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后 再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

2022-01-08 09:08王培芹张绍梅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20期
关键词:锥体骨密度椎体

王培芹 张绍梅

烟台市烟台山医院 26400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骨质疏松症作为老年常见病症,在我国广泛发生,骨质疏松锥体压缩性骨折(OVCF)作为骨质疏松的常见并发症,往往给老年人带来较大痛苦〔1〕。而经皮穿刺锥体成形术(PVP)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起效快等优点,为OVCF常用手术〔2〕。但医疗实践表明,OVCF患者行PVP术后,骨折再发情况时有发生,本文通过对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旨在研究PVP术治疗OVCF后再发锥体骨折的危险因素,为后续OVCF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的数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烟台市烟台山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入治疗的OVCF患者,按标准区分选取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骨质疏松参照《中国老年骨质疏松诊断指南》(2018版)诊断〔3〕,经双能X线检查,存在骨质疏松情况(T-积分≤-2.5个标准差);经MRI检查,无神经根及骨髓损伤;经CT检查,不存在严重椎弓根及锥体后壁骨折;经Genant半定量目测法〔4〕检测,符合OVCF的患者,②不能忍受长期卧床的患者,③有基本沟通能力的患者,④同意配合,并完成为期18个月随访的患者,⑤知情并同意本次研究,签署相关文件的患者。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上述标准的患者,②存在陈旧性锥体骨折的患者,③为氟骨症、脊椎肿瘤、甲亢等因素引起的病理性骨折,④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及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⑤存在长期皮质激素用药史的患者,⑥合并严重精神类疾病及其既往史的患者。最终纳入患者252例,其中男86例,女166例;年龄47~79岁,平均(67.83±7.72)岁;发病至手术前时长为1~12 d,平均(7.23±2.61)d;伤椎分布:总数376个,其中胸椎152个,压缩程度75.00%~90.00%,平均82.31%;腰椎224个,压缩程度75.00%~90.00%,平均79.61%。

1.2 研究方法及调查工具

1.2.1研究工具 运用该院自拟调查表对患者骨折再发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记录并分析,自拟调查表包括两个版块,分别为患者个人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等)与医疗因素(包括骨水泥量、骨水泥渗漏、穿刺方法、QCT值、椎体高度回复率、原发椎体平均数目、椎体后凸角、手术前后疼痛感受评价等),问卷相关信度指标采用重测信度与内部一致性信度表示:①内部一致性信度:采用Cronbach α系数表示:问卷两个部分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83和0.89,均>0.7,可靠度高。②问卷两个部分的重测信度系数为0.86~0.89,接近于1,可靠性高。

1.2.2调查方法 对患者进行PVP治疗,术后建立病友微信群聊,对患者进行为期18个月的随访,并对在此期间再发OVCF案例做记录,将患者分为骨折组(25例)与健康组(227例),患者个人资料问卷采用“问卷星”的形式收集,患者医疗资料由主治医师进行填写。本次研究共发放调查表255张,收回252张,回收率为98.82%(252/255)。

1.2.3手术前后疼痛感受评价 采用VAS法对患者躯体疼痛感受作主观性评价,将长度为10 cm的刻度线印于测评表上,刻度线上每个厘米均有标识,对患者进行简单训练后引导患者在刻度线下画直线,以此对自己疼痛感受进行评价,每个厘米长度为一个疼痛等级,0 cm表示0分(无痛感),10 cm表示10分(极度疼痛)。

1.2.4肥胖体质评价标准 根据体重指数(BMI)定义肥胖,标准参照ILSI中国办事处组织特制的中国人BMI,BMI≥28为肥胖的定义,其中BMI=体重/身高(kg/m2)。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52例患者手术均成功进行,其中骨水泥渗漏患者27例(10.71%),渗漏后无相关临床症状发生。术后18个月的随访中,首次骨折案例共发生25例(9.92%)。

2.1 患者术后骨折再发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性别、BMI等个人因素对患者术后骨折再发均无明显影响(均P>0.05);穿刺方法、椎体高度恢复率、骨水泥量、原发锥体数目、Cobb角等医疗因素对患者术后骨折再发均无明显影响(均P>0.05);而年龄、骨水泥渗漏、QCT值等因素对患者术后骨折再发有明显影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骨折再发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2.2 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疼痛评分均低于术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终末疼痛评分均低于术后第3天,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时期数据比较,术后第3天与随访终末健康组疼痛评分低于骨折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评分比较(分,

2.3 患者骨水泥渗漏部位比较

患者锥体周围、椎管内、针道通路等处发生骨水泥渗漏,与患者术后骨折再发有显著关联(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骨水泥渗漏部位比较〔n(%)〕

2.4 患者术后骨折再发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将患者性别、年龄、BMI指数、骨水泥量、骨水泥渗漏、穿刺方法、QCT值(骨密度)、椎体高度回复率、原发椎体平均数目、椎体后凸角(Cobb值)等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年龄、骨水泥渗漏、骨密度与患者术后骨折再发有显著关联(P<0.05),见表4。

表4 多因素Logistic分析

3 讨论

骨质疏松为老年患者中常见的一种代谢性骨病变,其病程往往较长,且较难根治,骨折为其主要并发症之一,常见有椎体压缩性骨折〔5〕。而PVP通过向病变的椎体内注射骨水泥,使椎体的强度恢复正常的微创手术,其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起效快等优点,可在较短时间内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受,同时能较快稳固患者伤椎,使患者有较好的预后功能〔6-7〕。

该手术对于OVCF较为适用,但术后锥体骨折再发的案例时有发生,这使该手术是否存在骨折再发等并发症而具有疑问性。而Han等〔8〕通过分析2 551例患者,发现锥体成形术与术后锥体骨折再发无明显关联,而OVCF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包括但不限于锥体成形术)锥体骨折再发率为首发的4倍〔9〕。因此对于OVCF骨折患者,经锥体成形术后骨折再发为自然进程。而本次研究显示,在医疗因素中,骨密度因素与患者术后锥体骨折再发有显著关联,骨骼强度的降低使得患者动作剧烈程度稍微加深都有可能发生骨折,而骨质疏松自然进程中,锥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再发骨折为其常见并发症〔10-12〕。本次研究表明,骨水泥渗漏与患者锥体骨折再发有显著关联性,骨水泥在PVP中有重要应用性,可为病椎提供足够的刚度。蒋学国〔13〕研究显示,骨水泥渗漏、骨水泥分布与患者PVP后邻近锥体骨折有较为显著的关联,这与本文的研究结果相近。另外,本文还显示,术后骨折无再发患者在术后第3天与终末随访当天VAS评价较术后骨折再发患者普遍较低,因此需要对术后第3天VAS较低患者密切观察。在个人因素中,年龄因素与患者术后骨折再发有较为显著的关联性,这与Takahara等〔14〕的研究结果一致,鉴于本文对于骨密度与患者锥体成形术后骨折再发的研究结果,患者年龄与骨密度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这与李小松和杜文彦〔15〕的研究结果相近,而本文研究显示,性别、体重等因素与患者术后骨折再发无显著关联,推测可能与本次实验样本不足有关,且李小松等〔15〕提示体重与患者骨密度并无明显关系。

综上所述,对于OVCF患者,PVP术为其较好的治疗手段之一,但术后骨折再发的危险因素与高龄、骨密度、骨水泥渗漏有较为显著关联,对于老年患者,应及早进行骨质加强干预,适当进行锻炼,多吃牛奶、豆类等高蛋白、高钙食品,在行PVP术前,应及时做好手术预案,使骨水泥注入量达至最佳。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锥体骨密度椎体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搜集凹面锥体
不要轻易给儿童做骨密度检查
锥体上滚实验的力学分析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
进动锥体目标平动补偿及微多普勒提取
超声检查胎儿半椎体1例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