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改革路径探究
——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

2021-12-29 13:26徐志英
关键词:专业课程职业技能证书

徐志英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数学计算机系,辽宁 朝阳 122000)

0 引言

2019年1 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首次提出了1+X证书制度.1+X证书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改革作出的重要部署,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重要论述的具体举措,是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拓展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抓手[1].1+X证书制度的推行,为职业院校调整人才培养规格和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教学体系提供了方向与依据.

1 1+X证书制度的基本内涵和内在要求

只有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1+X证书制度的基本内涵和内在要求,才能有效发挥其在职业院校专业课程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推动作用.

1.1 1+X证书制度的基本内涵

1+X证书制度就是“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的简称[2].对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而言,“1”是学历证书,是指学生在校学习阶段获得的学习凭证,这是学历教育的成果;“X”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学生在新的职业培训体系、新的职业技能标准、新的考核评价机制下,在特定职业领域内获得的不同等级技能的凭证,是对“1”的补充、强化和拓展;“+”则代表“1”与“X”之间相互衔接、相互融通、相互促进.1+X证书制度的核心是书证融通与学分互认,通过政府引导、学校主导、行业参与、企业协同,打造出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培训内容相互融合、专业教学过程与职业技能培训过程同步实施、专业课程考试与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同步以及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的良好格局.

1.2 1+X证书制度的内在要求

(1)在领域性质上,要坚持融合发展,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的内在统一.1+X证书制度下,职业院校要树立融合发展的理念,在政府主导下坚持聚焦科技创新、立足院校专业优势、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畅通学历教育领域与职业技能教育领域的衔接渠道,在完善学历教育的基础上,强化学生职业意识、职业信念、职业素养与职业精神等职业基本素质的培养.同时,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发展,推动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体系改革.职业院校要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和行动逻辑,立足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借助企业资源,确保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技能培训内容与职业技能标准相符、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统一,从而实现校企融合发展[3].

(2)在教育形式上,要打破藩篱和壁垒,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从职业院校发展看,制约1+X制度落实的重要因素是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之间存在藩篱和壁垒,重学历教育、轻技能培训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在1+X证书制度下,职业院校要树立学历教育是学生就业的“开门砖”、职业技能教育是学生就业的“金钥匙”的理念,通过“1”与“X”的融合,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使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同步进行,确保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取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同时,职业院校要以国家职业技能认定标准为依据,畅通学生证书申报渠道,改革职业技能考核评价体系.

(3)在承办主体上,强化优势互补,实现职业院校与企业协同发展、互利共赢.在1+X证书制度下,“1”的承办主体是职业院校,“X”的承办主体是企业.只有打破承办主体之间的壁垒,才能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协同共生.为此,校企要发挥各自优势,建立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合作共赢的机制,坚持建立以政府政策扶持为重要保障,以校企合作为主要形式,以合作教育、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以培育人才为终极目标的合作平台.职业院校要建立企业招工、学生特长信息等数据库,在大数据的支撑下,与用人单位共享教学资源,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组织职业技能等级资格考试,构建合作共赢育人体系;企业要全程参与育人过程,结合行业规范、职业要求、岗位流程、考核标准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进行遴选、培育、使用,实现校企双方多视角、多维度、多层次的协同合作[4].

2 1+X证书制度下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改革方向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在1+X证书制度下,职业院校必须对专业课程的目标、内容、结构、实施、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确保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成效.

2.1 课程目标要突出个性化

课程改革的前提和关键是课程目标的制定.传统职业教育的课程目标具有明显的标准化与单一性的特征,即遵循统一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实施标准化的职业技能培训.但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引领社会进入数字化时代,我国社会劳动形式正在由简单的机械劳动向复合型的智力劳动转变,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在1+X证书制度下,要坚持以培养适应若干职业岗位需求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确立个性化的课程目标,充分发挥“X”的多样性,加强专业课程建设,推动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复合化与个性化.

2.2 课程内容要突出动态化

解决好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同步的问题一直是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1+X证书制度下,职业教育要坚持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沟通融合的原则,以“领域—任务—能力”为主线,深化校企合作,满足企业人才培养差异化、特色化要求,设计开发需求导向、行动导向、问题导向的与岗位工作任务相关联的动态化课程内容,并借助企业资源实现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的有效衔接.

2.3 课程结构要突出复合式

目前,职业教育课程结构主要有职业导向的MES模式和CBE模式、学习理论导向的“宽基础、活模块”模式等,课程实施过程中虽然也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但大都单独设置实践课程,导致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两张皮”现象.在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此要构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专业(综合)技能课程”的复合式课程结构,实现课程内容由学科逻辑向工作逻辑转变、课程结构由三段式向复合式转变,为不同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更大可能.

2.4 课程实施要注重实践化

人才培养质量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于实践教学.在1+X制度下,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是落实实践教学的关键路径.为此要建立学校与企业、教学与生产、理论与实践、技能与创新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实践教学,满足企业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要根据“X”的实际需要,持续优化师资、设施设备、招生和就业市场资源等要素的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优势,做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切实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2.5 课程评价要注重多元化

按照1+X证书制度的内在要求,在学习评价中引入了技能评价.这就要求职业院校要坚持以课程目标为依据,以政府、行业、学校、企业四方联动为支撑,深化课程评价体系改革,借助培训评价组织、行业协会、企业龙头等多元力量,构建各方利益关系相协调、多元价值取向并存的考评分离的课程评价体系.

3 1+X证书制度下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具体路径

专业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在1+X证书制度下,职业院校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立足学科实际,系统谋划、扎实推进专业课程改革,具体路径如下:

3.1 坚持目标牵引,确立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

如何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课程改革的首要问题.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大数据与云计算已经成为生产资料,互联网、物联网已经成为生产关系,为此职业院校必须重新思考和确定未来的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在1+X证书制度下,职业院校要立足社会对专业技术人才核心素养的要求,坚持以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企业需求趋势相适应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以学科门类和专业大类为基础,以提高职业发展、创业就业、岗位适应等能力为重点,精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瞄准区域内战略性产业、重点行业,借鉴国际先进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经验,积极推进课程体系的统筹整合,打破专业壁垒,打通校企合作通道,打造类型多样、要素完整、功能齐全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就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而言,要聚焦企业互联网转型过程中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按照基础理论扎实、实用技能过硬的要求,围绕基础操作培训、专业应用能力培养和拓展运用能力培养3个层次的目标,构建以基础模块、专业模块、拓展模块为主要内容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3.2 坚持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双元”育人多方共赢机制

产教融合是人才培养的长期战略和主导模式.在1+X证书制度下,职业院校要围绕提升成果转化的承载力、科创生态的吸引力、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将办学、管理和人才培养融入企业的生产、服务和价值创造各个环节,以学术型二元教育体系与学徒制二元教育体系为主要形式,按照紧贴市场需求、紧贴企业诉求、紧贴职业要求的原则优化专业设置,实现产学联动、研修并举、训创结合[5].要打破现有教学系部之间的藩篱,统筹校企优质师资力量和设施设备资源,建设集教学、实训、培训、赛事于一体的现代化人才培养基地,推行专业人才“双元制”教育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职业院校可积极与新媒体公司、动漫制作公司、广告公司、装饰公司、建筑公司、设计公司,以及与计算机工作相关的企业深度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实习实训平台.就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而言,可采取“教学+实训”校内实训模式,借助校内实训平台,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采取“教学+实习”职场实战演练模式,学校和企业共同管理、共同培育,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职场实战演练;采取“教学+比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模式,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省、市、校等不同层次的计算机专业技能大赛,做到赛练结合、以赛促改.

3.3 坚持突出重点,夯实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

只有把握住关键环节、突出重点内容、夯实课程体系,才能确保1+X证书制度的高效落实.职业院校要依据专业教学标准,参照职业岗位需求,构建岗位职责模块、通用技能模块与兴趣发展模块,匹配、筛选与细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确定证书的类别与等级,做到书证融合.要从“1”与“X”融合互通的整体布局出发,系统梳理课程体系,合并去除重复的教学内容,增加在行业中具有普遍意义、对学生生涯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教学内容,如可瞄准企业所需,增设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网络运营、大数据等方面的课程,以提升课程建设的效益.要以课程体系最优化为目标,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以“专业—领域—任务—能力—创新”为主线,以复合能力与复合思维的培养为重点,构建宽基础、多方向、双沟通、组合型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将获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需要的培训内容融入到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之中,实现课程内容与培训内容交叉融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互支撑,确保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就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而言,与计算机课程直接衔接的是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6]、网络管理员职业资格证书、计算机操作员职业资格证书、计算机维修员职业资格证书、多媒体作品制作员职业资格证书等.职业院校要鼓励学生根据就业需要积极参加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计算机软件与技术资格考试,以获取同一技能的不同等级证书和不同职业的相应技术等级证书.

3.4 坚持多元协同,建立专业课程评价与反馈机制

在1+X证书制度下,要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为载体,不断更新办学理念、革新办学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专业课程评价与反馈机制.在评价主体方面,要充分发挥院校学术委员会和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第三方评价机构的作用,结合产业转型升级、技术升级改造,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建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质量跟踪、评价和反馈机制.评价组织要不断完善评价标准,严格把关证书质量,确保证书含金量.在评价指标方面,要涵盖知识能力、操作技能与职业素养等各个方面,使需求、内容、结构、条件与实施等要素贯穿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全过程[7],形成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交互的常态化、科学化的职业教育课程评价机制,以实时监控课程开发质量、有效研判课程开发实效.就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而言,可采用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专家评价等评价方式,在成绩的基础上,增加技能、从业规范等评价指标,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客观评价,并根据反馈结果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全面提升专业技术水平,为将来顺利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4 结语

1+X证书制度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改革.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要坚持产教融合、产学合一,通过确立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构建校企“双元”育人机制、夯实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建立专业课程评价与反馈机制,持续深化专业课程改革,为培养高素质计算机人才提供支撑.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职业技能证书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收录证书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收录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