是青年教师在进行课程内容建设时,对于思政环节、意识形态教育如何与专业知识传授进行有机融合方面,往往处于一种心有余而精力不允许的境地,未能深入地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从而导致思政环节与专业知识环节实质性割裂,实施效果也就非常有限[12]。即便在导论等环节引入了课程思政内容,但如何评价,进而如何量化评价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也无从谈起[13]。

三、应对措施

针对现有考核方式与一流课程建设成果不相称以及课程思政难以融入专业课并进行量化考核的问题,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一)提升在线考核在总成绩中的占比

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掀起了我国高等教育新一轮“质量革命”,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有效提升“金课”建设质量至关重要。

线上课程作为专业课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在教学过程的投入程度的考核,避免期末成绩占比过重,避免因为单一的期末考核造成考核不全面的现象,让学生重燃在教学过程的投入的热情。根据课程在线教学在总学时中所占比重以及教学内容,对在线测试考核在总评成绩中所占比重进行调整。

(二)增加实践环节所占比重,引入课程思政并进行量化考核设计

随着课堂多样化程度的增加,课堂实践时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投入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从一味接收知识变为主动理解知识和主动查找相关资料,甚至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与见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嵌入价值引领,以课程为载体,将时代、社会的正能量引入课堂。

为了推动课程思政进入课堂,课程思政作为教学内容中的重要一环却没有相应的量化考核方式。因此,拟在课堂实践与期末考试题目中增加与课程思政相关的题目,并制定量化考核标准。

(三)在课堂教学中强化过程考核,减少期末考试所占比重

为了避免学生平时付出与期末考试结果不成正比的现象,注重课堂教学的过程考核,增加课后作业,期中测验所占比重,减少期末考试比重。

四、具体实施方法

本文以大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电磁场(电磁场原理)课程为例,介绍综合考核方式改革探索的具体实施方案。

工程电磁场(电磁场原理)是电气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为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也是高电压技术,电机与拖动等专业核心课的前序课程,在整个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中起着骨干作用[14]。但由于其理论体系完整,前后内容联系紧密,用到的数学知识多,内容复杂、抽象,学生很难把握基本理论的灵活运用以及整个理论体系的融会贯通,为此,我校电气工程教研室有针对性的开展了课程内容建设和教学方式改革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获批辽宁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15]。其中关于适用于混合式课程的综合考核系统方案设计如下:

(一)提升在线考核在总成绩中的占比

根据在线教学在总学时中所占比重以及教学内容,对在线测试考核部分在总评成绩中所占比重进行调整,其中:

1. 在線数值仿真分析教学视频观看节点任务,所占比重2%,此项考核数据依托电磁场原理线上课程资源所在的超星金课建设平台自动导出数据。

2. 基于超星平台的在线作业及测试,内容针对数值仿真分析方向,所占比重5%,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客观题由系统预设答案自动导出回答统计结果,主观题由主讲教师或助教在网上批阅导出成绩。

3. 基于雨课堂的随堂在线测试统计,雨课堂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具有在线随堂测验功能,主讲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和课程进度,在部分课程中设置随堂测试环节,测试内容均为极少量的客观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一般为1分钟)作答,回答统计情况可由雨课堂直接导出,占比3%。

(二)增加实践环节所占比重,引入课程思政并进行量化考核设计

本项目拟从两个方面在专业课的教学活动中引入课程思政内容并进行相应的量化考核设计:

1.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第一章导论部分,结合中国制造强国战略、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等国家当前重大战略及规划,充分挖掘提炼专业课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行业和产业技术发展状况以及国内外技术差距等,嵌入价值引领,以课程为载体,将时代、社会的正能量引入课堂。

量化考核环节:在期末考试中设置一道相应的题目,分值折合后在考评中占比2%。

2. 在课程实践及翻转课堂环节中布置课程大作业,要求学生针对国内电磁技术应用的某一具体领域,如“基于涡流去磁效应的磁悬浮应用”“脉冲磁场发生器”“双线圈耦合式无线充电技术应用”“高压输电”“变压器中的涡流损耗”“真空断路器的永磁机构原理”“电磁轨道发射装置”等研发、生产、应用情况自选题目完成调研及分析,同时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及电磁场数值分析技能,有针对性地选取工程案例模型,运用电磁场数值分析工具对选题范围内的具体工程模型进行仿真分析,要求学生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完成,并在分组讨论环节进行宣讲。

量化考核环节:针对前述环节的课程思政调研报告,制定了如表1所示的量化考核标准。

课程大作业整体占比20%,其中数值仿真实践(内容2)占比10%,综合素质训练(汇报宣讲及撰写合规性)占比4%,课程思政环节(内容1、3、4)占比6%。

(三)在课堂教学中强化过程考核,减少期末考试所占比重

课堂教学注重过程考核,将课后作业、期中测验所占比重分别调整至5%、5%,期末考试比重下降至60%,其中包括有1道前述课程思政题目。

经过两个教学周期的考核实践,切实提高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实现了课程思政达成度的量化考核,为课程建设的持续改进提供了数据支撑,通过无记名问卷调查系统收集反馈,学生普遍持积极评价,认为改革后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环节的实施效果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五、结束语

针对电气工程专业现有考核方式与一流课程建设成果不相称及课程思政难以融入专业课并进行量化考核这两个问题,提出了提升在线考核在总成绩中的占比,增加实践环节所占比重,引入课程思政并进行量化考核设计和在课堂教学中强化过程考核,减少期末考试所占比重等解决办法。通过建立全过程、多层次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增加课程挑战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拉动学生探究复杂工程问题的热情,改善课程思政的實施效果,从而提升整个课程的综合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沈娜,房大中,杜芸强.新工科背景下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改革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0(17):143-146.

[2]林志立,林志阳,张奚宁,等.“新工科”背景下电磁场数值计算方法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0(26):61-64.

[3]谢幼如,黄瑜玲,黎佳,等.融合创新,有效提升“金课”建设质量[J].中国电化教育,2019(11):9-16.

[4]魏小琳.后现代视野中的高校课程体系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07(7):90-94.

[5]秦艳芬.高校核心课程建设及其制度架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6):131-135.

[6]Christiane K G,Dirk W. Duale Studiengānge an Hochschulen[M].Cologne:Deutscher Instituts-Verlag,2001.

[7]Dore R. Technical Change and Cultural Adaptation[J]. Compare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International Education,1985,15(2):109-120.

[8]黄侃.北京高校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7(2):9-11.

[9]柯晓玲.国外高校课程地图探析[J].高教探索,2012(1):59-62.

[10]于飞,朱鹏,黄雅鑫.以能力为导向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考核方式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2,7(43):133-136.

[11]王宁,郭源博,孙长海.用于持续改进的毕业要求达成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高教学刊,2019(12):18-20.

[12]张大良.课程思政:新时期立德树人的根本遵循[J].中国高教研究,2021(1):5-9.

[13]孙智妍.人工智能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风险机理和防范对策探究[J].高教探索,2021(29):53-56.

[14]王泽忠,全玉生,卢斌先.工程电磁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5]辽宁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2020年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名单的通知[EB/OL].辽宁省本科教学网,(2021-1-11).http://www.upln.cn/html/2021/Column_0103_0111/4943.html.

猜你喜欢
线上线下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基于AHP方法对线上线下协同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
网络平台效应对传统大型零售企业线上商业模式选择的作用机理探讨
基于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
传统零售企业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研究
对我国零售行业O2O模式的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