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2-01-08 09:09方宏莲刁姝施萍萍王丽萍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20期
关键词:肢体神经功能脑梗死

方宏莲 刁姝 施萍萍 王丽萍

南京脑科医院老年医学科 210029

脑梗死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各非外伤因素导致脑组织局部供血异常〔1-2〕,进而引起脑细胞缺血、缺氧发生凋亡〔3〕,由于患者出现神经功能缺损,常导致出现单侧肢体功能障碍,部分患者伴有失语等症状〔4〕,在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同时,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5〕。由于患者自理能力的降低,其日常生活常需要依赖于家属的帮助,也给家庭生活带来负担〔6〕。研究显示〔7〕,在治疗过程中,配合护理,加强患侧功能的锻炼,有利于患者功能的改善,为此,本研究对12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临床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南京脑科医院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120例。纳入标准:研究对象均经过影像学检查(CT或核磁共振)检查,且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关于脑梗死的诊断标准〔8〕;年龄≥60岁;患者及家属同意参与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具有脑卒中或脑外伤病史;近期行脑部手术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或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恶性肿瘤者;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既往颅内出血史等。男71例,女49例;年龄60~75岁,平均(67.03±3.21)岁,病程4~15年,平均(9.56±2.33)年。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符合伦理学要求,详细方案在研究开始前已经获得伦理委员会审批,研究对象或家属对本研究情况了解,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表1 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加强脑细胞营、检测患者生命体征等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具体方法如下:用药护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治疗过程中所用到的抗凝、溶栓、扩血管等药物的必要性,由于不同药物可能在不同的患者中产生不良反应,在日常用药护理中,护理工作人员需要严格遵照医嘱进行患者的药物护理工作,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不同药物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反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压、意识、皮下出血、黑便等情况,一旦出现异常立即想护理人员及医生反馈,以便医生立即做出相应处理,以免造成严重后果。言语功能锻炼:由于部分患者可能伴随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混合性失语等,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语言功能训练十分必要。通过指导患者噘嘴、龇牙、鼓腮、叩齿、张闭嘴等,刺激患者逐渐增加对面部相关肌肉的控制能力,每天锻炼5~10组。指导患者进行上下左右的活动锻炼,每天锻炼5~10次,每次锻炼5~10 min。待患者坚持锻炼一段时间,功能有所好转后,指导患者按照发音→字词→短句的顺序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并在此过程中注意辅助患者进行对话练习,强化患者的听、说能力,并借助手势和表情,辅助增强患者的理解能力。肢体功能康复锻炼: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康复训练的动作由简单到复杂。2 h对患者进行辅助翻身拍背,并引导患者进行坐位平衡锻炼:引导患者患侧肢体保持功能位,指导肩关节进行外展外旋,髋关节进行内收内旋。在早期时,指导患者按照仰卧位→患侧卧位→健侧卧位进行交替变化,半小时变化一次体位。待患者坐位平衡训练目标完成后,对其进行肢体功能的训练:为患者按摩患侧肢体,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并按照被动训练→主动训练的顺序进行康复锻炼。在被动功能锻炼的过程中,按照由近及远的原则,由大到小的原则锻炼患者的髋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手指关节。而后指导患者坐位、站立训练,在床头、床边及医护人员或家属的辅助下进行作为训练,待能够耐受以后下床进行站位训练,在上述辅助作用下,由健侧肢体带动患侧肢体活动,有序逐步恢复患者的肢体活动功能。

1.3 观察指标

1.3.1神经功能评估 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9〕对患者的言语意识、上下肢力、步行能力、手肌力、面瘫、水平凝视功能等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估,得分越高则表示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1.3.2患者的自理能力评估 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Barthel指数对患者的自理能力进行评估,总分100分,分值越低,患者的自理能力越差。

1.3.3生活质量评估 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躯体健康、情绪角色功能、躯体角色功能、躯体疼痛、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精力及总体健康,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更佳。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干预前后NIHSS评分比较(分,

2.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自理能力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Barthel 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Barthel 指数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Barthel 指数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F-36量表评分总分及各个维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均上升(P<0.05),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SF-36量表评分比较(分,

续表4 两组患者的SF-36量表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据统计,脑血管相关疾病是我国人口死亡的首位原因,近年来脑卒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0〕。脑梗死的发生于多种因素有关,如糖尿病、高血脂、房颤、高血压等〔11-13〕,机体血管内皮功能发生异常,在一系列炎症反应等作用下,颅内血液供应降低,如局部血管狭窄或闭塞等,导致脑组织细胞凋亡,产生大量的自由基,诱发脑梗死〔14〕。由于该病常导致患者发生神经功能异常,甚至造成偏瘫等,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造成及不利影响〔15〕。临床治疗以积极抗凝、改善神经功能为主,因此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预后尤为重要。

神经功能缺损是脑梗死后遗症的一种表现,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5〕。本研究通过对干预前后患者的NIHSS评分分析发现,干预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且治疗后1 w和2 w时观察组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反映出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更为明显。分析原因认为,本研究在对观察组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采用了早期康复护理的方法,一方面加强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用药护理,不仅能够加深患者及家属对药物治疗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及时关注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以便医生及时处理异常情况,还能够进一步增益医护关系、护患关系,为进一步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通过肢体功能锻炼和言语功能的康复锻炼,也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动物实验结果表明〔15〕,通过康复训练能够改善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并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改进,减小梗死灶的体积,并促进轴突、属兔的重建,对促进功能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同时护士为患者提供耐心细致的护理和指导服务,也起到指导和监督的双重作用。

Barthel指数和SF-36量表评分是用于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常用的工具。临床治疗的脑梗死患者的目的之一是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照料负担,并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本研究中,通过对观察组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和SF-36量表评分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改进明显。一方面,通过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起到了改善神经功能的作用,患者的各项活动均离不开各项神经功能的作用,从而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通过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患者能够形成更多的自我照料,减轻个人的心理负担及家属的照料负担,有利于促进生活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对于因眼外伤而进行眼球摘除的患者,可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促进患者情绪、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改善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意义。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肢体神经功能脑梗死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