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单元主题下多文本的课外阅读实践浅探

2021-12-29 22:25
科学咨询 2021年26期
关键词:选材课外阅读文本

汤 问

(重庆市求精中学校 重庆 400042)

众所周知,在初中英语教学当中,阅读教学是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一环,是信息输入的主要手段,也是英语学习的一大目标。英语阅读需要大量文本进行支撑,而仅靠教材文本和平时作业,无法达到新课标中提出的15万词的课外阅读量。那么将课外阅读引入课堂,变成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不可忽视、迫在眉睫的一关。本文依据个人的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一些探索。

一、建议在单元主题下展开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的选材一直是一个令人困扰的问题,在信息交互如此发达的现在,我们面对的阅读材料浩如烟海,究竟如何选材就成了课外阅读设计的第一个拦路虎。

以本人在区内一次集体教研活动中的课外阅读课为例,基于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全册Unit 9“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 我确定了课程的主题是音乐,并且着重介绍不同种类的音乐,从中找寻音乐的真正意义。在经过大量文本筛选后,我确定了两篇非常有代表性的文本,分别围绕着rap和violin music两种风格迥异的音乐类型展开,并联系了当下学校生活和社会热点,让学生们能够有更清晰的体验和直观的感受。

二、为什么建议在单元主题下进行课外阅读

一是上文中提到的客观现实,我们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接触到的阅读材料太多,从效率上考虑,必须要通过最省时省力的方式来进行信息的搜索和筛选,那么根据每个单元的主题进行文本的搜索,必然是对一线教师来说最有效率的一种方式。

二是教材中每个单元的设计往往是经过专家反复考量,且在实践中充分检验后得到的最优化组合。这些话题贴近学生们的生活,符合他们的年龄,适宜他们的认知,且能够提起他们的兴趣。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如何才能不让学生们感到负担?首先是要做到选材的精准有趣,让孩子们愿读、乐读,一堂课外阅读课就已成功了一小半。

三是从适应考试的方面来讲,教材的内容必然是与中高考要求相一致的。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抓住重点难点,把握考点,课外阅读是对课内阅读的一个延伸,能有效地拓宽学生的视野范围,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怎样才能更好地在单元主题下进行选材

我认为应把握两个原则,第一是注意相关性,即选择的材料应与本单元的主题直接或间接相关,应套在本单元主题大范畴下,比如上述Unit 9的主要话题是音乐,放大来看即是强调人们的艺术体验,受到的艺术熏陶。从这一宏观范畴出发,进行相关主题选择才是契合的。

第二要注意差异性,即所选择的课外材料务必和课内文本存在不同,例如体裁上、风格上、内容上的差别。毕竟课外阅读是营养补充剂,要能给学生带来课本上没有的新鲜讯息,让他们有耳目一新的获得感。如上述Unit 9 Section B中的课内文本是以著名的二泉映月为引入,介绍了盲人二胡家阿炳的生平,带给学生们以艺术的启迪和生命的思索。其整体风格属于东方、古典、传统,平淡里透露力量,悲凉中孕育希望。本人在选择课外阅读文本时,着力于寻找不同的艺术形式,从年轻人喜欢的说唱,到西方的传统乐器小提琴,都体现出和课本不同的切入角度。

四、条件允许时可展开多文本课外阅读

首先声明并非所有课外阅读都需进行多文本阅读,很多时候选择一篇较长的文章,进行细致的阅读也很有价值。是否选择多文本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学生学情、教材内容、教学目标综合判断。

多文本阅读,是指阅读文本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当然在一堂40分钟的课堂中,文本数量不可太多,一般不超过三篇。如选择两篇课外文本,只要文本篇幅不太长,表达不太复杂,教师可选两篇完整文章进行对比。当文本数量大于两篇时,则教师往往需要进行片段节选,或进行改编缩写,使总阅读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五、多文本课外阅读有哪些好处

个人认为,多文本阅读有以下优势:

其一是内容量大,相比单一文本阅读,它首先体现在信息输入量上的优势。“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有庞大的信息输入为基础,才有从基本的“吟诗”到高阶的“作诗”的飞跃。量变的积累才能质变,而十五万词阅读量绝非易事。学生囿于认知能力,阅读时易浮于表面,囫囵吞枣。因此,教师在课上组织统一的多文本课外阅读解析,让孩子们在充分发挥自主性,并且得到准确有效的教师指导,无疑是事半功倍的方式。

其二是对比优势,多文本阅读能从更多角度选材,展示不同小主题的特点,体现丰富多样的风格,求同存异,升华内涵。例如上述unit 9的课外阅读中,以“two different concerts”为大主题,分成了两篇对比阅读。第一篇以stories in rap为题,阐述了一个中国说唱节目中的感人故事及精神内涵。第二篇以“music brings us together”为题,介绍新冠肺炎背景下一位意大利小提琴家的阳台音乐会和其反映的团结精神。两种音乐一新一旧、一东一西、一快一慢,对比强烈,各有特色。最后提炼出一个相同的中心思想,即无论什么形式的优秀音乐,都能给人们带来震撼的力量,搭建相互理解的桥梁。

六、如何进行多文本阅读

其一、体量上应当适中。阅读量要根据学生的普遍学情和教学目标灵活变化,不能太多,让学生疲于应付,也不能太少,无法体现阅读课的特点。一般来说文章数量越多,篇幅就应越短,每篇长短可以不同,若以某一篇阅读文本为主,其他文本则作为引入或辅助。

其二、难度上有所拔高。课外阅读既然是一种提升阅读能力的途径,思维方式和层次上都应有一定超越性。当然,如果设计得过难过偏,只会让学生失去阅读兴趣,过犹不及、得不偿失。

其三、活动设计上:从读前、读中、读后三个环节来入手。

在读前活动设计中应注意趣味性情景的设置,否则就变成干巴巴的刷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激活相应的背景知识,让他们有学以致用、相辅相成之感。

从读中活动来说,每一个环节要逻辑清晰、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从总体架构到局部细节,再上升到情感态度等核心素养的提升。举例而言,上述unit 9中的第一篇课外阅读“stories in rap”里,读中活动设计思路是先让学生们快速阅读,找到主要大意,然后通过skimming,scanning等完善文章的mind map,清晰地从思维导图中看出文章结构。继而进行careful reading和guessing等,了解文章细节以及写作意图,引发学生们对rap的刻板印象的探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并且鼓励学生们分组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读后活动则更倾向于一些信息输出的任务,例如speaking,talking和writing。让学生们以group work的形式进行,更能发挥1+1>2的集体效应,也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并将课堂气氛烘托到一个高点,帮助引出本堂课隐藏的内涵意义。

以上观点是结合本人的实际经历,总结出来不尽完善的思考。课外阅读是一个相当庞大的命题,本文仅旨在提供个别新的思考火花,也希望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实实在在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提升学生们的综合实力,将课外阅读这支拦路虎化成一块铺路砖、垫脚石,使他们早日攀上理想的英语学习高峰。

猜你喜欢
选材课外阅读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重视课外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短道速滑运动员科学选材要素与评价
我国冬季残奥项目“跨项跨界”选材的策略分析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我国“轮转冰”跨项跨界选材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浅谈课外阅读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