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渐进抬高床头措施对全身麻醉甲状腺术后患者的影响

2022-01-08 09:09尹萍沈杰徐丹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20期
关键词:床头舒适度体位

尹萍 沈杰 徐丹

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附属江苏省江原医院外科,无锡 214063

甲状腺是机体内分泌的一个重要器官,通过与神经系统相互作用,能够有效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1〕。甲状腺在机体内合成甲状腺激素,有利于调节机体的代谢,对于人体具有重要意义〔2〕。但因受到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等的影响,机体的甲状腺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刺激,因而出现甲状腺疾病〔3〕。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良性及恶性肿瘤等疾病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会给机体带来创伤,同时患者还会因手术出现伤口疼痛、头痛等不良反应,因此需给予术后患者有效干预,以减少其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预后效果〔4〕。常规抬高床头措施在临床上应用较广,但去枕平卧属于强迫性较强的体位,因而患者不能轻易在床上进行活动,易导致其交感神经紧张,促使机体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事件,未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循序渐进抬高床头措施给予患者干预后一定适应时间,在不存在不适感的情况下再进行床头抬高,能够有效避免其因头部位置过高而发生不良事件〔5-6〕。本研究将循序渐进抬高床头措施应用于全身麻醉甲状腺术后患者中,并探究其对患者疼痛程度、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术后舒适度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附属江苏省江原医院收治的给予常规抬高床头措施的全身麻醉甲状腺术后患者64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给予循序渐进抬高床头措施的全身麻醉甲状腺术后患者64例作为观察组。纳入标准:①均为全身麻醉并选择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插管时间为1~2 h,②不存在呼吸道、口腔疾病,③术前由麻醉师对患者进行评估,无插管困难与禁忌证〔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为Ⅰ~Ⅱ级〕,④术中插管患者的喉部结构显露良好〔喉镜检查分级(CormackLehane分级)为Ⅰ~Ⅱ级〕。排除标准:①过度肥胖,②处于妊娠、哺乳期或月经期,③存在吸烟、酗酒或吸毒等不良行为,④术前24 h使用过抗恶心呕吐药物,⑤伴随心、肝、肾、肺等重要器官疾病,⑥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⑦存在精神疾病,未能进行有效交流,⑧术后保留胃管。对照组男16例,女48例;年龄20~65岁,平均(34.32±6.53)岁;疾病类型:结节性甲状腺肿18例,甲状腺良性肿瘤7例,甲状腺癌39例;其中单侧甲状腺切除术20例,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19例,甲状腺全切除25例。观察组男19例,女45例;年龄20~66岁,平均(34.76±6.47)岁;疾病类型:甲状腺良性肿瘤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5例,甲状腺癌34例;其中单侧甲状腺切除术15例,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18例,甲状腺全切除31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术后,给予患者常规术后干预,具体为:①医护人员注意对其病情进行观察,术后1~2 d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加强对患者呼吸情况的监测;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切口渗血或切口出血等不良事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同时医护人员在病房备好常规气管切开包,以便在出现意外时能够快速救治。②医护人员注意对引流液的观察,观察其性质与量,同时妥善安置并固定好引流管,避免出现气管受压或血块堵塞等情况,术后24~48 h拔除引流管。③嘱咐患者术后早期避免大幅度活动颈部,少说话;患者在转换体位时医护人员需协助并指导其用手托住头颈部。④医护人员在术后注意观察患者病情,观察其是否存在出血、呼吸困难或窒息、甲状旁腺损伤、声嘶等并发症,若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处理。⑤医护人员及时对患者进行饮食宣教及评价,避免患者因食用过热过硬食物而导致不适;同时注意给予患者用药指导。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抬高床头措施,即在手术结束后,观察患者是否存在不良情况,在苏醒室苏醒后送回病房,协助其采取去枕平卧,头部偏向一侧;在 6~8 h后再添加垫枕,转换为自由体位。观察组给予循序渐进抬高床头措施,即术后,在苏醒室观察病情待患者苏醒送回病房后,医护人员将其头部垫高6~10 cm的软枕;1 h后若患者不存在不适情况,在原来垫枕基础上将床头提高20°;若患者仍不存在不适情况,在原有基础上每隔2 h将其床头抬高10°,直至患者感觉体位舒适;6 h后,医护人员协助其采取自由体位,在此期间按照患者实际需求协助其进行翻身。

1.3 观察指标

1.3.1疼痛程度 采用主诉疼痛分级法(VRS)〔7〕对干预后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主要分为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及重度疼痛。

1.3.2不良事件发生率 观察并记录干预后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伤口出血、伤口疼痛、头痛等不良事件的情况。

1.3.3术后舒适度 采用模拟评分法对干预后患者的术后舒适度进行评价,轻度不适:0~30分;中度不适:31~60分;重度不适:61~100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疼痛程度对比

观察组干预后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疼痛程度对比〔n(%)〕

2.2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干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n(%)〕

2.3 两组术后舒适度对比

观察组干预后术后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舒适度对比〔n(%)〕

3 讨论

3.1 循序渐进抬高床头措施应用于全身麻醉甲状腺术后患者中可缓解其疼痛程度

甲状腺疾病为常见疾病之一,常发生于女性群体,术后虽切口较小、位置较隐蔽,但仍存在手术创口、引流管等,此外手术需要进行全身麻醉,在麻醉效果消失后机体也会产生酸痛感〔8-9〕。术后疼痛不仅会给患者的舒适度带来影响,还会增加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其住院时间〔10〕。相关研究表明,部分患者将术后疼痛列为最担忧的事,大部分患者对于医院术后镇痛方式感到不满意。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其原因为循序渐进抬高床头措施有效避免其处于去枕平卧的传统体位,使机体肌肉不需要处于僵硬状态,避免患者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从而将其疼痛敏感度降低,缓解其疼痛程度〔11〕。

3.2 循序渐进抬高床头措施应用于全身麻醉甲状腺术后患者中可降低其不良事件发生率

在进行甲状腺手术时常采用头低肩高位,需要垫高患者的肩背部,头部后仰,该体位有利于术野显露,但该体位在手术过程中易导致患者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现象,甚至会引起机体喉痉挛,术后也易使患者出现头颈部疼痛、恶心及呕吐等不良事件〔12〕。临床上常给予全身麻醉术后患者去枕平卧位,并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其主要目的是防止麻醉效果尚未完全消失的患者舌头后坠、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等被吸入呼吸道而引起呼吸性肺炎或窒息等情况〔13-14〕。但相关研究表明,术后患者若持续采取去枕平卧位,不利于其呼吸功能恢复,未能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原因为循序渐进抬高床头措施让患者处于半卧位能够确保其呼吸道通畅,同时可使患者创口积液积聚于创口低位,使其尽快排出体位,减少其渗血、出血等的可能性,进而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15〕。

3.3 循序渐进抬高床头措施应用于全身麻醉甲状腺术后患者中可提高其术后舒适度

甲状腺手术过程中采取的头低肩高位可引起患者出现一系列脑血管的病理生理变化,易造成机体脑缺血、缺氧、颅内压增高等,术后若患者持续处于去枕平卧位,会感到全身不适、头晕、烦躁不安等〔16-17〕。此外,长期去枕平卧位时机体各椎体之间肌肉韧带会长期处于伸展位,会使其出现酸痛感。半卧位可减轻患者的酸痛感,可增加其舒适度,但若在患者清醒后给予半卧位,患者极有可能出现不适,对于提高其舒适度效果不佳〔18〕。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术后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其原因为循序渐进抬高床头措施在应用过程中,患者会处于半卧位,使患者后髋关节、膝关节等部位处于屈曲状态,进而使其腰椎平直且负荷减小,能够有效缓解其不适。同时循序渐进的方式,能够使患者在适应一定角度的体位后再进行体位调节,可减少其出现不适感,提高术后舒适度。

综上所述,循序渐进抬高床头措施应用于全身麻醉甲状腺术后患者中,可显著缓解其疼痛程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有效提高其术后舒适度。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床头舒适度体位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基于物联网的无线电子纸床头卡系统的建设
床头挂香囊,安神又助眠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改善地铁列车运行舒适度方案探讨
瞧,床头有颗星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某异形拱人行桥通行舒适度及其控制研究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