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多维透视

2022-01-01 00:26艳姚文墨刘晓璇余昕玲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1期
关键词:劳动大学生教育

李 艳姚文墨 刘晓璇余昕玲 杨 维

([1]四川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 四川·成都 610065;[2]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 四川·成都 610065;[3]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四川·成都 610065)

劳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关乎人的尊严、责任、意志、品格、创造和智慧。国家已把“劳”字列入全面发展教育理念,“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劳动教育可以树德、增智、强体、育美,是构建全面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者通过选取四川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华西临床学院三个学院本科生作为样本,对大学生劳动观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整个研究围绕劳动现象认知、劳动观念和价值取向、劳动择业观等方面了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现状及其问题根源,根据调研情况探索高校劳动教育的解决之道。

1 “95后”大学生“劳动观”的特点

“95后”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了父母、祖父母们的过多呵护,没有经历过政治、经济上大的动荡,在整个成长过程中较少遇到挫折,更多的是享受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富裕物质生活。在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交往虚拟化、环境多元化背景下,“95后”大学生的劳动观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的影响,在面对劳动相关的社会问题时,他们的分析判断力会是怎么样的呢?为此,我们设计了针对劳动现象认知、劳动价值观、劳动择业观等系列的问卷,总体现状体现出如下特点:

(1)“95后”大学生的劳动观总体上相对比较积极,调查结果显示,94%大学生认同“幸福是奋斗出来的”,96%大学生认同“劳动可以磨炼人的意志”。但还是有部分大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劳动的意义和作用,在面对诸如有偿劳动和公益劳动发生冲突等问题时,28%的大学生表示会选择公益劳动,46%大学生表示中立,26%的大学生表示会选择有偿劳动;部分大学生对劳动相关问题的分析能力有所欠缺,不能正确分析和处理劳动相关的社会问题,在面对“劳动是为了赚钱,有了钱就不用劳动”现象时,11%的大学生表示赞同,4%的大学生表示不确定。上述问卷调研反映出开展“劳动观”教育的必要性,尤其在面临两难选择或者面临价值判断时,劳动观教育的意义尤为凸显。

(2)一些大学生对劳动荣辱问题、劳动分工问题、劳动的目的和意义问题在认识和行动上还没有达到自觉、认同的高度。在针对劳动现象认知方面,调查结果显示,有16%学生认为“体力劳动就是吃苦受罪”,而8%学生表示不能确定;11%大学生认为“劳动会耽误学习”,16%学生表示不确定;7%学生认为“家务活是大人事,不需要孩子插手”,2%学生表示不确定。在针对劳动价值观的认识中,调查显示7%学生认同“做大事才是光荣的劳动,太小事和一般劳动不算”,还有7%学生表示不确定;80%学生认同环卫工人的劳动和科学家的劳动一样光荣,而 8%学生不赞同,12%学生不能确定;在“想要获得财富,就必须劳动”的问卷中,76%的大学生赞同,11%大学生并不认同,还有13%大学生表示不确定。部分大学生的劳动观还处于不自觉、无意识状态,对此,他们更多的是选择保持中立态度。

(3)劳动观念影响着新时代大学生的择业观。在针对劳动择业观的认识中,我们设计了“大学生毕业后应该找份体面工作”,“将来做不了社会精英,甘愿当普通劳动者”,“面对疫情,列举三项你最认可劳动是什么样的?”,“面对疫情,列举三项你认为什么东西对你是珍贵的?”等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在“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特殊事件中,绝大部分学生在大是大非面前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基本没有含糊不清态度出现。但不得不注意,在“想要获得财富,就必须劳动”的问卷中76%学生认同,11%学生不认同,还有13%学生不确定,这充分说明学生在社会大环境影响下,对财富获取是有自己的认知的。在“大学生毕业后应该找份体面工作”的问卷中43%学生认同,24%学生不认同,还有33%学生表示不确定。在“将来做不了社会精英,甘愿当普通劳动者”的问卷中58%学生愿意以普通劳动者身份继续为社会做贡献、21%大学生不甘心,还有21%大学生表示不确定。上述现象反映出当代大学生整体向好,但现实生活中还是由很多困惑和迷茫,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是十分必要的。

2 劳动观教育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目前,在大学生群体中,部分学生表现出不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劳动意识淡薄,职业目标不清晰、缺乏集体荣誉感,贪图享乐和金钱崇拜等现象。究其原因,中国历年来的应试教育模式对大学生劳动观有重要影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知识型人才的培养成为了当前教育追求的首要目标,从而一定程度上导致家庭、学校和社会更加注重对大学生智力的培育,忽视了对其性格磨砺、吃苦耐劳、尊重他人等方面劳动教育的培养。其次,学校始终把升学率和就业率作为学校工作的首位,学生面临就业压力,对工作性质和前途会进行过度权衡,在某种程度上会有意识产生比较心理,而不是单纯从个人信仰、个人职业爱好层面去选择。第三,家庭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也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取代的。人一出生就在家庭教育中,家庭教育阶段在人生中的可塑性是最强的。有学者认为,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可能占到30%-50%。家庭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孩子对劳动的最初认识,且孩子接受家庭的影响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的,是近乎本能的、自愿的接受,而不带有丝毫的强迫。“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将进一步加剧大学生对劳动观的心理认知。同时,家长对劳动态度、劳动价值观的认知、对职业的选择和看法会影响下一代。因此,积极的社会主流的价值导向势必对家庭产生正面影响,反之亦然。

如何将社会、学校、家庭的力量拧成一股绳,让学生树立新时代劳动观,并自觉养成在日常生活中、在人生关键节点、在大是大非面前,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3 构建多维度立德树人“劳动观”教育的思考

劳动教育不只是体力劳动,劳动中有德、有智、有体、有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包括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劳动情怀、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思维(包括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等方面。国家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明确要求:“加强劳动和实践育人,构建学科教学和校园文化相整合、家庭和社会相衔接的综合劳动、实践育人机制。”

目前,全国许多高校都开始加强体力劳动教育,例如有的高校已经开设种地计划,将其按学院大小分至每一个学院、每个班级自行规划管理。此方案主要目的是体验农民劳作,以实际行动体会“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但这一过程中发现以下问题:(1)班级人数过多但土地有限,很多人无法实际参与其中;(2)管理要求不到位,很多班级参与主要是为了应付学院要求,并未有计划有步骤的持续落实下去;(3)学校思想教育不到位,学生并未形成正确的劳动思想,以至于很多学生钻空子,并未按照学校预期效果实施。在个人访谈环节,我们了解到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在贯彻落实本科生劳动教育方面的做法。学生除了认真学习专业课堂知识外,每年定期到华西医院为初次就医和不熟悉医院内部环境的就诊病人进行指导、讲解、引路,帮助病人们更方便、快捷地实现就医。通过这种身体力行的做法,不仅让学生实地见习体验劳动,也培养了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和社会责任,进一步加深了职业信仰。

通过家庭、学校、社会、朋辈等多方面协同价值引领,在全社会推崇劳动信仰、劳动精神,培育深厚的劳动情怀、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就业创业观,提升抗挫折能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3.1 强化社会实践育人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看,“敬业”二字所承载的就是劳动价值观的内容。社会是由无数个小家庭构成的,全社会需高度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氛围的养成,把家长引导和培育成立德树人的一支有生力量。其次学校应该有意识、有目的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专业课程中渗透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学生不仅通过专业课堂实践学习、实习锻炼,还应充分重视和利用好创新创业、学科竞赛等相关平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归根结底,就是从无到有、从不知到可知、从理念到行动的劳动过程。个体通过项目实施,既需要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也需要苦干实干巧干和勇于革新的激情与魄力,在创新劳动中体会自我价值,从心底深处领会劳动的本质内涵。

3.2 加强榜样的示范引领,强化大学生的朋辈劳动情怀培育

在我们问卷调查显示中,学生在“面对疫情,你最认可劳动是什么样子的”,排在前两名分别是医护人员、环卫工人;“面对疫情,你认为什么东西对你是珍贵的”,排在前两名分别是家人和健康;在“列出你最想从事三项职业”问卷调查中,学生也真实呈现自己,表达出职业多样化的选择,这充分说明学生有自己思想,有自己的认知和思考。除了发挥大国工匠和劳动模范引领效应,更应注重身边人、身边事宣传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贴近学生实际,寓学习、教育、生活于一体,多角度、多层次渗透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精神,涵养学生个性、培植学生责任心。注重挖掘生活勤俭朴素、踏实上进、吃苦耐劳有韧劲的朋辈,以班团活动等形式促进交流、增强沟通,在日常相处中增强学生对劳动和劳动品质的认同,让大学生近距离感受劳动的深意,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普通平凡的美,引导大学生立足勤奋学习、立志劳动创造,切实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做一名优秀的新时代大学生。

猜你喜欢
劳动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热爱劳动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