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副产物丢糟培养红平菇及菌糠替代喂养肉牛的分析研究

2022-01-07 07:15唐代云肖德洪李茂林
酿酒科技 2021年12期
关键词:培养料精料平菇

唐代云,肖德洪,廖 曦,刘 江,李茂林,陈 浩

(四川省宜宾市叙府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宜宾 644000)

2020年全年,全国酿酒产业规模以上企业酿酒总产量为5400.74 万千升,其中白酒产量为740.73万千升[1]。白酒酿造副产物丢糟产量高达5000 万吨,酸度2~5 度(以乙酸计,g/kg),含水量55 %~65%,难以储存、干燥。丢糟干物质中主要成分稻壳占比高达65%,稻壳纤维素含量丰富,富含多种有机酸、维生素、无机盐和较高的粗淀粉、粗蛋白等物质,潜在营养价值极高。白酒丢糟中氮、磷元素的含量较高,且富含维生素与植物生长所需的生长素,可用于食用菌的栽培[2]。

红平菇(Pleurotus djamor)又名红侧耳、桃红平菇,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3],是泛热地区(从热带到亚热带地区)一种色泽鲜艳(水红色)的珍稀食用菌。主要栽培料为稻草、甘蔗、杂木屑、棉籽壳等。抗杂菌能力强、适应环境广,耐粗放栽培,菌丝体生长速率快,分解能力强,产量高。子实体营养丰富,属于低脂肪高蛋白的健康食品,含多种人体必需和非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抗肿瘤、抗菌、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功能,有较高的商业开发前景[4]。食用菌子实体采收之后,菌糠中还残留大量的菌丝体,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生物素等各种丰富的营养物质。除此之外,菌糠还有特有的菌香味和良好的适口性,是一种具有潜力的饲料原料。

本研究对白酒副产物丢糟进行生态产业化利用开发试验,针对丢糟的营养成分和特性,适当的加以处理,满足红平菇的生长需求,同时对丢糟进行生态回收利用和深度产业化开发,既可以解决因丢糟处理不及时带来的环境污染,变废为宝,也可以促进食用菌产业及畜牧业的发展。

在此过程中,农民科技教育中心应该积极整合有利的科技教育培训资源,提升自身的管理工作水平,在当地政府的引导和政策支持下,积极探索全新的农民教育培训模式,树立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更好服务农民的教育培训理念,有效提高公益性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和农业服务的频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试剂

在总裁对话第二轮“匠心精神”环节,参与对话嘉宾有:托纳斯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经理单锡林先生、泰伦特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汪纪洋先生、威图电子机械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总裁张强先生、中德智能技术博士研究院中方院长/德国弗劳恩霍夫物流研究院中国首席科学家首席代表房殿军博士和北京奇步自动化控制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奇先生,对话由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周宝东主持。智能制造离不开人的创新创造,匠心精神正是以人为本的真实理念写照。各位企业家围绕匠心精神畅谈了专注、情怀、传承与实践,把企业文化与匠心精神融会贯通,匠心精神的发扬需要好的土壤、环境和体系,更需要企业进一步发挥的组织流程落地。

1.1.1 材料

供试菌株:红平菇1 号(购自武汉食用菌研究所)。

材料:丢糟,四川省宜宾市叙府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高粱壳,四川省宜宾市叙府酒业有限公司原料处理车间。粉碎处理、生石灰粉(市场采购)、石膏、食用菌袋(22 cm×45 cm×0.06 mm、12 cm×13 cm×0.06 mm聚乙烯袋一端开孔)、出菇环。

1.1.2 培养基及装袋规格

母种培养基:新鲜土豆去皮200 g,KH2PO41.5 g,MgSO43 g,蛋白胨5 g,琼脂20 g,水1000 mL。

原种培养基:棉籽壳80 %,麸皮17 %,石灰1%,石膏1%,蔗糖1%,调水分至60%~61%。

汪老师教我们的时候大概二十五六岁,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老师。1985年,因为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乡村小学生逐年下降,镇里不得不开始撤村并校。那时候的我正上小学四年级,相邻三个村的孩子都被并到了镇里的中心小学。因为离家远了,我们这些刚十来岁的孩子不得不离开父母,开始住校。

试验菌棒规格:培养基装袋2000 g±10 g,每个平行1000袋,共计5000袋。

1.2 试验方法

1.2.1 丢糟中不同石灰添加量对菌丝的生长状况比较

王祥仿佛失了神一样。明明是得了10万元去做生意,但是相比自己失去的部分,可以说是不值一提。他越想越气愤,生意也不想做了,就想寻老道的晦气。

初步确定以20 %高粱壳添加量下,石灰添加量分别为丢糟的2.9 %、3.1 %、3.3 %、3.5 %、3.7 %。装袋灭菌,接种后于25 ℃下培养,待菌丝长满整个接种口颈部后,测定其菌丝1 周的生长长度,并观察红平菇的生长状况和满袋时间。

原来,国王规定的造塔方法很特别:塔由全国老百姓一起来造——谁要是做了好事,就给塔加上一块砖;谁要是做了件错事,就得从塔的最底下抽去一块砖。所以这塔经常是造得没多高就倒了。

2.2 丢糟与高粱壳比例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在确定石灰最优添加量的情况下,确定丢糟与高粱壳(粉碎)的最佳比例。丢糟与经过粉碎的高粱壳的比例设定5 个平行参数,即丢糟∶高粱壳分别为65∶35、70∶30、75∶25、80∶20、85∶15,观察菌丝的浓密程度、一周菌丝生长量、满袋时间和满袋后进行出菇测定其生物转化率。

2.1.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内容物6 g,加甲醇10 mL,超声处理15 min,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1.2.3 培养料生物学成分测定

选取丢糟,高粱壳,丢糟与高粱壳最优生物转化率配比在菌棒培养前后及完成出菇后的菌糠测定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灰分等生物学成分指标。

1.2.4 菌糠部分替代精料喂养育肥牛实验设计、试验方法与指标测定

对于刚入职的新员工,企业首先要对其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涉及企业简况、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工作性质、工作特点、工资待遇等。培训后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和每位入职人员进行座谈,详细了解其所学专业情况,家庭情况,个人兴趣爱好、特长,个人职业规划或岗位选择,并据此安排工作岗位及工作属地。只有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才能使其尽快成长、发挥才能,才能使其实现人生的目标和追求,同时为企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1.3 试验前期准备工作

试验方法:试验前10 d 分别对试验牛进行驱虫、编号、配对分组圈舍适应性,试验期间定时集中供料,参照常规喂养对圈舍进行清扫和消毒。

试验测定指标:实验开始当天及试验60 d 期满后对试验牛空腹地磅称重,试验期每日观察采食情况和不良反应。

结合上述实验数据,选取丢糟,高粱壳,丢糟与高粱壳比例为80∶20 栽培料,菌棒,菌糠料测定绝干条件下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灰分、无氮浸出物、还原糖营养成分指标,见表3。

母种培养基制作方法按常规PDA 制作方法进行,用采购的供试菌株于母种斜面活化,待菌丝长满整个斜面后用于接种原种,原种用规格折12 cm×13 cm×0.06 mm 聚乙烯塑料袋装料。每袋装湿料400 g,装料松紧适度,均匀一致,用塑料环和盖子封口,121 ℃灭菌4 h,冷却至室温,超净工作台内接种,培养箱温度25 ℃,相对湿度RH=70 %培养,待长满整个培养料时用于后续试验。

传统制造业管理者大多是60后、70后,传统的制造理念导致他们对数字化企业认知不足,或由于固有观念太深入,致使管理者在企业转型变革上顾虑太多,放不开手脚。甚至部分企业只停留在喊口号上,实际行动缺乏动力和活力。一些企业把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任下放到个别职能部门权限里,由于职能部门没有足够的权限进行全公司资源整合,导致转型升级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实验设计:根据日增重和体重配对原则利用发菌完成后菌糠风干粉碎过30 目筛(同精料粉碎方式)分别以0 %、10 %、15 %、20 %替代精料进行4组设定,每组育肥期肉牛(宜宾农村某规模化肉牛养殖场)6 头(雌雄各半),进行60 d 试验。精料配方组成:玉米70%,米糠10%,豆粕8%,麸皮8%,氯化钠0.5%,磷酸钙1.5%,碳酸氢钠2%;草料为日常玉米秸秆、饲草、红薯藤等草料粉碎后同条件喂养。

采用直尺划线标记,每隔7 d 测定生长量;粗蛋白质含量测定:采用凯氏定氮,参照GB/T 15673—2009;粗脂肪含量测定:采用索氏提取法,参照GB/T 15674—2009;粗纤维含量测定:参照GB/T 5009.10—2003 的方法;还原糖测定:采用碱性酒石酸铜直接滴定法,参照GB/T 5009.7—2008。

812 Primary malignant melanoma in uterus: a case report

2 结果与分析

2.1 石灰所占丢糟比例对菌丝生长状况的比较

通过表1 可以看出:石灰添加量为丢糟的3.3 %时,装袋和灭菌后的pH 值分别为9 和6.8,菌丝生长旺盛,尖端生长力强,菌丝浓密,菌丝一周生长量为65 mm,且菌丝满袋时间最短(28 d)。

表1 不同生石灰粉所占丢糟比例菌丝生产情况表

1.2.2 丢糟与高粱壳(粉碎)的最佳比例

丢糟与高粱壳(粉碎,过20 目筛)的比例对菌丝的生长情况、满袋时间以及出菇转化率的影响见表2。

由表2 可看出,菌丝1 周生长量最长为69 mm,满袋时间最短为30 d,丢糟与高粱壳比例是85∶1;生物转化率最高(87 %)是当丢糟与高粱壳比例为80∶20,最低(75 %)为当丢糟与高粱壳比例在65∶35时,其余3种相当,转化率在81%左右。

表2 不同丢糟与高粱配比生产情况表

2.3 物料生物学分析

1.2.5 测定方法

由表3 可看出,粗蛋白含量指标中,丢糟粗蛋白远高于高粱壳粗蛋白,未出菇的菌棒粗蛋白较栽培料粗蛋白含量高出15.95 %且略高于丢糟,栽培料和菌糠的粗蛋白相当;粗脂肪含量指标中丢糟为高粱壳的4.35 倍,菌棒高出栽培料13.10%,高出菌糠25 %;粗纤维指标中丢糟高达48.65 %,菌棒相对于栽培料降低了22.33 %,菌糠相对于栽培料降低了29.01 %;灰分指标差异不大,栽培料含量最高;无氮浸出物菌糠较栽培料高出13.14%;还原糖指标各物料变化不大,差异较小。

(3)研制现场构件吊装的智能化设备。PC构件属于大型构件,装配式建筑现场主体结构吊装主要依靠汽车吊或塔式起重机。开发智能操控系统,以便进一步提升设备的智能性和操控便利性,实现对构件的精准操控和快速吊装。研发具有PLC 编程控制器的智能吊装机械,实现对运行状态全参数监控与故障诊断[8]。

表3 培养料营养组分变化表 (%)

2.4 丢糟菌糠替代部分精料喂养育肥肉牛

菌糠部分替代精料饲喂育肥肉牛相关统计指标见表4。

表4 菌糠对育肥牛饲喂生长的影响 (kg)

由表4 可以看出,10%、15%、20%替代量相对于对照组,采食情况和不良反应均无差异,均正常采食,无不良反应;各组60 d每头牛均增重64.80~69.60 kg,平均日增重在1.08~1.16 kg 之间,相对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从这点也可以让我们初步认识到,李铁夫应该没有接受过传统的、格式化的国画教育。但由于有书法的根基,书写性的流露和线条的运用又与国画很吻合。

3 讨论

3.1 石灰添加量为丢糟的3.3 %时培养料装袋时的pH 值为9 左右,石灰并未完全中和培养料中的酸,经过高温灭菌后,石灰进一步与培养料中的酸中和,使培养料维持在微酸性环境下,红平菇菌丝适宜在此条件下生长,石灰添加量过高或过低菌丝生长速度均会受到抑制作用,在后期菌丝无法满袋,因此石灰添加量过高或过低对红平菇的生长影响较大。

3.2 丢糟与高粱壳比例为80∶20 时,装袋后的培养料由于丢糟与高粱壳的比例较大,培养料的空隙较大,含氧量较高,因此菌丝生长较快,但菌丝长势较弱,导致其生物转化率相对较低;当高粱壳的占比增加时,由于粉碎后的高粱壳较细,填充丢糟空间较充实,菌袋内的氧含量相对较低,影响了菌丝的生长,导致其生物转化率下降。

3.3 各物料组分分析中菌棒的粗蛋白含量高于栽培料和菌糠,可能是红平菇菌丝生长的固氮作用使粗蛋白含量升高,与张变英等[5]醋糟平菇菌糠中的研究一致。菌糠略低于栽培料可能是由于红平菇子实体的采收使得菌糠粗蛋白的含量降低;粗纤维含量经过红平菇菌丝体降解,含量显著下降。池玉杰等[6]对红平菇木质素降解酶系研究表明酶系与培养基的成分和酶作用底物等条件有影响,因此本试验也只能表明红平菇对丢糟所含的粗纤维降解能力显著,但其降解的程度则与培养料的组分等相关联;无氮浸出物含量测算中菌糠高于栽培料和菌棒是由于粗纤维被降解的缘故,可很好的作为反刍动物的饲料原料,袁崇善等[7]在菌糠在家畜饲料中的应用有所阐述。

3.4 用菌糠替代5 %~20 %精料对喂养育肥肉牛无影响,受试检测验条件限制,仅对喂养过程中采食情况和增重指标进行了记录和测定,其采食量和采食速度、菌糠的降解率、表观消化率等指标未能深入研究。

综上,利用多粮浓香型白酒副产物丢糟生产红平菇及菌糠喂养育肥肉牛试验中,通过调整生石灰粉的添加量和高粱壳的比例,红平菇有较高的生物转化率。同时,通过测定菌糠的生物学指标,粗纤维有较大的降解,同时替代部分精料饲养育肥肉牛,对肉牛育肥无明显影响。有利于多粮浓香型白酒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变废为宝,有效回收利用,节约生产成本。利用菌糠替代部分精料,可以拓宽饲料来源,使得菌糠变废为宝,降低饲料成本,提高饲养经济效益。同时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对发展循环经济,促进食用菌产业、饲料产业及相关产业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均具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培养料精料平菇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临清市平菇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培养料pH和含水量对海鲜菇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基于隧道式发酵金针菇菌渣的双孢蘑菇培养料制备分析*
平菇种植记
附表3 湖南省获浓缩饲料、配合饲料、精料补充料、单一饲料生产
黄石市平菇培养料的经济实用配方与常用配制技术
长江流域蘑菇栽培系列之一
湖南省获浓缩饲料、配合饲料、精料补充料、单一饲料生产许可证企业名单(六)
湖南省获浓缩饲料、配合饲料、精料补充料、单一饲料生产许可证企业名单(续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