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国校园篮球文化发展路径探析

2021-12-29 03:42李图南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校园篮球篮球运动篮球

李图南

(洛阳师范学院 公共体育教研部,河南 洛阳 471934)

0 引言

体育不仅是一种以身体练习为手段的教育活动,也是社会文化范畴内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在我国,“体育文化”这一概念从20世纪80年代起不断被探讨,研究起步较早,但总体而言成果较少,且形式不够丰富,水平有待提高. 体育文化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影响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动机和行为,进而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篮球运动自19世纪末传入中国以来,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与演进,业已成为中国体育职业化发展较为成功的项目,深受中国广大青少年的喜爱. 2016年8月11日,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骨干教师专项培训启动,标志着校园篮球试点工作正式拉开帷幕[1]. 以篮球运动文化和校园体育文化为突破口,探究新时代中国校园篮球文化的发展路径,在中国校园篮球运动蓬勃发展的当下十分必要.

1 校园篮球文化释义

“文化”,广义上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说,文化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2]. 体育文化作为文化的分支,在含有体育本质属性的同时,还具备文化学属性. 郝勤认为,广义的体育文化是指由思想和行为构成的,以身体活动为基本特征,以健康和娱乐为目的的社会现象与文化样式[3]. 陈晓峰指出,体育文化是指人们在从事体育活动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文化属性. 理解体育文化,要从体育文化的本质属性和本真观照入手,真正揭示体育以文“化”人的价值[4]. 笔者认为,体育文化是指体育运动自身和人们参与体育运动或从事相关活动所获得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

篮球运动带有文化传播的符号和价值. 李元伟认为,所谓篮球文化,是指观赏和参与篮球运动的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制度化凝结,是篮球运动的知识、技能、习俗和制度的总称. 其核心是篮球价值观的群体共识,其实质是篮球运动的“人化”和“化人”[5].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校园篮球文化是体育文化中篮球运动文化在校园体育中的具现. 其中,文化是基础,篮球是形式,校园是条件.

2 校园篮球文化的当代价值

2.1 教育价值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在校园里开展的各项体育活动都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 校园篮球文化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篮球运动有高度的技艺性,运动技能的获取有一定难度,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迎难而上的品质. 其二,在鼓励对抗的前提下,篮球是一项高度规则化的运动,运动员必须尊重裁判的判罚,这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规则意识,培养其尊重规则、自觉遵守规则的品质.

2.2 竞技价值

篮球属于对抗性项目,校园篮球文化具备竞技属性. 学生通过参与篮球训练,能够获得在赛场上展示自我、竞技角逐的机会. 其中的价值已经不仅限于竞技本身,还包括竞技过程中体现出的自我认知与自我激励、尊重裁判和对手、成功与失败的矛盾转化等. 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这些经历会给予学生强大的精神支撑.

2.3 创造力培养价值

篮球是一项极具创造力的运动. 每场精彩的篮球赛,球队的获胜,都离不开运动员在场上的创造性发挥. 这种创造性,有时是一种无畏勇气,关键时刻不怕失败,敢于打破常规、大胆变化;有时是一种聪明才智,提前观察站位,识破对手的动机;有时是一种机敏果断,迅速反应、大胆出手. 篮球文化中包含的这些创造性元素,能够让真正参与其中的人享受到乐趣、获得智慧.

2.4 社会适应力培养价值

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学校体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篮球是一项团队运动,在参与篮球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为了获取胜利,队员需要沟通交流. 从某种意义上说,篮球运动能够帮助学生自觉形成团结一致、勇于担当、遇事主动沟通、舍小我为大我等优秀品质,自觉远离畏惧担当、逃避责任、嫉贤妒能、自私自利等负面精神. 学生能学会为整体的最大利益牺牲部分个人利益,从而在团队中更好地发挥个人优势.

3 中国校园篮球文化的发展现状及其路径探析

3.1 中国校园篮球文化的发展现状

3.1.1 校园篮球文化发展较缓慢

我国校园篮球文化发展呈缓慢态势. 笔者认为,这一方面是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是由于缺乏政策保障. 在国家出台校园篮球相关政策文件、全面选拔试点学校的当下,后续相关政策并没有及时跟进,导致校园篮球文化发展缓慢. 总体来说,除少数几个关于校园篮球试点学校选拔的说明文件外,没有对如何开展校园篮球运动、如何优化资源配置以及如何管理做出具体指导.

3.1.2 制度文化发展总体相对滞后

校园篮球文化要有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 这里的制度文化包含课程制度、训练制度、竞赛制度、奖励制度、篮球人才培养与输送制度等. 近年来,我国在训练制度和竞赛制度上发展较好,如CUBA联赛、耐克高中篮球联赛等有影响力的赛事吸引越来越多的学校参与其中. 但在篮球课程开发、篮球训练与竞赛奖励、篮球人才培养与输送等方面的发展仍较为滞后. 学校开发篮球校本课程的比例不高,运动队的训练和竞赛成绩在教师职称评审中占比较少,职业运动员的培养基本还是靠各地区体校和各俱乐部青年队,很少有学生球员能被输送到职业联赛.

3.1.3 精神文化发展有局限

随着校园篮球文化的传播与推进,精神文化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学生通过篮球运动磨炼了意志,锤炼了品格,结交了朋友,锻炼了社交力与领导力. 但总体而言,我国的校园篮球精神文化缺乏根基,在一定程度上受西方价值观的影响,这与篮球运动在我国发展的时间相对较短有关,也与篮球的群众基础不够广泛有关.

3.2 中国校园篮球文化发展路径

3.2.1 设施建设仍是基础

校园篮球物质文化的发展直接关系到篮球运动的普及. 即便是我国沿海发达地区,人均篮球场地和场馆面积依然不容乐观. 另外,要在继续巩固发达地区校园篮球物质文化的基础上,着力加强对南部和西北部偏远地区的扶持. 在资金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借助外部力量,如赞助商、国际篮球组织等. NBA(中国)与中国教育部合作开展的校园篮球试点校工作就是一个契机,NBA(中国)已提供1000万元人民币支持中国校园篮球场地建设.

3.2.2 制度文化应与物质文化同步发展,甚至优先发展

制度文化是联系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的纽带,而它的良好建立与运行离不开政府部门和学校的努力探索. 笔者认为,制度文化应与物质文化同步发展,甚至是优先发展,否则就会造成资源浪费. 我国高端层面的校园篮球物质文化已经不输欧美发达国家,场地、设施、资源都是世界一流的,但仍然培养不出国内一流甚至世界一流的篮球人才,这是必须反思的.

3.2.3 运动训练与运动竞赛是根本

行为文化的发展需要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作基础,更需要回归篮球运动自身. 近年来,一些学校用“篮球操”“足球操”代替篮球和足球训练,偏离了篮球、足球运动的本质,学生既没有掌握技能,也没有增强体质,这样的行为文化无疑是失败的.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开展好学校特色体育项目,让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 ”[6]因此,校园篮球要以学生掌握运动技能为根本目标,而运动技能要通过运动训练掌握,并通过运动竞赛强化和提高.

3.2.4 结合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拓展精神文化范畴

在篮球运动中,运动员在场上奋力拼搏、勇猛果敢、永不放弃等精神品质十分可贵. 要将篮球运动中的精神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和砥砺前行、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赋予它更强大的生命力; 可以以小见大,通过一项运动,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4 结语

校园篮球文化是篮球运动文化在“校园”这一特定条件下的显现,包括校园篮球物质文化、校园篮球制度文化、校园篮球行为文化和校园篮球精神文化. 其中,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保障,行为文化是动力,精神文化是目标. 四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决定了校园篮球文化的整体发展水平.

中国校园篮球文化的发展,一是要继续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人均篮球场地面积;二是要逐步建立完善的制度文化,更合理地分配各项资源;三是要回归篮球运动自身,让学生参与篮球训练与竞赛,真正掌握运动技能;四是要拓宽篮球精神文化的范畴,使其与中华优秀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猜你喜欢
校园篮球篮球运动篮球
校园篮球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研究*
幼儿篮球运动
中学校园篮球的困境和发展对策
浅析影响初中校园篮球发展的因素及优化策略
校园篮球文化的育人机理与构建策略
国际篮球运动研究热点与主题演化内容分析
快乐篮球进山乡
鞍山市第五中学篮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