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在高校设计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2-01-01 00:26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1期
关键词:符号学符号思维

李 军 苏 琳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山东·济南 250353)

0 引言

设计基础在本科教学的第一学年,主要指设计素描、设计构成、图形创意等课程构成,本文试图在教学中引进符号学的理论知识和修辞手段,启发和开拓学生的心智,尽快使学生完成由长期绘画训练所形成的写实性客观陈述,向设计需要的主观性抽象思维的转身。

1 设计基础教学梳理

雷圭元先生在《图案基础》一书中认为,图案即“图样,装饰纹样等方案的通称”。我国传统上的设计基础教学以图案为主,通过对植物和动物的观察,进行单独、适合、二方连续的纹样训练,建立自己的形式美法则。图案教学的工艺性和装饰性色彩较强,在外延上无法涵盖现代设计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20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逐步引进构成设计替代传统图案作为设计基础的启蒙,路径主要源自德国和日本。德国包豪斯设计学校成立于1919年,作为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设计学校,以“艺术与技术(工业生产)互相统一”为教学理念,将融科学、心理学与艺术为一体的构成运用到基础教学学中,注重几何形结构、材料及视觉心理的联系,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构成教育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进入日本后,很受欢迎并得到了发展,并在原有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的基础上开发了色彩构成,完善了构成教学的整体理论体系。1985年日本设计教育家朝仓直巳来到我国,开始传播构成设计教育,他写的《艺术·设计的平面构成》《艺术·设计的立体构成》等书,以点、线、面、体块、色彩为元素,通过理性化的秩序关系的安排,来获取现代设计的美学认知和训练。对国内设计院校影响巨大。几乎同一时期柳冠中等留学德国的留学生也带来了包豪斯的教育理念,总体讲德国的构成教育注重艺术与工业生产的关系,用于解决实际中的设计问题,而日本的构成教育更注重构成理论体系和方法论的研究。

然而随着岁月时轮的飞转,构成设计作为设计思维启蒙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并表现为单一化、概念化,缺乏文脉和地域特点,为众人诟病,作为新的保守主义阻碍了设计艺术的发展。我国符号学家赵毅衡认为:“符号是携带意义的认知”,在今天后工业时代符号消费的背景下,设计活动更加注重“意义的消费”。在此背景下,引导学生通过对构成设计作品中符码的编写、加载,创造出更具有想象力的作品,显得尤为必要。

2 符号学理论应用

1915年瑞典语言学家索绪尔的学生整理出版了他的课程讲义《现代语言学教程》,书中提出“设想有一门研究符号生命的科学,它将是社会心理学的一部分。”并认为符号由“能指”和“所指”构成,二者如同一枚钱币的两面共同完成符号意指的过程。另一位符号学开拓者美国人皮尔斯以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从周围环境中感知信息,人类对社会认知的结果,就是符号意指的结果。他认为符号学系统由三方面构成:符号代表物、符号对象以及解释项。而意指的作用已成为当代社会人们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我们居住的世界充满了符号,而符号与符号之间处于互动中,人的所有思想和经验都借助于符号。莫里斯曾评价说:“他(皮尔斯)用符号学来解释逻辑和哲学的思路,他在研究和区分过程中,现实的敏锐洞察力,都是它的符号研究称为激发灵感的源泉,在这个领域的历史上很少能有人做到这一点。”上述理论构筑了符号学最初的基石,标志着现代符号学的诞生。

皮尔斯的符号学理论被后人称为广义符号学,对现代符号学的发展尤其是非语言类符号学具有深远的影响。德国哲学学家马克思·本则以此为基础结合设计艺术规律撰写了《广义符号学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一书,提出了“媒介关联物”“对象关联物”“解释关联物”三角关系,并用于对设计现象的解读。20世纪50年代马克思·本则曾被德国乌尔姆设计学院聘为客座教授,讲授符号学在设计中的应用。成立于1950德国乌尔姆设计学院发展了包豪斯的办学思想,在第二任院长支持下,教学理念设计与艺术的结合向设计与科学的结合转变。

符号学在设计中的应用,首先始于建筑设计,瑞典建筑大师尤哈尼·帕拉斯马曾说,建筑是通过无意识的、空间的和多重感官的身体语言,通过与最深层记忆相关联的具体化了的符号系统与我们对话。其后,查尔斯·詹克斯从语义学角度发表了《后现代建筑语言》,他以悉尼歌剧院为例,强调了建筑的隐喻性,这种隐喻性正是由图像符号的多义性所引发。对工业产品设计方向的符号学研究最初见于马克思·本泽于1971年出版的《符号与设计——符号学美学》一书,书中指出,应依据三方面理论进行产品设计,一为结构学和工艺学原理,二为传播学——符号学原理,三为涉及语用学或目的论的原理。20世纪下半叶,符号学原理开始引入视觉传达设计中,贡布里希在1978年“国际艺术符号学会议”上,发表了《图像与代码》的演讲,对广告和招贴进行了符号学分析。总之,随着符号学在设计各领域的引入,信息传播及传播学的观念在设计界受到了普遍重视,同时,提高了产品的语言表现力,发挥了产品的精神功能。

3 符号学与设计思维

设计思维,有别于纯艺术思维,它不单有一般艺术的形象思维,还包括理性的逻辑思维。经过艺考进入设计院校的一年级学生,面临从表现手法到思维方式的转型。如何从绘画造型基础上建立起正确的设计思维,关系着未来专业学习的成败。思维是一种符号活动,心理学家皮亚杰特别强调符号功能对思维发生的重要意义,他甚至说:“思维的根源要到符号的功能中去寻找”。

首先,符号功能影响设计思维的形成。设计思维的形成包括形象思维和逻辑运算,符号则是其运算的“对象”,将设计思维运算形式与设计形象相关联,优秀的设计者通过恰当的符号表达及抽象符号与具象符号的合理运用,打破固化的设计思维。其次,设计思维中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意指都包含对符号的应用。在形象思维中,设计者通过形象性的、指示性的、表象的符号语言形成对设计对象外部造型、产品功能等方面的意指;而抽象意指则是借助各种抽象性的、逻辑性的符号表达设计对象的概念及意义。最后,对符号学的研究有助于将设计中的符号信息按照合理方式组建构图秩序,发展为语义结构的模式识别,从而完成设计语言转换。

为在构成课程体现符号学思想。我要求同学们在第一阶段平面构成设计的作业中需将图形符号与象征符号相结合,运用使用三角形、矩形、圆形等图形符号语言体现人的好恶情感,并阐释其象征物。在第三阶段立体构成设计的作业中通过造型的混搭体现符号编码的多义性。设计学是与人相关的学科,设计活动与“意义生产”交织在一起,应注重意义的生成、理解与传播。自符号学应用于设计领域以来,在设计思维、形象造型、意义建构、设计方法等多个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将符号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注入设计基础教学中,为设计活动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手法,通过符号形式及其语义表达确定恰当的符号图像、建构形式及语义表达角度等,创造优秀的设计作品。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将符号学融入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成果突出。通过课程学习,学生构建了设计者所必备的符号学常识,熟知了符号学编解码规律,拓展了设计思维及设计方法,强化了“意义传达”意识,引导学生从“美的生产者”转变为“意义的建构者”。

4 结语

苏珊·朗格曾说:“艺术就是成为一种表达意味的符号,运用全球通用的形式,表现着情感经验。”本文将符号学与构成设计理论相结合,为抽象的几何形体和纯粹的点线面组合变化加持设计的“意义”,探索一种新的造型方法和理念,有助于学生尽快掌握设计基础课程中所涉及的理论认知及形式美规律,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符号学符号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符号的由来
符号学家重返音乐史
变符号
符号学理论初探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
符号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