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舆论传播、引导与网络信息治理研究

2021-12-29 03:42郭纪青许屹山向加吾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舆论信息

郭纪青,许屹山,吴 慧,向加吾

(安徽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深刻分析网络宣传舆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准确把握网上舆情生成演化机理,不断推进工作理念、方法手段、载体渠道和制度机制创新,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网络宣传舆论工作将会更加复杂困难,网络舆论和网络信息治理等方面也暴露出很多难以预料的情况.政府要做到增强政府公信力,掌握最新的舆论导向,发挥引领作用,引导好网络舆论. 社会要营造出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民众和媒体共同成为网络舆论的监督主体,要把提高自身素养放在首要位置,同时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积极阳光的网络生态环境.

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舆论情况、网络信息传播及信息接收读取情况

1.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网络舆情的解读

网络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通过网络围绕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公共问题和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信念和价值观”[2]. 在诸多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中,流行性疾病类事件易产生较大影响,流行性病毒传播快、传播途径多且容易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所以我们应重视卫生事件中舆论与网络信息的具体问题,主流媒体要时刻关注并谨慎地展现事实真相,以传播科学知识为己任.

1.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舆论情况 、网络信息传播情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的信息管理不容忽视,事件的各种信息一直随着卫生事件的发展而传播发酵,网络舆论、网络信息问题也随之变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发展和传播均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因此,各界应重视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中舆论、网络信息的传播. 目前我国网络舆情传播、网络环境总体态势持续向好.

1.3 网络信息接收读取情况

如今, 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 智能手机和4G网络普及,信号覆盖的地区都可以对于事情的进展进行实时的新闻直播[3],广大人民群众可以依托电视和手机网络关注和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电视台配合网络运营商传播信息,权威官方媒体和专家共同解答人民疑惑.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信息接收读取工作在有序开展.民众得以正确解读国家政策,听取医护人员建议,自觉居家隔离延迟复工.

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舆论传播、引导与网络信息治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信息的来源可大致分为传统媒体和网络、手机媒体.网络和手机逐渐超越传统媒体成为民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但是,诸多网络与手机媒体为了追求信息的时效性,对于采集到的图片、声频、视频等信息只经过简单的处理就上传至网络空间供用户阅读,忽略了信息的来源是否真实可靠.且网络与手机媒体缺乏监督管理,未对所播报内容仔细甄别就进行传播,相关事件一经播报,在网络和手机上就会迅速传开,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起的恐慌情绪就会蔓延至社会各个角落.鉴于此,笔者拟以“微信朋友圈”“抖音短视频”“微博”为例探究舆论与网络信息传播、信息治理问题.

2.1 “微信朋友圈”中舆论与网络信息传播问题

“微信朋友圈”作为舆论与网络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极易引起多媒体共鸣.首先,微信使用者的联系人是生活或社会中关系密切的人,在使用者未传播信息之前,就已经与朋友圈的联系人构建了一种信任关系.这种信任关系因相知相识而更为牢固,在传播过程中,影响也会更大.加上内容博人眼球且与网民生活息息相关,在微信朋友圈中得到快速传播.微信的使用者中的中年人和老年人,常常会成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舆论和网络信息传播中不良信息的主要受害者.

2.2 “抖音短视频”中舆论与网络信息传播问题

“抖音短视频”近年颇为流行,在舆论与网络信息传播中占据了极大比重.“去中心化”的传播现象在“抖音短视频”得到体现和放大.正是因为“去中心化”这种传播现象,才让舆论与网络信息传播变得杂乱无章.“去中心化”传播模式中,权威媒体不再处于垄断地位,自媒体获得了公众信任,广大用户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时也成为了信息传播者.“去中心化”模式颠覆了传统的一对多的传播过程,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多对多、彼此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种过程,这是一种由传播转向互动的渐变.可以看到,“抖音短视频”的内容信息量庞杂,波及面极广,以短视频为主要传播手段辅以图文和音乐,依靠网络和手机肆意传播未经核实或不良信息,恶意截取视频或将图文不做匹配审核就上传等行为将会造成舆论和网络信息的恶性传播.此外,软件为使用者传送更多的相关内容,依靠视频软件的优势从视、听等多方面进行传播,通过多个角度让信息的接收者身临其境.这种碎片化的内容,缺乏完整性,驳杂的内容可能会影响民众的判断力,使信息接收者看不到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容易做出误判乃至引起慌乱.

2.3 “微博”中舆论与网络信息传播问题

“微博”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舆论传播和网络信息传播中亦存在相当多的问题.相对于“微信朋友圈”“抖音短视频”,“微博”是一个更为广阔的社交平台,拥有更加多样的信息交互模式.在舆论传播和网络信息传播中,“微博”更容易形成对立的舆论“战场”.比如这次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新型冠状肺炎的命名问题在“微博”上引发的争议就是很典型的例证.争论点是关于新型冠状肺炎是否命名为SARS相关病毒. 支持的一方和反对的一方理由都充分且坚决.专业领域专家这样论述:从风险传播的角度来看,使用SARS这个名字可能会在某些方面造成不必要的恐慌,给一些人群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特别是在2003年受SARS影响最严重的亚洲.

在舆论和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少数不法分子借助微博制造恐慌从中牟利,一度导致社会不稳定.

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舆论传播、引导与网络信息治理的策略分析

网络社会问题是中国目前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舆论和网络信息传播的治理问题尤为突出.舆论和网络信息传播是一种社会意识活动. 本质上,网络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利用网络虚拟条件进行的现实性交往. 笔者探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舆论传播应对、引导和网络信息治理,目的是有助于把控好源头问题、传播问题和接收问题. 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面同时发力.

3.1 增强政府公信力,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当一个明显的威胁性危机出现时,信任的突出地位(和估计的信任度)会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4]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可视作一个十分明显的威胁性危机,广大民众此刻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信任和依赖也会随之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从多个方面努力,严格要求政府工作人员提高应对事件能力,时刻发布突发事件实况,把握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增强政府公信力,在舆论引导和网络信息传播过程始终发挥坚强的引领作用.

源头把关,审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舆论和网络信息的准确性.严格审查信息源头是查证消息是否准确的第一步,也是发挥政府职能的首要任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不力短时间内就会造成恶劣影响. 信息通过电视、网络和手机等渠道进行传播,但是权威媒体发布信息需要甄别信息的真伪,所以发布速度会延迟.然而当信息供给不足时,人们会采取多种方式获取信息,如各类信息平台和各种社交应用.此时,人们获取的信息驳杂且模糊,其中会掺杂有一部分危害社会安全的谣言.这些事件都要求政府要在信息源头上及时严格把关.

全面发布,领跑突发事件中舆论和网络信息传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群众更多知道党和政府正在做什么、还要做什么,对坚定全社会信心、战胜疫情至为关键.”[5]准确及时的信息发布可以有效增强政府公信力,政府要做到信息发布公开透明、真实具体,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的舆论和网络信息传播方面作出表率.政府必须在发布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之间做出平衡,进行全面发布.政府可组建官方专家团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过程进行实时解读,对事实播报做到“有一分事实,说一分真话”.同时,在权威媒体中开设辟谣专栏,消除已有谣言,切实做到领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舆论和网络信息传播.

政府公信力源自中国共产党执政,中国共产党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形象深入民心,中国共产党人发挥不怕苦、不怕累、冲锋带头的精神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当前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严峻斗争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6]. 在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中国政府倡导防护期间减少出行,发放口罩并教导民众如何科学佩戴,实施每户每两日出行一人采购的隔离等措施.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政府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持从实际出发,坚守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3.2 加强社会监督,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熟悉了解网络舆论运行机制,加强社会监督,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社会舆情和网络舆论在互联网虚拟空间中不断碰撞和汇集。 多方视角下的看法和言论聚集、扩散和复杂的网络环境,容易让非法言论趁虚而入,网络舆论危机的解决面临新的挑战.

警钟长鸣,时刻预防网络生态环境恶化.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网络交互已成为最主要的社交方式,公众热点话题容易迅速被点燃.对于热点事件,人民可以很快找到与自己意见相同的观点,个人的态度观点经过汇集和强化会快速转变为公众舆论.此时网络公众便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话语权,甚至可以主导舆论态势,造成恶劣影响.在事件应对中,网络使用者身处事外,肆意行使其“言论自由权”,恶意影响舆论和网络信息传播发展. 复杂的网络环境,加大了追查难度,网络生态环境极易发生病变恶化.所以,整个社会要警钟长鸣,避免网络生态环境恶化.

加强网络道德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网络交往仍是人与人之间的现实交往,网络的诞生是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结果.网络是人的真实生活,必须要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将网络生活融入到公共生活中去.因此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论和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做到不造谣,不传谣.新闻媒体人秉持职业道德,不片面追求播放量、点击率,真实还原事情真相.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有非常多的感人故事,新闻媒体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播报真实事件,讲好生动故事. 在社会网络生活中,网络信息过滤筛查工作也必不可少.同时积极的网络风格设计、网页导读、热点事件热搜等都十分有利于网络道德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3.3 提高民众素养,把控舆论和网络信息传播的“最后一厘米”

严于律己,养成网络自律精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波及范围广,民众对突发事件中舆论和网络信息应持以科学的态度,辩证地分析.网民提高自身素养,在平时的网络生活中注重培养自律精神,不能因为网络的虚拟性和主体的隐匿性就放纵自己的言论.严格要求自己,不被谣言蛊惑,正确辨识各种信息,及时分享有益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消息.舆论报道和走势也必然随着事件的起伏而变化,不阅读和传播并及时举报谣言和带有攻击性的话语. 舆论和网络信息传播有一个从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扩散到爆发,再到衰退乃至弥散的过程,我们要持续重视公共卫生事件,做到严于律己.每个人既是舆论信息的接收者,也是舆论和网络信息的传播者,我们要自律,提高自身素养加强网络自律. 现有的网络监督程序机制注重监管图片和文字,但声频和视频现已成为舆论和网络信息的主要传播方式,同样需要监督管控.所以在把控舆论和网络信息传播的“最后一厘米”的问题上,一定要高度重视,将损失降到最低.

网络舆情是青年管理和社会和谐的“晴雨表” 和“风向标”[7]. 高校与学生群体之间的联系异常紧密,高校通过网络和学生群体沟通并传达信息指令.高校展开网络教育活动,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将建设网络意识形态的工作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在一起,重视学生群体在应对舆论和网络信息传播的作用.我国网民以中青年群体为主,学生群体最多,占比达 25.4%. 学生群体作为主要培养对象,受关注度高,一般来说接受教育的程度比较高,学生也是家庭中对于电子产品和网络信息最敏感的那部分人.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值学生群体放寒假,所以学生成为了舆论和网络信息向家庭传播的中继器,承担着信息解读或转发的责任.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舆论传播和发展中,鼓励青年学生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明辨是非善恶,直面并化解负面的社会舆论,做一名传递正能量的优秀青年学生.

学生群体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认知主要基于自身理解能力、外部引导和自身所处环境.从这三方面加强学生群体对突发事件的认识,是把控舆论和网络信息传播“最后一厘米”的关键步骤.学生群体思维具有同质性,关注的内容具有聚合的特点,舆论传播管控应针对学生输出相关度较高的内容. 彰显榜样的作用,应以学生为目标树立榜样和扩大“意见领袖”影响力,学生居家隔离期间应停课不停学,继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开阔自己的文化视野,以此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舆论冲击.学生群体在发挥“中继器”作用的同时,还带有“过滤”不良网络舆论的作用.因此在网络舆论通过学生群体向家庭成员传播的过程中,学生群体就成了保卫家庭网络环境安全的“防护林”.

如同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的那样:“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8]面对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网络问题展现出复杂情况和不可预料的趋势,需要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引导和网络信息的治理.网络舆论的传播、引导和网络信息传输只有在政府、社会和每个人的共同努力下才能积极变好. 我们要正视网络舆论的积极作用,警惕麻痹思想,杜绝不良言论的危害,坚决抵制不良网络舆论信息.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舆论信息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哈医大公共卫生学院供暖系统整改方案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订阅信息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展会信息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
公共卫生
医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